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趣味语文(青少年版)
27176600000019

第19章 巧联妙对(2)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望溪,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累官礼部尚书,知名经学家、文学家、散文家,为桐城派始祖。著作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望溪全集》等数十种。

方苞4岁时,有一次,父亲起床后,见大雾弥漫,雄鸡唱晓,不见其形,惟闻其声,感到别有一番情趣,便脱口吟出:

鸡声隔雾;

恰值方苞起床出室,遂应声而对:

龙气成云。

方苞的对句工巧严谨,其父听后欣喜若狂。古今神童实为不少,但4岁稚子,对应如此机敏,想像力如此开阔,对句这等贴切者,本书尚未有第二人。方苞后来以很高的学识自成一家,确是有根可寻的。

李仕彬拜年联句乐先生

李仕彬(生卒不详),清末湖北蕲水(今浠水)名士,工诗文,善联句,为当世乡间才子。

李仕彬幼时获神童美称,深得老师的钟爱。

李仕彬8岁时,大年初一一早,其父背他去给老师拜年。刚入先生的门槛,先生见李仕彬的上衣蓝光闪耀,给小仕彬增添了秀气,不觉心里高兴,便脱口吟出一联:

三尺天蓝缎;

李仕彬从父亲背上下来,边向老师拜年,边想着沿途经过的中药店,遂以药名答对老师的上联:

六味地黄丸。

老师心中高兴,便再找题目让李仕彬作对。恰巧,正值师娘上楼,先生又出一句:

登楼望南北;

李仕彬正吃糖豆,随口对曰:

行路吃东西。

先生望门外河上的断桥,又出一联: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李仕彬对答: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先生指书案上的蜡烛台曰:

火烛冲天亮,文光射斗;

李仕彬从衣袋里掏出爆竹,边点边对:

惊爆落地响,豪气冲天。

先生一连串出句,李仕彬均应声而对,且对句捷当土整,实在不负“神童”之名。

陈敏勋用典对父联

陈敏勋(生卒及生平事迹不详),清平湖(今属浙江省)人。当世文人,少年早殁。

陈敏勋幼年早慧,9岁时已通诗文,很讨父亲陈祜山的喜爱。父子常出句应对,教之如师,学之如徒。一日,父亲指桌上的笔架作对云:

笔架如山;

陈敏勋即口应对:

棋盘似路。

父亲旋又出句:

苏家三父子,文章可法;

敏勋即对:

程门二兄弟,德义堪尊。

父亲听了,大喜于怀,深为儿子敏捷的才思、非凡的文华感到欣慰。

原来,父亲道出第二联后,未料到儿子竟能对出如此妙句。陈敏勋的对句中“程门二兄弟”,系指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二兄弟,时称二程,名声天下。在其思想主张上,大力宣扬唯心论,崇尚孔学,竭力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统治秩序。二程著作极广,后人编辑为《二程全书》。南宋朱熹的观点多出于此。陈敏勋9岁稚子,学识如此裕厚典雅,当无愧于“神童”之名。

然而天违人愿,事过不久,陈敏勋便病夭了,实在值得惋惜。

程之才巧题娱心园

程之才(1033—?),北宋四川眉山人。苏东坡表兄,文士。程之才15岁时,程府修建了一座花园,取名“娱心园”。

这娱心园修得精巧别致,饶有一番风趣。走进园的拱门,便是一座假山,山上嵌有碧楼,楼后二峰相峙,峰势峭如刀削,中托一线之天。山下彩亭两侧,二水分流,绿树成荫,酷似峨嵋第一胜景。假山两旁,有程之才少年时的一副题联:

银河送来双江会;

峨嵋献出数峰青。

绕过假山,便是半顷莲塘。那莲塘四面垂柳,一阁出水,名日“观鱼阁”。此阁红柱碧瓦,雕梁画栋,回廊巧折,斑斓夺目。凭栏望去,四座峨山逶迤相连;近处翠柳环塘,莲叶片片,游鱼追逐,情趣万千。针对此景此情,程之才的书联是:

面山如观峨嵋月;

临水喜见嬉鱼图。

园内“点石斋”内,摆满了各种盆景,如黄山迎客、泰山登高、金顶观日等。室内摆放着石桌石凳,石桌上刻有棋盘。斋门两旁刻的对联是程之才15岁时所作:

一石点出重重趣;

百景咏出字字诗。

程之才三副叙景联,可算妙笔。

老秀才折服小书童

古时候,有位老秀才,善于拟联属对。他在游杭州西湖花神庙时,才思难抑,即景拟出一个上联,贴在神庙大门一侧,向游人征求下联。上联写的是一副“叠词①”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他刚把上联贴出,就见一位小书童走上前去,执笔写出了下联: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老秀才看罢,连声称赞小书童对得快,对得好。但是,他又说:“我这上联,字句还可以变。”于是随口念道:

莺莺燕燕,处处翠翠红红;

小书童说:“我这下联,字句也可以变。”他也念道:

暮暮朝朝,年年风风雨雨。

老秀才叹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注]①叠词:是撰联用字中的技巧之一,即将某个词语加以重叠。这副对联如果只用其中的单字,连话都组不通。重叠之后,不仅自然流畅,而且展示出一个美妙动人的画面。由此可以看出“叠词”技巧的特殊功能。

欧阳修妙对城官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江西永丰沙溪)人①,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与宋祁等合修的《新唐书》、自撰的《新五代史》、《欧阳修集》等数十种。

欧阳修幼时,聪明颖悟异群,性情活泼好动,又因家贫,经常外出奔波。有一次外出,竟误了时辰,回城时城门已经关闭。他在城下向守城官求情,要求进城。那守城官见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很是喜欢,便借故逗趣,要欧阳修对个对子,对得上,才开城门;对不上,就不开。于是,便出了上句: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关人过关;

欧阳修听后,从容对城官道:

出对易,对对难,请出对者先对。

一联道出,欧阳修要城官开门,可城门迟迟未开。再问原因,原来城官说对句还未对上。

欧阳修又把下句重复一遍,城官才恍然大悟,不胜惊异,连忙开关放行。

欧阳修的下联,是运用了对联撰法之一——同一法。用这种方法,表面是同城官辩解、搭讪之辞,实际上所说便是一句严格巧妙的对句,在对方无意识之中,已完成了应对。

[注]①欧阳修自称庐陵人,据考欧阳修自序年谱,家为沙溪,几经建制沿革,沙溪今属永丰县。

马愉幼年对学友

明代山东临朐(qú)人马愉(1395—1447),字性和,宣宗宣德年间状元,做过侍读学士、教育部副部长(礼部右侍郎)。

马愉幼年时候聪敏好学,4岁就开始读书,7、8岁就能对对子,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他祖父曾经抚摸着他的头自豪地说:“这个孩子当荣耀我们的家门!”

有一天,马愉和几个学童到野外游玩,见到一棵大树上的鹊巢被大风吹落,里边的几只小鸟也掉在地上。有个学友面对此景,出了个句子:

风吹鹊巢,一二子连窠及地;

不仅是叙述眼前事,更巧妙的是其谐音技巧,即“连窠”谐音“连科”,“及地”谐音“及第”,就是预祝大家科举考试顺利。

大家都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但是要工整地对出来,并不那么容易。

其他人都还在思索时,马愉已经对了出来:

雨打猴穴,众诸猴带露朝天。

同样用了谐音技巧,即“诸猴”谐音“诸侯”,“带露”谐音“带禄”,意思是以后我们都会做官,享受俸禄,成为国家、朝廷的栋梁,一起去朝见皇帝。表达出了远大的志向。

善联鬼才不虚传

伦文叙(生卒不详),字伯畴,明广东南海(今广州)人。生异人之像,长肩玉立,头颅颀长二尺许。弘治中双获会试、殿试第一,官授修纂。

伦文叙自幼是个乖巧豁达的孩子,很喜欢作诗联对,上私塾时学业就在全班遥遥领先。由于他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尤工对句,因此,落了个“善联鬼才”的诨名。

有一天,私塾先生教学生咏诵《木兰辞》,学生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反反复复,不知念了多少遍。这伦文叙一遍成诵,实在耐不住了,便悄悄到外边捉蟋蟀。这时,突然天昏云暗,雨夹冰雹,噼噼啪啪下了起来。正在走廊里踱步观天的塾师,怕学生不好好念书,不时观察屋里的情况,突然发现伦文叙正在墙角捉蟋蟀,狠狠责备了一句:

顽童无心读诗书;

话音刚落,伦文叙边捉蟋蟀边对:

先生有意观冰雹。

私塾先生被弄得又气又笑,既嫌这孩子淘气,又喜其才思捷如骤风闪电。

当年秋天,伦文叙到广州参加秋闱①。考试前他去海幢寺游玩散心,无意中撞了巡抚。巡抚斥道:“你这学童好生无礼!也罢,我出一联,你若能对工,便恕你无罪。”伦文叙点头应诺。只见巡抚指着神台上的供瓶出句:

胆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

伦文叙从容而立,听到上联之后,稍加思忖,便以墙上的一幅丹青画为题,抑扬顿挫地对了下联:

案头横挂一轴画,松竹梅兰。

巡抚暗暗称奇,心中暗想,此番考试当由这学童夺魁。

果不出巡抚所料,考试后伦文叙名列榜头。

[注]①闱:科举时代设的考场。秋闱即秋天的考场,泛指考试。

金圣叹妙对主考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朝灭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吴县(现在的江苏吴县)人。其人“狂傲有奇气”,认为《离骚》、《庄子》、《史记》、杜甫的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作了批改。因为《三国志演义》载有他的序文,有“第一才子”之称。

金圣叹从小就异常聪慧,反应敏捷。他10多岁的时候,去参加童子试,手中举着一朵鲜花,蹦蹦跳跳地进了考场。一抬头,看见主考在前面正襟危坐,便急忙把那朵花往袖筒里藏。其实,主考早就注意到了,见他藏了起来,顺口说道:

小童子暗藏春色;

小金圣叹很是佩服考官的眼力,他调皮地一吐舌头,恭敬地对道:

老宗师明察秋毫。

“宗师”是对学官的尊称。以称呼对称呼,以“明”对“暗”,以“秋毫”对“春色”,几乎无一字不工。

考官听了,非常高兴,从心里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

李白联骂胡乡绅

李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博学广览,被誉为“诗仙”。

年方14岁的李白已在南浦(今重庆万州)名扬全城。有位姓胡的乡绅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常常胡诌几句打油诗,俗不可耐。胡乡绅50大寿之日,宴请全城富户名流,并请“神童”李白赴宴。

酒过三巡,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久闻神童才华横溢,老夫有一上联,苦于没有下联,今特请你来完成。”说完,摇头晃脑地念道: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梁山为今梁平县,“淋”是“邻”的谐音。

胡乡绅自以为这上联是川东三个县名组成的绝对,哪知李白随口答道: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众人听罢,频频点头称道工稳,胡乡绅亦无话可说。过了一阵,胡乡绅想寻机讽刺李白小小年纪好喝酒,便指着墙壁上挂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石岩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顺着坛口往下流。胡乡绅装腔作势地说道:

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众人一听,不由暗暗替李白担心。李白却不慌不忙地指着肥胖如猪的胡乡绅答道:

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众人听了对句又看看胡乡绅那副模样,不禁捧腹大笑起来。胡乡绅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可又不便发作,只好强咽这口气,暗暗打着鬼主意。

这时,酒席已散,胡乡绅陪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中有几只小鹅在浮水,便借题发挥,指着小鹅讥讽李白少年恃才:

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也扫了池塘一眼,恰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东张西望,便脱口答道:

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众人又哄地大笑起来,气得胡乡绅只瞪眼,无话可说。

洪秀全人小志大

清末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7岁人私塾读书,13岁时成为秀才。

洪秀全小时候,也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与其他同龄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眼光放得远,他的思考更为深,而不仅仅是吃饱穿暖。

一个夏天的夜晚,他和一群小伙伴到池塘游泳。满天繁星,倒映在水面,被他们的一双双小手搅动后,顿时波光粼粼,一池生辉,煞是壮观。

洪秀全见此情景,不但来了兴致,更开阔了胸怀,随口吟出一联:

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

早登麟阁,挽回三代乾坤。

上联写眼前,下联写日后,表达了他要早日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论语·卫灵公》中说那时是“直道而行”。再看字面:“鱼”与“麟”之对“摇”与“挽”之对,“满天”与“三代”之对,“星斗”与“乾坤”之对,都极为工稳。

妙联巧应弦外音

蒋士铨(1725—1785),字心余、清容、苕生,号藏园,清江西铅山县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著作有杂剧、传奇16种,均存于世。其诗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戏曲、诗文等大部作品收入《忠雅堂诗文集》。

蒋士铨少年天赋机敏,勤奋攻书,能诗善对,被乡间邻里称为“小神童”,一时名噪州县,引起许多文人墨客的关注。

上饶一位博学多才的老秀才到铅山游览,寻访蒋士铨。老秀才游历葛仙山后,从杨村(今杨林乡)经乌虎岩到铅山县城(今永平镇)南门,恰逢士铨,经人介绍,二人见礼。老秀才即以请教的口气说:“小先生,我游仙山,过虎岩,遇人要我答对,我羞愧无才,特来请教。”

蒋士铨听出话中的弦外之音,知是先生要出题考自己,沉思片刻,才谦恭有礼地答道:“不知那位高士出了何句?晚生不妨一试,还请老前辈多多指教。”

老秀才听了大喜,于是道出了上联:

虎岩无虎,呼虎成名——赵公元帅;

蒋士铨抬头遥望铅山县城西北面风波岭塔山上的宝塔,脱口而出:

塔山有塔,托塔为神——李靖天王。

老秀才听了下联,一连念叨了好几遍,惊叹不已,连说:“小神童果然名不虚负,日后要多思苦读,将来必成璠玙之器。”

这副对联采取了“用典”的手法。上联中的赵公元帅即赵玄坛,系道教尊奉的“正一玄坛元帅”。相传其姓名为赵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其面黑须浓,铁冠执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他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被供奉为“财神爷”。下联中的李靖天王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提到的哪吒之父,托塔天王,传说中的天兵统帅。二者相对,十分贴切,可谓妙语传神。

梁启超戏对表叔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幼年时以善对闻名乡里。他还不满10岁的时候,有一年夏天,表叔来他家做客。小启超一面热情问候,一面双手递上一杯解暑茶水。表叔高兴地接过来,一饮而尽。小启超见表叔真是渴了,又端过来一杯,表叔同样一口气喝干。这时,正在旁边写字的梁父见了,笑得前仰后合,执笔的手也抖起来,把字都写歪了。

表叔一直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的表侄子梁启超,他和气地问梁启超最近在读哪些书,梁启超恭敬地回答了表叔。表叔又要和他对对子,他连忙点头答应。

表叔想了想,就以刚才自己喝水为题出句道:

饮茶龙汲水;

小启超狡黠地瞥了一眼父亲,又看了看他刚才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调皮地对道:

写字狗耙田。

“龙汲水”是形容表叔喝水时的猛劲儿,“狗耙田”则是当地俗语,意思是不讲规矩胡乱地耙田,两句都很生动传神。“龙”与“狗”之对,极为恰切。

许应龙五岁妙对

南宋闽县(今天的福建闽侯县)人许应龙(1169—1249),字恭甫,嘉定年间进士,官至国防部部长(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