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30

第30章 追踪奇妙的动物世界之最(10)

北极熊的皮毛可谓是最保暖的,不仅具有美观、柔软、滑润和发亮等优点,而且经久耐用。中世纪时,欧洲人就把北极熊的毛皮视为珍宝。伊斯兰教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十分喜爱这种毛皮,曾从国库中支钱来收购它。在挪威的特隆赫姆市,富人向大主教感恩时,如果赠送一张北极熊的毛皮,那就是最崇高的大礼。

因此,当时许多大教堂的祭坛前面都铺有熊皮制成的地毯。这一方面显示了神圣,另一方面毛皮的保暖性使教士们早晨朗读经文时不会冻脚。

最小的熊

马来熊是熊科动物中最小的成员。它们身高120~150厘米,公熊的个头只比母熊高10%~20%。马来熊全身黑色,前胸通常点缀着一块显眼的“U”形斑纹,斑纹呈浅棕黄或黄白色。如果打起架来,这块胸斑看起来倒增加了几分威猛劲儿。

马来熊的头部比较宽,突出的口鼻部分呈浅棕或灰色,两只圆耳朵很小,位于头部两侧较低的位置上。它们的舌头很长,这样吃起白蚁或其他昆虫来,倒是方便了不少。马来熊的脚掌向内撇,尖利的爪钩呈镰刀形,这让它们成了当仁不让的爬树专家。

马来熊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包括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在我国的云南以及西藏也有少量分布。

马来熊也是林栖动物,它们酷爱居住在低洼地带茂密的热带林中。和很多野生动物一样,它们也更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由于是出色的爬树高手,它们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离地2~7米的树杈上度过的,包括睡眠和日光浴。冬季的马来熊并不冬眠,或许这是因为它们居住在炎热地带,而食物来源一年到头都比较充足的缘故吧。

马来熊也是杂食性动物,而且是有什么吃什么。在它们的食谱中,最常见的是蜜蜂和蜂蜜、白蚁以及蚯蚓,如果能找到各种美味的果子和棕榈油,当然也不会放过。偶尔运气不错,它们也会捕捉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蜥蜴等打打牙祭,甚至还会帮助老虎打扫吃剩的腐肉。

在繁殖方面,人们对野生马来熊的了解很少。它们可能没有固定的交配季节,因为一年到头都可能有熊宝宝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大约有95天,它们也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现象,国外的动物园的饲养记录表明有的母熊怀孕长达174~240天。

熊妈妈每次大约能产下两个孩子,有时会有三个。新生的熊宝宝十分柔弱,体重只有300克左右,全身也没有毛发,它们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成年才会独立生活。至于性成熟,一般是需要三年。圈养情况下,它们的最长寿命大概有24年。

威胁马来熊生存的主要因素还是人类活动,包括森林砍伐造成的栖息地丧失等等。我国由于是分布范围中的边缘国,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它们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最大的虾

龙虾是虾家族中最大的一种,其中的绵绣龙虾是龙虾中的最大类。龙虾戴盔穿甲,“盔甲”非常坚硬,头胸上生有许多棘刺,有两条长长的带刺的触角,还有十条粗壮的脚。龙虾除了头胸部有棘刺外,再没有其他武器,行动缓慢,又笨拙,比较容易捕捉到。

龙虾生活在温暖的海洋中,它栖息海底,白天隐匿在礁石缝,夜晚才出来觅食。在1934年,北美沿海捕捉到一只大龙虾,全身长1.22米,重达19公斤,触须有好几尺长,眼睛和眼柄比大拇指还粗,身体像一条狗那么大,可以说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龙虾。

最大的蛇

亚马孙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公尺,重达225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都在五公尺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水栖的最大的巨蛇,它们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会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首先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而以后几个星期就不用进食。森蚺大部分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们晒太阳。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76厘米。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70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就反过来吞食凯门鳄。

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蛇

蛇类垂直分布范围上的局限,也与气温有关。因为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便比同纬度地区降低0.65℃。如果在海拔2 000米的地方,气温就比同纬度的海平面低13℃之多。气温过低的高海拔地区不利于蛇类的生命活动,能提供它们做食物的动物也较少,同时还不利于蛇卵的发育孵化。所以,海拔1 000米以下的地区蛇类最多,海拔2 000米以上地区蛇类已不多见。

蛇类垂直分布最高纪录是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喜山蝮,生活于海拔4 880米地方。我国有两种蛇的垂直分布高度与此相差无几:一种是雪山蝮,分布于云南省丽江市大雪山海拔4 000米以上的地区;另一种叫温泉蛇,分布于西藏高原,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当雄县羊八井海拔4 350米的温泉附近发现的。

最长的毒蛇

在亚洲南部的丛林中,生活着世界上最长的毒蛇——眼镜王蛇。它背面为黑褐色,颈背有一“∧”形白色斑纹,背上有窄的白色镶边的带状横斑纹40~50个,腹面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其一般全长在2~3米,最长的纪录为5.71米。

眼镜王蛇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常在溪塘水域附近,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有时能爬上树,由后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眼镜王蛇和眼镜蛇一样,被激怒时前段身体能竖起,呈扁平状,“呼呼”出声。眼镜王蛇白天活动,主要捕食其他蛇类或蜥蜴。

眼镜王蛇以落叶堆成巢窝,产卵于窝内,再覆以落叶;一般产卵21~23个,多者达40个;雌蛇有护卵的习惯,攀附在上层落叶堆上,有时雄蛇也参与护卵。刚孵出的小蛇即可达50多厘米长。

产卵最多和最少的蛇

蛇类是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即将结束,而新生代哺乳动物繁荣昌盛的时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爬行动物。蛇类的繁殖能力较强,一般卵生蛇类的繁殖量是每年产卵15~25枚,当然,还有不少蛇是低于或超过这个数字的。

产卵最少的蛇种要算体形最小的盲蛇,它们每次产卵两枚左右。产卵最多的蛇要数体形最大的蟒和蚺类了,它们产卵的最高纪录超过100枚。

一般水栖蛇类、高海拔或高纬度(寒冷)地区的蛇类,以及沙漠(干旱)地区的蛇类,多系卵胎生。卵胎生的蛇由于后代得到较好的保护,繁殖数量相对要少些。产仔最多的纪录为我国南方的一种管牙类毒蛇,最多一例产仔63条。而蝮蛇和草原蝰产仔最少时仅一条。

最长的昆虫

竹节虫的形状很奇特,活像一小段竹枝,身体外形分成一节一节,呈绿色和或褐色。它们生活在与竹子混杂在一起的灌木丛中,以树叶为食。

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一般长度为10~20厘米,最长的达33厘米。它们和其他昆虫一样,头部有一对细长的触角,胸部分三节,各生有细长的足一对,宜于爬行。我国产的竹节虫,一般不长翅膀。

这种行动并不迅速、繁殖力也不强的昆虫,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怎么能够躲避各种敌害,代代相传而不被淘汰呢?这与它们的形状像竹枝有极大关系。在长有竹子的灌木丛中,有一小段“竹枝”掉在树叶上,谁会去注意它呢?除非定睛细瞧,否则很难发现它们。“拟态”这一特点保护了它们,使它们生存至今而不被淘汰。所以竹节虫是说明生物进化和拟态的好材料。

形态最特殊的鹿

我国著名的特产动物大熊猫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宠儿,然而一般人却不知道麋鹿(俗称“四不像”),它在海外的名声比大熊猫还大。

麋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鹿,有人说它“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说它“似鹿非鹿”,是错的,但也有其原因。因为雄麋鹿的角缺乏眉叉,主枝代替眉叉,上端分为两枝,每叉再分为若干小叉。这种角形状在鹿类中是独一无二的。麋鹿的尾巴也很特殊,较其他鹿长,生有丛毛,其末端可以超过后肢的髁关节。雄麋鹿的体重可超过200千克,雌麋鹿的体重约100千克,没有角。

最大的犀牛

目前,世界上生存的犀牛有五种: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犀。前两种产于非洲,后三种产于亚洲。它们是一类珍贵的大型野兽。

犀牛中要算白犀的体形最大,最高可达1.8~2米,身长达4.1~4.4米,体重2~3吨之间。它的角极长,前角特别长而向后稍弯,最长纪录为1.58米,一般为60~100厘米,后角较短,一般在50厘米以下。雌白犀的角通常比雄的长。

这种犀牛虽名为白犀,但它的体色是灰色。它与黑犀牛的主要区别是上唇并不尖长,整个头部又大又方,故又名方头犀。此外,白犀的性情比较温顺,不如黑犀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