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辅臣(1940.12—),四川乐至人,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发)铣工。195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第二航空技校铣工班,毕业后分配到国营新都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成发)干铣工。蒋辅臣精湛的铣工技术、丰富的机械加工专业知识,年年优质高产,为他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1982—1987年三次被评为成都市劳动模范;1984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86年被评为航空工业部劳动模范;1987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革新能手称号;1988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劳动模范;1995年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996年被评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蒋辅臣曾当选成都市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8年,蒋辅臣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第二航空技校铣工班。学习期间,他明白了学好理论和技术的重要性,掂量出新中国工人肩负的历史责任。蒋辅臣如饥似渴地汲取书本上的知识,从铣工技术、操作原理到机械制造、公差配合等,为他干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辅臣到国营新都机械厂工作以来,参加了WP6、WP13、FT8等军品及各种民品的试制和生产。在生产中由于他十分注重在工装、刀具量具和操作方法上不断地进行小改小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81—2000年他实现的小改小革335项,平均每年工作量为7000小时,相当于3年多的工作量。
蒋辅臣搞革新、求效率。由于他技术好,车间的一些攻关项目很多都交给他来完成。蒋辅臣认识到,没有技术进步,靠拼体力是不能保持高效率、高质量的。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在生产岗位上“实干和巧干”,大搞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来保证生产进度。例如:加工FT8涡轮盘、烟气机盘件等,这些零件材料价格贵、精度高、材料硬,而且易变形,蒋辅臣开动脑筋完成了任务。1992年车间开发像高温余热余压发电(TRT)产品这种高效益的民品产品,但很多产品在试制中难度大,外委不出去,如TRT的GT9-6轴的螺旋齿槽加工及TRT的GT5-2定距块50工序的加工。他在一个月内通过小改小革两次攻关成功,为生产获得宝贵时间。正是靠革新、靠巧干,产生了高效益。据统计1981—1990年累计完成定额工时86999小时,相当干了39年的工作量。
蒋辅臣不仅自己搞革新,还主动帮助和支持其他同志搞革新,凡是车间内铣工加工的难题,不分本工段、外工段,无论谁求他解决生产难点,探索技术革新中的难题等,他都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总是有求必应,甚至放下自己的工作和大家连续奋战。
言传身教,不断进取,蒋辅臣长期以来受人尊重还在于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观念,努力进取。多年来,蒋辅臣按照自己提出的“新、快、拼、好、帮”5个字去做,做到改革中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新”字,生产中突出“快”和“拼”字,产品质量突出“好”字,对同志突出一个“帮”字。他虽身患血小板减少症,但他始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周围同志,自觉无条件加班突击,每年加班达数百小时,星期天和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从来不要换休补贴和报酬。
蒋辅臣精湛的铣工技术、丰富的机械加工专业知识,年年优质高产,为他赢得了众多的荣誉,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些年来,许多厂家纷纷慕名而来,聘请他当高级技术顾问。有的厂提出,只要他每月抽几天时间去现场指导一下,月薪可高达5000余元。这么高的待遇,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蒋辅臣婉言谢绝。他说:“我不愿意去。因为我是党员,我的今天是国家、公司给的。我不能不顾公司大局,贪图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