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7290800000023

第2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

袁绍杀宦官

汉灵帝非常信任宦官,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有十二个宦官最受汉灵帝的宠信,他们是张让、赵忠、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夏恽、郭胜。这些宦官都担任内侍官之职,因此被人们举大数称为“十常侍”。

十常侍掌握大权后,总是向皇帝汇报好消息,不让皇帝了解民间疾苦。汉灵帝误以为天下已经治理得井井有条,就不再过问政事了。文武官员对十常侍的弄权之举非常气愤,只是不敢得罪他们。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年仅十四岁的皇子刘辩即位,就是汉少帝。当时,何太后临朝听政,把国家大事的决策权都交给哥哥何进。何进身为大将军,对宦官们耽误国事深有体会。他执政后,将蹇硕杀了,并封袁绍为司隶校尉,想依靠他对付宦官。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世族,他们家四代中出了五个担任“三公”职务的人,(“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被人称为“四世三公”。

袁绍对何进说:“宦官多是一些为非作歹的小人,您要想保住富贵,就得除掉他们。当初窦武想把宦官一网打尽,可是做事不严密,让宦官事先得到消息,因此丢了性命。现在您手上有兵权,应该抓住机会,将宦官全都杀了!”

何进不敢自己决定,找妹妹商议。何太后对常侍们非常信任,不愿杀掉他们。袁绍又对何进说:“既然太后不同意,您就召集外地的人马入京。那时太后害怕了,一定会同意咱们的意见。”

何进的主簿陈琳忙说:“大将军现在统率着军队,要想杀几个宦官,就像烧红了火炉来燎毛发一样容易。可是,如果您请来外地军队,就如同倒着拿剑,让别人拿剑柄那样危险!一旦酿成大祸,后悔都来不及。”

但是何进根本不听陈琳的话,下令调董卓等入京。很快,何进调兵的消息让宦官们知道了,他们商议道:“何进现在杀气腾腾地对付咱们,咱们不赶快行动,就全完蛋了。”

于是,张让等人伪造何太后的诏书,宣何进入宫议事。何进自己进宫,让袁绍与典军校尉曹操在宫外等候。没想到,何进刚走进宫门,宫门就关闭了。宦官们一拥而上,将何进杀死。

袁绍在宫外等了半天,却得到何进的死讯。袁绍非常愤怒,就让弟弟袁术领一千军队攻打皇宫。袁术放了一把火,烧毁宫门,自己带兵冲进去,见了宦官就杀。有的人不是宦官,但因为没有胡子,也被误杀。

张让等人劫持少帝和陈留王,逃出宫外。袁绍带人到处寻找少帝,终于在一所破房子里找到了少帝与陈留王。此时,董卓率领西凉军赶到,袁绍和董卓就簇拥着少帝和陈留王回宫。

经过这场争斗,外戚何进被宦官所杀,宫中多数宦官被袁术诛灭,十常侍也死于乱军之中。董卓野心勃勃,想控制京城,可是他的军队太少,怕压不住袁绍等人。于是,他在晚上将军队开到城外,第二天白天又让这些军队进城。洛阳的军官误以为董卓兵多将广,都带兵投靠了他。

董卓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想废掉汉少帝,就找袁绍来商议。他说:“我看皇上没什么本事,他的弟弟陈留王倒有些才能,不如效仿霍光故事,废了皇上,改立陈留王为帝。”袁绍说:“皇上刚刚登基,又没什么过失。你如果真把他废了,在道理上说不过去。”

董卓大怒,按着剑柄说:“我起了废掉皇上之心,就一定能办成功。你一味阻挠,莫非认为我的宝剑不够锋利吗?”袁绍也很气愤,拔出刀来,说道:“难道就你董卓一人厉害?”说着,袁绍气呼呼地走了出去。

袁绍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董卓,就把节(高级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挂在东门上,到冀州去了。袁术也离开京城,逃往南阳。袁氏兄弟走后,董卓越发无所顾忌,废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董卓当了相国,独揽朝中大权。

曹操起兵

董卓掌握权力后,根本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发号施令,独断专行。

他经常带着军队,到京城郊外游玩。如果看到百姓们祭神赶庙会,就将他们围起来,杀死所有的男子,将妇女和财物装在牛车上,带回相府。在回去的路上,董卓的士兵还大声喊着:“万岁!万岁!”董卓在城中也胡作非为,任意奸淫妇女,就是宫女和公主也不能幸免。

原来在何进部下效力的曹操,此时被封为骁骑校尉。他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就逃出洛阳,回老家陈留(今河南开封)去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他的父亲曹嵩本来姓夏侯,后来被宦官曹腾收为养子,就改姓为曹。汝南名士许劭特别喜欢品评人物,曹操去找许劭,请他给自己作一个评价。一开始,许劭说什么也不肯说话。曹操再三请教,他才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这个评价,一点也不生气,高兴地离去了。

曹操二十岁时,担任洛阳的北部尉。当时京城的贵族很多,他们横行霸道,没人能够约束。曹操赶制了五色棒,并对外宣布:如果有人触犯禁令,不管是谁,一律用五色棒打死。宦官蹇硕的叔叔违反禁令,夜里带刀乱闯。曹操虽然知道蹇硕势力浩大,仍然将其叔乱棒打死。

蹇硕大怒,想整治曹操,但总是抓不住他的把柄。三年后,蹇硕将曹操调到外地去做县令。黄巾军起义时,汉灵帝用曹操为骑都尉,把他派到颍川前线。曹操歼灭了波才率领的起义军,又回到洛阳。

曹操看到董卓胡作非为,知道他早晚必败,就回到家乡陈留。他假传皇上诏书,招兵买马,讨伐董卓。各地的太守、州牧早对董卓不满,见曹操起兵,也都率领军队响应。公元190年,十几万大军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会合。

大家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对天发誓:“不把董贼杀死,重兴汉室,誓不罢休!”讨董联军从北、东、南三面进兵,对洛阳形成包围形势。

当时,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带兵驻扎在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从北面对洛阳构成威胁。骁骑都尉曹操与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在酸枣驻军,组成进攻洛阳的东线。后将军袁术则亲率大军从南面进逼洛阳。

董卓见讨董联军的势力不小,就决定将都城迁到长安,以关中的富庶和险要作为自己的后盾。迁都时,董卓抓了很多洛阳富豪,将其家产吞没,被他害死的富人数不胜数。汉献帝离开洛阳后,董卓下令放火焚烧皇宫、民房,强迁百万人口入关。在迁往关中的路上,很多百姓因为没有食物,被活活饿死。

董卓强令献帝迁都后,仍带兵驻扎在洛阳。酸枣驻军的将领只想保存实力,无心进攻董卓。曹操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生气,就对众将说:“咱们起兵,是为了重兴汉室。现在正是消灭董贼的好机会,你们为什么不行动呢?”可是众将还是不肯进兵。

曹操没有办法,就带着自己的五千人马向西挺进。他到了荥阳,同董卓部下的徐荣激战。战斗持续了一天,因为敌人兵力太多,曹操又中了一箭,只得带兵撤退。曹操的战马被敌军射伤,他的堂弟曹洪说:“您指挥军队,怎能没马?”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自己步行作战。

徐荣见曹操的军队非常英勇,怕他的后续部队前来支援,就放弃荥阳,退至洛阳。曹操返回酸枣后,发现众将整天饮酒作乐,无心带兵。

曹操非常气愤,对他们说:“咱们起兵时,你们口口声声说要吊民伐罪,可是一遇到大事却犹豫不决,令天下人失望。我真替你们害羞。”曹操不理会这些人,带着残兵败将去找袁绍,与他共谋大事。

王允除董卓

曹操投奔袁绍后,酸枣军队很快把粮食吃光,将领们各自回转领地,十几万军队就这样散了。袁绍见东线军队已瓦解,就派河内太守王匡率一支军队南渡黄河,进攻洛阳。可是,董卓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亲自率一支人马从王匡的背后攻打他,王匡没有防备,全军覆没。

公元191年,南线的长沙太守孙坚进兵至阳人聚(今河南汝州西),打败董卓部将胡轸,斩杀都督华雄。孙坚继续进攻,打败董卓义子吕布,占领洛阳。

董卓见洛阳已失,就带兵到长安驻扎,派人守住崤山、函谷关等要地。他觉得凭着关中之固,完全可以安享富贵,就自称太师,号为“尚父”。董卓在长安城外二百多里之处,修建了一个城堡,取名郿坞。郿坞的城墙非常坚固,里面存放着很多粮食,足够一支军队吃三十年。

董卓对别人说:“如果我能打败袁绍、孙坚,就统治天下。如果不能取胜,我就在这个城堡安度晚年,就是敌人的兵马再多,也攻不破郿坞!”

董卓有个义子名叫吕布,是员勇将。此人曾在并州刺史丁原帐下听用,董卓刚进入洛阳时,与丁原发生矛盾,派人收买吕布。吕布贪图黄金宝马、高官厚禄,就杀死丁原,认董卓为父。可是董卓进入长安以后脾气越来越大,因为一点小事,他竟然用戟向吕布投掷。

司徒王允知道吕布叛附不定,可以利用,就想尽办法和他交往,并劝他诛杀董卓。吕布说:“做儿子的怎能暗害父亲?”王允说:“您太糊涂了!太师自姓董,将军自姓吕,本不是至亲骨肉。他用戟向您投掷之时,哪还有半点父子之情?”吕布觉得董卓实在薄情寡义,就愿意跟王允一起对付董卓。

公元192年,汉献帝身染重病,他病好之后,就在未央宫接见文武群臣。董卓知道后,离开郿坞,到长安去朝贺。他为了防备别人暗害他,内穿铁甲,外置朝服。就是这样,他还不放心,命士兵在宫外大门的两边排成一条夹道,还让义子吕布手执长矛跟在他身后。

谁知董卓的车子刚进宫门,就有人袭击董卓,用戟刺他的胸口。可是由于董卓穿了铁甲,刺客没有得手。

董卓从车上滚到地上,大声喊道:“吕布救我!”吕布却在车上喊道:“我奉诏讨贼!”说着,他从车上跳下来,用矛戳穿了董卓的咽喉。埋伏在两侧的士兵蜂拥而上,砍下董卓的首级。王允、吕布抄没了董卓的全部家产,又将董氏全族斩首。

董卓虽然死去,可他的部将李傕(音jué)、郭汜却从凉州攻入长安。吕布见李、郭的军队很多,就逃走了。李傕、郭汜杀死王允,控制了关中地区。

公元196年,李傕、郭汜产生矛盾,互相攻击。汉献帝看到长安并非久留之地,就带领大臣逃出长安,回到洛阳。此时的洛阳一片荒凉,宫殿早被烧毁了。汉献帝住在一位官员的旧房子里,大臣们自己动手,搭草棚居住。他们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

这时,曹操已经占据了兖州,有三十万大军。他听从谋士荀彧的意见,把汉献帝接到许城,并将许城改名许昌。曹操被授以车骑将军之职,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人们把曹操的做法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煮酒论英雄

公元196年6月,镇守淮南的袁术带兵攻打徐州,徐州牧刘备带兵御敌。依附刘备的吕布趁机夺取刘备的统治中心下邳(今江苏睢宁北),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没有办法,只好归顺吕布,吕布让刘备驻扎小沛,保卫徐州。

9月,袁术带兵攻打小沛,吕布带兵救援刘备,袁术只得带兵回去。可是,刘备的军队发展得很快,扩充到一万多人。吕布觉得刘备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带兵攻打刘备。刘备兵微将寡,不是吕布的对手,只得去许昌依附曹操。

曹操也想吞并徐州,就与刘备合兵一处,攻打下邳。曹操与吕布打了三个月的仗,最后吕布兵败被擒。曹操在白门楼处置吕布,吕布对刘备说:“看在我在小沛曾帮助过你的情分上,给我讲个情吧!”

曹操爱惜吕布是员勇将,想用他为将。刘备却对他说:“您没听说过丁原、董卓的事情吗?”曹操受到提醒,想起吕布背叛丁原、董卓的事情,认为他不值得信任,就将吕布杀了。吕布之死,使刘备大大出了一口恶气。

曹操回转许昌后,上奏章表彰刘备的功劳。在曹操的举荐下,刘备被封为左将军、豫州牧,刘备的部将张飞也被封为中郎将。

曹操对刘备非常好,两人出去时同乘一辆车,坐下商议国事时同坐一张席。曹操知道刘备很有才能,不敢让他到豫州上任,而是把他留在京城,不让他掌握任何权力。刘备则在府中以种菜为乐,掩盖自己的雄心壮志。

公元199年,汉献帝认为曹操大权在握、专横跋扈,就想除掉曹操。他写了一道诏书,置于衣带之中,又把带子缝好。一天,他以赏赐功臣的名义,将这条衣带赠送给董承。董承接到衣带诏,就与一班亲信商议,决心除掉曹操。

董承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就联络刘备。刘备见到衣带诏,非常难过,就答应做汉献帝和董承的帮手。

一次,曹操请刘备吃饭,用青梅煮酒,两人一块儿议论天下英雄。曹操说道:“现在天下大乱,各路将领都在抢占地盘。你说说,天下到底谁是英雄?”刘备举了袁绍、袁术、刘表等人,曹操却说这些人都不是英雄。刘备说道:“那您倒是说说,天下谁才是英雄?”

曹操一边喝着酒,一边笑着说:“天下的英雄只有两人,就是你和在下。”刘备听说曹操把他当做对手,怕他起了杀心,不禁两手发抖,把筷子掉在地上。这时天上正好打了个雷,刘备就说:“我胆子特别小,竟然被雷吓成这样子。”

过了一段日子,袁术捧着传国玉玺,要带兵去河北,与兄长袁绍会合。袁绍也派儿子袁谭从青州出兵,迎接袁术大军。曹操认为,如果让二袁合兵,会对许昌造成很大威胁。此时的刘备如坐针毡,正想找机会离开许昌,他对曹操说:“请让我带兵到下邳,阻止袁术北上。”曹操很高兴,就给他一支军队,让部将朱灵和他一同前往。

刘备离京之后,谋士程昱、郭嘉向曹操进言道:“刘备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不能让他回到下邳去。否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乱。”曹操对刘备充分信任,没有采纳程昱等人的意见。

刘备到了下邳,袁术已经在寿春死去。刘备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杀掉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全境。刘备让关羽镇守下邳,自己在小沛驻军,两支军队成掎角之势。

公元200年春,董承接受密诏的事情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大怒,杀死董承,亲自带兵讨伐刘备。刘备知道自己兵微将寡,不是曹操的对手,就派人向袁绍求救。袁绍的谋士田丰劝袁绍袭击许昌,把汉献帝迎到河北去。可是袁绍迟迟不肯出兵。

曹操很快攻破小沛,刘备只得逃往河北,依附袁绍。曹操又带兵攻入下邳,俘虏了关羽和刘备的妻子。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冀州牧袁绍统率十万精兵,拜沮(音jū)授为监军,从邺城(冀州的治所)出兵,驻扎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他想试探一下曹操的虚实,就命令大将颜良渡过黄河,夺取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郡太守刘延正在白马驻守,见袁军人多势众,就紧闭城门固守。

曹操采纳荀攸的意见,派出一支部队在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一带作出渡河的样子,然后率领一支军队前去救援白马。袁绍得知曹操想在延津渡河,就派出军队到那里防守。没想到曹操亲自带兵向颜良的部队进攻。颜良没有防备,结果吃了败仗,本人也被曹操部将关羽所杀。

袁绍听说颜良兵败,就命令大军渡河,追击曹操。沮授对他说:“现在您应镇守北岸,派一支军队过河夺取官渡。如果将全部人马带到黄河南面,一旦出现意外,就会造成全军覆灭的结果。”可是袁绍根本不听沮授的意见,带领大军渡河,抵达延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