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趣味语文(青少年版)
27176600000016

第16章 多味谜语(7)

高爽满腹怨气出门,经过县衙大堂之前,看见一面新鞔的堂鼓放在那儿。他灵机一动,取出行囊中随身携带的笔墨,在鼓上题诗一首:

徒有八尺围,腹无一寸长;

面皮如许厚,受打又何妨。

县中吏役见了,都称赞极妙。抄下来让人作谜猜。

孙抱明知谜底是鼓,是高爽借鼓嘲骂自己,却又有苦难言。

风箱和铁墩

清朝时,江南有个读书人叫杨南峰,在村里教几个蒙童。隔壁住的李铁匠,每天拉风箱,煽炉火,在铁墩上为人打制刀剪。后来,李铁匠不知从哪儿捞得横财,骤得暴富,从此丢掉本业,置田盖屋,结交缙绅,俨然是个人物了,还不许别人再提他曾为铁匠。

杨南峰对他说:“李先生既为乡绅,应该取个雅号,便于交际。”

“对对对。”老李连连称是,“我看那些体面人,都叫什么斋呀轩的,就请先生替我起一个吧。”

杨南峰故作摇头晃脑思索状,随即写了“酉斋”二字。老李十分满意,从此便用此雅号自称。有人不解“酉”取何意,便向杨南峰请教。

杨道:“这个酉字,横看是风箱,竖看是铁墩。”

血腥的与民同乐图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不久,恰逢元宵节,就微服出游,要与民同乐。行至一家门口,看到一幅画谜,谜面画一大脚妇女,怀抱着一个西瓜,要求猜江淮地区一俗语。当时,询问一秀才,秀才指出谜底为“淮西妇女好大脚”。

太祖听了后,顿起杀机,即密令随行官员,派兵在凡无此灯谜的家门口上贴个“福”字,次晨便将门上没贴“福”字之家,满门抄斩,杀人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是因为太祖的皇后马氏为淮西人,脚大,太祖怀疑别人以此讥笑自己,于是下此毒手。

好一幅血腥的“与民同乐”图啊!

文征明巧讽财主

有一个财主叫胡心田,为人刻薄吝啬成性,好占便宜。这天遇到才子文征明,说:“文相公,听说你会讲古,今天何不讲一个给我听听。”文征明问那财主姓甚名谁,财主说:“我叫胡心田。”文征明点了头。

从前有个姓十的和姓喻的结了亲家。姓十的嫌自己的姓笔画太少,再说《百家姓》也没有这个姓啊!就对亲家说:“你那个姓的嘴在一边吊着也没啥用处,是多余的,不如把那个‘口’给我。我就姓‘古’啦!也可在《百家姓》上归宗了。”姓喻的心想:把“口”给他,我还姓俞,也就答应了。

由十改成姓“古”,那个财主还不满足。这天见到亲家,他又说:“我那个古姓,笔画还是太少,把你那姓的‘月’字也给了我,我就姓‘胡’了。”姓俞的一听火啦!“你想把我的下面都挖空吗?你这人真是心田不正!”

胡心田听了自讨无趣,一语不发,走了。

攀王家门

从前,有个姓王的清贫秀才中了举,乡亲们都来祝贺。

从人群里钻出一个财主,进门就拱手,说:“恭喜,恭喜!恭喜家门高中了。”旁边有人问:“你不是前湾的财主老爷吗?你不姓王,怎么来攀王家的门?”财主说:“你不懂,我若不在水边住,还不是姓王吗?”

这时,又有一个二赖子也上前讨好说:“你说得对,王老爷,我也姓王哩!”众人大笑,说:“是啊,你把两边脸不要,还不是姓王。”

原来财主姓汪,二赖子姓田。

互讽姓氏

唐代,有个叫王仙客的人,以善谑而出名,常让一些道貌岸然者哭笑不得。同僚中有个叫甘洽的老夫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见到他总是昂首而过,连点头作揖的一般礼仪也不肯给。

王仙客对人说:“此公的脖子弯不过来。”甘洽得知后,狠狠地说:“这个泼赖,哪一天,我要让他下不了台,方知老夫厉害!”

没过多久,同僚会饮。借着行酒令的机会,甘老夫子当众发难了。他举起酒杯,冲着王仙客说:“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泼赖,抽却你两边!”孰料对方应声笑道:“甘,计尔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四脚向上安!”

满桌为之绝倒之时,甘老夫子自找了个下不了台。

·生活情趣篇

三兄弟求学

古时有三兄弟,都略通文墨,听说县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便一起前往求学。

先生说:“我要考考你们,谁聪明就收谁。”说着拿出三张纸,分给他们。每张纸上都写着“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两行字。

三兄弟不知道先生要考什么。老大灵机一动,以这两行字为题作起文来;老二自作聪明,以这两行字为上联,对出下联;而老三却不动笔墨,待先生收卷子时,才匆忙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王文”。先生看了三兄弟的卷子后,只留了老三一人当学生。

原来先生问学生的“姓名”,故王文填上自己的姓名而得以入学。

猜谜拜师

从前,有个老木匠,手艺精巧,远近闻名,不少年轻人都想拜他为师。邻村有个叫陈聪的小伙子,一天带着礼品来见老木匠,一进门低头便拜,老木匠问明来意后,便想先试试小伙子的才智,说:“要拜我为师可以,但我要先出一谜让你猜,猜中了,我便收你为徒。”接着说:

木弓铁作弦,拉弓不射箭。

沙沙连声响,雪花飘眼前。

陈聪听后,略一思索,便猜出了谜底,但他并没有作答,而是以这个谜底另作了.一谜回敬老木匠。他说:“此谜又可为:

满身都是牙,遇事两头拉,

谁也谈不拢,总是闹分家。

请问师傅对吗?”

老木匠听了,满意地笑了,便收了陈聪当徒弟。原来两则谜语的谜底都是“锯子”。

大小多少谜

从前,有三个女婿给岳飞拜寿,岳父嫌三女婿土气,想出谜题为难他,便说:

“今天我出个题目,若你们说得出来,就上桌吃饭喝酒,说不出就到门口蹲着吃。我出的题是:什么大,什么小,什么用得多,什么用得少?所说之物不能出这间屋子,还不能直接说出这件东西的名字来。”

大女婿看见墙上一把伞,便指着伞说:

“撑开大,合拢小,夏天用得多,冬天用得少。”

二女婿看见桌上一把纸扇,便拿起扇说:

“用时大,不用时小,夏天用得多,冬天用得少。”

三女婿满屋子瞅了半天,也找不到可说之物,急得满头大汗。岳父和满屋子人看见他那为难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三女婿一看,有了。他指着岳父的嘴说:

“张开大,不张小,白天用得多,夜间用得少。”

岳丈大人一听,笑得嘴更大了……

太监解谜受赏

一日黄昏,用罢御膳,乾隆谜兴勃发,出了一条谜语,让侍候他进餐的太监、宫女试猜,言明猜中者赏白银50两。

乾隆皇帝所制的谜面为四句诗,云:

圆顶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漫步行。

一把团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

众人皱眉琢磨了许久也未猜出,有位长相俊俏的太监忽然想起刚才御膳所食之物,笑道:“万岁,给银子吧,我猜中了,是‘田螺’!”

乾隆拈须一笑,当即行赏。

秀才借篦子

古时有位文质彬彬的秀才,冒着酷暑赶赴财主家的教书馆,以便一面谋生,一面挑灯夜读,以迎省城选拔举人的科举考试。

那文弱书生走得汗流浃背,并且感到头上很痒痒。行至一山村人家门前,见有个年轻村姑正在对着镜子梳理秀发。书生见状,上前叩曰:“小生姓孟名玉华,乃洪都人氏,向这位大姐求借一物,祈希恩准。”

村姑听了这文绉绉的话,忍俊不禁,便问:“你这孔小夫子要向我姑娘家求借何物?”

书生双手一拱,又行了个鞠躬礼,然后摇头晃脑咏道:

“我有一座徘徊之山,百草丛生其间,有枝无叶,百兽集其里,欲借罗网扑之。”

话音刚落,只见那聪慧的姑娘递过一物,道:“脏秀才,快去舒服舒服吧!”

书生接过,连声道谢。原来秀才借的是梳头的篦子。

枣林试才

从前,江南有四个才子进京赶考。一天,他们路过枣庄,见一老汉正在枣林摘枣,便想求老汉给几个枣吃。

老汉见是前往京城参加科考的书生,便想试试他们的才学,于是手捋胡须,笑着说道:“你们想吃俺的甜枣也不难,只是老汉想考考你们的文才如何?”

四书生连连拱手:“请老翁出题。”

老汉笑着说:“我不叫你们吟诗答对,只要你们猜一谜语。”接着吟道:

少年清秀老枯黄,媒人捆打配成双,

送君千里无恩情,将奴丢在大路旁。

四个书生都取出笔墨,将谜底写在手中,然后同时展开,老汉一看,都不谋而合地写着“草鞋”二字,老汉高兴地说:“你们不愧是举人,老汉请你们吃甜枣。”

拿内人是问

明代才子徐文长经常在街市上用谜语和人们开玩笑。他和酒店老板更是猜谜的老朋友。有一天,他一进酒店,店老板便问:

“先生是要草木人吗?”

徐文长笑了笑说:“今天我不要草木人,先把你的内人拿来是问!”

老板一听慌了,忙赔笑说:“先生,你我一向都是用谜语来对话,刚才在下好心要给你献茶,你怎么却要在下的内人出来是问呢?”

徐文长并不理睬,进到堂中,坐在椅子上把桌子一拍说:“休得啰嗦,快拿上你的内人来!”

店老板没法,只好进后屋找妻子商量,他妻子一听就笑了,说:“亏你还经常和徐先生猜谜呢,徐先生说的这个谜你还不明白?”

老板听了才恍然大悟,说:“噢!对,对,对!”便立刻切了一盘肉端到徐文长面前,喊了一声“内人来了!”

徐文长哈哈大笑说:“还是你的内人好啊!”

趣味循环谜

古时,有位李秀才好喝酒,又善猜谜。有一天,他到村外太白楼饮酒。店家见他,便笑道:“我出一谜给你猜,若猜中,请你饮酒,分文不收;若猜不中,则要加倍收费。”李秀才欣然应诺。于是,店家出了一字谜:“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古文有,今文无。”

李秀才略一思索,便道:“我将你的谜底也做一谜,你看对否?听者有,看者无;哭者有,笑者无;活者有,死者无;跳者有,走者无;高者有,矮者无。”

店家听后笑道:“还有:善者有,恶者无;智者有,蠢者无;哑巴有,麻子无;嘴上有,手上无。”

李秀才心中已明白,即道:“右边有,左边无;后土有,皇天无;凉天有,热天无;和尚有,道士无。”

店家连连拍手叫好,立即摆出丰盛酒宴,请秀才上坐。原来他们的循环谜,谜底都是“口”字。

“怎奈方除夕”

唐代长安有一家富户李氏,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年方二八,花容月貌,能文善诗,已到婚嫁之期。一天,李员外为女选婿。某公子一表人才,员外相中了,便要夫人去问女儿可愿意。原来她在屏风后偷看,已满心愿意。母亲来问,她含羞作了一首诗:

雀屏选佳婿,双亲询女意。

元宵去观灯,怎奈方除夕。

老夫人不懂女儿的诗意,拿诗给员外看。员外笑呵呵地说:“女儿很满意。”

夫人说:“这四句诗中没有说女儿乐意呀?”

员外说:“夫人哪里知道,这四句诗的后两句是个字谜。元宵观灯是正月十五,女儿说‘怎奈方除夕’,是打比方,明天才是正月,‘正月’二字去一,不是‘肯’字吗?”

这是一则暗示减笔画的字谜。看来这位小姐是位制谜里手,其父又是猜谜行家。

谜语报货

从前,有三个商人各带着一批货物,走南闯北搞推销。一日,三人同在一家旅店歇脚。旅店老板见客人都是跑江湖的商贾,便问:“三位商家靠什么发财进宝呀?”

一高个子商人拱手笑道:“我卖的是‘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边直流水,下面有人行’。”

老板点了点头,转向又问:“您二位呢?”

一矮个商人道:“鄙人所卖之货是‘又圆又扁肚里空,有面镜子在当中,老板用它要低头,摸脸搓手又鞠躬’。”

第三位商人接着道:“我卖的是‘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

老板听罢笑着说:“是‘雨伞、脸盆、火熨斗’啊!”这些货正合我用,我帮诸位推销一些好了!”

题诗教子

有个秀才,养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到20岁,别的样样都好,就是好赌钱。秀才训斥数回,儿子仍恶习难改。于是,秀才便绞尽脑汁,题了四句诗云:

贝者之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

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戎人。

儿子看了几遍,怎么也看不懂,就问其父。秀才说:“第一句‘贝’、‘者’合起来是‘赌’字。染上赌博的人,往往内瞒父母妻子,外骗亲戚朋友,这能算人吗?”

“那第二句呢?”

“第二句‘今’、‘贝’两字,合起来是个‘贪’字。赌之为祸,皆由贪心而起。”

“那第三句呢?”

“第三句的‘分’、‘贝’二字合起来是个‘贫’字,凡赌博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债台高筑,能不贫穷吗?”

“这……”

“最后一句‘贝’、‘戎’两字,合起来是‘贼’字。赌博之人若不悔过自新,久而久之,产生偷盗邪念,走上犯罪道路,你说危险不危险?你仔细想想吧!”

打这以后,儿子再也不赌了。

会做诗的厨子

古时,有位厨师通诗词,他善做含有诗意的菜肴。一位秀才得知,故意出了个难题:他给厨师两只鸡蛋,要他办成四个菜,并且每道菜要包含一句古诗意。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

第一道菜是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是把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个队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四片蛋壳。

秀才见了,不由对厨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四道菜的四句诗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唐朝杜甫《绝句四首》之一。

老者的哑谜

从前,有个老者召集儿女们在一起吃饭,他在厅堂中间的一张八仙桌上,放了一盘大蒜,一把小锤,手拿着一件虎皮袍子,指指那桌上的大蒜、小锤,说道:“今天打个哑谜,谜底是一句俗语,看看谁能猜中。”

说罢,大家议论纷纷。过了一阵,只见他最小的儿子径直走到八仙桌前,拿起小锤,敲碎大蒜。把虎皮袍子披在身上,到席上坐定,吃了起来。

大家都莫名其妙,老者满意地笑了,说:“猜对了!这句俗语是“精打细算(蒜),有吃有穿’,大家都要按照这句话去做。”

懒汉寻找摇钱树

从前有个懒汉,身强力壮,什么活也不想干,整天吃喝玩乐,东游西逛。后来,把家产搞光,连粥也喝不上了,才打算干点活。一天,他听人家说:世上有一种摇钱树,只要找到它,就不用愁吃愁穿了。

懒汉欣喜若狂,到处去找摇钱树,逢人便问摇钱树。找了十天十夜,一点结果也没有。但他仍然不死心,继续去寻找,最后他问一个农夫:去什么地方才能找到摇钱树?农夫沉思了一会儿对他说:

摇钱树,两枝叉,两枝叉上十个芽;

摇一摇,开金花,创造幸福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