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24

第24章 追踪奇妙的动物世界之最(4)

驼鹿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鹿,约有2.5米高,820千克重。它们活动在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森林地带,尤其是湖泊和小河边。在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北部和中国北部也可以发现驼鹿,在那里它被称为罕。

在驼鹿栖息地区,人们称这种巨型的鹿为“水陆皆能”的动物。它能潜入水深5.5米的水底觅食,又能在陆地上飞跑,时速可以达到55千米,相当于汽车行驶的速度。

夏天,驼鹿来到水里吃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还经常潜入水下寻找植物的根与茎。春天,它们吃小树上的嫩芽、叶片和枝条。

在严冬,驼鹿会有一段时间很难找到足够的食物。在冬天的这几个月里,它们总共要吃4~5吨食物,所以,它们只能靠吃树皮充饥。

出生才十天的幼驼鹿就能跟母亲一起奔跑,幼鹿将与妈妈一起生活两年。驼鹿妈妈用有力的蹄痛击来犯的狼或熊,保护小驼鹿。

驼鹿角的形状也十分奇特,好似扁平的铲子,有很多小叉,可多至30个。雄驼鹿角极大,有时能超过1.8米长,宽度达40厘米。雄驼鹿每年换新角。到8月份,角会完全长好,雄驼鹿主要靠它来与同类争夺异性。雄驼鹿会发出吼叫来呼唤配偶,吼叫声在森林中回荡。一旦得到回音,它们就在丛林中穿梭,以寻找雌驼鹿。

最小的鹿

广义而言,鹿类动物包括偶蹄目中的鹿科、鼷鹿科和长颈鹿科的所有种类,其中个子最小的要数鼷科鹿了。

鼷鹿外形似麝,但比麝小,身长40~48厘米,肩高不足30厘米,体重只有1~2千克。由于鼷鹿体态小巧,行动灵活,感觉敏锐,所以在林地草丛中跑跳自如,善于隐蔽。它虽名鹿,但奔跑时非常像兔子,难怪人们在远处见到它时,往往误以为是野兔了!鼷鹿还有高超的避敌本领,一旦受到惊吓或敌害追击时,它不是往草丛、灌木丛中钻,便是寻找水源,迅速逃入水中。

鼷鹿夜间外出活动,而且多半单独生活,以嫩叶、青草、果实以及地下根、茎等为食。在鹿类中,多数种类的雄鹿长有角,而鼷鹿不论雄雌都没有角。

最大的猴子

狒狒是最大型的猴子。西非的狒狒重达54千克,据说还有体重达59千克,体长90厘米以上的个体。它们成群生活,每群一般有20~60只,最多的可超过100只。在一个狒狒群里,由一只年龄较大、身体强壮和经验丰富的雄狒狒当“狒王”,其他的狒狒都听从它的指挥。

狒狒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一起睡在树林里,早上7点钟左右起来,然后一起到外面寻找食物。走路的时候,狒王统一指挥,几只年长的雄狒狒领头或在后面保卫全队的安全。

狒狒的头脑比一般动物聪明,懂得用石头或木头当做武器去对付敌人,成群的狒狒非常团结,一般动物不敢惹它们。它们从来不用石块袭击自己群里的成员,就是在狂怒的时候,它们也只是从地上抓起石块抛向空中,而决不投掷到自己的同类身上。

最小的猴子

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侏狨,又称指猴。它是一种外貌及行为似松鼠的小猴,由于它体小尾长,栖息在极为细小的植物枝上,而且行动敏捷,常在树林间忽上忽下,蹿跳自如,因此,当地叫它“松鼠猴”、“鸟猴”等。经动物学家研究,确定它的科学名字为侏狨或倭狨。

在全世界已知的大约200多种猴子中,当推侏狨最小了。新生猴只有蚕豆般大小,重13克。一只侏狨长大后,身高只有12厘米多一点儿,体重在48~79克之间,平均60克左右,还没有一只松鼠大。因此,侏狨不仅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而且还是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呢。

侏狨的个子虽小,但是尾巴却很长,一般可以超过20厘米,在行动时起第五肢的作用,能够缠握树干、树枝,适应森林中的生活。这种猴子喜欢捉虱子吃,且生性温顺,因此饲养它们便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嗜好。

最懒的猴子

蜂猴体形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蜂猴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第二个脚趾还保留着钩爪,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

蜂猴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蜂猴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它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树枝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怀孕期5~6个月,多在冬季产仔,每胎一仔。幼仔稍大后会攀附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活动。

蜂猴动作虽然慢,却也有保护自己的绝招。由于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或藻类植物得以不断吸收它身上散发出来的水汽和碳酸气,竟在它身上繁殖、生长,把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这可帮了蜂猴的一个大忙,使它有了和生活环境色彩一致的保护衣,很难被敌害发现。因此,它又得了一个雅号:拟猴,意思就是它可以模拟绿色植物,躲避天敌伤害。

最耐寒的鸟

提起最耐寒的鸟,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憨态可掬、惹人喜爱的企鹅。的确,企鹅栖息的南极大陆,常年冰雪覆盖,平时的气温都在零下40度至零下70度。在这样的环境里,别说其他的鸟类,就连以耐寒著称的北极熊也受不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企鹅生活得自在悠闲,刺骨的寒风吹来,它们根本不在乎,照样入海捕鱼,游戏玩耍。更令人惊异的是,在零下60度的酷寒环境里,它们还产卵育雏,繁衍后代呢!

企鹅能够抗御严寒,是和身体的特殊构造分不开的。它全身都是鳞片状的羽毛,腹部白色,背部黑色,看上去活像个穿着大礼服的绅士。除了又密又厚的羽毛,它皮下脂肪也很厚,有了这身特殊的保温设备,企鹅就能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企鹅的繁殖习性很奇特。雌企鹅产下卵以后,把卵交给雄企鹅孵化,自己便到海洋里觅食去了。雄企鹅是很尽职的父亲,它把卵放在自己的脚面上,用腹部的皮肤把卵覆盖起来,久久地站在风雪中,用体温来使卵孵化。整个孵化期长达60~80天,在这么长的日子里,雄企鹅任凭刺骨的寒风吹打,仅靠自己的脂肪来维持生命,直到小宝宝出世,吃得又肥又胖的雌企鹅回来,它把小企鹅交给母亲之后,才算完成了使命。这时,它便急忙拖着虚弱疲惫的身体,奔向大海,忙着捕捉食物,补充营养。

最早的鸟类

最早的鸟类化石,迄今已发现了六个个体,而且保存完好,这些鸟化石即“始祖鸟”,是世界上最早的鸟,距今一亿多年了。自1861年发现第一个化石标本,至今只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附近的印版石石灰岩中。当时,这里是一个热带浅水珊瑚礁泻湖,偶然的原因,始祖鸟跌落在水中,保存为化石。由于这里的石灰岩质地致密细腻,适于石印材料,因此成为一个采矿坑。

第一个标本于坑深20米处采到,骨架完全,羽毛秀丽,形象逼真,前翼有爪的残留,尾椎骨很长,嘴内长有牙齿,因此显示了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性质,成为生物进化史的难得的实例。

最大的鸟类

鸵鸟是现在世界上生存着的最大的鸟,可是它们却不会飞。鸵鸟坚硬的脚爪补偿了这一缺陷,鸵鸟每小时可以奔跑70千米。鸵鸟的腿长而健壮,它的双翼却很小。由于它们像骆驼那样,可以在热带沙漠中奔跑,所以它们被称做“鸵鸟”。

鸵鸟生活在非洲草原和半沙漠地带,在鸟类中,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巨无霸”。成年鸵鸟身高足有2.7米,身长也有两米,体重可达130多千克。就连产的卵也非同一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蛋体直径有14~15厘米,重1.5~2千克,看起来有小西瓜那么大。即使一个体重50多千克的人站上去,也不会把蛋壳踩碎。

鸵鸟不但个子大,模样也很滑稽。它身躯肥大,腿长脖子长,一颗不大的脑袋上长着一张又扁又宽的短嘴。一双大眼睛透出机警的神情。因为身体太重,翅膀退化,鸵鸟已经不会飞行,但是长年累月的奔跑,使它练成了一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铁脚掌。它用这副铁脚掌跳跃时可以腾空2.5米,奔跑时一步可以跨出8米远,最高时速可以达到70千米。一怒之下,它用这副铁脚掌可以把人踢伤,甚至踢死。

有一种“鸵鸟政策”的说法,说是鸵鸟平时胆子很小,遇到危险时,就把头钻进沙堆里,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了,就以为别人也看不见它,以此来躲避危险。其实,这是一种误传。鸵鸟的胆子确实不大,但是它们有强大的自卫武器——那双健壮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进犯它的敌人反击,用腿踢敌人,再加上每只脚上的长达17厘米的脚趾去抠抓敌人。有时鸵鸟确实把头插入沙子里,但那并不是害怕,只是想吃点沙子,以帮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鸵鸟一般以有浆汁的植物为食。

尽管大自然的进化剥夺了鸵鸟飞翔的权利,它们还是凭借强有力的双腿,在生存竞争中争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鸵鸟经人们驯养后,很听使唤,非洲人常用它来放牧羊群。窃贼被它发现,它便马上迈开长腿,飞奔过去,把窃贼赶跑。有趣的是,有时候它看到汽车从羊群边驶过,也会把汽车当成窃贼,在后面穷追不舍。

鸵鸟身强力壮,除了放牧,它还能载人运货。非洲人常常骑着鸵鸟出门。

最小的鸟类

蜂鸟体态优美,色彩艳丽,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光芒,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且它终日在空中飞翔,只不过偶尔擦过草地;它在花朵之间穿梭,以花蜜为食。

蜂鸟的体形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个谜。现在的蜂鸟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发现100万年前的蜂鸟的化石,因此科学家认为蜂鸟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德国南部,科学家却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鸟化石,距今已有3 000多万年的历史,由此可知,蜂鸟的祖先远在渐新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各种蜂鸟分布在新大陆最炎热的地区,主要在南美洲,它们数量众多,但仿佛只活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有些在夏天把活动范围扩展到温带,但也只作短暂逗留。

尽管蜂鸟的大脑最多只有一粒米大小,但它的记忆能力却相当惊人。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员最近发现,蜂鸟不但能记住自己刚刚吃过哪种食物,甚至还能记住自己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吃的,因此可以轻松地重新找到那些还没有被自己吃的东西。

据报道,自然界中的蜂鸟都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们不但能清楚记住自己曾采过哪些鲜花的蜜,甚至能判断光顾这些花朵的大概时间,进而根据不同植物的重新分泌花蜜的规律来寻找新的食物。这样,当蜂鸟再次出动的时候,就能做到不去“骚扰”那些花蜜已经被自己采空的植物了。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惊人的举动让蜂鸟成为唯一一种能记住“吃东西地点和时间”的野生动物。此前,科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具有类似的判断能力。

在鸟类动物中,最小的蜂鸟体积比虻还小,体重只有两克,卵重0.2克,和豌豆粒差不多。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它飞翔起来持续不断,而且速度很快,发出嗡嗡的响声。它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时不仅形状不变,而且看上去毫无动作,像直升飞机一样悬停,只见它在一朵花前一动不动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它用细长的舌头探进它们怀中,吮吸它们的花蜜,而且仿佛这是它舌头的唯一用途。

蜂鸟喜欢有花植物(尤其是红色花),包括小虾花,倒挂金钟(又名吊钟花),钓钟柳类的植物等。蜂鸟采食这些植物的花蜜。它们也是重要的传粉者,特别是对那些长筒花来说。大多数蜂鸟也以昆虫为食。

人们看见过蜂鸟狂怒地追逐比它大20倍的鸟,附着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让它们载着自己飞翔,一直到平息它那微不足道的愤怒。有时,蜂鸟之间也发生非常激烈的搏斗。

雄鸟不参与筑巢,由雌鸟单独筑巢,蜂鸟的巢是杯状的织物,通常悬挂在树枝上、洞穴里、岩石表面或大型的树叶上。蜂鸟一次产两枚非常小的白色的卵,但是与鸟的身材比起来还是比较大的。卵的孵化期通常为15~19天。

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也被人们称为“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

寿命最长的鸟类

鸟类一般寿命只有十几岁,安第斯神鹰虽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陋,但它却以强健的体魄、粗犷的翼展,赢得了“神鹰”的赞誉。

安第斯神鹰产于安第斯山区,生活环境非常广阔,它是新大陆最大的猛禽之一,嘴形锋利,多食腐肉。与世界上大多数鸟一样,安第斯神鹰的雄鸟比雌鸟大,被誉为世界上“难以置信的巨鸟”。它展翅时翼面可达7平方米,这是其他鸟类所不及的。

安第斯神鹰的一般寿命长约50年。据报道,伦敦动物园曾饲养过一只来自南美洲的安第斯神鹰,在饲养员精心的养育下,它足足活了73岁,这只“老寿星”打破了本家族的最高纪录。

飞得最高的鸟类

据科学资料记载,目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就是大雁。它的平均飞行高度为一万米,据可靠资料记载,我国西北部高山湖泊地区的夏候鸟——斑头雁,又是大雁中的登高冠军。每年夏季斑头雁从印度起飞飞跃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到达迁徙目的地——西藏。

科学家们在印度观察斑头雁,它们迎着夏日炎炎的太阳,拍打着双翅直冲云霄。估计当时的高度在17 680米左右。这个高度在同温层内,空气最稀薄,温度恒定,对一般的鸟类来说就是死亡区域,而斑头雁却能在“死亡区域”内飞翔自如。

飞得最快的鸟类

飞得最快的鸟是尾部有脊骨的褐雨燕,关于它的时速有两种报道,1942年苏联报道其时速为170.98千米;而1934年,在印度东北卡查山地区的一次3.22千米的飞行中,用秒表测出这种褐雨燕的时速高达276.47~353.23千米。

雨燕和一般秋去春来的燕子大不相同,前者为小型攀禽,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四个脚趾全部都朝前;后者为鸣禽,足趾三前一后,两者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目。

雨燕的种类很多,中国共有七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北京雨燕,常集成大群于高空疾飞捕虫,营巢于一些有中国式大屋顶的古建筑阁楼里,故又有楼燕之称。另一种金丝燕,在繁殖期以唾液腺分泌物筑巢,巢即为著名的滋补品“燕窝”。这些都是飞得极快的鸟类。每到雷雨之前,它们更加活跃,常常尖声连叫,像箭似的直插云端,勇敢地迎接暴雨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