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27110300000002

第2章 作者序

我的决定和理由

将我对青年阿道夫·希特勒的回忆记录成书,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因为我承担了可能被误解的巨大风险。我57岁时,在美军拘留营遭受了16个月的牢狱之灾,从而我的健康也被摧残殆尽,所以我必须有效地利用我的剩余时间。

1904年到1908年期间,我是阿道夫·希特勒唯一的朋友,起初在林茨,而后是维也纳,我们曾分享过同一个房间。希特勒的性格初步形成的这段时期鲜为人知,而人们已知的,关于他早年的经历,却又虚假不实。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他将这个阶段一笔带过,目的是掩饰过去。因此我的发现,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化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不管人们站在何种立场去解读。

本书中既未掺杂任何不真实的事件,也没出于政治原因,省略掉一些东西,为此我一度煞费苦心。我想要说:这些都是实事的原貌。例如用希特勒后期的思想来武断定义此人,其实是不恰当的。我在记述时,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套路,仅仅把他看作是从1908年以后,或者战争爆发后,就一直杳无音信的挚友。

要想精确地回忆起40年前的往事,的确很困难。但我和阿道夫·希特勒的友谊,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它的不同寻常。我们这段关系中的一些细节,比其他事情更能令我印象深刻。此外,我还要感谢阿道夫·希特勒,因为他让我父亲相信,我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我属于维也纳音乐学院,而非家具装潢作坊。阿道夫·希特勒为我化解了来自我家庭的阻力,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也给我们的友谊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另外,感谢上帝赐给我优秀的记忆力和听力。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借助了我朋友曾经寄给我的信件、明信片、画作,以及我很久以前的一些简短笔记。

奥古斯特·库比席克

埃费丁,195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