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27431700000019

第19章 处世禅(1)

禅说职场:职场就是修行道场

青年们往往充满热情不够冷静,青年们通常容易冲动不够踏实,青年们普遍流于虚浮不切实际。不落实仿佛建筑房子,地基不够巩固,稍微地震就倒塌了;好比堆砌石壁,工程不够坚固,大水来了就崩垮了,所以大家就要辛苦出坡抢救。

——星云大师

理想可以不远大,却不能缺少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在于能为生命留下历史,为社会留下慈悲,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人间留下贡献。

——星云大师

俗话说:“行道要如水,立志要如山。不如水,不能曲达,不如山,不能坚定。”对生活怀有积极态度的人,也往往是胸中有志的人。他们的理想可以大如一座山峰,迎向风雨、傲视霜雪而巍峨不倒,也可以小到如一株野草,嫩叶匍匐在尘埃,根脉却伸向大地。

当谈到理想时,星云大师曾经感慨地说道,当今的佛教青年最缺少的就是理想和抱负,而理想却是正当的希望,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所以,一个人的理想可以不远大,但却不可缺少,否则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

一个怀有积极态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大小,无论清晰或者模糊,总有一个梦潜伏心底。梦想就像是沙滩上美丽的鹅卵石,陶冶着心灵,却硌痛了双脚,让人没有任何驻足的机会,只能起步飞扬,奔向梦想的远方。

星云大师认为,佛教虽然讲究众生平等,但是根据一个人对理想的态度,也可以将人分为上根、中根、下根三种等级。他解释说:上根的人将人生理想奉为做事的准则,为理想而辛苦工作,甚至奉献牺牲,在上根的人眼里,梦想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路上为理想付出一切;中根的人认为理想过于虚幻,因此更愿意凭经验踏踏实实做事,而很少会提前为自己设定某种目标;下根的人,凭需要而生活,所以只会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努力生活,只讲需要而不谈理想和经验,就如凭本能而生活的其他动物一般。

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青年,便没有未来。所以,星云大师十分重视理想的力量,认为一个人要有抱负,有理想,有了理想之后,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吃点亏也不会去计较,生活中也会增加很多力量。

在法国有一个叫希瓦勒的普通邮递员,每天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为人们传送着邮件。

一天,希瓦勒在山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不经意发现脚下有一块奇特的石头,看着看着,他有些爱不释手,最后他把那块石头放进了邮包。

村民们看到他的邮包里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

他取出那块石头晃了晃,得意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摇了摇头:“这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你一辈子都捡不完的。”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想用这些奇特的石头建一座奇特的城堡。

此后,希瓦勒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白天,他一边送信一边捡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到了晚上,他就琢磨用这些石头来建城堡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疯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多年以后,在希瓦勒的住处出现了一座错落有致的城堡,可在当地人的眼里,他是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一样的游戏。

20世纪初,一位记者路过这里发现了这座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叹不已,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刊出后,邮差希瓦勒和他的城堡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艺术大师毕加索也专程拜访。

今天,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

据说,那块当年被希瓦勒捡起的石头,被立在入口处,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一个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充满期待并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理想化为现实,就连石头也能在其感召下开始远行。

理想,可以引导一个人走上正途。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在星云大师看来,一个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有理想,没有希望的人生,眼前将始终暗淡无光。他说:“就算猫狗,也希望有美好的三餐;就算花草,也希望朝露的滋润;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没有正当的希望,怎么没有崇高的理想?”

美国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也可轻舞飞扬。

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部机器如果长久不发动、不使用,会生锈;人的身体如果不经常磨炼,也会衰弱;人不经常工作,意志会消沉,心思也会枯竭。

——星云大师

一位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采访。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土著人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这位记者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

老太太的生意显然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这位记者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以便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她的话却使记者大吃一惊:“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卖什么?”

不仅这位记者会感到吃惊,恐怕还有不少人无法理解这位老太太的想法。现实生活的节奏之快毋庸置疑,钟表上的指针如一条长鞭驱使人们向前。秒针滴滴答答,众人若芒刺在背,无奈地被时间追赶,这种人就是星云大师所说的“不会运用时间的人”,他们只体验到奔波忙碌的劳累,却品尝不到充实之感的甜美。只有像故事中的老太太一样,不把工作当成苦役,在工作的过程中品味快乐,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滋养。

忙碌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压迫感是绝大多数职场人最切身的感受,为此,星云大师提醒人们:不要把忙碌的工作当成折磨,如果能够在遵守钟表刻度的基础上保持心灵时间的自由,就会发现工作其实是填充时间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很多职场中人在忙碌的工作中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他们为时间所支配,只顾埋头做事,以至于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星云大师把“忙碌”分为四种层次,我们每个人都不妨对号入座,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第一种是“不甘不愿的忙”。这类人做事时心不甘情不愿,不知道自己忙碌的目的和意义,总认为辛苦一场是在为无关紧要的他人“做嫁衣”,然而在星云大师看来,世间一切众生皆有关联,所以人们做的每一件看似和自己无关的事最终都会回转到自己身上,就像那些常常抱怨自己在为老板挣钱的员工,他们总是对自己的付出斤斤计较,却健忘地忽视了昨天刚刚领到手的薪水。

第二种是“心浮气躁的忙”。他们不是“不愿意”忙,而是“不会”忙,做事没有条理,不分轻重缓急,星云大师将他们比喻为被关在房间内的苍蝇,只顾在明亮的玻璃窗上拼命乱撞,却没发现房门本就是敞开的。那些做事缺乏规划,不会统筹的职员就是这样,他们或许是团队中最忙的人,以至于忙得手脚并用,但通常都不是最高效的人,时间久了,自然会疲惫、失落。

第三种是“气定神闲的忙”。同样多的工作,有人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星云大师称他们是“人忙心不忙”的人,懂得按部就班、分工合作,能够忙里偷得半日闲,所以即使身体劳累,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第四种是“开开心心的忙”。这一类人的境界更高,对于他们来说,“忙是生活的意义,忙是生命的动力,忙的人生是骄傲的人生”。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地忙,镇定自若地忙,忙得欢喜,忙得快乐。现实生活中“工作狂”越来越多,但或许是为了加薪,或许是为了升职,单纯把工作当做充实生命的最佳方式的人还是少数。

对这第四种人来说,唯有在工作里,他们才能得到身心的安宁,找到生命的意义。星云大师就认识这样一位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滋养人生的人。

这位大公司的董事长终日奔波忙碌,旁边的人大为不解:“你这么拼命工作,难道是为了挣更多钱吗?”

“以我现在拥有的财富,即使我一天只用10万元,那么我再活100年也用不完,所以,我工作并不是为了钱;我现在是公司的董事长,我并没想过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我并非贪求无厌的人。”这位董事长回答,“我只是在用工作来打发时间。”

虽然他用了“打发”这个略带调侃的词,但他的人生态度却比很多人更加端正。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类年轻人实在应该向他学习:一类年轻人虽也忙碌,但却将工作当负担;另一类年轻人终日无所事事,心也像浮萍一样无所牵系。

世界发明大师爱迪生曾经说过:“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若能以这种心态工作,就不会再把忙碌当苦药,而能够从中咀嚼出甜蜜了。

别让工作热情成为负数

人生在世,若能时时以这种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实现理想,必能有苦时不觉苦,有难时不觉难,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而无事不办,无愿不成。

——星云大师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截止日期”的世界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创造的价值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

工作成果=人力资本×工作能力×工作热情

虽然人力资本与工作能力可能或大或小,一般却都为正数。既然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就说明了即使空有能力,缺少工作热情一样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更何况“工作热情”为负数的几率也很大。所以,即使一个人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工作能力超出常人,但他若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热情不够甚至厌恶工作,那么正负相乘,也只能得到负的结果。

至于工作热情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不妨从星云大师所讲述的一则禅门公案中加以体会。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吗?”

“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老师,你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还在睡梦中,大智隐隐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

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释,讲说佛法;夜晚禅师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星云大师也每每引用这一句“没有时间老”来表达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的热爱虽然不是神奇的养颜术,却能使人的心灵保持旺盛的活力。不论是佛光禅师,还是星云大师,他们平淡本真的心中都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以及普法利人的热情,也正因为这种热情的存在,他们既不会感觉疲惫,也不会因衰老而忧心。

星云大师曾与凤凰总裁刘长乐先生畅谈人生与佛法。在谈到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时,刘长乐先生颇为自豪地转述了他人对凤凰卫视的精神的评价:“这是一个疯子和五百个疯子的故事。”他说他曾经查阅过资料,医学上所讲的疯子其实也就是精神病患者的俗称,特征表现为“不能自控、自我陶醉,脑中不断重复一些思想或意念,无法停止,或长期情绪高昂,过度活跃,自觉精力过人,对事物反应过敏”,刘本人并不介意别人称他们为“媒体疯子”,因为对他来说,在工作中燃烧热情,不断迸发出新的想法和创意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种过度的“活跃”让他们在演播室和拍摄现场保持着高昂的情绪,即使连续工作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现在已经有一千个疯子了。”刘长乐先生自豪地对星云大师说。

热情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前方紧闭的门,又像浓汤里的调味料,能够让香气更加四逸、味道更加鲜美。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企业经营七大原则,包括利润(Profit)、野心(Ambition)、真诚(Sincerity)、力量(Strength)、创新(Innovation)、乐观(Optimism)、永不放弃(Never giving up),当我们把这七个词的英文字首加起来就会发现,将这七项成功法则贯穿在一起的,正是热情(Passsion)。

不论对于职场中的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来说,热情都如此重要。“当你低头于每一天的工作的时候,你恰恰正在书写历史,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决心使每天都在改变历史,而不是重复。”据说这是如何保持工作热情的诀窍之一,或许你认为改变世界的历史与己无关,那么书写自己的历史终归责无旁贷。

以勤为本,喜看财富滚雪球

人人都应努力勤奋,否则懒惰懈怠,即使财神爷把宝物送来,也会因为懒得开门,而错失得到财富的机会。

——星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