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概括得如此之精辟, 描绘得如此精彩, 令人称道。他说:“幼年是艺术的, 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 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 一页一页地翻阅。”是的, 历史是应该由历史人物来评说。1950年10月25日, 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历战3年, 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赶过“三八”线, 打岀了军威, 壮大了国威, 给朝鲜三千里江山重新铺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鲜艳的红色, 也为我中华民族复兴开创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 1951年4月17日, 中国航空局在沈阳挂牌成立, 它及时有力地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 中航工业奋发有为, 博采众长, 超越发展, 独具特色, 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提供了坚实强大的空中悍卫力量。这是20世纪东方的两大事件, 是它们送我踏上了“保家卫国和航空报国”之路,
1950的冬天, 我是一名就读在东北江城吉林市联合高中的热血儿郎。原本宁静无忧的校园, 骤然响起警报声。校园上空刹时乌云密布, 山雨逼临, 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约是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 警报紧促, 我们住校的同学都紧张而有序地集合到操场,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引领下, 大家乖乖地、一声不吭地列队跨岀校门, 向吉林市西郊奔去。途中, 尚未离开吉林市区, 又听见解除警报的笛声。领队人下令: 停止前进! 好像是校长又接到上级新指令, 命我们原路返回。同学们回到宿舍, 议论起来: 有的说, 这是夜营拉练; 有的说, 这是空袭警报; 更有甚者说, 好像都听见了飞机的轰鸣声。七嘴八舌, 各持其说。事隔不到3天, 一天的下午, 班里团支部书记神秘地通知我, 晚上要到吉林火车站去执行任务。我们奉命到站前一家旅社集合, 等待从朝鲜战场下来的朝鲜人民军伤员的专列, 届时为他们送水、送食品。我们站在凛冽的寒风中, 当专列进站时, 一股残酷的战争血腥味儿拂面而来, 令人恐怖、胆颤。稍事休息后, 专列迅速离站, 转向后方。这次短暂的慰劳伤病员的活动对我触动很大, 真实地感受到战争在逼近, 国家已临危。之后不久, 约是1950年11月下旬, 哈尔滨外专派人来吉林联合高中在原有俄语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中招募一批新学员,以强化口语训练, 为应对朝鲜战争的战火一旦烧过鸭绿江岸, 中苏前线联合指挥所急需口语翻译人员做准备。招募消息一经公布, 同学们踊跃报名应征。当时的我也未曾落后, 只因我是高三第二学期, 临近毕业, 所以校方对高三第二学期的同学第一批都未核准。但第一轮报名筛选后, 名额不够, 校方又组织第二次补报。这样一番反复后, 我总算录入外专招募名单。名单确定后, 学校给我们放假一天, 回家整理行装, 与家人告别。次日凌晨, 在家人的簇拥下, 我步履艰难地走出村头, 踏上漫漫的征程之路, 心情十分沉重, 好似与这块生我养我的热土永别了! 一路上父亲徒步送我, 也没说几句话, 只在火车站分手时嘱咐我说:“男儿志在四方, 不论走到什么地方, 或遇到什么困难, 都要坚强前进, 要多给家里来信。”父亲是个沉黙寡言的老头儿, 他的话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非常有分量, 句句千斤, 语重情长。他给了我鼓舞和力量, 我十分崇敬他。回校的当天下午, 学校召开欢送大会, 口号声、欢呼声、歌声、掌声连成一片, 汇成歌的海洋, 凝成情的世界。校长的讲话、同学们的寄语, 字字打动心坎, 句句情意绵长。最后, 外专派来接收新生的杨老师宣布我们出发编组名单并宣布我为带队队长。对此, 我既感突然而又不以为然。因为, 当时我的耳朵里充满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苏联共青团员之歌的歌声词意; 脑海里勾画出“妈妈送儿上战场、儿女告别母亲”的那般激动人心的画面, 心里老是念叨那8个字: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在这样的客观氛围烘托和积极进取思想的主导下, 我带领近百名同学踏上奔赴哈尔滨外专的征途。火车运行一整夜, 我的思绪也跟随车轮飞转而一夜翻腾: 实话实说, 去外专学习不是我的志向, 因为外语不是我的强项, 更不是我谋发展的主攻目标。若不是祖国的召唤, 我不会情愿地去专攻外语。那又为什么两次主动报名参军、参干呢? 其表层因素是, 我是高三第二学期一班的班长, 又是共青团员, 我反感那种“口号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的表演 , 那不是我的为人品格。当然, 这其中也不免有表现自己之嫌。但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 我深知“唇亡齿寒, 户破堂危”的残酷性。战火已漫延到鸭绿江边,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竣考验。打则存, 不战则亡, 则重遭美帝蹂躏之苦。不能让亡国奴的悲剧再在我中华民族头上重演。1931年日本侵犯东北时我刚满1岁, 当时的情景我没有记忆。1945年8月15日, 一夜之间, 世道变了个底朝天。昔日的“霸王爷”一夜间变成了“阶下囚”。曾几何时, 那些日本人校长、教导主任、军事教官以及不计其数的日伪官员和家眷们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如今这股神气劲儿被一扫而尽, 等待他们的是岀苦力、干脏活儿、练摊求生、走街串巷、乞丐般的叫卖。当年, 我年方15 , 在日伪“国高”读书, 亲眼目睹这种巨大落差。在那唇亡齿寒的危急关头, 就是当年日本人的奴卑相猛烈地鞭打着我, 逼迫我迅速地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再说, 1946年, 我在吉林一中读书, 有一位政治教员叫刘权, 他是伪满建国大学的****地下党员, 为人正直, 学识渊博, 白天在课堂上讲课, 晚上到宿舍来与我们讨论、争论甚至是辩论时局。大家提的问题离奇古怪, 诸如: 是时势造英雄, 还是英雄造时势? 猿怎能变成人? 为什么要向苏联一边倒? 苏联红军撤走时, 把吉林的一些重要机器设备都拉走了! 苏联红军在东北的军风纪那样不堪入目, 怎么让我们向苏联学习? 等等。刘权老师的讲解我听得丝丝入耳, 环环扣心, 觉得他言之有理, 辩之有据, 令人心服, 我由衷地敬佩他。他让我信服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我在想, 人生最要紧的不是你懂得多少道理, 而是你的实践行动如何; 不是你达到什么地位, 而是你朝什么方向走。人生路程纵然漫长, 关键是要走好路口几步。经过这一番的自我思想梳理, 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坚定无悔、义无反顾地带领我们这批新战友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进了哈尔滨外专的大门。
那是飘雪与大地亲吻的季节, 吐口唾液就像白珍珠球钉在地上。到校第二天, 开始挖防空洞。可以想象, 在那数九寒天、北风刺骨的哈尔滨, 深挖洞该是何等艰难! 面对如此困惑、尴尬局面, 同学们真是拿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像匠人钻石头那样, 一块块地往下抠。干了两天, 也不见明显进展。正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 1950年12月5日传来“平壤解放”的喜讯, 全校沸腾了! 我人民志愿军踏入朝鲜战场后, 所向披靡, 捷报频传, 连续取得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战役的伟大胜利。新华社资深记者陈泉壁时任我们的时事政治教员, 他经常邀请新华社派往朝鲜前线的大记者顾雷等资深记者来校给我们作时事报告。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极大地激励、鼓舞我们提高觉悟, 刻苦学习, 早日报效祖国。在外专的3年, 正是朝鲜战场上中美之间军事较量的3年, 我虽未亲临战场, 在外专却也受到模拟战场的战斗洗礼。这让我终生受益, 永世难忘。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需要, 从1952年开始, 哈尔滨外专由为军事斗争服务转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1953年毕业后, 我们多数同学都被派遣到苏联援建的164项重点工程项目上, 分布在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各条战线, 为祖国的需要献出了青春和终身。
1953年离开哈尔滨外专, 我的报到地址是沈阳328号信箱。到厂报到后, 我惊奇地发现, 那是一座巨大的飞机修理。当我看见停机坪上停放着一排排待修的或是修好待返前线的喷气式战斗机时, 内心格外兴奋, 好像离朝鲜前线又近了一步。而更为庆幸地是我有幸投入中航工业怀抱, 这是我人生中幸之大幸。在航空工业企业和管理机关我一干就是40 年。今年是中航工业60华诞。中航工业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 更是在同美国进行“封锁与反封锁、控制与反控制、垄断与反垄断”和“追赶、较量、竞争和不断缩小差距”的较量中发展起来的。60个春秋风雨骤, 60 个春秋抗与争。60 年的征程中航空人独立自主, 峥嵘创业, 激情跨越, 积淀厚重, 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打下了牢固基础。如今,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我国周边大摆围堵迷阵, 他们在我国周边战略节点上, 村村点火, 处处搅局, 设置重重麻烦。对此, 在战略上, 我们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因为, 当今我国综合国力与当年抗美援朝时不可同日而语。况且, 今日之中国安全战略正是西方世界所忐忑警惕、琢磨不透的。但在战术上, 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 在军事实力上我们与美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若想打破被动局势, 还是得依靠国家军事实力。中国的未来系于中国海军战略, 而空军实力又是国家总体军事战略的“锋镝”。对此, 我们航空人在新的起点上一定要争分夺秒, 再接再厉, 为急速建成战略空军提供高端的、充足的、世界一流的航空技术装备, 以悍卫祖国领土、领海边防和海外产业基地及势力范围的绝对安全。国人翘首期盼:70年国庆大阅兵时, 全副的战略空军崭新装备一掠天安门广场上空, 再震撼一把世界, 让国人和海外华人雀跃, 让对手发抖去吧! 我们深信不疑, 我国“空、天、电”一体化的高端飞行器将在未来太空战场上大展身手, 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是历史的必然!
真情铸魂 激情铸剑
———沈飞重点型号研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郭兴华
有伟大的灵魂, 才有伟大的事业。
———题记
打开尘封的记忆, 让历史回放到20世纪末、21世纪开元的那个年代, 回放到沈飞研制重点型号的那个年代。那是个峥嵘的岁月, 是个伟大的年代, 是个创造辉煌、创造奇迹、创造历史的年代。
———××××年, 实现了重点型号首批×架试验成功;
———××××年, 按时间节点完成某状态飞机批量生产任务, 优质交付××架飞机, 并装备部队;
———××××年, 实现新状态飞机的试验任务, 年底又把另一架新型号飞机送上蓝天;
———××××年, 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优质交付了××架飞机;
———××××年×月××日, 按时间节点完成了第四阶段研制任务。它标志着重点型号研制任务胜利完成, 谱写了沈飞新机研制的新篇章!
真情铸魂
有伟大的灵魂, 才有伟大的事业。历史是这样说的。
铸剑先铸魂, 魂雄剑更锋。实践是这样见证的。
报国强军, 是中国航空人之魂、沈飞人之魂、研制重点型号之魂。铸魂, 就是把报国强军理念, 播种在脑海里、植根在心田上、融化在血液中; 使之成为沈飞人的最高理念、最高追求、最高价值; 使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变成激情铸剑的行动。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铸魂, 必须用真情。用报国强军之情、热爱航空之情、热爱沈飞之情、热爱沈飞人之情。
铸魂是个系统工程, 也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需要不断地强化和刺激。沈飞的铸魂工程,持续5年之久, 融合到各个研制阶段, 体现在各个阶段的行动口号之中。
兵马未动, 铸魂先行。××××年初, 重点型号开工前, 党委便启动了铸魂工程。在职工中, 广泛征集方案, 广泛征集意见, 提出了“抓机遇挑重担, 讲科学拼命干, 创优质抢进度, 争朝夕作贡献”的行动口号, 并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手段, 全力宣传, 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提升了认识, 夯实了思想基础。职工们说,“研制重点型号是国家的重大项目, 就是 ‘头拱地’ 也要把飞机送上天”;“人生能有几次搏, 此时不搏待何年”!
××××年下半年, 重点型号研制正式开工。一下子就遇到了严峻挑战: 技术新、难度大、协调配套复杂、时间紧、任务重, 保节点难。于是党委根据研制形势, 及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行动口号,“争分夺秒拼命干, 严防死守保节点”, 巧妙地把当年抗洪抢险精神融入其中。它极大地强化了保进度、保节点意识, 极大地激扬了拼搏奉献精神; 它把中航总总经理朱育理提出的“四保”(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保节点) 要求变成了广大干部职工拼命保进度、保节点的行动。为保节点沈飞人豁出去了, 吃住在厂里, 昼夜连班干。33厂架外移交班领头人王仁辰, 不顾心脏病发作, 只是吃了几片药之后, 就继续与工友们一起奋战两昼夜, 直到任务完成才回家; 37厂厂长丛富文, 连续36 h没合眼, 一直在现场指挥战斗;试飞站职工坚持“不干完手中活不吃饭”,“当天任务不干完不回家”, 抢时间、抢进度, 争分夺秒拼命干, 硬是把调试飞机的时间缩短了十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