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网络巨头们每次为争夺网络控制权而大打出手的时候,却从没想过,会不会因为自己使出的手段伤害到网民。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客户是可以慢慢再拉回来的,可是竞争对手一旦强大起来则必然对自己将来的生存造成巨大影响。
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不惜胁迫网民,甚至牺牲网民利益了,这些行为,几乎所有知名网络企业都或多或少地用过。可是真正引起广大网民甚至全中国老百姓关注的,还是腾讯和奇虎360之间的大战。
2010年11月3日,腾讯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所有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消息一出,犹如一颗巨型炸弹,立刻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爆炸开来。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贴吧、论坛都争相报道和讨论。事件并没结束,随后两家公司展开了弹窗大战和封堵大战。
360在随后发出“求助信”,希望用户停用QQ三天以示抗议。双方你来我往,网民也开始了大讨论,有很多用户被迫卸载了360,还有用户因不满QQ行为坚持没有卸载,并在各大论坛讨伐QQ。
平心而论,虽然以前网民也遇到过不少置用户利益于不顾的行为,但像这种用明目张胆的“艰难的决定”来胁迫网民却从没有过。虽然在公开信中腾讯说让用户选择,但其实能选择吗?现实已经决定了,几乎所有网民上网都已经离不开QQ的业务范围。虽然还有其他类似的聊天系统,但网民苦心经营数年的用户网络已经稳定,短期内是无法代替的。
在这种时候,网民只能望信兴叹,除了在舆论中谴责外,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有效的办法。很多用户已经长时间适应了360与QQ并存的生活,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为了方便只能暂时卸载360.这也就是说,虽然360也建立了系统平台。但与系统网络完善的腾讯比起来,这种战争是无法获得胜利的。
几乎所有网民都怀着满腔的怒火,因为自己平平静静的网上生活竟然因为网络企业争斗而被迫改变。中国网民第一次尝到了网络垄断的力量。
其实,对于这种垄断行为,在法律中并不是没有规定。但是,由于反垄断法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加上网络本身就是新兴产业,即使对网民构成侵权也没有事实案例作为支持。
所以,当网络企业握有一定垄断权的时候,也就有些肆无忌惮了。有一些民间人士或抗议,或向法院起诉,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网民依旧夹在两家公司之间做受气包。作为从没有话语权的网民,只能站在较弱的一方做声援。
事件平息之后,不管哪一方面也没有真真正正地公开自己对网民权利践踏所表示出自己该有的歉意。虽然在工信部的干预之下,两家公司均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发了道歉信,但都缺乏诚意,除形式上说句对不起外,都在透露自己处于整个事件中的苦衷,并把对对方的不满隐藏于字里行间,让你无法挑出不是来。
每一个网民在使用一个软件或选择一个软件的时候,从来不会考虑这个软件企业是不是足够强大,而是软件是否能给自己提供方便,并且在享受到服务之后,也会推荐给家人朋友,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潜在客户推导群体。然而慢慢的,这些企业却忘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众多的收费服务之所以如此昂贵但是还有人买,都是因为网民的期待和信任。
一家企业多年努力辛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平台和固定客户网络的时候,往往就自大到认为网民已经完全离不开自己了。是的,短期或许看不出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从长期发展来说,一个企业已经逐渐让客户失去了信心,自然会有其他途径来满足客户的需要,替代它的位置。
我国的网络企业不管发展到哪个程度,最终靠的还是普通消费者的支持,换言之,网络企业将来发展之路还是要靠数亿小网民来支持,当企业自认为自己大得已经可以吞掉整个网络的时候,危机可能已经悄悄出现在眼前。
随着未来像这种网上垄断权之争形式逐步增多,网民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同时对于这种网络争斗和网络垄断的反感也会愈加强烈。
回头看本次案例,表面上看起来网民除了受气没有做到什么。实质上如果不是腾讯作的“艰难的决定”在先,从而惹怒了全国网民,并在整个社会舆论造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那么试想一下,可能360已经逐步被腾讯逼迫丧失客户成为失败者。360最终能够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其实不是自己的危机公关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对方过于霸道激怒了全国的网络舆论,几乎每一个网民都因为对腾讯的激愤而不自觉地站到了360一边。而后来工信部等多部门出手干预,自然也是因为对全国网民权利的尊重。
一场网络大战,不仅仅影响了各个网络企业,也从中衍生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这些网络企业都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谁来重视网民的权利?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网民都是网企维系生命和发展的源泉。可是当他们真正需要维护的时候,又有谁能够顾全他们的权利呢?
不管是正当还是不正当的,这种网络大战总是不可避免。当这些企业真正明白自己到底该为什么争为什么抢的时候,才是这些企业真正成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