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辉煌60年
27085300000087

第87章 优秀奖(3)

歼8首飞是使其能不断研发改进成为我军第二代主力战机, 尤其是海军用于南海的主力战机的关键。大家都说曹副司令员有功, 我想功不可没就在这一“决心”上。此后曹副司令员一直给予对歼8坚持不断的支持, 直到定型列装。飞机在沈阳飞完规定课目, 具有转场能力后就经北京转到陕西阎良。离沈阳前, 沈阳空军邹副司令员代表王司令员置酒宴请联合指挥部成员, 为我们送行, 我们也感谢沈阳空军在各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飞机到了北京, 在南苑机场向中央军委领导展示, 联合指挥部的工作到此也结束了。值得一提的是指挥部这个团队, 在当时不怕****, 不避风险, 不计得失, 军民之间不分彼此, 尤其是高仲云同志, 作为空军派出人员, 全力支持歼8, 对抗责难和歪曲, 向司令员反映真实情况, 帮助厂所催交成品附件, 和大家一起探讨技术问题, 实在难能可贵。空军同志有情有义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歼8穿裙子

歼8原型机像一只丑小鸭。人们戏称它长脖子、******、罗圈腿。在沈阳首飞上天后,当马赫数达到0. 86时, 飞机产生了异常的振动, 加速则振动加剧, 减速则减轻, 强烈抖动使速度上不去, 超声速飞不成, 试飞只好停下来。什么问题呢? 有人怀疑发动机, 是不是两台发动机有谐振, 关一台发动机试试! 可那时候, 飞机刚上天, 谁敢试呀。有人猜测是不是飞机的问题? 是不是连接固定不好? 是不是飞机气动力设计有缺陷? 真是众说纷纭。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梳理,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 从紧间隙、堵孔洞开始, 一个一个排查, 最后就剩下最难的气动力问题。只好请求风洞单位为歼8开绿灯, 立即安排低速模型吹风, 祈盼柳暗花明又一村, 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通过吹风观察, 果然在尾部气流扰动厉害, 是由于喷口收缩太急、尾部流线不好造成的。但确切的判断还得到飞机上去试。怎么解决呢? 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给飞机“穿裙子”。穿上裙子后如果飞机振动能消除, 不就找对了吗。

于是经科技人员精心设计了“裙子”, 但工厂安排进度太慢, 就由601 所老师傅手工敲, 用了4天时间, 飞机终于穿上裙子。这时看歼8身体修长, 阳光之下婷婷玉立, 酷似美丽的白衣天使, 格外可爱。

穿上裙子上天, 果然见效, 振动消失了, 速度立刻上去了。飞行员高兴, 大家高兴。加速, 再加速, 飞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裙子既然好用, 就不动了, 用它继续飞。可是裙子不争气, 强度有限, 速度大了就被撕开了, 而且穿裙子阻力大, 因而增速有限。但它帮助我们澄清了问题, 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做出了贡献。

新鲜事物就是这样, 都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歼8 从丑小鸭起步, 不断改进提高, 性能越来越好, 配备越来越全, 不仅成为我军第二代战机主力, 而且是海军航空兵能够直飞南沙作战的唯一机种。

歼8飞机的研制不仅出了成果, 出了人才, 而且为新机种的研制打了基础, 创造了条件, 积累了宝贵经验。

遭遇凶险

试飞当中多次遭遇凶险, 多次被英勇机智的试飞员化险为夷。其中有一次是在阎良的一次导弹发射试验, 试验目的是考核飞机、发动机、导弹三位一体的工作情况, 包括导弹悬挂发射是否可靠, 导弹发动机烟雾对飞机操作、发动机停车有无影响等。场地选在秦岭上空,那里人烟稀少。飞机挂弹 (用发动机模拟弹) 起飞, 到战区飞行正常。

事故发生在导弹发射离轨瞬间, 导弹的固体火药发动机突然发生爆炸。打个比方, 就像炮兵的火炮炸膛。万幸的是, 其残骸、碎片没有打入进气道, 没有打坏发动机。如果发动机损坏了那真是不堪设想。座舱盖迎面挨了一下子, 幸亏没有打破风挡玻璃, 否则也是不堪设想。

由于事故责任全在导弹研制单位, 他们必须彻底找到原因, 加以解决。所以事故发生后导弹研究所比谁都紧张, 但原因很快找到, 并经过反复试验模拟复现得到确认。原来歼8配套武器霹雳三号导弹, 其发动机所用火药与霹雳二号现役导弹没有区别, 都是双基火药, 二者只有尺寸大小的差别, 药柱在发动机壳体内只准端面燃烧, 不准侧面见火。否则因燃烧面扩大, 压力剧增非爆不可。这次爆炸就是装药时侧面抹了油, 属于操作失误造成。原因弄清楚以后612所派专人到阎良汇报, 我参与协调处理。阎良的试飞指挥员苏国华与试飞员王昂、滑俊一起听取汇报。

612所检讨了工作有漏洞, 保证严格操作纪律, 得到了指挥员和试飞员的谅解。两位试飞员在会上没有多说话, 不愧为试飞英雄, 会后照样坚定勇敢驾机再飞、再试。经过多次发射, 圆满完成了任务。

荣科立军令状

覃世光

这件传奇的事和这位不平凡的人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 传奇是因为事件的本身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太深, 不平凡是因为事件的主人翁留给人总是挥之不去的怀念。

这件振奋国人, 大振军威, 折服了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601所,传奇人物就是成功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气冷空心铸造叶片发动机的航空研究院总工程师室副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荣科。

虽然传奇的故事已经过去, 成为历史, 可是传奇故事的背后人物留给我们的是思念, 我正是带着忘不了的思念去追述他的事迹。

1964年10月9日, 圆圆的月亮刚刚西沉, 红灿灿的太阳已从东边冉冉升起, 沈阳的10月秋高气爽, 万里无云。8点还不到, 601所机关三楼会议室里长长两排桌子旁早已坐满了人, 主席台中间坐着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中将, 左右两边分别是曹丹辉少将和徐立行少将两位副院长, 航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荣科和副总工程师、教授董绍庸, 桌子两排旁依次坐着606所、621所、112厂、410厂的领导以及601所总工程师黄志千和研究室主任等30多位与会代表。

会议还没有开始, 会场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俨然像是打一场歼灭战前的动员会。会议最高长官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中将用犀利的双眼横扫一下两旁座位, 认定人到齐了, 便示意主持会议的601所所长刘鸿志大校开会。

“同志们! 院里组织召开的这次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 就是我们计划研制的新机, 也就是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战斗机发动机的匹配问题, 大家都知道, 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逼着我们尽快把新的战斗机研制成功, 时间紧迫, 我不多说了, 请唐院长指示。”

唐院长看上去脸色凝重, 他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航空事业特别是战斗机的发展一定要跟上去, 要不然我们在座的领导和专家没法向三机部和中央军委交代。”他顿了顿, 直接把话引入正题:“今天请大家来, 就是要想出办法把新战斗机配备的发动机定下来。请大家抓紧时间谈谈想法。”

主持会议的刘鸿志, 首先请601所总工程师黄志千发言。黄志千总工程师说:“我们建议新战斗机配备606所正在研制的 ‘919 ’ 发动机, 是因为该发动机是自行设计研制的新发动机, 若研制成功, 性能比歼7发动机优越, 能达到研究院和中央军委的要求, 606所抓得很紧, 相信他们会想办法按期完成的。”刘鸿志所长觉得关键问题没有说清楚, 马上插话:“多长时间完成? 一年内, 怎么样, 能不能?”

会场活跃起来, 耳语不断, 黄总提高嗓门说:“一年内完成, 我们考虑过, 606所很积极, 有希望按期完成。”黄总把目光投向606所所长刘苏少将。

没等刘苏所长发言, 研究室主任们抢着一位接一位地发言, 有的说, 606 所研制的“910”进展较快, 希望继续抓紧; 有的讲, 606所研制的“910”情况是好的, 但时间紧迫,能否按期完成很难说; 有的说, 606所领导强, 科研人员积极性高, 想办法攻关, 很有可能按期研制成功……

在大家充分肯定606所研制“910”发动机成绩和热情期盼的基础上, 606所所长刘苏少将诚恳地说:“谢谢大家对我们研制 ‘910 ’ 发动机成绩的充分肯定和期望, 但我们考虑再三, 在一年的短时期内研制成功没有把握。”

刘苏所长发言后, 会议沉静了。刘鸿志所长请大家继续发言, 有的同志说:“606所很努力, 进展较快, 能否延长一两年完成?”

研究室主任们有的说, 国内外形势逼着我们快把新战斗机搞上去, 延长时间不符合上级要求; 有的讲, 延长两年又完不成怎么办, 不是耽误了吗……刘鸿志所长把目光转到唐院长, 唐院长说:“暂时休会吧!”

休会后, 刘鸿志所长请示唐院长说:“根据606所的意见, 新战斗机拟配备的 ‘单发’方案已经行不通, 是否可把 ‘双发’ 方案抛出来?”唐院长说可以, 徐副院长说好, 于是刘鸿志所长说:“那就告诉总体室主任王南寿作准备。”

领导深入研究室, 面对面领导。

总体室主任王南寿遵照院领导的指示和刘鸿志所长的要求做好准备, 由气动布局组组长宋文骢向会议详细汇报“双发”方案。

“双发”即新战斗机准备配备改进改型的歼7两台发动机。这在讨论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对改用为铸造空心叶片问题是关键, 董绍庸说:“难度大, 难点很多, 如试验设备制造、选材料等, 根据国内条件, 很难突破。”606所总工程师虞光裕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 高温涡轮所用的气冷空心叶片研制难度太大, 很难完成。”刘鸿志所长说:“这是提高发动机推力的关键问题, 难度大也得想办法解决, 否则 ‘双发’ 方案也白搭。”

谁来解决? 顿时, 会场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片刻, 还是606所所长刘苏少将打破了会场的宁静, 他说:“这个问题, 我们所现在还不具备这个研制条件, 听大家这么说, 我们所更感到困难了。”

606所承担不了这个任务, 621所领导也不吭声, 刘鸿志心急如焚, 目光从会议桌右方转到左方绕了一圈, 可是没有人看他, 还是没人发言, 他又把目光从会议桌左方绕到右方,绕到荣科, 凝神片刻, 果然, 这位航空材料著名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一级工程师拍案而起, 立下军令状, 严肃、认真、诚恳地说:“保证在一年内研制出铸造气冷空心涡轮叶片,降低涡喷7发动机耗油率, 提高涡轮前使用温度100℃, 保证不耽误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战斗机按期上蓝天, 壮我国威, 否则, 甘愿把我荣科的脑袋挂在606所大门口示众。”

“哗啦……”, 会场在座的所有人, 被荣科那语出惊人、掷地有声的誓言所惊讶, 人们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之后看到他如此严肃的神情, 便不停地拍手叫好。

他站起来向大家鞠躬致谢后说:“我考虑我们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有铸造实心一级涡轮叶片的经验, 有铸造高温合金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善于攻技术难关的铸造科技队伍,困难是有, 而且不小, 风险也确实大, 有的条件的确未具备, 但可以努力创造,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 团结一致, 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 一定可以按期完成任务。”

会场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会议是在期待中开始, 在兴奋中结束。主持会议的刘鸿志所长高兴地说:“好, 好! 有荣副总的硬骨头精神一定能实现。”

唐院长称赞说:“荣科的报国之志很好, 实现的主客观条件考虑较全面, 一定可以实现, 研究院全力支持。”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会后, 荣科雷厉风行, 在航空研究院科技部副部长黄锡川陪同下深入到有关单位和科技队伍中, 传达研究贯彻会议精神。首先到有关研究所, 但有个别行政领导说, 目前我们还不具备研制铸造空心叶片的条件, 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承担这个任务。

荣科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 当天下午他和黄副部长到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去, 第二天又去沈阳410厂。与有关专家商量的结果是: 黄副部长负责组织和工作协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熏 (金属材料专家) 负责选择鉴定材料; 高温合金研究室主任师昌绪 (著名高温合金专家) 组织高温铸造; 还有410 厂总工程师程华明、总冶金师王道平,这两位有十多年的冶炼经验, 铸造工艺精湛, 造型工艺及试车技术在国内领先, 由他们两位负责造型工艺、制造工艺和试车。

就这样, 在攻关科技队伍中形成了核心小组, 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在荣科总指挥下研制铸造空心叶片的攻坚战打响了。他们约法三章, 严格要求自己, 带领全体攻关队伍不分昼夜地干, 饿了就啃馒头, 吃咸菜; 困了就打个盹又继续工作。有的同志劝荣总躺下休息, 荣总说:“躺下也合不上眼, 总是想难题的解决办法, 想了点儿又起来干, 攻克了一个难题,大家都休息了才能睡着。”

荣科和几个核心小组成员年青时在西欧的飞机制造厂实习过, 回国后从事航空和金属材料研究工作, 有实践经验, 更可贵的是有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正因为荣科有一段在国外实习的经历, 使他更坚定了为祖国拼搏、为祖国争光的决心。那段经历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现在遇到困难, 那段经历又历历在目, 讲起那段奇耻大辱的往事, 大家就义愤填膺, 更加努力地工作, 以实际行动回击他们对我们的污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