作为工厂新的技术项目———机场清扫跑道喷气式扫雪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曾因科技含量少而一度搁浅。张大祥接手之后,经过反复测绘、试验,克服了很多困难,用最短的时间拿出了最佳方案,经装配、试车,被列为部队机场的必备装备,现已成批生产,年销售额90多万元。
在工厂援外工作中,张大祥承担了“119”工程设备的制造任务,完成了16套电气组合设备的制作任务,既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又节约创收资金几十万元。
目前,国外主战机种中,某型飞机均已经配有专用机载设备检测车,使其出勤率、出战速度和战斗力大为提高。而某系列飞机是我国的主战机种,却没有这类检测车。为此,张大祥经过调研,设计制作了机载无线电设备综合检测车,能够完成对我国主战系列飞机机载无线电装备的在线(无须拆机或改装)检测,对设备在机工作状态和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故障预警,确定故障部位,给出排故建议和方案,保证有故障隐患能提前预知,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提高战机的维护质量,使部队外场维护和机务保障效率明显提高,大幅度提高飞机的出勤率和战斗力,适应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填补了国家空白。
随着现代航空业的崛起,现有的飞行大气参数测试设备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军民航空领域测量要求,急需一种测量精度高、功能强大的设备。了解到这种情况,张大祥便带领有关同志研制了飞行大气参数综合测试仪。2003年6月,测试仪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
在与部队签订的80多万元航空地面检测设备的研制工作中,该仪器是独立设计、开发的以高性能单片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仪器。该仪器由于采用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使该仪器具有功耗低、重量轻、精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其技术性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产品已经批量投入部队使用,深受欢迎,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1年初,经过张大祥的不懈努力,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夺标中,张大祥战胜了众多的强手,终于拿下了吉林市博物院陨石雨一、二期工程项目。这一工程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紧,而且国内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为了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反复试验,终于使该项目一期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得到专家的认可之后,于9月又顺利完成了模拟星空的制作。自博物馆开馆以来,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极大地提高了市博物馆和吉林市的知名度,为工厂创造了4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为今后开拓市场,承揽高新技术工程打下了基础。
张大祥主持研制的蒸汽洗车机项目,是针对当前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原有的洗车方式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及环境污染提出的。传统方法洗一部汽车需要用水240升以上,而蒸汽洗车机仅耗水200毫升,是传统洗车用水的1/1000,实现了集洗车、保养于一体,既节水,又环保,方便,具有很强的市场应用前景。同时,他们又积极承揽设计了高温定型车,创产值630万元,设计制造排椅,创产值20多万元,为扩大经济规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张大祥正在带领同志们开展汽车电喷发动机ECU单元的研制;与吉林省人防厅等单位联合研制智能化人防××系统,并在某市建立了警报站,在多个警种的智能化警报网络进行试点。
2008年度,张大祥努力拓宽市场,完成了多家单位的航空检测设备研制,共完成145项产品,创产值280万元。带领科技开发处全处人员在没有检测设备,缺少技术资料的条件下,完成了14项进口飞机产品、14项歼击机产品、某型飞机惯导产品的维修。以极低成本,高效的工作,优良的质量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航空维修技术领域中的创新,创造产值120万元,实现了三代机维修零的突破。在民品领域中,先后完成了现有热吹型扫雪车、航空部附件、工业用件的替代设计,以降低成本,解决器材短缺的难点,完成小型民用吹推式扫雪车的样机研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还抓住石油钻探技术领域的有利机遇,潜心钻研,采取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突破了音频数据传输系统、电阻率无磁外壳等多项科研技术难关,开展石油钻探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第一百囧九章 赵建刚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赵建刚(1954.7—),北京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北京青云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青云)精密制造分厂铣工、高级技师。1970年6月毕业于北京市123中学,分配在北京青云仪器厂工作。1988年,在青云技校学习,获得中技文凭,高级技师。40多年一线生产的磨炼,使他熟练掌握了冲模、塑压模、压铸模等各种模具的加工,还能根据不同零件的要求,干任意一种类型的铣床、插床,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技术难题。由于他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1991年度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1995年度北京市劳动模范;1997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百名优秀职工;2003年航空技术能手和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北京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赵建刚1970年进厂时是初中毕业生,他肯干、巧干、爱钻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分厂的技术骨干。“干难度高的活儿,特有成就感,感觉特充实”,这是他的口头禅。他先后设计、自制了上百项成形的夹具和刀具,既解决了加工过程中的难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费和外协加工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的积累,他越来越感觉到,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新知识作为强劲的助推力。工作之余,他报名参加技校的培训班,在苦练技术的同时,自觉补习文化知识,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自己。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工作锻炼,1995年10月获得了部级技师资格,1998年12月获得部级高级技师的资格。
1999年,由于他表现出色被公司派到美国学习数控铣床的操作技术。全英文的操作界面,是他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做笔记,背单词,他靠着一股子不学到手不罢休的劲头,把计算机编程和实际操作两项技能拿下,让同去的年轻人都折服。
刚步入中年,腰椎骨质增生的病痛就缠绕上他,为了不耽误工作,经常吃几片止痛药,又拖着病体来到机床前。2003年最后一季度,青云公司为确保全年军品生产任务的完成,发出了“决战四季度”的号召。赵建刚带头响应,全身心地投入生产。每天早来晚走加班加点,还放弃了周六周日的休息,只要任务需要,他就出现在生产车间。11月上旬的一天,他原打算去医院拿点药,为出席集团公司组织的劳模活动做准备,没想到让医生给留下了。经医院检查发现,他出现了严重的胸积水,此后他经历了三次抽水,分别为1600毫升、1000毫升和800毫升。医生分析,从最初出现炎症到发现积水,至少已经1个月了,而这1个月是病人相当难挨的日子。但是赵建刚舍不得请假去医院看病,而是坚持和同志们一起抢进度,加班加点。他以无私的行为带动和鼓舞了所在的分厂干部、职工,使他们在四季度的决战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4年,分厂安排赵建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工作,编程工作由年轻人承担。可是他硬是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啃完机床的技术资料,自己进行编程。在工作中赵建刚保持着凡事爱动脑思考、干活总爱问一个怎样干才能更快更省的好习惯,在编程、装夹和选择刀具等方面总结出不少新经验,将数控设备的优势发挥到新境界。并见缝插针地设计自制了多套工装夹具。某重点型号的产品,2002、2003年交付定检合格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赵建刚和另一名工人师傅承担攻关任务,他们共同寻找原因,根据零件特点设计、制造铣床夹具,经改进后该零件一次交检成功率在85%以上,经二次返修合格率达到了95%,保证了价值数百万元的系统按时交付。
赵建刚不仅对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善于钻研,在“传、帮、带”方面也毫不含糊。在带徒弟过程中,赵建刚讲究方式方法,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在技术传授方面,他从不藏着掖着,总是将自己多年的加工经验和盘托出。他不仅教授加工技能,更注重传授工作思路,他鼓励徒弟们尽可能多地动手操练,能够尽早独立承担加工任务。尽管带徒弟要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但赵建刚毫无怨言。现在,他的不少徒弟已经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和班组长,成为生产骨干。
当了十几年的劳模,出席过不同规模、层次的座谈会、表彰会,他始终保持着工人的本色,不喜张扬。去工作现场,总能看见他躬腰干活的身影。赵建刚技术好,干活快,干出的产品质量高,完成每月工时定额,绰绰有余,可是他从不轻易离开机床,十几年来,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一直占据着铣工班工时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每年工时完成量总能占班组里的半壁江山。仅2000年,他完成工时11732个,相当于定额工时的603%。
曾有人试图用高于他现在几倍的月薪来挖走他,被他婉言谢绝,对航空事业执着追求使他的心离不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