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27231800000018

第18章 嘲讽篇(3)

“非正人”是“彳”,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与雷相近,“面”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掼开私卯”,即将“卯”分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为“艮”,下联合而为“卿”字。这样,上下联所猜字为“儒卿”,是“柳剥皮”的名字,人们能不笑吗?

夜里不受贿

有一个新上任的县官,还不知道这官该怎么做,心里却把“贪”字早装满了。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清廉,来欺骗老百姓,就在县衙大门上刻了一副对联:

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

如听衙役说话,男盗女娼。

老百姓看了,互相传开,都很高兴,以为这次来了个青天大老爷。

谁知过了不久,这位“清官”就变着花样贪赃捞银子。老百姓犯嘀咕了:那对联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也贪起来了呢?

慢慢一琢磨,也发现这对联只是表面清廉,实际是宣布两件事:第一,送礼白天送,不要等“暮夜”,第二,直接送给县官本人,不要经衙役的手,也不要让衙役说情。

解缙助秀才

有一年,某大户的千金以才招婿,那千金小姐是出名的美人才女,慕名而来的人都不少。但那小姐只以文择婿,不求富贵,所以求婚之人虽多,能进门的却很少,因为门上贴着一副上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小解缙在门外偷看,见那些纨绔子弟在门外团团转,心中暗自好笑。忽然,又一人匆匆而至,解缙见那人英俊潇洒,认得是县中秀才,便上前看他如何应对。

但那秀才也只摇了摇头,便愁眉苦脸地转身而去。解缙也觉可惜,追上前去,见秀才摇头叹气,便笑道:“要进此门,有何难哉?”

秀才急道:“难道你能对此联?”

解缙点了点头,说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秀才大喜道:“真不愧为小神童,不知如何谢你。”

秀才本身也有才华,由此过关斩将,终于中选。

鸦片与对联

旧社会,禁止吸毒和禁止贩毒是装模作样,自欺欺人的。从到处树立、生意兴隆的烟馆来看,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有人以“烟馆”二字,作了一副拆字联。联文是: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舍官成馆,入而忘返难为人。

联语对“烟馆”的陈述,可谓深恶痛绝。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有了“烟馆”,就有了毒品的“瘾君子”。有人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撰写了一副对联,对毒品“瘾君子”们作了有力的讥讽。联文是:

孤魂灯,照着缩头乌龟,不慌不忙,安心上当;

哭丧棒,抵着弓背猴子,吃来吃去,讨口下汤。

给毒品“瘾君子”的画像,真是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些毒品“瘾君子”的下场怎样?结局又如何呢?有一副专记其实的对联,道出了这种惨不忍睹的真相。联文是: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

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把家产荡尽的恶果,鞭挞得淋漓尽致,犀利而风趣。还有一副从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脱胎而来的戒烟联: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热,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怀,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名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怕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联语概括起来讲,上联活像一卷吸毒“瘾君子”的逍遥画,下联直是一册吸毒“瘾君子”的归宿图。它对吸毒者无疑是当头棒喝,对其他人也是警钟长鸣,确实是一副深具积极意义的戒烟长联。

一人庆有,万寿疆无

清朝光绪甲辰年,慈禧七十寿辰,全国上下都要贴一副相同内容的祝寿对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

慈禧50岁寿辰那年,爆发了中法战争,中国吃了败仗,开放了云南等地;60岁那年,甲午海战,又遭失败,把台湾等地割让;这次70寿辰,是日俄战争之后,又是东三省大片领土丧失。真是每逢祝寿,疆土必少,革命志士章太炎盛怒之下,终成一联:

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此联采用“序换”的措辞法,把通常所说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巧改成“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词序一颠倒,意思大变,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对其进行了绝妙而深刻的讽刺。

张得开管不紧

直隶乐亭县有宋、刘二姓,豪富而骄奢。科举时代,二姓或贿买官吏,或雇用枪手,盗取科名。

某年县试,知县张某吃了刘家的贿赂,刘姓子弟尽皆名列前茅。到了府考之时,太守管某又受宋姓之托,因而宋姓子弟又都名列前茅。

众人知其底细,大为不平,因此有人赠联以嘲之曰:

头场刘,二场宋,宋进去,刘出来,彼此同乐;

知府管,知县张,张得开,管不住,上下皆松。

官场腐败,舞弊营私,令人憎恶。此联借用谐音法与借义法,巧妙双关,对这种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

嘲梁鼎芬联

清代梁鼎芬在湖北任职的时候,声名狼藉,早已为舆论所不容。当地有人撰一额一联以相赠,额云:

梁上君子。

联云:

一日难支,足下分开两片;

念头太错,颈上须防八刀。

横额嵌其姓“梁”字,上联“一日”下加“两片”,拆“鼎”宇;下联“念”同“廿”,代草头,下加“八刀”,拆“芬”字。用拆字法,合为“梁鼎芬”,以讽其人。

改联辱财主

清朝嘉兴年间,有个叫化头,由于长袖善舞,能广结人缘,渐渐摆脱了穷困。到了他的儿子时,更是青出于蓝,家财万贯,成了当地的富翁。

那叫花儿子富起来之后嫌叫化身份低微,便将叫化头的位置让了给别人做,自己便当起财主来。但心中仍然觉得,自己虽然富有,但人家总当他是叫化头,不大看得起他。

于是,他便花了数千两银子买通了官府,令三个儿子都有了功名。一年除夕,他还写了副春联挂在门上:

巷有几人,举贡,监生,进士;

家无别业,诗书,礼乐,文章。

数天后,新会才子萧燧和几位文友路过,见春联口气大,问及始末,心中不屑那财主的为人,提笔改写了副对联贴在其上:

巷有几人,化子,舞蛇,弄术;

家无别业,琵琶,绰板,三弦。

众人看后都捧腹大笑。

放火与点灯

宋代州官田登,欺压百姓,蛮不讲理,因自己名登,就讳言“登”字,竟连一切同音字均不许说,否则任他扑打责骂。

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全城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放火”实为“放灯”之讳。有人因而编撰一副对联:

只准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此联从此成为一句成语流传至今,成为对这类酷吏的写照。

拍案叫绝一讽联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联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对联作者将其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当时,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此开始的。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

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

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仅仅做了八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

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

人情大过天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梗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钻营。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

70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管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上联把老、考嵌在联中,颇含讽刺之意。王梗直听出主考官的意思,沉思片刻,从容答道:

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王梗直巧用拆字,通过下联将科举中徇私舞弊,专搞人情关系的丑恶行为作了充分的揭露,且对仗工整,出言中肯,令人叹服。主考管弄巧成拙,自讨没趣,不得不悻悻地点了这老秀才为举人。

肖光际戏弄蔡糊涂

清朝咸丰年间,湖北广济(今武穴市)有一任知县姓蔡,人称“蔡糊涂”。此人理政断案糊涂,敛财却不糊涂。

有一年,他过五十大寿,便指使衙门走狗四处游说,要求各乡各村民众,有钱送钱,有物送物,闹得穷苦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当时,正是三月春荒季节,连温饱都成问题,拿什么去“孝敬”县老爷呢?当地百姓愁眉苦脸,惶惶不可终日。

肖光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气愤非常。他用白纸写了一副长联挂城墙上。联文是:

大老爷做生日金也要银也收粟子尽拿黑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真该死麦未熟谷未出豆儿刚种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

对联挂出片刻,就招来千人围观,一顿饭功夫,全城男女老少皆知。此事传到蔡糊涂那里,他气急败坏,立即叫人撕下对联,送到公堂,并派公役去抓肖光际。

公堂上,蔡糊涂吹胡子瞪眼睛,喝道:“肖光际,你知罪吗?”

肖光际不慌不忙地答道:“老朽一向安分守己,并无敲诈勒索,何罪之有?”

蔡糊涂一听“敲诈勒索”四个字,犹如火上浇油,他恼羞成怒地说:“你诬蔑本县,就是蔑视朝廷,罪大恶极,既然你没有攻击本县之意,那么,可当堂为本县写一副对联,本县就释放你。”

衙役门搬上桌子,端上文房四宝,肖光际提笔一挥而就: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横批:天高三尺

肖光际搁下笔,扬长而去。蔡糊涂命衙役将对联挂在书房里,自己欣赏,甚为得意。他哪里知道,这副对联深有含意。上联骂他“忘(王)八”,下联骂他“无耻”。横批是骂他盘剥百姓,地皮都刮去三尺,天当然也就高了三尺。

联讽刘瑾

明朝成化年间,有个状元叫费宏,授翰林院修撰。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惧权贵。明武宗正得年间,他官至户部尚书,他的伯父与他为同袍,但职位却没他般高。官场规矩只按官职大小排列,不问年龄辈份。

有一天,某大臣宴请同僚,费宏同他的伯父一同被邀请。开宴时,主人按例请费宏上座,但费宏坐下后,却想起这是私宴,不必按官职入座,便立即与他的伯父换座。一番拉扯之后,终于坐定。

不料这番扰攘,却给刚进来的司礼太监刘瑾看在眼内。众人一见刘瑾,都立即诚惶诚恐地起立相迎,独费宏仍旧坐在那里点头打招呼算了。刘瑾心中有气,但却又不便发作,便借方才换位之事,尖声尖气道:

费秀才以羊易牛;

费宏见刘瑾将自己同伯父比作牛羊,心中有气,却不动声色,缓缓道:

赵中贵指鹿为马。

刘瑾大怒,带同手下离去。由于费宏在朝中很有威望,刘瑾也不能对他怎样。

捧嘲相对

有个大财主过生日,不少人来拜寿。当地有个善于拍马的乡绅,想借献联祝寿的机会,讨好大财主。然而他搜肠刮肚只写出上联,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下联,只好将上联献给财主,上写: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尽珍肴美味。位尊德大,大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财主一看,很高兴,把它贴在大门一边,向来客广征下联。有位穷秀才,看了这令人作呕的上联,非常气愤,提起笔来,对出下联: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无葬身之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上下两联,一捧一嘲,针锋相对,且都采用顶针手法。上联中以谐音字“位”顶“味”,下联则以谐音字“暴”顶“豹”,对仗甚为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