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经商50年
27115000000031

第31章 行动决定成就(9)

“发达不忘家国”是李嘉诚先生的一条做人宗旨。如前所述,1940年冬,李嘉诚随父母到香港投亲,这年李嘉诚只有12岁。1978年,李嘉诚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他来香港后第一次回大陆。在这38年间,李嘉诚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此时的他对于祖国、对于潮州古城,有一种熟悉中显得陌生、陌生中又依稀熟悉的情怀。

潮州(俗称府城)古城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413年(东晋义熙九年)起,潮州就成为了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粤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个人杰地灵的历史名城,便是李嘉诚的诞生地。巍峨的笔架山郁郁葱葱,韩江奔腾不息。这里山清水秀,是人才荟萃之地,是培育英雄豪杰的摇篮。

李嘉诚先生曾神情肃然地说过:“本人旅居香港数十年,无日不怀念家国,思念故里……”“作为炎黄子孙,必须奋斗自强。发达不忘家国,来日必以报效桑梓……”

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李嘉诚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百感交集。的确,离开祖国近40载,眼前的祖国是崭新的,它不再遭受侵略者的蹂躏,它已经告别了贫穷和落后的年代,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和富强。作为一个游子,作为一个对祖国有浓厚感情的爱国人士,李嘉诚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北京返回香港后,李嘉诚先后接到来自家乡侨联会及有关单位的来信。李嘉诚的思乡之情再次被激起,他挥毫给家乡致函,称“乡中或有助于桑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原则上以领导同志意见为依归。倘有此需要,敬希详列计划示知……”在函中,他一再强调:“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我是引为荣幸的。”“本人捐赠绝不涉及名利,纯为稍尽个人绵力。”

从1978年底始,李嘉诚先后为家乡故里做了多件好事,以此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第一件大好事,前面已经提到,就是在1978-1986年,李嘉诚捐资590万余港元,在潮州市赠建住宅楼宇2处,共9幢,建筑面积为12529平方米,安排户数250户。

第二件大好事,是在1980年,李嘉诚捐资2200万港元,兴建了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各装备先进设备110项,大大改善了潮州市的医疗条件。关于这一善举,后文还有详述。

第三件大好事,是李嘉诚捐资450万港元赞助韩江大桥的兴建。大桥建造期间,李嘉诚先生曾派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办公室首席秘书到工地巡视,以表诚意。《韩江大桥碑记》有这样的记载:“潮州向为岭东门户,沟连闽粤之要冲。而韩江挟三河之水,翻波腾浪,遏阻舟车。商旅通途,唯广济桥是赖。桥历800余载,而雄姿犹在,真吾潮历史文化之胜概也。然沧桑事易,今古势殊,昔之巨梁结构,虽经改建,仍难肩现代运输重负。是以顺众望,集群智,策定兴建新桥之良图。首蒙各级领导机关鼎力相助,复承海内外乡亲竭诚匡扶,筹资人民币5950万元。遂敦请铁道部大桥局设计施工。自1985年11月3日奠基,翌年5月10日兴筑,历时36月毕役,诚所谓利众者易兴,谋众者易成者也。桥长1153米,宽18米,东西引道76.30米。古塔擎天耸峥嵘于东岸,凤台抚水炫妍丽于中区。是桥既成,于名城之振兴,文明之建设,经济之腾飞,其助力正未可估量也。因刻石为记,以垂久远,藉彰各界贤达热心潮城建设之赤诚,而励来兹尔。”

后来,“为褒扬爱国爱乡、倾力建桥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潮州市政府在大桥东侧的笔架山麓,建造了一座具有传统特色且风格迥异的韩江大桥纪念馆。馆内正堂中间为建桥“碑记”,左侧为捐资芳名,右侧为嵌瓷照片。“让千千万万为韩江大桥作出贡献的人们名垂青史,世代流传。”

李嘉诚先生捐资名列榜首,他的照片位于群像正中。

第四件大好事,是李嘉诚先生、夫人庄月明和李先生的母亲李庄碧琴太夫人,多次捐资修建潮州市的开元镇国禅寺,共计111万余港元。

潮州开元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瑰宝,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该寺规模宏大,肃穆壮观,香火鼎旺,游客如云,寺内有很多珍奇文物,尤其珍贵的是寺内藏经楼,至今仍保存着8大橱清代乾隆皇帝钦赐的雍正版本《大藏经》7240卷,还有开元寺方丈释智诚和尚于1937-1949年期间,在庵埠观音堂闭关3年,刺舌血写就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俗称《血经》)。寺内诸多经典文物,集佛教哲学(也称《释学》)之大成,闪耀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灿烂光辉。

李嘉诚一家三人先后捐资修复了开元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他们的芳名也因此被镌刻在大寺内左侧回廊的“乐善好施”的碑石上。另外,李嘉诚先生对潮州市佛教联合会也有所捐赠。

第五件大好事,是李嘉诚先生捐资帮助潮州兴办福利基金等。1985年,他给潮州市庵埠华侨医院捐赠了12万港元;1987-1990年,他捐资80万港元给潮州、潮安两医院作“医疗福利基金”;1989年,他捐赠10万港元给潮州市作为“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他捐资150万港元赞建潮州市体育馆;1992年,给潮州市卫生局捐赠港元25万作事业发展费用,还捐款50万港元赞助南澳县人民医院。

李嘉诚对桑梓、对国家做了很多好事,但却一贯采取“低调”的处理方式,“只期默默耕耘,不拟作任何宣传”。在香港是这样,在汕头、在广州也是这样,在家乡潮州还是这样。

1983年的元宵佳节,潮州举行盛会,有多项开幕或剪彩仪式。其中也包括潮州、潮安两医院的开业剪彩仪式。他一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去给医院“命名”;二不带自己“长实”的职员参加;三并不邀请香港的嘉宾前来,也不愿前去剪彩。由于潮州市党、政、民、侨领导人的一再邀请,碍于情面和乡谊乡情,在最后一分钟方答应前往医院参加开幕剪彩仪式。

是日,著名画家、书法家赖少其先生也是应邀参加潮州多项庆典的嘉宾之一。是夜,他兴奋不已,写成了《好事近》词一阕。

《好事近》词序云:

李嘉诚先生爱国爱乡,出巨资为人民造房、办学、建医院,修复名胜古迹,人皆感之。余恭逢盛会,作此以赠。

其词云:

见今日,潮州城里,

万人空巷,爆竹喧天,

海外赤子,热爱家乡。

不是唐时长安,胜过长安。

思往昔,韩退之,

被逐长安,路遥马疲遏庾关,

始知梅花放。

岭东春暖,同心合力,

建设好江山。

李嘉诚先生衷情地说过:“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之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随后,李嘉诚又说:“若有一天,我独自一个人到医院去,看见病人接受良好的治疗,康复出院,我心已足矣!”

李嘉诚又说:“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信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李嘉诚不仅造福于香港社会,对于国家也多有贡献。综观以上所述,仅据有所记载留存的,李嘉诚在香港对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及社会福利等的捐赠已逾数亿港元,对祖国内地的各项捐赠则以10亿港元计。

李嘉诚深知,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但“金钱却不是万能的”、“对有些地方、有些事,就是有了钱也并不能解决问题的”。

正是这样,李嘉诚才有“办公益事业乃是我分内之天职”、“一辈子做对中国人民有益的事,乃是我的基本宿愿”的话,他认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能为后世留下一点功业,今生无悔,这个辛苦值得!”

李嘉诚经商箴言:

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4.扶危济困:商之侠者

只有懂得施予,才能真正获得。而“锦上添花”式的施予固然可以让人称道,但“雪中送炭”才能使世人铭刻在心。可见,做善事大有学问。

有人可能会说,做善事谁都会,其实不尽然,善事如何做,其中大有文章。高手可以名利双收,拙者可能费力不讨好。

有人称李嘉诚为香港首富,李嘉诚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曾这样说道:“所谓首富,大家都明白,是一个错误。在香港比我有钱的人不少,我不可以讲他们的名字,然而香港人都明白。但,富要看你的做法,是怎样富的?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自己内心感到满足,这是肯定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李嘉诚并不在乎首富这顶桂冠,他更看重是否问心无愧。

姑且不论李嘉诚对香港经济繁荣起到多么重大的作用,单说对内地投资数百亿港元,独资创办汕头大学及其善举义行,李嘉诚堪称华夏骄子。

1978年9月底,李嘉诚作为港澳观礼团的成员,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

在北京,李嘉诚从都市建设、公共设施等表层现象上看到了内地的贫穷和落后;但是,从首都人的精神面貌上,李嘉诚看到了希望,预感到中国将会发生巨变。

这是李嘉诚为家乡大做善事以至于后来大举投资的背景,这里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李嘉诚的一些善举。

1978年底,李嘉诚捐资500万港元,在家乡潮州兴建9幢群众公寓,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250户;后来,又陆续修建了5幢;1980年间,李嘉诚捐资2200万港元,用于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其后,李嘉诚为兴建韩江大桥捐款450万港元,名列捐资者榜首。另外,李嘉诚还多次捐善款,资助家乡有关部门设立医疗、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奖励基金会,每笔数额10万到150万港元不等。

李嘉诚慷慨解囊,善举义行在家乡广为流传,可谓有口皆碑。尤令人称道的是,他淡泊功名,保持低调。他不同意以他的名字为潮安、潮州两医院命名,甚至不愿意参加剪彩仪式。

在广东省和广州市,李嘉诚先后有数千万港元的捐款。独资兴办汕头大学,更是李嘉诚在祖国义举的一座丰碑。

除了对家乡的捐赠外,李嘉诚对中国内地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捐赠活动。

1984年,他向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捐赠100万港元;1991年,他又捐出500万港元,并表示从1992-1996年,陆续捐赠6000万港元。

1987年,他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款50万港元,用于赞助儒学研究,该基金会在山东曲阜为李嘉诚树碑立传;1988年,他给北京炎黄艺术馆捐款100万港元;同年,捐200万港元资助汕头市兴建潮汕体育馆;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李嘉诚对香港的捐赠同样很多,在香港市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

从1977年起,他先后给香港大学等几家教育机构及基金会捐款5400多万港元。

1984年,他捐助3000万港元,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兴建一座李嘉诚专科诊疗所;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了3家养老院;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华东三院捐资共1亿港元。

20世纪80年代至今,李嘉诚对香港社会福利和文化事业的几十家机构的捐善款数额逾1亿港元;从1979年至今,他所捐出的款额逾8亿港元。

仅从这些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李嘉诚的慷慨和善良。

李嘉诚的付出虽然不为名利,但他的做法还是感动了很多人。他的慷慨之举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女皇伊丽莎白颁发的CBE勋爵及勋章奖章。

不仅如此,李嘉诚对中国内地的捐赠同样得到了中国内地的认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多次接见他,高度赞扬他为祖国、为家乡作出的贡献。

有人说,为人应该雪中送炭,而不应该锦上添花。李嘉诚正是这样,他的做法是扶危济困,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急别人所急。也正是李嘉诚的这种做法无形中为他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尽管他在实施慈善行动时并没有想到这些。

李嘉诚先生华东赈灾的义举,就属于这种行为,这使他再一次为国人称道。

1991年7月l1日,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长陈虹在会上介绍,1991年上半年,特别是5、6月份以来,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了严重旱灾。截止到7月5日,全国因灾死亡1270人。

其中,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安徽和江苏两省。据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高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