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舱在加工制作中和制作完成后的另一个棘手问题就是运输问题。舱体在东方锅炉厂成形后要整体运到德阳工厂进行后续加工, 德阳加工完后再运到624所现场。由于它是超限设备 (4. 3m外径) , 从自贡到德阳, 从德阳到现场, 对沿途的公路、铁路都提出了特殊要求。为此, 有关的公路管理部门和成都铁路局与624 所、生产厂家通力合作, 对沿途的公路、铁路、桥梁、涵洞进行了实地测量、加固, 对道路两旁的障碍物进行了拆除。为了万无一失, 我所设计人员还设计了1∶1的高空舱模型, 先进行模拟运输, 为了保证运输安全, 绵阳火车站派出了专业技术人员跟车, 限速通过绵阳涪江大桥铁路段。当进入624所所区时,要通过两个铁路隧道。所里起重工胡立成老师傅, 在大拖车中心吊上线锤, 沿洞内路面事先画好的中心线行驶, 使高空舱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隘, 后来, 许多外宾参观时无不感慨地说:“你们真是魔术师, 我们怎么也想不出来怎么把这么多庞然大物运到这里来的, 你们真了不起!”
不断攻坚竖丰碑
高空台的安装完成后, 广大设计者和建设者面临着繁重而复杂的设备调试, 特别是总体性能调试, 是高空台从建设到使用不可逾越的阶段, 也是攻坚阶段。高空台各设备、系统的协调工作情况必须通过调试摸索、调整、修正, 各设备的性能和复杂模拟技术都必须通过总体性能调试得到验证和解决, 各系统的运行规程、操作方法等都要通过调试实践总结出来。在调试中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 先单机, 后系统, 再总体, 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干。在总体性能调试中, 涉及的设备多, 许多问题和矛盾都在调试中暴露出来, 并必须得到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确确实实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反复, 10 次、20 次……不厌其烦, 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1 个月、2 个月……不知疲劳, 从不抱怨,从不打退堂鼓。广大科研人员、工人、领导干部, 吃住在现场, 经历了数不清的通宵达旦,群策群力, 先后攻克了几十项技术难关。
高空台的建设, 无论在设计、加工、安装、调试以及模拟试验技术的研究中, 都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先后取得了数十项成果, 其中有两项国家级成果, 多项成果属国内首次。这些成果的取得, 为今后我国建造大型设备提供了借鉴。中国高空台的建成, 将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丰碑!
航空军火商的第一桶金
英桂生
春风暖流
公元1978年, 岁末, 北国大地,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然而, 一股暖流正潜行于长城脚下, 涌动升腾, 喷薄欲出。
是年12月18~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 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此,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 历经劫难与困惑的中国人民开始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 倾情投入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支柱产业的航空工业, 从思想上、行动上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保持高度一致与同步, 这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的亲切关怀与直接指导是分不开的。
今年已近87岁高龄的赵光琛同志, 1939年毕业于八路军120师参谋训练队; 1948年在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部任参谋;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设计以及帽徽的制造式样等工作, 同时组织拍摄电影《军旗》; 1952年转业到航空局; 1978 年从国防工业出版社调入三机部外事局负责筹备成立中航技公司; 1982~1984年任中航技公司第一任党委书记。老人家在回忆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片段中说:“1977 年7 月17 日,******同志复出后就提出他只管军队和国防工业。1978年6月26日, 小平同志在三机部部长吕东同志汇报航空工业的工作时指示: ‘航空工业要发展, 一是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搞飞机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二是要制订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规划, 逐步更新换代, 不仅是歼6、歼7、歼8 , 还要发展F-16那样的飞机; 三是要有专人负责研究,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把它变成自己的, 研制新飞机, 空军要参加; 四是要培养人才, 你们讲要派500 人出国留学, 我看不够, 还可以多一点, 要培养3000个研究生。’ 我们航空工业原来也想引进技术,买点F-15、F-16之类的飞机, 可美国不会给我们, 还是要靠自己。后来又转而到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去考察。这次小平同志明确指示后, 我们于1978年7月正式向******提出考察访问西欧3国的请示。经过近3个月反反复复的内外准备工作, 最后******批准由吕东部长带团, 11月初成行。这次出访对航空工业的改革开放和大发展, 确实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史载: 1978年11月2日~12月23日, 由三机部部长吕东同志率领的中国航空工业政府代表团, 对联邦德国、法国、英国3国进行了为期52天的正式访问和考察。
这里有时任代表团英文翻译车建国同志珍藏的一份代表团12位正式成员名单:
团 长: 吕 东 (三机部部长)
副团长: 段子俊 (三机部副部长)
顾 问: 周太和 (三机部顾问, 时任国防工办副主任)
顾 问: 李 景 (三机部顾问, 时任海军副司令员)
副团长: 陈少中 (三机部副部长)
副团长: 徐昌裕 (三机部副部长)
团 员: 张 池 (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宋中文 (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江 同 (三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张金波 (三机部部长秘书)金如山 (三机部翻译)车建国 (三机部翻译)
另外还有一个由王化成、孙肇卿、顾诵芬、马承林、程华明、杨光中等13位航空工业著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随行。
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30年、中国国防工业封闭50年之后, 中国航空工业以政府名义组织如此高层次、高规格的大型代表团, 率先走出国门, 选择愿与我合作的西欧3国进行访问, 在当时无疑产生了震撼效应。3国政府和航空界对此十分重视, 接待工作隆重热情, 议题言论开诚布公。欧洲航空界向来信息沟通, 因此3国访问所到之处, 一国比一国安排内容更多, 接待更为周到细致, 使中国代表团尽显尊贵。
吕东部长的调研课题
首站邀请单位是联邦德国经济部。代表团访问了MBB公司, 探讨了中国从英国罗·罗公司购买军用斯贝发动机专利许可权后发动机生产的应用问题。MBB公司表示愿意与中国以斯贝发动机为动力, 共同研制一种新型军用飞机。还参观了道尼尔公司, 年逾古稀的创始人老道尼尔亲自陪同代表团参观道尼尔的工厂、博物馆和水上飞机。长期主管工业的吕东部长, 对工厂的规模、设备、科研投资及科研人员占比等十分感兴趣, 临行前早已列入他的访问调研课题。他在小本子上仔细记下了许多有用的数据, 晚上回到旅馆后还和同行的代表团成员进行核对。
美丽大鸟、空客幻影+葡萄酒、古城堡、气垫船
应法国国防部邀请, 代表团在法国参观了法国宇航公司。看到了英法联合研制、3年前投入航线的“协和”号飞机这只“美丽的大鸟”; 还到马赛参观了法国宇航公司的直升机分部;到图卢兹看了空客大型运输机研制生产线。中国代表团在法期间, 听取了达索公司关于“幻影”2000和“幻影”4000战斗机的介绍, 还参观了达索公司庞大的酒窖, 品尝了达索公司自己种植葡萄园、自己酿造的美味葡萄酒。代表团一路上访问各城市都是法方提供的专机和专车, 非常简便、快捷, 访问效率很高。有一次刚下飞机, 法方就把代表团拉到一座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古城堡, 安排在烛光照明的地下餐厅用餐。据法方接待人员介绍, 这座古城堡一般是不对外的, 只接待特别的贵宾, 连他们都是头一次来, 是沾了中国代表团的光呢!
下一站, 又是法方热情建议代表团乘坐气垫船, 越过英吉利海峡访问英国。气垫船在那时还是高科技交通工具中的新宠, 代表团客随主便, 欣然赞同。临行那天的清晨, 25人的中国代表团在法国政府机构法宇航局 ( OGA ) 人员陪同下, 乘坐法方提供的高档轿车, 排成一条长龙, 前面由摩托车和开道车导引, 浩浩荡荡从巴黎出发, 一路向西海岸进发。坐上气垫船后, 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英国多佛尔 ( Dover) 的白崖 ( White Cliff)。
倒挂的国旗
在英国, 代表团参观了英国宇航院和英国宇航公司。英国宇航公司董事长格林·伍德先生曾经访问过中国, 晚间特意选择到一家华侨餐馆宴请代表团。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餐馆的主人很重视这个宴会, 刻意在餐桌上摆放了英国和中国国旗, 但遗憾的是把中国国旗挂倒了, 代表团指出后, 他们马上道歉并及时纠正过来。此时, 机智而幽默诙谐的格林·伍德董事长当即把英国国旗也倒过来给大家看, 说他们的国旗正反都行, 引起哄堂大笑, 顿时化解了略显尴尬的场面, 使宴会气氛变得轻松、热烈起来。
“鹞鹰”不是“猎兔狗”
接下来代表团参观访问了已经与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的英国罗·罗公司。在会谈中英方介绍了我们国家十分关注并曾想购买的“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 并为代表团专门安排了“鹞式”机的起飞、着陆和悬停飞行表演。为表示对代表团的欢迎, 飞行员特地操纵飞机向客人点头致意, 令人惊叹不已。这个“鹞式”飞机当时轰动全球航空界, 甚至销售到美国,堪称航空高科技的经典之作, 成为英国人的骄傲。然而说起“鹞式”飞机的中文译法, 又引来代表团访英期间的一段小插曲: 英文“Harrier”, 按当时国内资料的译法, 称其为“猎兔狗”, 这是英汉字典上的头一个注解, 因此也成为代表团译员车建国现场为中国代表团翻译这个英文词汇的首选。不成想一场翻译下来, 引来英国罗·罗公司中一位精通中文的斯考菲尔德小姐的一通异议和感慨。她跟车建国说:“怎么是狗呢? 狗是一跳一跳的呀! 我们的飞机是一种小型的鹰, 是鹞! ———怪不得中国不买这种飞机呢!”
恍然间, 车建国大彻大悟。
代表团临行前, 英方把印有“鹞鹰”的画片送给我代表团成员每人一张, 大概是为了加深中国人对这个飞机的印象吧。从此以后, 国内的翻译资料都将“猎兔狗”飞机改称为“鹞式”飞机。
一份电报催生500名留学生
代表团在出访期间, 三机部外事局忽然接到吕东同志签发的一份电报, 内容是要求国内抓紧准备, 派500人出国留学。当时赵光琛同志在局里主持工作, 他和同志们真不敢想象,代表团还远在欧洲, 就为此事发回电报, 而且是部长的指示, 可见心情之急切, 必须抓紧办、认真办。此后才有航空工业一批接一批的公派出国留学人员, 包括相当数量从厂所选派的以后陆续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 如杨春澍、丁时青、李上徽、许扬、段继延等, 实际上是落实******同志关于培养人才的指示, 为航空工业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形成了人才储备。
历时52天, 吕东部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圆满完成了对西欧3国的访问和考察, 进一步打破了西方多年对中国的禁运和技术封锁, 增进了双方的互识, 也使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专家们对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的欧洲航空工业大开了眼界, 明确了合作方向, 找到了合作途径。这次出访的后期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 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改革开放、走向世界选择了合适的起步时间和准确的突破点, 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按现在这个速度不行, 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美国的买不来,就到西欧买, 然后在引进、吃透的基础上再发展。”******同志在听取代表团的汇报后做了如是明确指示。
公司初创
吕东部长率团出访西欧3国, 不仅为航空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打开了通道, 更重要的是为此后30年航空工业有效践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方针政策, 从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做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 并结出了累累硕果。中航技公司的创建和成功运作, 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看来不当军火商不行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改革开放的中国百业待兴, 国防工业同样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和艰难挑战。当时, 长期接受中国无偿援助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出于惯性, 继续要求我们免费提供更多更好的军工产品; 而为了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平, 我国国防工业又急需大量外汇资金, 才能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开展合作。可那时我们面临的困境是, 有关工业部门连购买外国设备备件所需的少许美元都要经过外贸部部长的亲自批准。
在这种情况下, ******同志说:“看来不当军火商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