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2743500000013

第13章 最失败的饭局——鸿门宴(1)

鸿门宴绝对是一个最失败的饭局,无论是对于设局人和入局人而言。设局人项羽与范增之间就不默契,入局人刘邦明知道这是个圈套,还非得去,是生是死全凭老天。更失败的就是陪吃的项伯,居然成了拯救入局人的英雄,当然,最失败的应该是局托项庄,平时把剑舞得风响,关键时刻却一无是处。

能有“鸿门宴”,全因为刘邦的非本色表演。

事情当然要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之死说起。

这一年,秦始皇到南方看大好河山,路途遥远,颠簸劳累,秦始皇病了,病了又不肯让人知道,只好死在沙丘(河北广宗)。二世上台后,暴政更为严重,陈胜、吴广开始了造反,天下群雄等待这样的机会已经好久了,纷纷响应。刘邦当时在沛县公安局,负责押送一批去给二世修宫殿的囚徒的路上,囚徒跑得差不多了,他索性就跟这些囚徒吃了一顿,然后让大家都逃命去。有的人不肯走,希望跟着他抢钱抢女人抢地盘,刘邦一兴奋,就拉起了造反大旗。

刘邦这个人,流氓习气太重,让人对他产生“很随和”的错觉。这种“随和”在乱世是相当有用的,他的队伍迅速壮大,前208年,他就靠着项羽的力量成为一面倒秦旗帜,天下诸侯共拥楚怀王,相约伐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靠着自己的狡猾与无赖,避开秦朝主力,没费什么周折,绕道南阳,于前206年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宣布投降,刘邦等于把秦朝灭了。

看到秦国库财物丰厚,他立即两眼冒光,看到后宫佳丽,他更是冒光。本来,这个无赖可能就此断送到这里了,可张良站了出来,劝他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为财宝美色诱惑,整个江山最重要。刘邦这才收起本色,开始了非本色表演,先是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然后是遣散佳丽,接着是把财宝分散,留下的作为军费。张良又劝他说,各个诸侯都没有来,我们是偷懒才先进了咸阳,咸阳这个地方不能呆,容易引起误会,一旦有误会,我们又没有实力消弭,还是到霸上去。刘邦听了张良的话,跑到霸上,并派人守卫函谷关,等着诸侯来分钱分地盘。

项羽当时在干什么?

在挣命,他这个人天生就是一副硬骨头,哪里硬,他碰哪里。刘邦在咸阳哈哈大笑时,他正在河北巨鹿砸锅凿船,为的是让士兵们可与秦军主力一决生死。结果他赢了。

吃掉秦军主力后,他准备率军从函谷关西进入关,可探子报告他说,刘邦已定关中,并派军把守函谷关。项羽觉得,刘邦这是在等着自己呢。可他手下的那个范增却有另一种看法。

范增道:“刘邦这小子当年是一典型流氓,遇到财宝就如同狗见了屎一样,遇到美女更是如此。可情报上说,这小子把咸阳城里的居民搞得很平和,而且财宝与美色,都不动。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看来有高人助他,他也听了。这个小子理想远大,不能让他久留人间。”

项羽不信,在他眼里,刘邦就是一老混混,怎么可能有什么志向。正当他不信时,刘邦军中的左司马曹无伤来了。他要报告三件事,都是关于刘邦的。第一件:刘邦要做关中王,二:刘邦想独占秦宫珍宝,三:刘邦想让秦降王子婴为相。

项羽这下信了,此人有个最大的特点:信外人,不信自己人。他立即大怒,派出英布攻下函谷关,然后自己率领40万大军,进驻距霸上不远的鸿门,并派人去邀请刘邦到鸿门来吃饭。

项羽想的是,你刘邦小儿敢不来!你来了,就杀掉你。

他把这个想法立即就说给叔叔项伯听了,项伯脑袋直晃,但项羽决定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更改。项伯无奈,晚上就骑了匹马跑到霸上,要见张良。

张良一听是项伯来见,并且非要见不可,就知道出大事了。

项伯一见张良,就把项羽准备在饭桌上干掉刘邦的事情说了,张良大惊。项伯劝张良快点离开,不然,也会不得好死。

张良是条忠实的狗,坚决不离开。不但不离开,反而在项伯喝茶时,抽空出来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刘邦。

刘邦吓得要死,张良领他与项伯见面。刘邦一个劲地希望项伯在他侄子那里说好话,并且一口咬定,自己绝无二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项羽。

项伯这个人,我不想发表太多见解,其实完全可以将他归为中国传统的“蠢货”行列中去。只是因为他的这番告密,他的侄子后来在江边抹了脖子。

刘邦最擅长的就是演戏,又加上项伯这个观众的智商极为低劣,回到项羽营中,项伯可就有点不高兴了。

他对侄子说:“人家刘三(刘邦)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日夜望您来,岂敢反乎?”

项羽不语,只是说,曹无伤在他军中,难道还看不清楚他不成?

项伯立即显露出鄙视的神情来,“他是个叛徒,背叛他主子来您这告密,您怎么会相信一个小人的话。”

项羽到死都不知道,叔叔这句话其实在做自我批评。

“他虽然没有反我之意,但他先入关,又派人把守函古关,做何解释?”项羽显然已经认为刘邦真的不会反自己了。

“他还不是为了您,万一有别的诸侯从函古关进入关中呢!”

这话说得很好,项羽不作声了。

项伯就要求侄子,明天不要杀刘邦。项羽的“妇人之仁”病就在这个时候犯了,他答应了项伯。

第二天,刘邦壮着胆子只带了百余人到鸿门,与项羽见面。

鸿门本是个小村落,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扼由潼关至长安交通大道的要冲。由于年长日久,车压马踏,雨水冲刷,道路逐渐凹陷,形似鸿沟,“有同门状,谓之鸿门”。

在它的南边不远处就是由天下刑徒70余万“治骊山,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巨大的始皇陵。

秦始皇躺进里面的第七年,刘邦就和项羽就在他曾经戒备森严的陵墓旁讨论由谁来坐他的天下,由谁来当他确定的皇帝的大事。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鬼,秦始皇肯定会早坟墓里气得跳出来。

参加这场饭局,并上了桌子的有项羽,范增、刘邦、张良,还有那个吃里爬外的项伯。

项羽、项伯坐上席(居西面东),谋臣范增次之(居北面南),沛公再次之(居南面北),张良最末(居东面西)。

在中国的宴会席上,人们总要礼让长者、老人、客人座上席,以示尊敬。所谓上席,一般是指座北面南的位子,也有的是以居西面向东,靠墙为上,根据地形而定。

以座上席表示尊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那时候,人们以东向、南向为尊。以东向为尊的礼制,从战国开始,经秦汉以至魏晋,直到南北朝,唐朝宴会还保留着。古人还以南向为尊。

从以上的坐次,就可以看出,这是以西、北、南、东的坐次,渐次为尊的,大家都席地而坐。

这个坐次当然是有讲究的,此时,项羽虽然与刘邦虽同为楚军将领,但鸿门宴时双方地位已是天壤之别了。当初,项羽叔侄起兵后,范增的建议拥立在民间牧羊的熊心为讨秦大王,他就是楚怀王。楚怀王曾封宋义为上将军,后来,项羽杀掉了宋义,项羽被诸将拥戴为假上将军,楚怀王得知后,就让项羽把“假”字拿掉,封他为上将军。

巨鹿之战让项羽的身价倍增,威震各国。项羽又从楚王的“上将军”一跃而成为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都归他领导。而刘邦当时仅是楚军一部的将领。虽然独领一军,但在名义上无疑应隶属于项羽。等于说,项羽是总司令,刘邦不过是一个军长。

项伯这吃里爬外的家伙与项羽同为上席,恐怕是他自己的安排,为的是在项羽身边,保住刘邦的命。但他的这种安排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项伯不仅是项羽的叔叔,也是楚国的重要官员——左令尹。当时,左令尹的职位相当于丞相。所以,项伯的地位均应尊于刘邦或范增,故可与项羽同为上席。

从上面的坐次排位上,可以看到,刘邦是处在倒数第二,仅高于他手下的张良的。那么,为什么他还要屈居范增之下呢?这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当初,楚怀王大封群臣时,宋义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由此可见,范增在楚军主力部队中是仅次于宋义、项羽的第三位将领,项羽把宋义杀掉后,取而代之为上将军,那么,三号人物范增顺理成章地就上升到二号人物了。作为主力军,范增的职位肯定要高于刘邦这个军长的,项羽又尊范增为亚父,以及当时刘邦急于表明归依与臣服,以化解矛盾的特殊时机,这样的座次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没有疑义的。

这几个人围成一个圈坐着,中间空出好大一块地方来,一般而言,这应该是舞女跳舞的场地。项羽的左边有兵器架,架上放置各种兵器,他的右边是厨房,房内有灶。灶上有锅。锅里正煮着肉,一人在灶前操作。还有人在那里切肉,而这个人的左上方有一个架上,上面悬挂着生肉。

大家坐定,刘邦开始流眼泪,对项羽说自己的心理话,那些心理话在昨天晚上就被项伯说给项羽听了。张良深情地看着项伯,偶尔会谨慎地看一眼范增。

项羽微闭着眼,似乎是在听刘邦说,似乎又是在想着什么事情。

只有范增,一直搞动作希望项羽能注意他,可项羽偏不。他又把手里的玉玦举了三次,可项羽还是闭着眼睛。

范增有点急了。

他不但急,而且很气愤。昨天说好了的,只要他拿出玉玦一举,项羽就叫人从厨房里冲出,把刘邦大卸八块。但他已经举了三次,刘邦还是在那里不停地说话。

他站了起来,走到后面,对项羽的侄子项庄说:“大王心慈手软,你进去敬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杀了刘邦那小子。”

项庄年轻气盛,端着杯酒就进去了,跟项羽喝了一个,就去兵器架上拿了一柄剑,对项羽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项羽当即同意。

项庄略一准备,就挺剑跃入中央,舞了起来。张良一看,这小子剑术不错,要是突然给主子这么一剑,那可就完蛋了。他急忙去看项伯,项伯也看出点什么来了,吃里爬外的他,此时不显,更待何时,也去兵器架上取了兵器,跟项羽说:“一人舞不如双舞。”

跳到中央,只在刘邦桌子前乱舞一气,脚丫子像是坏掉一样,一步不动。项庄找了好几个机会都可以下手,但都被项伯的肚子给阻拦住了。

项羽和刘邦在做什么?

项羽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刘邦在冒着冷汗,还得对项羽歌功颂德。能把人做到这个份上,他日后要不成大事,苍天无眼。

范增依旧是在又急又气,项庄平时的剑法非常好,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却得手不了,这是他着急的地方。他气的是项伯这个老东西老糊涂了,挡着刘邦做什么。

张良早已经看出门道来了,但他暂时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只能跟着项庄的剑尖和项伯的肚子动用眼睛。但过了一会,眼睛就不好使了,眼前全是肚子和寒光。

他知道,脑袋混乱时,不易思考。就起身离席,走出门外,想清醒一下大脑,然后再想办法。一出门,同来的猛夫樊哙就扑了上来,道:“里面情况怎么样?”

张良苦着脸:“要完!项庄那小子在那里舞剑,但猪都能看出来,是想杀主人。”

樊哙眼珠外凸,大叫一声,就冲进了房间。一看当时情景,青筋进出,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俨然一副要咬人的架势。项羽虽杀人无数,但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很怕被咬,把腰中剑按住:“客何为者?”

张良在樊哙屁股后闪出来,抢话道:“给我家主人赶车的,叫樊哙。”

项羽一时被惊住了,他见过无数赶车的,但还没有见过这么不忍目睹的,只好说:“壮士!喝酒。”

厨子马上端了碗酒给樊哙,樊哙说了声谢,几大口喝尽,好象还没有喝足。项羽觉得有点意思,就又说道:“赐之肉。”

厨子从架子上割了块肉,扔给了樊哙。那肉可是生的,今天的人如果不是被饿得死去活来了,根本就不会吃。樊哙就是樊哙,睁着眼睛就咬。在这个时候,项羽就是给他颗地雷,他也敢吃了。

他进来的目的无非就是向给项羽来个先声夺人,酒当然很容易喝下去,可那生肉的确很不容易吃。樊哙是个急性子,开始还咀嚼,后来干脆咬下一块就咽。待吃完足有三斤的肉后,他已经满脸发青,涕泪齐出。

项羽觉得太刺激了,好象碰到灭绝已久的稀兽,开始了恶作剧:“壮士!再来点酒?”

樊哙眼泪都被生肉噎出来了,但嘴巴仍旧硬着:“臣死且不避,此酒安足辞?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一草一木都不敢动,就等着您来。如此劳苦功高,您却想杀他,这和暴秦又有什么两样!”

刘邦立即就接上话了,“是啊,上将军,您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鬼话。”

项羽直肠子,“你的人,曹无伤。”

刘邦气得牙根直痒。

樊哙说完那段话,已经端起酒来,一饮而尽,趁势把刚才卡在喉咙里的肉给冲下去了。项羽鼓掌叫好,让他坐。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我们今天看樊哙和他的故事,始终觉得他是个人物,敢怒敢言。但别忘了,当时的项羽更是一位人物,相比之下,他樊哙算得了什么。但樊哙在项羽面前还真就逞了一回大人物,因为他吃生肉喝了两大碗酒,据西医介绍说,生肉和酒混在一块食,使人的胆子变大。

樊哙坐在那里,怒气未消。项庄与项伯的剑舞似乎也随着他的怒气越来越激烈了。刘邦见项伯的上身明显慢下来,就借故上厕所,跑了出来。跑出来的同时,还把樊哙与张良叫上。

刘邦被吓坏了,人一受到惊吓,小便失禁的现象就会发生。他跑进厕所,半天才出来。樊哙叫道:“主人,您还是快跑吧,再回去,您真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了。”

张良也道:“沛公请回!这里一切有我应付。”

刘邦想了想,就令随从取出白壁一对和玉斗一双:“白壁是送给项羽的,玉斗是送给范增的,还没有找到机会,就请你代我送一下吧!”

张良说:“好的。”

刘邦就从厕所旁边一条小道逃跑了,樊哙也带着随从跟在马屁股后面拼命飞奔起来。

张良觉得刘邦已经脱离了项羽的势力范围,才慢慢地走回房间,向项羽回道:“沛公已经不胜酒力,不能亲自前来告辞,令我将白壁一双敬献项王,玉斗一对敬献亚父,并再次对大将军表示深深的敬意!”

项伯与项庄也就停止了舞剑,两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范增接过玉斗,问张良:“那么,沛公现在在什么地方?”

“沛公已经上路了。”

项羽很生气,“他怎么说走就走?”

张良回道:“因为他听说,项王的部下中,有人想把他弄死。所以只得不辞而别了!”

项羽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打了个哈哈,似乎还有点尴尬,但随即就说,“走就走吧。你也走吧。”

张良走后,范增突然就拨出剑来,猛地将玉斗砍烂,由于用力过猛,急促地咳嗽起来。稍稍平息后,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这话似乎是骂项羽和项伯的。

这场饭局终于因设局人做了局,而不把入局人彻踢进局而宣告结束。那么,为什么这场饭局的设局人项羽与范增没有将入局人搞定呢?

单就这场饭局而言,设局人之所以会失败,一大部分原因就在那个吃里爬外的局托项伯身上。其实还可以这样讲,在这场饭局没有开始前,项伯就已经让设局人项羽没有充足的理由杀刘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