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27052600000004

第4章 陈阿玉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

陈阿玉(1917.3—1984.12),浙江黄岩人,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沈飞)工人。1949年华东工业部精美机器厂工人;1951年4月上海通用机器厂工人,195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响应国家支援航空工业建设的号召,来到国营第112厂(现中航工业沈飞)型架车间当钳工。从1953年10月起,先后任车间工段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车间值班主任、车间技术副主任、科技科副科长等职。陈阿玉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飞机修理和研制工作中,大胆地改进工艺,保证了飞机研制任务的完成,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为新中国歼5、歼6、两倍声速、高空高速等飞机的试制和生产留下了闪光的业绩。1952年荣获沈阳市先进生产者,1953年荣获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东北地区劳动模范,1954年、1955年连续两年荣获沈阳市先进生产者,195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并出席了第二机械工业部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7年、1959年荣获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12月退休。1984年12月去世。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阿玉在上海通用机器厂荣获治淮功臣荣誉称号,受陈毅市长邀请参加了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两周年宴会。苏联十月革命节那天,他又出席了苏联驻上海领事馆的酒宴。党和国家给予的这些荣誉和关怀,使陈阿玉真正体会到一个普通工人已成为国家的主人。他深有感触地说:“新旧社会两重天,旧社会工人是土,新社会工人是天。”

1952年5月,陈阿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他响应国家支援航空工业建设的号召,从生活条件优越的上海来到祖国东北的沈阳国营第112厂,当一名普通的型架钳工。当时,工厂刚开始建设,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吃的是高粱米饭,住的是日本人留下的劳工宿舍,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工资收入也比在上海减少了1/2,但陈阿玉没有动摇,还鼓励同来的工友克服这些暂时的困难,为建设中国航空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建初期,工厂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修理旧飞机的同时,按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大批制造喷气式歼击机。陈阿玉刻苦钻研试制喷气式歼击机的新技术,仅用半年多时间,他便熟练地掌握了试制飞机所不可缺少的标准件和型架的制造技术。在制造体积大、精度高的标准样件和型架过程中,陈阿玉不断开动脑筋,改进26项工具和操作方法,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节省4000多工时。陈阿玉被命名为厂劳动模范、沈阳市先进生产者。

1953年3月,他开始担任车间型架工段的工段主任。1954年10月,航空工业局向工厂下达了试制米格-17Ф喷气式歼击机(即歼5)的命令。在新机试制开始时,发现引进苏联机翼标准件结合交点变形,使全机标准样件无法对合,成为厂里新机试制的一大难关。陈阿玉大胆地提出校正变形的建议,取得苏联专家的同意后,他冒着校正中整个交点可能报废的危险,自己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变形处校正过来,使全机标准样件的对合工作按期完成。陈阿玉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和高超的技术,赢得了苏联专家的钦佩。在制造飞机部件装配型架中,他大胆革新,用焊接固定代替螺栓固定,节省了900多个螺栓和600多个工时,加快了新机的试制进程。到1955年,他所领导的工段5次获车间生产优胜红旗,提前8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1956年3月,他开始担任车间值班主任。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工作,他设计了工艺装备一览表、生产问题一览表和劳动分配一览表等3种生产管理图表,挂在办公室墙上,使车间的各级干部能清清楚楚地了解到全车间的生产任务和进展情况,促进了新机的试制工作。由于陈阿玉在新机试制中贡献突出,先后被评为厂、沈阳市、第二机械工业部和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7年1月,工厂领导派陈阿玉带领30多个工人去南昌,支援国营洪都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洪都)进行安2(即运5)飞机的试制。当时,按苏联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安装飞机机身总装型架需用很大的安装平板。但是,外厂制造的大型安装平板不能按计划送到。为了保证试制进度,陈阿玉建议用6根钢管并排焊接后,在划线钻孔台上加工,安装成构件,代替安装平板。经与洪都厂的有关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协商,最终采用了陈阿玉的方法。运5飞机试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苏联顾问对陈阿玉的聪明才智和超群的技艺非常钦佩。1958年,国营松陵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沈飞)在试制自行设计的歼教1型飞机时,机身总装型架就是在陈阿玉所创造的型架安装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进行安装的。

陈阿玉完成支援任务回工厂不久,又提出了改进切面模型制造方法的建议。按技术文件规定,切面模型本来是用甲醇胶水泥整体塑造而成,当时生产上急需25个切面模型,需用300多千克甲醇胶水泥,由于制作周期长,材料来源也十分困难,不能满足生产急需。为此,陈阿玉想出了一个利用木条子制作切面模型的基体,仅工作面采用甲醇水泥塑造的方法。在征得了有关领导同意后,亲自动手制作。经试验证明,用这个方法制造的切面模型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而且提高工作效率6倍多,并节省了大量的甲醇胶水泥。

1968年初,国营松陵机械厂接到将性能先进的219型高空卧式相机安装在歼6飞机上,作为高空侦察机使用的任务后,立即派两名设计员和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去完成这项任务,其中就有陈阿玉。他立即奔赴空军某团驻地,认真分析歼6飞机结构,边研究、边设计、边施工。在制作照相舱内一个不锈钢加强肋板时,在没有设备和模具的困难条件下,陈阿玉就用木板做了一个简易模胎,用喷灯加热后,凭经验用手工敲制成形。经试验证明,这架歼6型高空侦察机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部队的使用要求,用同样的办法他们还改装完成了歼6型低空侦察机,填补了空军装备的空白,受到部队的好评。

在制造歼6飞机的工艺装备过程中,他将机翼精加工台的制造改用水泥固定交点座的方法,节约了两吨多钢材;将3号和4号油箱构架式标准样件的设计改为组合式,实现机械化加工,提高工作效率7倍,节约钢材1吨多;将油箱卡板开槽的手工铣制改为靠模铣制,提高工作效率36倍;将整体式机尾罩焊接夹具改为组合式,提高工作效率7倍,节约7000多工时。

陈阿玉于1979年12月退休,1984年12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