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自古以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蝴蝶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14 000余种,我国有1 300种以上。我国的台湾省是著名的蝴蝶产地,素有“蝴蝶王国”之称,有蝴蝶400余种。
凤蝶是最大的蝴蝶,也是最美丽的蝴蝶。凤蝶翅上有红、黄、蓝、黑、白各种颜色,五彩缤纷,并构成美丽的斑纹,发出金属的光泽。凤蝶中最大的是南美凤蝶,体长90毫米,翅展270毫米,相当于一种中等体型鸟类的翅展。我国最大的凤蝶翅展达150毫米。
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1983年6月,我国昆虫学家马恩沛,在云南西双版纳小勐养大象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里采到一种小灰蝶,翅展长度仅13毫米,创造了最小的纪录。小灰蝶雄雌体色不同,雌蝶通常呈暗色,雄蝶常具有翠、蓝、青、橙、红等颜色的金属光泽。这类蝴蝶翅膀的正面斑纹比较平淡,而翅膀的反面却色彩丰富,远较正面突出。
繁殖最快的昆虫
昆虫往往多子多孙,而繁殖最迅速的是蚜虫。全世界已知蚜虫种类有2 000多种,我国估计有600种以上。
蚜虫的生活是与众不同的,有卵生,有孤雌卵胎生,雌蚜虫有的有翅,有的无翅。以棉蚜为例: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4~5天就能繁殖一代。做“母亲”的生下“女儿”才4~5天就做起“外婆”来了,所以它们经常是六七代同堂。
一只棉蚜虫一年能繁殖好几十代。有人估计,一只孤雌胎生的棉蚜是自6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150天内,如后代都存活,那可达到672 623 338 074 292 603 508个!如果这些蚜虫平铺起来,相当于地球面积的1.3倍。但在自然界中,蚜虫上述惊人的繁殖数字并不存在,否则我们就被蚜虫“埋掉”了。
“眼睛”最多的昆虫
昆虫的头部一般生有一对复眼,有时还有三只单眼。它们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对昆虫的取食、生长、繁殖等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复眼是由六角形的小眼构成的,复眼的体积愈大,小眼面的数量就愈多,它们的视力就愈强;反之,复眼的体积愈小,视力就愈弱。
在所有的昆虫中,蜻蜓的复眼最大,它们鼓鼓地突出在头部的两侧,占了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28 000个小眼面组成。蜻蜓的视力是很发达的,能在飞行中捕捉小昆虫。蝴蝶的复眼比蜻蜓小,由1 200~1 700个小眼面组成;龙虱的复眼有9 000个小眼面;甲蝇的复眼有4 000个小眼面。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蜓很多省都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蜻蜓飞得很快,有些飞行时速可达100千米,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暂停身不动。它飞行前进时不能灵活改变方向,要定住身体然后转向。它在休息时翅膀仍旧外伸,即不能折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当的空间,多半在枝头或叶顶。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精子贮存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现存最原始的昆虫
现存最原始的昆虫是原尾虫。它们是一些白色或黄色的小虫,最大的个体只有两毫米左右。原尾虫性喜潮湿,常生活在石块、瓦片和草根下。
凡是昆虫,其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长有单眼和复眼。但是原尾虫无翅,无眼,也无触角,它们常把第一对足高举在头的上方,代行触角的机能。幼虫初孵化时腹部九节,在生长过程中增生三节。这些特征与其他昆虫不同,表现了它们的原始性。
人们对原尾虫的研究,在昆虫学上有独特的意义,是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部分。然而,新中国成立前,这项工作在我国完全空白,人们因而认为我国是没有原尾虫的。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最先采到我国原尾虫标本,在我国昆虫学界传为佳话。
最毒的蜘蛛
蜘蛛是昆虫的天敌,但也有会伤害人类与牲畜的毒蜘蛛。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球腹蛛科的红斑蛛,也称黑寡妇蛛,及狼蛛科中的穴居狼蛛。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俄罗斯南部、欧洲东南部与中亚细亚、美洲及我国的海南岛、新疆等地。
毒蜘蛛口腔内有一坚硬的结构螯肢,即上颚,内有毒腺。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立即扑上去蜇伤来犯者,此时蜘蛛体内分泌一种含神经性毒蛋白的液体,从螯肢经皮肤伤口进入被蜇者体内,被蜇者有剧烈疼痛感,之后受害者的运动神经中枢发生麻痹,严重的会死亡。
成年雌性黑寡妇蜘蛛腹部呈亮黑色,并有一个红色的沙漏状斑记。这个斑记通常是红色的,有些可能介于白色和黄色间或是某种红色到橘黄色间的颜色。对某些物种,斑记可能是分开的两个点。
雌性黑寡妇蜘蛛包括腿大约38毫米(约1.5英寸)长。躯体大约13毫米(约0.5英寸)长。雄性黑寡妇蜘蛛大小约只有雌性蜘蛛的一半,甚至更小。它们相对于躯体大小具有更长的腿和较小的腹部。它们通常呈黑褐色,并具有黄色条纹以及一个黄色的沙漏斑记。成年雄性蜘蛛可以通过更纤细的躯体、更长的腿和更大的须肢与未成年雌性蜘蛛区别开来。
被黑寡妇蜘蛛叮咬开始很难被察觉,五分钟后伤口才开始发热发痛,三个小时左右开始大发作:大量出汗,肌肉无力,恶心,呕吐,耳鸣,心跳加速或不规则跳动,发烧,痉挛……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黑寡妇蜘蛛喜欢建网在网的一面能面向阳光,另一面阴凉的地方,如屋檐下,阴沟开口的地方。和所有蜘蛛一样,它们是食肉动物(说食肉不如说喝肉更确切),它们首先将被蜘蛛网网住的动物用它们的毒汁蜇昏,然后将其肉分解成液体再吸其肉液。
黑寡妇蜘蛛是典型的自食其类者:不但母蜘蛛在交配完后将与其交配的公蜘蛛吃掉,在生活条件艰难,缺少食物时,它们更是自食其类,有时一窝小蜘蛛中,有的蜘蛛完全是靠食其同伴而成长,最完美地表现其强者生存的动物优化能力。
黑寡妇蜘蛛寿命在两到三年,公蜘蛛为六到七个月。蜘蛛繁殖力非常强,母蜘蛛在交配后,即储存了精液,在条件好的时候每25~30天生一次卵,一生可下5 000个卵。每窝小蜘蛛用12~14天孵化,并在一起生活14天左右,然后从肚部牵根丝,顺风飘荡,蛛丝的落地点就是它们的落脚点,它们在落脚点结网,开始新的生活。
最大与最小的蜘蛛
蜘蛛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的蜘蛛种类就有约35 000种。但是不同种类的蜘蛛个体大小彼此间悬殊很甚,大的很大,小的甚小,而且雄雌个体大小也有差异。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南美的“食鸟”蜘蛛,它常在树林中织网,以网来捕捉自投罗网的鸟类为食。
这种“食鸟”蜘蛛据说在上海市郊区曾被发现过:一位工人述说,他在钓鱼的时候曾见过两次,有拳头那么大的食鸟蜘蛛,因体形奇异惊人,当时不敢轻易用手去碰它。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是展蜘蛛,曾在西萨摩亚群岛采到一只成年雄性展蜘蛛,体长只有0.043厘米,还没有印刷体七号字的句号大。
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蚊子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 3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能传播多种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近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转基因蚊子,以降低其对人类的危害。
英国伦敦皇家大学的科学家于2000年6月宣布,他们通过基因移植的方式已经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蚊子。这种转基因蚊子,雄性的具有荧光睾丸,很容易被识别,然后令其种群不育。研究者称,可以将大量这样的转基因蚊子放到野外与普通的雌蚊交配,以减少疟蚊的产卵量,从而慢慢减少疟蚊的数目。
科学家们当时表示,他们能够在六年之内培育出特性稳定、无害,特别是无法传播疟疾的蚊子。伦敦皇家大学的克利山蒂也在他当时发表的论文中透露,他们已经能够锁定一些特定的基因,进而改变蚊子的基因结构,使它们无法传播疟疾。克利山蒂还说,这项研究花了他们15年的时间,他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蚊子刚产下的卵很快就会变硬,要往卵子内注入基因是极其因难的。后来,他们利用一种合成剂来放慢卵的硬化进度,从而获得了成功。
可想而知,如果皇家大学的这项蚊子的基因改造技术趋于成熟并得到推广后,也许人们可以从根本上告别疟疾。
最大和最小的蜈蚣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属节肢动物,唇足(多足)纲,蜈蚣目大蜈蚣科,分30~40个亚种。最常见的为少棘金头蜈蚣,还有平耳孔蜈蚣等。其躯体偏平而长,由21个同型环节构成,每节有一对附肢,体长9~18厘米,宽5~11毫米,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红色或金黄色,身体黑绿色,头板呈杏仁形,窄端向前方突出。头板和第一背板金黄色,具有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触角后有复眼(单眼四对和发达的爪及毒腺,最末一对附肢向后延伸呈尾状)。
蜈蚣的第一对附肢变成毒颚,称为颚足,长有利爪和毒腺,既可用来捕食小动物又能蜇人。人被蜇咬后,毒腺里的毒液就迅速进入人体伤口,使被咬处红肿和剧痛。它最后一对足向后伸展,好像两条尾巴,其它的20对附肢用来爬行,所以叫步足。
蜈蚣是多足类陆生动物,全世界有3 000~5 000种,其体形构造大致相同。但蜈蚣的个体大小悬殊,如分布在南美洲的一种尚未定名的蜈蚣,个体最小,它的体长仅为0.48厘米,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黑蚂蚁,这是已知蜈蚣中最小的一种。
而产于拉丁美洲牙买加的一种热带蜈蚣,是目前已知蜈蚣中足最多、体形最大的一种。它长着180对足,最长的足可达26厘米。身体呈扁平长条形,最长的可达1米多。这种蜈蚣头部为红褐色。它们喜欢栖息于山溪潮湿阴暗的岩石洞内,夜间出洞捕食老鼠和壁虎之类的小动物。
最懒的鱼
海洋里有一种鱼,叫印鱼,是鱼中的懒汉。它既想涉足重洋,又不肯出一点儿力气,总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依附在别的动物身上或船只的底部,进行“免费”旅行。
印鱼之所以能免费旅行,主要是因为在它的头部生有一个特殊的吸盘,这个吸盘很奇特,它长在印鱼的头顶上,吸盘的中间有一条纵线。纵线把吸盘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每一边都有22到24对排列整齐的软骨板。吸盘的周边有一圈薄而有弹性的皮膜,这样印鱼就可以吸附在鲨鱼、鲸鱼、海龟等海中动物的腹部,有时附在船的底部,跟着它们不花分文周游海洋。当它到了饵料丰富的场所,就离开“主人”进行新的旅行。
印鱼是如何吸附在海龟和鲨鱼身上的呢?原来,每当印鱼看到大海龟和大鲨鱼路过身边,就立刻游上前去。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它们的身上。然后,立即将皮膜和软骨板竖起来。这样吸盘中的水就被挤出去了。这时,吸盘中成为一个真空的部分。靠着吸盘外部海水的巨大压力,印鱼就牢牢地固定住了。
印鱼这样做,既可以不费丝毫的力气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域,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又可以避免敌人的袭击,还可以乘“主人”捕食之机捡得一些残余食物充饥。
有人曾经测定过,一条60厘米的印鱼,竟然经得起10千克的拉力。渔民们利用印鱼的这一习性为自己服务,他们在捉到的印鱼尾鳍上打孔,用尼龙绳穿透,系牢。然后把它放回海里。一旦印鱼遇到大海龟,就会吸附上去。这时渔民就会毫不费力地捉到猎物。
一般来说,只要放出两到三只印鱼,就会捕获一只大海龟。科学家们从印鱼吸盘的原理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打捞沉船的人造吸盘。在打捞沉船时,只要将人造吸盘贴上去,然后用起重机将沉船提出水面就可以了。
筑巢最精致的鱼
鸟会筑巢人们都知道,而鱼会筑巢却鲜为人知。有些鱼为了保护后代也有筑巢的本领,其中筑巢最精细的鱼要算刺鱼了。
刺鱼因它背上生有4~10厘米长的数根刺而得名,为冷水性小鱼类,体长5厘米左右,种类很多,分布在我国北方淡水中;朝鲜、日本、俄罗斯和蒙古亦产,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以鱼卵、幼鱼和甲壳类为食。
每到春夏是刺鱼生殖季节,刺鱼便要先筑好一个非常精致的巢。这个小小的“建筑家”,从“设计师”到“施工员”身兼数职。首先是寻觅适当的地点,如在水草之间,水流平稳处,或在海潮所及的岩石沼泽间。地点选定后,它会衔来水草的根茎以及其他植物的屑片,用自己肾脏分泌的黏液丝把它们黏合在一起。
最大的淡水鱼
最大的淡水鱼,当首推鲟鱼。它体形庞大,一般体长都在2~3米,体重200~4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1 000多千克。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鲟鱼是世界上古老的鱼类。它的骨骼大都是软骨质,但它的鳞尾却是坚硬的骨板,故有软骨硬鳞之称。
鲟鱼的头略呈三角形,嘴部长且尖小。口以下比较大,有两对触须。体表有五行菱形的骨板,每个骨板有一个锐利的棘,其他部位裸露,皮肤粗糙。尾巴斜形,上叶长而尖,下叶粗短。背部黑褐色,腹部银白色。体形与其他淡水鱼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与海产的鲨鱼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产卵最多的鱼
一般的鱼,一次产卵几十万粒、几百万粒。生活在海洋里的翻车鱼,一次可产卵3亿粒,创造了产卵的最高纪录。
翻车鱼产如此多的卵,是否子孙满堂、充满海洋呢?事实并非这样。其一,翻车鱼是大洋性鱼类,环境变化无常,它的卵和幼鱼有的经过暴风骤雨、汹涌波涛的袭击,成了大自然的牺牲品。有的成了肉食性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腹中食,活下来的仅仅是百万分之几。所以需要多产卵才能逃脱大自然的无情淘汰。其二,翻车鱼虽然体长能达到4米多,重1 400~3 500千克,但它的游泳能力极差,几乎到了随波逐流的地步,自卫能力很差,只有产卵多,才能保存种族。翻车鱼的软骨特别多,也是世界上最重的多骨鱼。
翻车鱼的身体形状十分奇怪,像是被截去一半,尾巴呈宽宽的锯齿形。翻车鱼看起来很大,所以又叫做“大头鱼”。它们一般生活在离海面较近的水下,有时浮到水面做日光浴,所以也叫“太阳鱼”。它行动迟缓笨拙,只能猎食一些水母等小的海洋动物。
飞得最远的鱼
会飞翔的动物,不仅仅是鸟类,有些鱼也会飞。其中飞得最远的鱼,要数飞鱼了。它的飞翔本领,在鱼中是最高的。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远的飞翔纪录:高11米,飞行距离1 000多米。然而鱼的飞翔,说得确切些,只是一种滑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