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27085100000020

第20章 王旦推荐寇准

寇准和王旦,基本上是同时期选拔上来的。寇准地位原在王旦之上,宋太宗晚年,他就被任命为参和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因经常犯颜直谏,人际关系也不好,多次被贬斥,几上几下。

宋真宗赵恒登上帝位后,毕士安为相,赵恒问毕士安,谁可与你同时入相,毕士安推荐寇准,说寇准“兼资忠义,能断大事,臣所不如”。开始赵恒不太同意,说,“闻准好刚,使气奈何?”毕士安说:“准忘身殉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今北方未服,若准者,正宜用也。”为了考察寇准,赵恒先委任寇准为三司使(管财务的职务),赵恒的目的在于“先置宿德以镇之”。继而委以中枢大任,掌管军事。

后来契丹大举南犯,寇准力主赵恒亲征,以鼓舞士气,结果打了胜仗,并在他的促进下,与契丹作“澶渊之盟”,两国讲和,保证了北部边界约100年的和平生活,这对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朝中佞臣如王钦若,却常说寇准的坏话,说,“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诬寇准要皇帝亲征,是“孤注一掷”,赵恒本来想重用寇准,听了王钦若的挑拨,于是派寇准领兵北方,出任天雄军,当时寇准被称为“北门锁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王旦认识了寇准。

后来寇准调到中央枢密院任职,王旦则升任“工部尚书,同平章事”,主持中书省,分管政务,二人实为同僚。寇准“数短旦”,经常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坏话。而王旦却“专称准”,经常在皇帝面前称赞寇准。赵恒觉得奇怪,问王旦:“你虽然经常表彰寇准,而寇准却多次讲你的坏话,是怎么回事?”王旦对此坦然,并且说:“这是情理中之事,我当宰相时间很长了,工作中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陛下如实反映意见,更可见到他的忠直,所以我更加敬重他。”从此赵恒也更加尊重王旦。

有一次,中书省(王旦主持)送枢密院(寇准主持)文件违反了规格,寇准马上以此事向皇帝赵恒汇报,王旦因此受到责备,连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人也受到处分。事隔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背了规格,办事人员很高兴地把这份文件送交王旦,王旦不但未告发寇准,且把文件退还给枢密院,请他们主动改正。对这件事,寇准十分惭愧。

一天,寇准见到王旦,恭维王旦度量大,王旦默不作声。后来,寇准升任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感谢皇帝道,“不是陛下了解我,如何能得到如此重用。”皇帝对他说:“这是王旦推荐你的啊!”寇准更加愧叹,敬服王旦。

寇准和三司使标特经常争辩。标特为人奸险,善于迎合,正受到赵恒恩宠,这引起赵恒对寇准的不满。赵恒对王旦说:“寇准不断和我闹别扭,原以为他随着年事的增长会有所收敛,现在反比过去变本加厉了。”王旦为寇准解释,说:“寇准总想要人尊重他、怕他,这些作为大臣都是应当避免的,这是他的短处,不是陛下宽大仁厚,岂能让他保全吗?”这样赵恒的气消了不少。

王旦身体不好,晚年得病久治不愈,赵恒用轿子把王旦接进宫来,问谁可代替王旦的职务,王旦请赵恒选择。赵恒先提名张咏,王不点头,又提名马亮,王也不点头。赵恒说:“那么你看哪一个可以。”王旦勉强地站起来,手捧笏板慎重地说:“以臣之愚,莫如寇准。”赵恒不高兴,停了一会,说道:“准性刚褊,愿思其次。”王旦说:“其他的人我就不知道了。”

言行导航

王旦用人,不是“惟才是举”,而是“才德兼备”;不是以个人恩怨为标准,而是以能否胜任为标准。包括反对过他的人,他也不计较。多次在皇帝面前举荐和任用寇准。

王旦不因为寇准多次为难自己、在皇上面前告发而排斥他,反而多次地宽容与提携他,这是对一个人品德、修身的检验,也是一种大义的表现。这种荐贤之举,是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