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厂古镇
27356400000005

第5章 古镇形态(1)

2.1城镇布局

2.1.1山水格局

宁厂古镇靠山临水,呈带状布局,造就了典型而独特的山水格局: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河在城中,城在河中。

1)选址

枟管子·度地篇枠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宁厂古镇选址与山水的关系体现了对古代城镇选址思想的继承。靠山临水而居,是早期人类理想的聚居之地,这种聚居方式十分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择地模式,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

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宁厂古镇是川东地区人类历史的发源地和文化摇篮。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都是根源于古盐场的存在,宁厂古镇的选址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原始社会末期,宁厂就使用陶器制盐,古镇因盐而兴。同时水运的便捷与山道的开辟方便了物资交流,促进了古镇的发展,经济基础支撑了古镇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的繁荣发展。

2)布局

宁厂古镇因为地形限制,在发展至今约两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主要沿后溪河两岸呈带状发展的格局。从整体环境上看,建筑背山面水,其建筑的组合形式、古镇的肌理,包括其分区布局,都受到环境的限制,环境也成为促使宁厂古镇空间线形发展的主要原因。宁厂古镇的用地多冲沟,使得建筑聚合多以冲沟为分割,自然形成点状聚合,道路、吊桥也多围绕冲沟附近的地块布置,从而形成了沿河布置的六个自然村的格局。

古镇因山势就水形,形成了半边街、双面街、山地建筑三种街巷模式,街景轮廓灵活多样,建筑与街巷空间的衔接形式极富变化。古镇巧妙地借四周山景与河流形成对景,使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在与山水结合的同时充分延续古镇的山水空间特色,体现山地滨水城镇的特有风貌。

2.1.2空间形态

1)整体空间形态特征

宁厂古镇地处大宁河支流后溪河河畔,典型的山地地貌特征,相对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镇内南北山体横亘,主要山体有宝源山、石柱坪山、二仙山等,东邻大关山和大宁河,西有仙人洞,南接“女王寨”,北毗宝源山和“桃花寨”。古镇被横贯东西的后溪河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总体平面形态:大体上看,古镇的平面形态沿后溪河的走向呈线状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到盐业的影响,街道狭窄曲折,交通.达。建筑空间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小巷将市街及建筑断开,分为一段一组的空间组合群。这种虚实关系的对话,使虚实相生的建筑和街巷构成宁厂古镇空间形态的最大特色,烘托出紧凑疏朗的整体小镇面貌。

功能结构:衡家涧汇集了许多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成为古镇的中心区;与张家涧是两大居住的生活片区,其他地段有散落的居住点;位于后溪河上游方向的张家涧以及后溪河南岸的王家滩成为古镇盐业的工业区。

2)整体空间演化与构成

整体空间的演化受古镇内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制约,依托主次生长轴和控制轴形成线形空间发展趋势(图2.4)。

(1)古镇空间演化

①原生长轴

古镇的整体空间受到后溪河与周围山水环境的影响,其整个建筑群体的组团空间布局以山体的冲沟为组织构架。整体空间的演化以后溪河为生长轴,呈“S”形东西方向伸展,确定了古镇的基本空间形态。

②生长控制轴

古镇的空间形态布局还受到后溪河上四道吊桥的影响。他们既沟通河两岸,也促使了公共开敞空间的出现,并形成了吊桥上特殊的驻足空间,体验不同的空间感受。

③次生长轴

镇区老街的冲沟,给古镇整体空间形式、街巷空间形式、建筑形式、建筑装饰等带来变化。古镇老街的半边街是人们利用后溪河和山体环境创造的产物,体现出山体、建筑、街道、河道的层层相依的关系,集中表达了沿街建筑的空间和景观。

(2)古镇空间的区域构成

古镇的整体空间是东西向的线形发展趋势,但由于古镇处于山涧中,发展缓慢。一方面,由于沿其生长轴方向存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度,东西向发展可以突破界限;另一方面,由于沿山体的阻碍,发展存在沿山体竖向空间层次上的广度。往巫溪县城方向,空间发展的外向力较大,有充分的景观、旅游资源;往天星乡方向,空间发展的外力逐渐减弱。由于古镇在群山环绕中,在竖向空间层次依靠两边山体,有垂直发展的趋势。

古镇中心衡家涧、张家涧的肌理新旧交杂,沿街空间肌理受力平均,保持了整体的空间形态。杨柳树的建筑有毁坏,原有肌理较规则致密,有一定的稳定性。

(3)古镇空间构成概念模式

古镇的整体空间受到后溪河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整个建筑群体的组团空间布局以山体的冲沟为组织构架。因此,自然山水环境、生态、绿化以及人工环境与古镇的整体空间紧密联系,形成了宁厂古镇独特的整体空间构成模式。

从宁厂古镇空间模式的构成因素看,古镇整体上是沿山水环境线形走向发展,总体上讲是空间布局形式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内涵依托人文环境。

2.2城镇肌理

2.2.1街巷

1)街巷的平面形态构成

宁厂古镇传统的街巷体系体现了城镇构成、发展与自然地形相结合的特点,街道布局、尺度、走向等平面要素结合地形与环境条件,并根据人的客观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1)平面形态的影响因素

地形条件是影响宁厂平面形态的主要因素。古镇地处峡谷地带,受地形限制,街道只有两三米左右宽度,蜿蜒曲折,呈线型布局。在断壁前后仅有石板路可通行,犹如山间小道,与建筑分离,形成古镇整体空间的虚实关系,有建筑的路段为实,空敞路段则为虚。虚虚实实、虚实相生构成宁厂空间形态的最大特色,亦烘托出一个紧凑疏朗的整体小镇面貌。宁厂古镇的用地多冲沟,使得建筑聚合多以冲沟为分割,自然形成点状聚合。

宁厂的水在另一个层面影响了街巷的平面布局。后溪河横贯东西,把古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大体上看,古镇的平面形态沿后溪河的走向呈线状发展。

街道的平面形态与建筑外部空间同样密切相关,因为街道必将随着那里的建筑环境而存在。宁厂古镇由于沿峡谷或水系走向,用地通常比较狭长且两边建筑时断时续,蜿蜒曲折,交通.达,尽在封闭、半封闭、开敞中不断交替、变幻。

(2)平面形态构成模式

宁厂地形复杂,街巷布局灵活多样。平面形态构成类型比较丰富,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即转折、承接。

转折:街巷改变方向处,也是建筑外墙发生凹凸或转折的地方。街道随建筑布局的转折而转折,从而使建筑外部空间不单调重复。街景立面在人的视线中产生丰富的变化。在宁厂古镇中,街道的转折多因地形所致。

承接:古镇的街道一般不是孤立的曲线,很多时候都有支路插入,形成鱼骨状的多级街巷体系。这种体系不仅是划分街区、适应地形的需要,还有防火、交通等方面的需求。

古镇街巷空间的转折、承接等组合方式,既体现山水环境的特点,又突出了古镇的局部节点空间、线形空间与整体格局的关系。

2)街巷的空间形态构成

(1)街巷空间特色

建筑与街道衔接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古镇整体线形空间中沿河两岸不同的线形空间廊道,结合其他的节点空间、开放空间、景观视轴线等空间要素,充分展示宁厂古镇老街的空间特色。其中:空间廊道集中体现了建筑的空间组合、街巷空间模式的形式,强调它们与沿河空间景观及用地局限之间的关系;节点空间是通过局部的典型街巷空间、建筑空间、景观视角及它们的边界协调空间,突出表现整体与局部空间特色的过渡与演化;开放空间是分析建筑与场地、河道、吊桥空间的关系,重点表达出开放空间的形成、利用方式以及其在古镇整体空间中的开放、私密、过渡空间的相互关系;景观视轴线重点关注整个宁厂古镇生长控制轴对河道、桥空间在空间景观上的视点作用。

通过以上多因素的分析,老街空间特色的保护以保护整体空间景观廊道-景观视轴线-节点空间-开放空间的方式,在保护原有特色的同时,注重古镇发展中老街特色风貌空间的延续。

(2)街巷空间结构

古镇受地形限制,街道狭窄,时断时续,蜿蜒曲折,交通.达。街巷将市街及建筑分为一段一组的空间组合群,组团的虚实关系是宁厂空间形态的最大特色,建筑段落为实,街巷为虚,虚实协调,烘托出古镇的面貌。古镇的街道尺度亲切宜人,街道宽度2~3m,沿街建筑的檐口高度约为4~8m,街巷空间高宽比大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