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在构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江泽民首先思考的是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跃迁。他曾引用古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警句,告诫全党要有世界意识和时代意识。江泽民经常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在江泽民看来,所谓宽广眼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纵向说,要有历史的深邃眼光。江泽民说过:“历史上,不看世界发展的大势,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世界文明变迁兴亡的经验教训,总结了许多国家执政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也总结了我们建党80年的历史经验;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理论创新。从横向说,要有世界的全局意识。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和把握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把“三个代表”思想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对这些时代课题从战略上所给予的回答,为解决这些课题指明了根本性的方向和途径。
江泽民认为,世界意识和时代意识是我们党战略思维的重要特征。他要求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要使他们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法制、军事等等有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努力培育他们的世界眼光,使他们不断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江泽民的这些论述既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又是对今后全党工作特别是拓展理论创新视野的根本要求;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党治国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显著风格。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世界的全局眼光,及时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制定治党治国的战略和措施。这种世界目光和时代意识反映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宽视野和高起点。
十多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要求全党紧紧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与潮流。他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那种“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的精神和风格。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说,“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种时代意识的充分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党应该怎样执政的问题,解决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深刻揭示了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而成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和执政学说崭新的时代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和执政学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孕育和催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又丰富和发展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方位”指的就是党在时代和历史发展中的位置。江泽民说: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当今世界和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阐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努力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拥有自己应有的位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国际态势的新演进、国内形势的新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情况的新变化,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和当今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方位新的科学判断;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的重大成果。
在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江泽民深刻地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少数国家还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在如此错综复杂的世界矛盾中,游刃有余地制定并贯彻最佳体现国家利益的政治决策,要在各种政治文化力量和政治哲学理念的相互碰撞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以更高的理论素养和执政水平要求自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中,江泽民用了三个“始终”,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江泽民说,我们党的重大的理论突破和理论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因此,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战略思维的鲜明特征。
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大潮,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经验,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江泽民说“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世界意识和时代意识的产物,是用广阔眼界和时代目光观察分析党的历史责任与具体状况的必然结果。江泽民指出:“面对新世纪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1995年12月,江泽民曾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古训告诫全党,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不应忘记这些至理箴言,忘记这些历史教训。”根据这些思考,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面向新世纪,党要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构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江泽民在思考世界发展和时代变化的同时,还深入思考了党的责任和党内存在的问题。2000年6月20日,在西部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江泽民说,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2000年12月26日,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江泽民又说:“我们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并强调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目的说得非常清楚和透彻了。因此,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是构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个新颖视角和显著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江泽民在出任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时,曾吟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以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明了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2000年2月25日,在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讲话中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我们党”,要使我们党“能够担当起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江泽民认为,要出色地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任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同理论创新的历史责任是完全一致的。党的十五大指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表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机遇意识是同责任意识紧紧连在一起的,是责任意识的一种表现。抓住机遇是执政党的责任。要发展就必须善于抓住机遇。邓小平说过,“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他反复提醒我们,对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根据邓小平的教导,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了紧紧抓住世纪之交这个重要机遇期,加快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江泽民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谈话中强调,“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意识不仅表现为强烈的机遇意识,更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的视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不久,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指出:“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关键是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样我们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这里,江泽民说明了构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烈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一种巨大动力,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锐利武器。2002年5月21日,江泽民在四川考察工作时说:“我一直说,讲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忧党,就是要时刻牢记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时刻牢记自己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世界意识、时代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内在的统一性,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思维的本质特征。
在江泽民看来,值得我们忧虑的情况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苏东剧变带来的影响。江泽民说:“苏联经过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发生了剧变的悲剧,最后解体了、垮台了,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和教训需要全面深刻地加以总结。”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二是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1996年5月31日江泽民在纪念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遏止”政策。国内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然存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和外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影响还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侵蚀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就包含了这些深刻的含义。
三是一些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江泽民指出,要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他说:“如果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松松垮垮、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状态,在群众中不起任何战斗堡垒作用,不起政治核心作用,这样的党组织、党员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势必影响党在群众中的作用、声誉和形象。”“党内确实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如果我们不下最大的决心加以解决,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是腐败现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严肃地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是构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维视角,也是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科学精神和政治理念的完美结合
钱学森教授为我们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新颖的视角,即“从科学与政治结合的高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命题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基本途径。从这个视角,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科学价值。
钱老说的科学与政治结合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政治主要是指政治理论和政治方向;科学主要是指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主要是科学精神与政治理念的紧密结合。钱老指出,科学与政治紧密结合视野才能开阔,看问题才不至于片面、近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所要求的。
科学精神与政治理念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邓小平都是科学精神与政治理念完美结合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