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18

第18章 走近神奇的地理名胜之最(12)

羌塘高原草原也是西藏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牲畜存栏数占西藏自治区总存栏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牦牛,是牧区的主要畜力,跟在大沙漠中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一样,人们将牦牛称为“高原之舟”。牧民搬迁驮运、买食粮、卖畜产品都靠牦牛驮运,供应百货等物资和近距离的坐骑也全靠牦牛,一头牦牛可负重50~160公斤,一天可行20公里。

在夏秋两季,气候相对凉爽,牧草生长茂盛,是牧区的黄金季节,也是各类牲畜抓膘的最好时期,凡在高山地带放牧的牲畜,这时都要被驱赶到放牧最高的地方,一般海拔在5 500米左右,个别地段可达海拔5 800米的高度,这是人类利用天然草场放牧的最高限度。这大大超过了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5 000米的最高放牧点,至于南美洲虽也在海拔3 500米以上高山牧场和雪线附近放牧,但南美洲的雪线低于西藏羌塘高原的雪线。所以藏北羌塘高原草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高天然牧场。

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其实是意大利的“国中之国”,位于罗马西北角呈三角形的高地上,以四周城墙为国界,故名“梵蒂冈城国”。简言之,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也是国家,故曰“城国”。国中宫院、教堂、图书馆、邮局、电台、火车站、飞机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梵蒂冈面积仅0.44平方千米,人口1 380人,常住人口只有54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

梵蒂冈和其他所有国家不同的是,这个国家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矿产资源。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譬如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统统由意大利供给。梵蒂冈建有火车站,通过862米长的铁路联结罗马城内。这个国家没有工农业生产,也没有军队,仅有一支人员寥寥的警卫队,用来负责国家的安全工作和保卫教皇的安全及参加宗教仪式。

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是全世界的第二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这里面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

一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琪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

二是伯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四根螺旋形铜柱支持,足有五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

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伯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带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最小的岛国

瑙鲁岛国是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岛群中的一个珊瑚岛,它位于赤道以南53千米,面积仅21.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如果乘汽车环岛旅游,只用20多分钟就可以回到原地。

全岛略呈椭圆形,四周全为珊瑚礁环绕。海岸地带是一片银白色的沙滩,由外向内,地面逐渐升高,有一个宽不过300米适宜农作物种植的环岛地带。再往里,就是高12~60米的珊瑚峭壁,从峭壁的横纹推测,瑙鲁岛的形成至少有上千万年的历史了。峭壁之上,即为占全岛面积85%以上的台地,最高点海拔64米,西南部有一个不大的布阿达泻湖。

瑙鲁没有报纸、广播和电视,被称为是“没有新闻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想了解国际新闻,可以收听国外电台的广播;至于国内的新闻,从你的口传到我的口,一天就可以传遍全国。由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岛民们一个个悠闲自在,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中。

瑙鲁现有人口一万多人,主要是瑙鲁人,还有部分欧洲人、华人和来自太平洋各岛的人。瑙鲁岛地处热带,年平均降雨量约2 000毫米,但无河流,因此岛上淡水奇缺,居民喝水都靠下雨时截留雨水,储存节约使用。

原来瑙鲁岛沿岸四周的海里,长着许多珊瑚暗礁,稍大一些的船只不能航行也不能靠岸,因此交通困难。1968年1月31日,瑙鲁宣布独立。

瑙鲁磷矿据官方估计约有3 880万吨。它是由过去千百万年的鸟粪堆积逐步形成的,以后经硬化,变得像石头一样,但它含磷的成分还保留着。世界上有许多岛屿上有磷矿,也都是海鸟活动留下的。因此瑙鲁成了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政府为改善人民的生活,给全岛人盖了新房,基本免费供大家居住,全部学龄儿童上学免收学费,免费治病……同时,政府将磷矿开采的收入,一部分分给岛民,大部分留给国家作经济上的长远安排。

海拔最高的国家

莱索托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山川秀丽、风物独特的小国。全国的每寸土地都在海拔1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因而以“空中王国”而著称于世。一座座锯齿状的山峰和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为莱索托赢得了“非洲瑞士”的美称。

莱索托是一个面积3.03万平方千米,人口251.3万的小国。而且它整个国土都坐落在南非境内,所以遭受了南非白人种族主义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重重包围和封锁,是一个类似于梵蒂冈的“国中之国”。

莱索托位于非洲东南部,为内陆国家。它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西坡,东部为海拔1800~3000米的山地,北部是高达3000米左右的高原,西部为丘陵,沿西部边界有一条宽约40千米的狭长低地,全国70%的人口集中于此。奥兰治河和土格拉河均发源于东部,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

莱索托人口主要属班图语系的巴苏陀族和祖鲁族黑人。这里人们通用英语和巴苏陀语,80%以上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与伊斯兰教。

最早应用“海拔”概念的人

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叫海拔。我国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将“海拔”概念应用于地理学和测量学的人。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郭守敬奉命踏勘黄淮平原的地形和通航水路,并建立“水站”(水上交通站)。于是他自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以东,沿黄河故道,在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地形测绘和水利规划工作,还画成地图,一一详细地说明。

据《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记载,在这项工作中,郭守敬“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之高下相差”,即以海平面为标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开封)地形的高低。这是“海拔”概念在地理学和测量学中最早的应用,这一创造性的成就远远早于西方。

海拔最高的大城市

玻利维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的中部,境内群山丛集,地势高峻。它的法定首都是一个名叫苏克雷的小城市,但除最高法院以外,所有的政府机关都设在全国第一大城市拉巴斯,使它成为国家的真正首都。拉巴斯坐落在玻利维亚高原北部一条狭窄的河谷中,地面海拔高度达3 63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城市。

由于河谷中平地很少,城市建在沿河两侧的山坡上,市内高低起伏很大。在拉巴斯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高耸着许多终年积雪的山峰,其中西北部的伊延普山和东南部的伊伊玛尼山都高达6 900米左右。

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是布达拉宫广场,它是西藏举行重大活动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布达拉宫广场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道路广场总面积180 000平方米,可容纳四万人举行大型的集会活动。从整体布局看,广场平坦而开阔,南面是西藏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侧则是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广场是由国家投资1.13亿元兴建的,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62项工程之一。广场工程于1994年10月8日破土动工,1995年7月15日基本竣工,同年8月25日通过验收。

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

贡嘎机场,又称拉萨贡嘎机场、拉萨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南岸。贡嘎,系汉字译音的藏语地名,意思是山顶呈白色。机场因设在贡嘎县境内,所以取名贡嘎机场,距拉萨市区约100公里。贡嘎机场海拔为3 600米,跑道长4 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为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

贡嘎机场,被人们誉为“世界屋脊”上架起的通向中国内地的“天桥”。解放前,西藏因地势高,气压低,缺氧气,危险性大,而无任何航线通过,被称为“空中禁区”。解放后,英勇的人民空军突破了“空中禁区”,第一次开辟了由中国首都通往西藏的空中航线。

从1965年3月1日起,北京至拉萨(贡嘎机场)的民航客机正式通航。以后陆续又开辟了拉萨至成都、拉萨至兰州、拉萨至西安的定期航班。朝发夕至的航班,大大缩短了中国内地与西藏的距离。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航空交通手段也是不可忽视的,2001年国家已投资近两亿元扩建贡嘎机场。新建的4000米跑道,是中国西南地区机场中最长的跑道;藏式建筑的机场宾馆楼房,款式高雅美观,楼内铺着的红地毯与大厅、楼道、卧室的典雅设备相互衬托,显得庄重、大方、实用。

据悉,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计划根据西藏地理环境的特征,着手发展自治区境内的空中交通事业,成立西藏自治区航空公司,开辟拉萨至一些地、市、县的短期航线,以缓和交通方面的矛盾。

最大的内陆国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西濒里海,北临俄罗斯,东与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连,南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国土面积为271万多平方千米,多为半沙漠低地和丘陵,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700万人口由130多个民族组成,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约占44%,俄罗斯族人口约占35%。

哈萨克斯坦的国名来自其民族称谓。“哈萨克”一词在乌兹别克语中意思是“解放了的农奴”。哈萨克人原是乌兹别克人中的一脉,他们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性格刚毅粗犷,逐渐形成一个民族,并以“哈萨克”作为民族的名称和国家的名字。

哈萨克斯坦早在公元6世纪就建立了突厥汗国等封建国家,15世纪建立了哈萨克汗国,19世纪中叶并入俄国,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0年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1936年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正式宣布独立。

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己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钨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均在亚洲首屈一指,此外,石油、天然气、煤和各种盐的储量也很丰富。采矿业、黑色和有色冶金是其主要工业部门。该国农业和畜牧业也比较发达,盛产含麦胶的金色硬粒小麦等良种小麦,年谷物产量2 000万吨上下,粮食自给有余,是前苏联的“粮仓”之一。

哈萨克斯坦历史上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畜牧业在其农业总产值中约占60%,主要饲养羊、牛、马、骆驼和马鹿等牲畜。著名的拜科努尔宇宙发射中心和塞梅伊核试验基地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1992年开通的欧亚第二大陆桥也穿越其境。

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名城阿拉木图是一座风光独特、令人神往的城市。它位于天山外伊犁阿拉套山脉的北坡,市区满目苍翠,郊外峰峦起伏,远处天山顶上白雪皑皑,城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

源自崇山峻岭的溪流穿越市区及近郊,留下一片丰土沃壤。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漫山遍野都是果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苹果园。这里产的大苹果香甜可口,远近闻名。在哈萨克语中,阿拉木图就是“盛产苹果的地方”或“苹果城”的意思。

中哈两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途经哈萨克斯坦。1992年1月3日中哈两国建交。

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地方

吉尔伯特群岛,是世界上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地方。它位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与斐济群岛之间,接近赤道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交叉点的中心范围,由16个主要珊瑚岛组成,散在东西3 600千米、南北1 100千米海域之中,既属于北半球,又属于南半球。

如果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与赤道交叉点伸臂仰卧,上半身就在北半球,左手是昨天,右手是今天;下半身却在南半球,左脚为昨天,右脚为今天,颇为有趣。

离海洋最远的陆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中部,乌鲁木齐市以北,玛纳斯河以东,乌伦古河以南,沙丘河和将军庙以西,其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此地四面离海洋都在2 414千米以上,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陆地。

地球表面的最低点

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是死海。那里的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米。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

死海长80千米,宽处为4.8~17.7千米,表面积约1 049平方千米,最深处395米。死海位于约旦谷地的最低部,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这是一块下沉的地壳,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

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利桑半岛年降雨量为65毫米。冬季气候温暖,夏季炎热。湖水年蒸发量平均为1 400毫米,因此湖面往往形成浓雾。湖面水位有季节性变化,范围在30~60厘米之间。

死海水含盐量极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最深处有湖水已经化石化(一般海水含盐量为35‰,而死海的含盐量在230‰~250‰。表层水中的盐分每立方分米达227~275克,深层水中达327克)。

由于盐水浓度高,游泳者极易浮起。湖中除细菌外没有其他动植物。涨潮时从约旦河或其他小河中游来的鱼进入死海立即死亡。岸边植物也主要是适应盐碱地的盐生植物。死海是很大的盐储藏地。死海湖岸荒芜,固定居民点很少,偶见小片耕地和疗养地等。

世界最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