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常识一本通
27116500000052

第52章 医疗篇(3)

同样,服用中药半小时后可吃其他药。但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相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24. “首剂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有些药物在刚开始使用时,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反应,即首剂综合征。用药者往往误认为是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其实,这往往是由于首次用药剂量稍大所导致的。

由于初次用较大量药物之后,机体还没有适应,从而表现出一种保护性的用药反应,以提醒、告诫人们减量使用。

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使用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常用量开始,然后视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如果症状较轻,可不必停药,重者应立即停药,积极救治。

25. 服用维生素要掌握哪些常识

如空腹服用维生素,血液中浓度很快升高,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在体内未被充分利用,很快就从尿液中排出。

如果饭后服用,则被食物混合,机体可缓慢吸收,充分利用,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需溶于油脂后才被吸收。

维生素不可过量服用。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为脂溶性维生素,常与脂肪共存,服用过量后易沉积,产生毒副作用。

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轻度过量会随体内水分排出,破坏维生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可见,维生素的补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不可滥用。

26. 孕妇禁用的中药有哪些

孕妇禁用催吐类中药有:藜芦、反蒂等。

孕妇禁用毒性中药有:砒石、水银、轻粉、斑蝥、雄黄、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洋金花等。

孕妇慎用活血化淤药、破气化滞药、泻下通便药、利水通淋药及药性大寒、大热的中药有:活血化淤药、破气化滞药、泻下通便药、利水通淋药及药性大寒、大热的中药也应慎用。

还有一些中成药,孕妇也不宜服用,如牛黄上清丸、槟榔四消丸、木香顺气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跌打丸、六神丸、礞石滚痰丸、结石通、消痛液、麝香虎骨膏、麝香风湿油、正红花油、气滞胃痛冲剂等。

27. 哪些药不宜用热水服

一般人服药时,都是先把药含在嘴里,然后用热水送服。但是有些药因怕热,遇到热水后能够发生化学变化,因此不可用热水送服。概括起来,不能用热水送服药有以下几种。

止咳糖浆类

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膜稠度,不能生成保护性薄膜,因而就达不到止咳的效果。

助消化类

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活性,起不到助消化作用。

金银花露

此药有一定的挥发性,倘若用热水送服,可使其有效成分挥发,大大降低药效。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

28. 家庭在应用退热药时应注意什么

应用退热药不可操之过急,服过一次后,热不退要隔4~6小时才能再服。

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如儿童服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

不宜在短时间内使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小儿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

3个月以内的小儿使用退热药要慎重,以免引起虚脱。

退热药仅在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不发热时服用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强的松类皮质激素有退热作用,但也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不能作为退热药来使用。

应积极去除病因。不管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倘若病因未去除,降温均为暂时的。一旦病因去除后,体温自然会降至正常。

在应用退热药后,如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29. 患感冒如何对症下药

以解热镇痛为主的感冒药,如以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为主要成分的感冒药,对感冒时的发热、头疼有较好效果。

对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感冒初期的卡他症状的患者,可以选用含有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抗过敏、镇咳等成分的感冒药,其有效成分分别为盐酸伪麻黄碱、扑尔敏和氢溴酸右美沙芬。

在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症状基础上还伴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疲劳等感冒卡他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抗过敏成分、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成分的药物,如泰诺感冒片、白加黑、日夜百服宁、速效伤风胶囊等感冒药。

含有金刚烷胺成分的感冒药如感康片、快克、泰克胶囊、新速效感冒片等主要针对病毒性感冒。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休息好、多喝水,即使不吃药,一个星期就能自愈。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儿童感冒不可随意用成人的感冒药,因为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期,一些成人可用的药物,儿童是不可以用的,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感冒用药都必须遵医嘱。

30. 哪些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实际生活中,以女性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方法进行避孕的情况比较多。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

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不宜用。

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

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

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

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

31. 哪些药物会引起肝损害

很多药物都能引起肝损害,以下几种是常见的且非常容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

抗生素类

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类等。

降糖药

优降糖、糖适平等。

内分泌用药

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

抗肿瘤药

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

精神类疾病用药

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

麻醉用药

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

32. 怎样合理应用泻药

泻药是一类能促进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的药物。其主要用途是治疗便秘及排除肠道内毒物。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泻药仅用于偶然便秘或短暂便秘的病人。

对于长期或反复便秘的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不可滥用泻药。

即使是单纯性便秘。亦不可长期应用泻药,而应通过多吃高渣性食物和纤维性蔬菜,多喝水,多运动等来改善便秘。否则易造成泻药依赖性。

蓖麻油和盐类泻药作用发生快,应于早晨空腹时服用。作用慢的泻药,如大黄、果导等应于临睡前服。

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适用于老年体弱、高血压、癫气,以及痔疮患者外科手术后服用,以免用力排便。排除肠内毒物或驱虫时,以服盐类泻药硫酸钠等较为安全有效。

剧烈泻药和刺激性泻药在月经和怀孕期间应忌用,以免引起月经过多和流产。此时可用甘油栓。胃肠道溃疡、出血、伤寒病、肠结核膜炎者也应忌用泻药。

泻药可用于冠状动脉闭塞或脑血管意外病人,以防止便秘和排便费力;用于痔疮患者,以维持粪便松软,减轻疼痛和出血;用于结肠的调线或内镜检查,以清洁肠道。

33. 如何正确使用滴耳液

首先,清洁双手,用药棉轻轻将外耳清洁干净后,把头部轻侧或身体侧卧,耳朵向上;然后,手持耳垂向上并向后轻拉,依照医生所指定的滴数(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将药液滴进耳内。等滴药后要保持头部倾斜约2分钟。使用完后应将药瓶(管)盖好。在操作有困难时,应请他人协助。

34. 如何正确使用滴眼药

首先,用消毒剪刀剪开瓶口(用之前先将剪刀的刀口消毒)。

然后,清洁双手,将头往后仰,眼睛尽量向上望,再用食指轻轻地把下眼睑拉开呈一袋形。

这时将药液或药膏从眼角侧滴入眼袋内,请注意切勿让管口接触到眼睛或眼睑。可以闭上眼睛1~2分钟,同时用手指轻压鼻梁并用药棉或纸巾抹去流出眼外的药液或药膏。如果要同时使用多于一种药液,两者应相隔数分钟。若多次开瓶使用逾1个月的药液最好丢弃,切勿将自己的滴眼药给他人使用。

35. 如何正确使用滴鼻药

在上药前先呼气。这时坐在椅上,将头部后仰靠椅背,或躺在床上,将枕头放在肩背上,令头后仰,应小心地将滴管对准鼻孔内,把药液滴进鼻孔。切记不要让滴管接触到鼻腔内壁。

滴药后,要让头部保持后仰2分钟左右。一切完成后要把滴管清洗干净,放回药瓶内。如果是滴药瓶,则将瓶盖盖好即可。若药液流进口腔(正常现象),可将其吐出。

36. 如何正确服用咽喉含片

所有的咽喉含片都含有在口腔释放的药物成分,它们有缓解咽喉疼痛、止咳或治疗咽喉炎等功效。服用此类药物应让药在口中溶化,不宜咀嚼或整片吞下。切记在药物溶化后一段时间内不要吃食物或饮用任何饮料。

37. 如何正确使用肛门栓剂

使用时如果栓剂太软,可先浸在冰水中或放在冰箱冷冻室内,片刻后取出,除去包装纸。

使用方法是:先清洁双手;用清水或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的头部人要侧卧,把小腿伸直,大腿向前屈曲,贴着腹部,儿童可伏在成人大腿上;放松肛门,插入栓剂,并用手指推进,把栓剂塞入肛门,婴儿约2厘米,成人约3厘米深;合拢双腿,维持侧卧姿势约15分钟,以防栓剂倒挤出来。

38. 如何储存常备药物

家庭储备的常用药,应妥善地储藏、保管,防止药品霉变、分解、过期失效,还应对其做好分类,以便用时方便寻找。

用剩的药如没有必要保存则做垃圾处理。在丢弃前应把药物自包装中倒出(不要整包丢弃,以防他人误食误用)。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以免小孩误服。不要把药品给儿童当玩具玩。

各种药品,必须有明确的标志,应特别注明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失效期等。内服、外用药,一定要分开储存,避免误用,导致造成不良后果。药品说明书也要保存好,以备查用。不要用某一种药的瓶子去装另一种药,以免误服误用,发生危险。

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应分开放置。

药品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包装要严密。不可用纸袋或纸盒装,否则会变质。夏季尤需注意,南方潮热地带,一年四季皆应注意。有些药物还应低温保存,如胰岛素、金霉素眼药水等,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绝不要放在冷冻室内。

另外,奎尼丁、硫酸奎宁、碳酸钠、硫酸镁等容易风化变质,要密闭保存。奎尼丁和奎宁还要避光应装在棕色瓶中。

鱼肝油、维生素C、氨茶碱、苯妥英钠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易变色变质;樟脑、碘酒、酒精、十滴水以及各种酒精制剂,易挥发而失效。因此,用后应尽快封装好,不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39. 家庭药箱如何配备

外用药常备品种

皮肤损伤、出血:创可贴。

撞伤、扭挫伤、皮下肿痛:“好得快”喷雾剂。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散。

油、开水等烧烫伤:绿药膏、金万红。

眼睛发痒:氯霉素滴眼液。

内服药常备品种

抗感冒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清热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藿香正气胶囊。

止咳药:复方甘草片、川贝清肺糖浆。

心脏病用药: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

消化不良用药:酵母片、乳酶生片。

止泻药:黄连素。

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同时配备一些常用的降压、降糖药等。

40. 夏季家庭应备哪些药

盛夏季节,人们常易发生中暑、腹痛腹泻、暑热感冒、蚊叮虫咬以及烧烫伤等疾患。若在家中自备一些夏季常用中成药,就能及时解除小伤小病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十滴水

具有清热法暑的作用。适用于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肠胃不适等。

藿香正气水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能。适用于夏季感冒、中暑、急性胃肠炎等症。

人丹

具有祛风、舒气、生津、健胃等作用,适于夏令消化呆滞、晕车船及因气候闷热所引起的不适。

清凉油

其功能为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用于感冒、头痛、头晕、蚊叮虫咬等。需要时擦于太阳穴及患处。

芸香精

提神醒脑、解暑避邪。外擦可预防或治疗伤风感冒、支气管炎、关节疼痛、头晕目眩、小儿肚痛及蚊虫叮咬所引起的痒痛等。

六一散

可清暑利湿。主治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等症。外擦患处可治痱子刺痒。

风油精

主治小儿暑令受热、伤风头痛等。外用可以鼻闻或擦太阳穴。内服宜遵医嘱。

41. 中药为什么不宜用冰箱保存

有人把天麻、人参、鹿茸等中药材放进冰箱中储存,以为这样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其实,将中药材长时间放入冰箱内,很容易受潮变质,大大降低药用价值。

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名贵中药材,最好先用铁锅把糯米或黏米炒黄,待冷却后,与中药材一起放进玻璃瓶中密封储藏。

42. 如何储藏贵重药材

常见病检测

1. 青光眼病人有哪些首发征象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可造成失明的常见眼疾。如发现有下列征象并发,应提高警惕,及早检查,及时治疗,以免患上青光眼。

青光眼病人的首发症状

青光眼病人的首发症状往往表现于偏头痛或全头痛。这种头痛与一般头痛有区别,不能用镇静、去痛药缓解。

出现彩虹圈

青光眼发作时,病人夜间看灯光有一彩虹圈。外圈红色,内圈绿色或紫蓝色。

眼压增高

青光眼在急性发作时,病人眼压增高(造成视神经受到损害),有剧烈的眼胀痛,视力骤然下降。

恶心、呕吐

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恶心甚至呕吐也是很常见的,但还常伴有腹痛或大便次数改变等症状,用止呕、解痉药物后多可缓解。

2. 怎样防治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结膜炎症。

一般急性结膜炎往往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流鼻涕、咳嗽、头疼、咽疼;自觉眼内有异物;怕见光,眼屎多;眼睑结膜充血、红肿。

患急性结膜炎后,不要用手揉眼睛;不宜给眼睛局部作热敷,宜用冷敷。同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用过的毛巾、手帕,要用开水煮,保持其清洁,且专人使用。药物治疗可用氯霉素、利福平、吗啉呱、卡那霉素、疱疹净等点眼药水,睡眠时可涂眼药膏。

另外,通常所说的“红眼病”,主要是指病毒性结膜炎。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眼球充血、眼睑红肿,甚至不敢睁眼、怕光流泪。这种结膜炎传染性极强,发病率也高。健康人如触摸病人污染过的物品,如毛巾、手帕、脸盆、水、书、玩具等,24小时后即可发病。游泳池也是传染红眼病的场所。

3. 中耳炎有哪些症状及如何治疗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多为风湿热邪所致。其总体症状表现为耳膜穿孔、耳内流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