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心路印迹
27238700000011

第11章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6)

就共性而言,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西方,案例教学法已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规范和模式。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共性,应当也适用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不同的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案例更带宏观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因此,能在更深刻和更广阔的层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本书在选编案例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些共性,力争充分反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特点,体现出知识性、时代感、典型性和新颖性。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00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19世纪70年代,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到90年代,哈佛医学院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明显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时,案例法又被引入商业教育领域。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治学院成立后,将案例教学从哈佛商学院学过来,在政治、管理、公共政策类的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案例教学。之后案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从管理学、医学和法学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案例教学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开放型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理论原则解决问题。

二是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答案;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不同的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是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会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案例教学虽自树一帜,但并非孤立的教学活动,需要处理和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只是诸多教学法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它应当也必须与其他教学法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课程和教师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教学改革的计划。但从总体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对政治理论课来说,只处在探索阶段。这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国内高校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还很少,远远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一两门课以外,其他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高达90%,对于30个学时的课程,一般只有2小时的理论讲授,28个学时用于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不会用案例教学将被淘汰。当然,政治理论课有它不同与管理学的特点,但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却是必要的,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来说,尤其是这样。

三是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不高。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缺乏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因而也难以做出有价值的分析和评价。再就是案例陈旧,缺乏典型性和时代感。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呢?根据其他课程的成功经验,主要是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是整个课程的基石,是众多现象和历史经验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最一般的原则,它对学习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案例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重要的概念、原理必须从理论上阐述透彻。要使学生明确,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需要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有机结合,并在学生认识的第一阶段中使案例为理论服务;在第二阶段中使理论为案例服务,即先以理论为中心,后以案例为中心。因为再典型的案例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代表其一方面的理论,或某一理论的一个方面,基本原理则适用范围广泛,所以在认识的第一阶段,必须重“一般”,“个别”为“一般”服务,教师应把基本理论的阐述放在首位。但这不是目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原理之后,应把中心转到分析、解决案例上。二是教与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法能够克服填鸭式教学的缺陷,但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相配合。教与学本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常遇到一些学生不注意思考,满足于“是什么”不求“为什么”,这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分析要比背诵一般原理难得多,所以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甚至要鼓励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推动者的角色,学生要扮演好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学生之间与师生之生要密切沟通,共同讨论和分析。在处理上述两个关系的基础上,案例教学可以参照下列程序进行:

第一,选择典型而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因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但案例众多,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也不可能把所有案例都纳入教学过程中去分析。因此,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案例,对案例教学有决定性的意义。案例的选择不能太随意,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依据,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与关键问题进行选择。有的同志提出,选择案例应遵循理论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分析性原则、引导性原则、趣味性与严肃性相结合原则。也有老师提出“准”、“新”、“实”的原则,“准”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新”即要有时代感;“实”即案例要真实(为了说明一定的理论,有时虚构一定的案例或部分案情也是允许的)。还有的同志强调,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外,所选案例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意见都很好,但一个案例要同时满足上述所有的条件也很困难。因此,选择案例的关键是“准确”与“典型”,“准确”是指案例内容与有关理论相吻合,“典型”是指该案例具有代表性。本书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些原则,但由于水平和资料的局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

对于案例的内容,有关专家认为,可以真实,也可以虚构,因为重要的不是案例内容的真伪而是案例内容本身。很多时候,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某个知识点,采用假定的事件或“半真实”事件,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案例设计一定要和真实情况接近,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吻合,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尽管我们赞同这种认识,但本书所解析的案例都是真实的。

一般来说,案例选择与设计,应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做好如下三个层次的编排:第一个层次的案例是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当介绍某一个新知识点时所使用的案情简单的小案例。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举例”。这种小案例针对知识点来选择,可以选择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事件,也可以是某个复杂案件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出来的虚拟事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该知识点运用能力,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能检测出学生对该知识点是否真正理解。任课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重点知识,搜集或设计大量的小案例,每介绍一个知识点,最好都用一个小案例跟随,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同时训练。第二个层次的案例是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本学科知识,所使用的较为复杂的较大案例。所谓“较大案例”,是指该案例涉及本门课程相关章节的内容,汇集了多个章节的多个知识点。采用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管理和运用本学科整体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这样的案例选择很重要,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搜集和筛选,任课教师应拥有涉及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经典案例库。

第三个层次的案例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情况,结合本学科内容,所采用的更为复杂的大案例。这类案例不但涉及本门课程相关章节的知识点,也涉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点。采用这种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案情中,能够兼顾各学科的关系,统筹管理和运用整体知识的能力。这种案例的选择有些难度,不但需要教师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协调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使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无缝衔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复杂大案例中系统管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本书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以第二类案例为主,包括了第一类和第三类案例,供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用。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在确定了教学使用的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分析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理论观点不等于会分析具体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需要采取许多具体措施,如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预习有关的原理原则,向学生交代案例的关键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原则去分析、推理、判断和论证。为了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本书在介绍案例后有一个案例点评,“点”出了该案例所蕴涵的理论观点,提出了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这个案例的原则和方法,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一是在课堂讲授中,从相关案例中抽象一般原理,即归纳法;或运用特定原理解释具体案例,即演绎法;也可交替进行。这符合人们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二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或辩论。辩论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形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思考能力。三是课外辅导采取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或者相反,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答。四是布置适当的案例分析作业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搞好案例教学,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其他课程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试点经验,老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熟悉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内容,课前充分研究案例事实和蕴涵在案例中的理论观点,根据案例情节和所涉及的各学科的知识点,做好课前预判断和预分析,特别注意对于复杂案例综合性的理论分析,并在学生讨论中予以适当的引导。二是充分估计到案例讨论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对某个案例的分析可能达成共识,也可能形成不了共识。由于学生对理论观点的理解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案例本身的歧义性,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对于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任课老师应注意予以保护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三是做好点评的准备。学生讨论结束后,针对案例本身的理论问题、所涉及的多种知识点以及学生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倾向,教师应予以适当的点评。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应指出错误所在和原因,对于一时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和研究。教师的点评应恰到好处,既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表个人观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我们书中对案例的点评,只是反映编写者的一些看法或者提供了一些帮助大家思考的材料,仅供参考。四是做好全过程的设计。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对用于自由讨论时间资源的分配和控制,合理分配案例介绍时间、问题提出时间、学生讨论时间、老师总结和点评时间,安排好讨论问题的最佳顺序。老师还要注意准备案例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布置、多媒体手段应用、相关物理设施等,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处于一种比较真实的案例情景教学之中。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为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如下准备:

一是做好资料准备和理论准备。认真阅读案例资料,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和预习,为分析与讨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