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27081900000325

第325章 助燕复仇,苏秦入齐设下连环计(4)

诚然,他现在过得也还不错。在国际上拉拉皮条,做做说客,替人做点排忧解难、牵线搭桥的事,就有大笔进账,而且出入诸侯的宫廷,受到尊重。但是,掮客做得再成功也不过是掮客,和纵横家是两码事。这就好比张艺谋不拍电影了,改行去开婚庆公司,就算生意再好,钱赚得再轻松,握过手的领导再多,你觉得他心里能好受吗?

人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奔波,年老的时候则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想自己这辈子就这么白过了。在思考了三天三夜之后,苏秦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当他的人生日薄西山之际,他必须导演一场大戏,作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致意。

他希望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最伟大的纵横家”,而不是“最成功的掮客”。

怀着这样的想法,苏秦偷偷离开了齐国,前往蓟城去求见燕昭王。

他见到燕昭王便问:“您还想报齐国之仇吗?”

燕昭王回答:“当然想,自从寡人即位以来,没有一天不想着报仇的事。”

苏秦说:“以燕国的力量,能够自保已经不错了,您拿什么向齐国报仇呢?”

燕昭王无言以对。

苏秦接着说:“据我所知,齐国正在准备攻打宋国。如果灭了宋国,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楚国的淮北之地,再灭掉鲁国和卫国也不是难事,这就等于将齐国的领土扩大了两倍。到那时,齐国再来攻打燕国,不费吹灰之力。”

燕昭王眉头紧锁,他知道苏秦所言不虚。

苏秦又说:“可是,您知道齐国为什么迟迟未对宋国动手吗?主要就是担心燕国从背后插它一刀,趁机袭击临淄啊!”

燕昭王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咱们应该趁着齐国进攻宋国的时候出兵,搞它一下?”

苏秦说:“当然不是。如果是那种雕虫小技,哪里用得着我苏秦不远千里跑过来献计?我给您一个建议,齐国如果进攻宋国,燕国不但不要干涉,反而要想办法满足齐国的欲望,甚至出兵帮它攻下宋国。”

燕昭王被搞糊涂了:“这是什么意思?”

苏秦高深莫测地一笑:“诱饵,您知道吗?宋国就是一个诱饵。因为宋王狂妄无知,四处树敌,现在各方势力都在打宋国的主意。赵国是宋国的盟国,但是这种同盟并不牢固,而且奉阳君李兑是个极其贪婪的人,早就对宋国的陶地垂涎三尺,只要有机会,赵国随时可能变成宋国的敌人。秦国已经明确表示放弃宋国,但是秦国的相国穰侯魏厓,其实也在觊觎陶地,想将其据为己有。楚国被宋国占去了淮北之地三百里,一直引以为耻,总想着将那片土地抢回来。至于魏国,是离宋国最近的国家,也与宋国有旧仇,齐国如果入侵宋国,魏国不可能让齐国吃独食,肯定会要求分一杯羹。因此,齐国不动宋国,是聪明的做法。只要它一动,就会牵动各方利益,如果燕国再从中推波助澜,因势利导,便可将矛盾的焦点引向齐国,到那时再趁乱取势,报仇不是难事。”

苏秦还向燕昭王透露了一个情报:“孟尝君已经悄然离开薛县,应邀前往魏国,不日将出任魏昭王的相国。孟尝君是带着对齐王的愤恨离开齐国的。魏国有孟尝君主政,势必处处与齐国为敌。对燕国的报仇大计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

燕昭王听着,渐渐明白了苏秦的用心。燕国要对付齐国,单凭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够,必须将诸侯都发动起来,建立一个反齐同盟。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是他和他的臣下想都不曾想过的。虽然他目前还不知道苏秦具体要如何实施这个计划,但是从苏秦胸有成竹的神态中,已经能够看到这个计划所带来的震撼性后果。问题是,苏秦为什么要帮他这个忙?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你苏秦这些年来游走各国,凭着一张嘴吃遍天下,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什么要来帮助燕国?是不是至少应该开个价?

燕昭王把他的疑问对苏秦说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欠燕国一个人情。

想当年,我苏秦不是过雒邑城内一介书生,因为先君燕文公的赏识,才得以闻名于诸侯,首举合纵运动大旗。后来合纵运动遭受张仪打击,又是燕国收留了我,让我继续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虽然我也曾为燕国做过一些贡献,但是燕国给我的回报更多。先君燕易公时期,因为某些原因,我离开了燕国。后来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遭到齐国侵略,我却束手无策,不能为燕国排忧解难——这件事在我心里像一块石头,已经搁了二十年,现在是时候把它放下了。您如果问我要什么报酬,我跟您要半个燕国,您给不给?呵呵,那是开玩笑,就算您肯给,我也无福消受,因为这一次,我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先君的知遇之恩。

苏秦要燕昭王命令左右都退下,这才说道:“我愿意作为燕国的死间前往齐国,非如此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听到这句话,燕昭王愣住了。

所谓死间,是指派间谍到外国,通过说诳欺骗,获得信任,出任要职,实施阴谋诡计,使得这个国家失败灭亡。间谍的任务完成之日,往往也是自身暴露之时,立刻会被捕处死,是以有死间之称。

苏秦说:“当年,先君燕易公听信小人谗言,认为我是不义之人,我曾经以曾参、伯夷、尾生的故事来反唇相讥。现在,我还要用这三个人的故事来劝说大王。”

燕昭王神色肃然地洗耳恭听。

苏秦说:“孝顺有如曾参,只不过是奉养双亲罢了;廉洁有如伯夷,不过是洁身自好罢了;信义有如尾生,不过是不欺骗别人罢了。这些都是自我完善之道,却不是有所作为之道。”

燕昭王问:“自我完善还不够吗?”

苏秦冷笑:“自我完善如果够的话,天下就太平了。秦国不会兵出殽山,齐国不会兵出营丘,楚国不会兵出豫章,我这个老头子也扛上锄头回老家种地去了。大王您也就不要再考虑找齐国报仇的事,好好待在蓟城过您的太平日子吧!”

燕昭王打了一个激灵,当即站起,走到苏秦跟前,恭恭敬敬作了一个揖,说:“燕国的命运,就交给先生了。”

第二天,燕昭王便拜苏秦为相国,封武安君,受命出使齐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武安仅仅是个封号,并无封邑。后来秦将白起、赵将李牧都获得过这个封号。

这就是那封信背后的真实情况。

秦、齐称帝

公元前289年,苏秦率领一百五十乘马车的庞大使团进入临淄,受到齐国方面的热烈欢迎。齐闵王派亲信大臣韩珉出高闾门(城门名),以诸侯之礼相待,并替他驾车而入。

韩珉是韩国人,但是与秦昭王关系很好,在秦、齐联合的形势下,受到齐闵王重用。

拜会齐闵王之前,苏秦和韩珉进行了一次长谈。

韩珉向苏秦表达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认为赵国很有可能在将来成为齐国的敌人。

“伤齐者必赵。”

韩珉站在亲秦的立场上,不希望齐、赵联合,自然有这样的判断。

苏秦马上回答,赵国如果敢对齐国不利,那就好好修理它!他向韩珉表示:“只要您想办法让齐王重视我,我就一定可以让燕国服从齐国的领导。齐、燕联合,韩、魏必从,赵国说三道四就讨伐它,不含糊。”

这个表态让韩珉大为欣慰。

苏秦与齐闵王的会面在齐国最豪华的章华宫中举行,因为有韩珉的铺垫,齐闵王对苏秦的来意已经十分清楚,会谈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谈到宋国问题的时候,苏秦不失时机地给齐闵王加了一灶火。

他这样说道:“进攻宋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宋、卫两国唇齿相依,一旦占有了宋国,卫国只好俯首听命。抢到了淮北之地,楚国的东部就暴露在齐国的威胁之下。占领了济西之地,赵国的河东便可自由出入。占领了陶地,魏国就只好闭关自守。到那时,即便是秦国也不能与齐国分庭抗礼,就算是齐桓公的霸业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齐闵王怦然心动,但他还在犹豫。制约他进攻宋国的三个因素中,燕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宋国本身的实力不可小觑,但也不在话下;现在只剩下赵国这个障碍,一旦赵国干涉怎么办?

很快这个忧虑也被苏秦消除。

苏秦说:“我有把握让赵国对这件事保持沉默。第一,我可以为大王去赵国做说客,跟赵王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搞清现在的形势,不要轻举妄动;第二,这次来之前,我已经说服燕王,派兵两万来帮助齐国进攻宋国;而且,万一赵王不识时务,燕王已经做好准备从北方发兵牵制赵国。”

所谓“服务上门,质量三包”,也不过如此了。齐闵王心悦诚服地向苏秦表示了感谢,不久便下达了进攻宋国的命令。

齐军由大将触子率领,浩浩荡荡地从临淄出发。燕昭王也派了两万人马前来助战。更让齐闵王感到欣慰的是,燕军还自备了半年的粮食,连后勤保障都不劳齐国费神。

然而,这次大张旗鼓的讨伐行动,却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半途而废,还差点使得苏秦的死间计夭折。

入齐助战的燕军将领张库,是个性情刚烈的汉子,对帮助齐国人打仗本来就觉得很憋屈,再加上对齐军将领的颐指气使有意见,终于有一天爆发,跟齐国人对着干起来。事情闹到齐闵王那里,齐闵王大怒,将张库抓起来砍了头。

消息传到燕国,上下一片沸腾。苏秦的死间计,本来就只有燕昭王和极少数亲信大臣知道,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朝野之间难免群情激奋,要求对齐国用兵的呼声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