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罗尔斯·罗伊斯的传奇(发动机家族)
27078800000072

第72章 跌宕起伏的百年历程(1)

我发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师

我们已经步入了2002年的春天,从亨利·罗伊斯开始设计他的第一辆汽车算起,整整度过了100个年头。我们应该认真回顾和了解一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这跌宕起伏的百年间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

1904年5月4日,企业家兼商人亨利·埃德蒙兹(Henry Edmunds)(后来被称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教父”),将贵族出身的汽车经销商查尔斯·斯图尔特·罗尔斯阁下介绍给了工程师亨利·罗伊斯。后来,埃德蒙兹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

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和罗尔斯先生在火车餐车上一同进餐时,他向我讲述了他在汽车领域的远大志向,他希望推出一款以罗尔斯命名的汽车,未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就像钢琴中的布罗德伍德(Broadwood)和施坦威(Steinway),保险箱中的丘伯(Chubbs)一样。我确信当时我们俩没有谁会预见到精美的汽车研发就是从我使这两位先生相识而开始的。

在罗尔斯亲眼目睹了罗伊斯自1902年就开始研发的汽车后,他返回了伦敦,在拜访他的商业伙伴克劳德·约翰逊时说道:

我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师。

罗尔斯提出查尔斯·斯图尔特·罗尔斯公司拥有独立包销罗伊斯汽车的权利,条件是以劳斯莱斯来命名汽车。

至此,罗尔斯开始销售劳斯莱斯汽车。1906年3月15日,罗尔斯·罗伊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由于罗伊斯在曼彻斯特的工厂仅比一个车间稍大一点儿,因此公司成立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寻找更大的新工作场所,以便扩大生产规模。德比和莱斯特(Leicester)这两个城市均是令人满意的地址,由于德比的电费价格很低,所以最终选择了德比作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厂址。1908年7月9日,星期四,汽车狂热爱好者约翰爵士(Sir John,后来被封为蒙塔古勋爵)亲自主持了新工厂的开工仪式。罗尔斯在讲演中为公司的未来发展确定了基调,他这样讲道:

与低价、大批量生产的方针相反,我们将秉承生产数量相对少,但质量最佳,而且采用最精益的制造方法来生产轿车的方针。实际上就像拿一块普通怀表与装有英国叉式操纵机构的怀表相比较一样。

早期所做的另一项最为重要的决定是集中精力生产单一型号的汽车。罗伊斯已经在他的第一款汽车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汽车。然而直到1906年末,他才将自己的全部学识应用到新型6缸40/50马力汽车上。克劳德·约翰逊认为市场上的任何一款汽车都无法与这款汽车相比,实际上罗伊斯自己也认为这是他迄今所设计的最佳一款汽车,并坚决主张停止生产所有其他型号的汽车,转而集中力量生产该款汽车。罗伊斯所设计的这款40/50马力6缸劳斯莱斯汽车,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银魅”的汽车,可能是所产汽车中最为著名的汽车。1906年,生产出了第一辆该型号汽车,在随后的20年间又在英国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生产了超过6000辆该型号汽车。

在约翰逊凭借他的营销天赋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赢得了“世界最佳汽车”生产商荣誉的同时,公司自身却遭受了两次严重的挫折。罗尔斯以他永不停歇的精神将事业从汽车转到更先进的运输工具——飞机行业。然而他却在1910年7月12日举行的博内茅斯(Bournemouth)飞行比赛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尽管罗尔斯当时年仅32岁,但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却获得了巨大成就且扬名世界。我们相信,在20世纪的其余年代,乃至整个21世纪,罗尔斯都将被人们视为是当今最杰出的人士。

公司刚刚从这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却又在1911年由于罗伊斯身患重病而再次受创。造成这种状况的祸根是由于罗伊斯多年积劳成疾和用餐不规律的原因。医生们对他的生命表示担忧。约翰逊非常害怕失去公司的设计天才,于是便陪同罗伊斯度了一个长假期,他们先后到法国、意大利和埃及旅游。法国南部的优美风光深深地吸引了罗伊斯,于是他决定在蓝岸(Coted’Azur)的勒卡纳代勒(LeCanadel)为自己建造一套住房,今后将在那里或英格兰的南部度过他的余生。在此之后,他仅回过一次德比,但公司为他组建了一个以他最为信任的设计工程师所组成的团队与他一同在气候温暖的英格兰南部和法国南部工作。

在1914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数年里,约翰逊和罗伊斯一直在潜心改进“银魅”并使其在市场上保持引人注目的态势。《每日邮报》的创始人和主编诺斯克利夫勋爵(Lord Northcliffe)便是一位“银魅”的追捧者,他在1912年这样写到:

6缸劳斯莱斯正在取代火车而成为城镇之间或城镇与乡村之间或横穿全国旅行的最奢华的交通工具……试驾过其他各种品牌汽车的公正无私的专家们,在试驾了劳斯莱斯后一致赞许劳斯莱斯汽车的柔软舒适、配备奢华、无噪声、无烟尘,以及整体性能的卓越性。

然而不幸的是,随着1914年8月4日的到来,这个幸福的世界也走到了尽头,且一去不复返。原本属于欧洲的战事却很快升级为世界大战,并延续了4年之久,使数百万年轻人丧失了生命。作为一家豪华汽车的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面临了又一次严重的危机。一开始,董事长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公司绝不会利用这样的机会,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英国政府生产或组装航空发动机。”

然而,陆军部却游说罗伊斯和约翰逊投标制造50台由法国雷诺公司(Renault)设计的飞机发动机。罗伊斯基本上不赞成董事会做出的参与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决定,他开始自行设计航空发动机。由于他工作效率极高,1915年2月被命名为“鹰”的发动机便完成了台架试车。关于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多产作家比尔·冈斯顿(Bill Gunston)在他撰写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航空发动机》(Rolls Royce:Aero Engines)一书中写到:

在海夫斯的领导下,发动机的进展简直可以说是辉煌的。大家以严谨细微的工作态度遵循着“指挥官”的指导,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不凭运气。转速几乎在瞬间就被提升到1800转/分,到1915年8月转速达到2000转/分,当时最大制动马力达到300马力。

“鹰”式发动机首先与汉德利·佩季公司的0/100轰炸机配飞。该发动机还被装在改型飞机上,如汉德利·佩季公司的0/400重型夜间轰炸机,飞机制造公司(Airco)的DH4日间轰炸机,费里克斯托(Felixstowe)系列大型水上飞机F.2和F.3,以及费尔雷·坎帕尼亚公司(Fairey Campania)的浮筒式水上飞机。“鹰”式发动机为葡萄牙海军从里斯本(Lisbon)穿越南大西洋到达巴西所使用的费尔雷ⅢF飞机提供了动力,此外还为阿尔科克(Alcock)和布朗(Brown)跨越北大西洋,罗斯(Ross)和基思·史密斯(Keith Smith)飞过澳大利亚,范·赖尼维特(Van Rynevett)和昆廷·布兰德(Quintin Brand)飞过开普敦(CapeTown)所用的维克斯公司维米轰炸机提供了动力。总之,大约50种不同的飞机和水上飞机装配了“鹰”式发动机。据官方统计,该型号发动机的生产总量为4681台。

在“鹰”式发动机之后,又开发了“隼”(Hawk)、“猎鹰”(Falcon)和康达(Condor)发动机。“隼”成为皇家海军航空队(Royal Naval Air Service)教练机的首选,装备在其软式小型飞艇上,该飞艇用于执行海岸水域的巡查工作并保护海上运输队不受潜水艇的攻击。“猎鹰”发动机从效能上讲是“鹰”式发动机的缩小型,主要用于装配战斗机,最著名的当属布里斯托尔战斗机。康达发动机是罗伊斯设计的第一代航空发动机,也是他的最后一款和最大型的发动机,原本打算用于远程轰炸机,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前,1918年11月签署了停战协议,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面临两种选择:继续制造航空发动机或回归自己的老本行——汽车制造业。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前景黯淡无光。英国政府的观点是至少10年内不再卷入另一场主要战争,并要进行相应的裁军。当时的民用航空市场刚刚起步,所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几乎别无选择,必须回到老本行——豪华汽车制造业。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惧怕,因为它制造的不管是航空发动机,还是在战场上使用的汽车,其性能都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声誉。

在战争爆发前,法国国防大臣(French War Minister)亚历山大·米勒兰(Alexandre Millerand)就已经拥有了一辆劳斯莱斯汽车。战争结束后,他的司机给公司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讲道:

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驱车载着国防大臣在整个法国,当然主要是在前线行驶了35000千米。我们所用的两辆车从未发生过一次故障,性能始终完好。

“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也曾经写到:

沙漠中的劳斯莱斯比红宝石还要珍贵……伟大的罗尔斯,伟大的罗伊斯!对于我们而言,沙漠中的它们就如同成百上千的士兵。

战后的繁荣转瞬即逝,紧随其后的便是萧条。1921年5月,“银魅”的底盘价格竟降到了清货的程度。与此同时,罗伊斯看到了人们对物质的需要,于是设计了一款叫做“20型”(Twenty)的小型汽车,并于1922年投产。就连公司内部都没有人对这款车给予认可,更别说外人了,一些人将其评论为“甜蜜的拉维尼亚(Lavinia),缺乏勇气的奇才”。但是,罗伊斯的传记作家马克思·彭伯顿(Max Pemberton)却对此车大加赞扬:

我非常荣幸地向您表示我对“20型汽车”卓越性能的赞叹。我驾驶该款车已行驶100000英里,从未在道路上出现过抛锚现象,而且其发动机噪声自出厂之日起一直很低。

罗伊斯随后推出的两款车是1925年投产的新型“幻影”(被称为“幻影”Ⅰ),以及1929年推出的“幻影”Ⅱ。在研发这两款汽车的同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还于192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建造了生产汽车的工厂。建厂期间阻碍重重,主要是由于英国迟迟做不出决定。尽管如此,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依然在两次战争期间推出了一些最优美的汽车车身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期间,公司已经在努力赚钱。随着1929年底发生的华尔街危机,这种繁荣戛然而止,建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工厂也遭到了关闭的厄运。

20世纪3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期,并非仅有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美国的运营遭受了重创。就连生产高雅、高性能汽车的制造商——宾利公司也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导致被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收购。虽然两个最大的豪华汽车品牌得以合并,但却要共同面临30年代的经济不确定性。就在公司力图解决所面临的困难时,这位举世无双且由于为英国在1929年赢得“施奈德杯飞行竞速赛”(Schneider Trophy,该奖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法国人雅克·施奈德(Jacques Schneider)创始的世界上最有声望的飞机比赛)做出巨大贡献而被封为准男爵的亨利·罗伊斯,却不幸在他位于西威特灵(West Wittering)的家中去世。没有了这位导师,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否还能继续前行?曾在20世纪20年代与罗伊斯一起共事,并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一直任职到60年代初期的伊凡·艾文登(Ivan Evernden)做出了这样的评述:

亨利·罗伊斯掌控着他周围所有人的生活,夺走了这些人的肉体与灵魂,即便在他们处于睡眠状态时。

幸运的是,还有许多很有能力的人在继续从事着令人满意的工作,比如阿尔伯特·埃利奥特(Albert Elliott),欧内斯特·海夫斯,伯纳德·戴(Bernard Day),R.W.哈维·贝利(R.W.Harvey Bailey),莫里斯·奥利,Lt.Col.蒂莫西·巴灵顿(Lt.Col.Timothy Barrington),阿瑟·罗利奇(Arthur Rowledge),阿瑟·罗伯特汉姆(Arthur Robotham),西里尔·洛弗西(Cyril Lovesey),雷·多雷(Ray Dorey),阿瑟·鲁布拉(Arthur Rubbra),吉米·埃勒(Jimmy Ellor)等许多人。担任总经理的阿瑟·西奇里夫斯(Arthur Sidgreaves)确保了公司业务的稳定。1936年,海夫斯接任总经理一职。他重任在肩,准备为了自己和英国的生存展开一场抗争。他彻底重组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并且将重心放在两项任务上:一个是为战争做准备,一个是合理确定车型,节省制造方面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