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运用于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强调系统的观点和合力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把世界当做一个系统来研究。系统的观点适用于研究国际社会这个大系统,也适用于研究世界上各个行为主体的小系统,以及研究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的关系。估量一种力量是否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力量,不能仅仅考察一两个因素,一定要从整个的、综合的高度进行全面的考察。一般来讲,确定一个国家的力量,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方面是有形的、物质的因素,包括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另一方面是无形的因素,包括政府效能、政治制度、领导人的能力素质、国家的国际信誉、对外部的依赖与外部的支持、对突发事件的预计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等。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作全面分析,才能对一个国家的力量作出比较科学的、正确的估量,也才能对某种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作出符合实际的、比较可靠的预测。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对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唯物历史观及其怎样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深刻地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既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在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合力论”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世界格局的构成和演变都是各种力量相互较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力量形成的“总的合力”,推动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他在开创新型的对外关系和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战略学说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时代问题是国际战略理论中的首要问题,对时代的判定是理论提出的基础,是制订对外政策的依据。列宁把对时代及其发展的分析视为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和制定正确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他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够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概念,并反复说明他所论述的时代是历史上的大时代。根据列宁的见解,帝国主义这个历史的大时代就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最终胜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然而,这个时代的发展道路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一样,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列宁对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的、辩证的分析之后,曾明确指出过时代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世界上创立,是20世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方向。尽管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和解体,然而并没有改变时代的本质。当今世界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之中。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这个大时代基本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运动方式则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大时代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从而使这个大时代在其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阶段性。
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帝国主义时,发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不平衡发展、跳跃式发展的规律。他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正确认识这个规律是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由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决定的,而科技的发展又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列宁观点的正确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世界,而且适用于整个世界。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某种均势,构成某种格局。但是,这种均势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均势一旦被打破,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格局形成。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由于发展不平衡规律导致的大国实力均衡化,使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更好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国际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还指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战略;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战争的合理性、进步性和革命性;认为各民族应有民族自决权就是争取民族彻底解放、争取彻底独立和反对兼并的斗争。列宁深刻指出;“要铲除民族压迫,必须有社会主义生产这个基础,无产阶级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之后,就会造成完全铲除民族压迫的可能。”“只有各国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联盟才会消灭民族迫害和民族纠纷的一切根源。”列宁的这些理论观点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实行和平共处是列宁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理论创造和重大贡献。它的实践对于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战略力量的丰富具有重大的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活动中,还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原则,并树立了伟大战略家的外交风范。所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增添了光彩。
列宁逝世之后,在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在外交实践中,继承和丰富了列宁的国际战略思想,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斯大林的国际战略也有一系列重大的失误。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误,都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中的一笔财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毛泽东非常重视战略问题的研究。邓小平说:“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党历来是重视战略的,只要把战略形势讲清楚,问题就好办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如一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统一和尊严,不作任何大国的附庸,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这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所在。毛泽东等人对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挑战。这也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对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国际战略思想,他深信世界历史的光明前途。他说:“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他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和“中间地带”的理论。建国初期,他作出了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战略选择,后来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判断。他曾敏锐地察觉到西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危险性,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战略任务。20世纪70年代初期,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逐渐形成关于三个世界的估计;指出了苏美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同世界反霸力量的矛盾;强调在世界反霸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作用,以及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打败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控制和压迫,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这些分析,在当时对于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坚持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努力建立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同美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还为我国后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作了一定的准备。邓小平说得好:“因为我们有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和外交路线,可以搞好国际的反霸斗争。”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宏伟气魄和胆略。即使在他陷入严重错误的晚年,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是同反霸主义的斗争分不开的。”“中国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领导的时候,就强调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并认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从没有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过,从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尽管我国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但在任何大国、强国、富国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争心,没有任何奴颜婢膝、卑躬屈节的表现,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是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并非完美无缺。例如,他对战争威胁的过分估计以及关于“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的观点。历史已经证明是不对的,但这并不影响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凝聚着周恩来的理论贡献,周恩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袖之一,同时又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建国以后,他以总理的身份兼任外长近9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为开创和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他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最全面、最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的思想宝库。邓小平说过:“我们要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制定的对外政策来教育子孙后代。”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南针。
邓小平是毛泽东的战友,又是毛泽东的学生;他参加了毛泽东国际战略的制定,又参加了毛泽东国际战略的实施。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也凝聚着邓小平的理论贡献。然而,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毕竟是两极格局状态下的理论表现。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国际战略的思想和理论也需要发展。邓小平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际战略理论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理论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邓小平是当今杰出的国际战略大师,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培育下,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并出色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他文武兼备、经政全才,具有丰富的外交实践。他接触过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处理过各种复杂事件。他对世界大局了如指掌,并具有放眼世界、总揽全局的宏伟气派。他具有博大的胸怀、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同时他又头脑冷静、深思远虑,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所有这些使他成为大战略家的优秀素质,归根结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20世纪前45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后40年是东西方冷战,最后10余年人类摆脱了大战的威胁和冷战的阴影,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和历史惯性的羁绊,人们往往不易察觉到这个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里。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明确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时代观。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当今世界时代的新特点。这就是:冷战结束,美苏力量相对衰弱;西欧、日本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增强;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和平因素超过了战争因素,发展问题已成为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当今世界大局及其发展趋势全面深刻的概括,既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基石,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这个理论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思维定势,将和平与发展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紧紧联结在一起,真正把握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主题跃居首位。经济、科技因素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决定世界事务的秩序和解决方式,因而也决定着世界新格局的基本面貌。过去两极格局中的“极”,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未来多极格局中的“极”,经济、科技实力将是主导因素。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