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得懂的经济内幕
27438000000050

第50章 土地财政吸走的利益与前途

从总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炒作本身就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间接打击了实体经济发展。个体经济尤其是在城市中依靠一些门头房做买卖商户影响尤甚。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必然会带来房租价格不断蹿升。一方面社会大众消费能力在萎缩,另一方面房租价格却不断升高,这就让个体经商户承受能力大大下降。再加上各项民生成本上升,就导致了很多经营业铺处于勉力维持或者倒闭的无奈状况。

高房价带来经济成本很高,由于高房价就迫使城市的中低收入者不得不节衣缩食,由此消费能力也大大削弱。资金向房地产靠拢,加剧了货币政策紧缩步伐,再次打击实体经济。也就造成地方被土地绑架事实出现。据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如此强大的政府债务,必然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从近些年的经济数据看来,土地财政已经占到国内发展的主要位置。这里说的土地财政,其实并非狭义的房地产,而是从能够帮助土地价值快速炒高所有因素,除商品房外,还包括一些交通配套设施、公路、地铁、桥梁、机场等等建设。而房地产业兴衰又影响到当地财政收入。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条让房地产价格越飙越高的利益链条。

一旦这些利益连接起来就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基础建设会让房地产升值,自然土地出让金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会增加,刺激地方更积极推进基础建设,这些基础建设自然要耗费更多资金,需要资金就要贷款,贷来款继续增加建设,因为建设的辐射力,地产价格继续被炒高……如此循环,最终地方负债也就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各地方宁可高负债还是要继续建设呢?首先,主要还是因为地产兴盛带来了地方的经济收益,但同时因为房价过高挤压了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收益自然要萎缩。所以一旦转动起来就很难停止。其次,由于近几年过于注重GDP,从绩效考核到地方工作能力,都是以GDP为主。就造成了大家都愿意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建设。这是提高GDP的最快途径,所以也就不遗余力。另外大量城市建设带来很多三五年内的短期好处,就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失业率下降自然也就有利于社会安定,也能够最快看到经济效果。但由此带来的长期负面效果就会逐步显现。

各地方负债到底有多大偿还能力,是舆论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外评级机构对地方债表达出了担忧,并发出了警告,穆迪评级机构观点称,中国地方债务被低估了,实际债务规模可能比现在公布的还要高出35万亿人民币。如果政府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将可能把对中国银行系统评级调至负面。

当然这些只是比较坏的考虑和预期,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但是已经出现的问题是值得警惕的。外媒又过于乐观,比如华尔街日报总结了五大不需担心的理由,这五个理由是:1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债务不是新的。2中央政府一直在关注地方政府投资公司。3银行提供给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贷款多数是商业性的。4对楼市过热的担忧被夸大了。5北京正大力缩减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借款规模。并说,西方国家通常将地方债的债务率上限设定在100%。事实上,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至少相当于GDP的100%,“相比而言,谁的债务更让人担忧?”

但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问题,首先债务是不是新的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任何债务出了问题是逐步累积的结果,并非什么新债旧债的问题。其次商业性贷款,本身地方债务之所以这么高还能借到钱,就有政府信用在里面,所谓商业贷款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思维而已。而其他论点都是一些主观推测,没有实际数据支持。另外一点很值得思考,就是拿欧洲与我们相比较,这本身就是偷换概念。因为欧陆体系的债务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系统以及提高工资待遇上,其GDP主要依靠也不是房地产。再加上它们国家人口少和国土不大,又在一个大欧洲体系之下,相对来说出现危机也比较好救。

我国属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人口众多。但主要却依赖地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又不会有任何国家在我们出现危机的时候进行有效帮助,危机自然比较大。所以盲目乐观也站不住脚。

越积越多的地方债对银行也造成了巨大拖累和负担,数据显示,在107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中,短期和中期债务占了一半,2011年至2013年到期偿还的债务分别占总额的2449%、1717%和1137%,合计约占53%,对于地方偿债能力是个极大考验。因此,各银行必须对各地方债可能产生坏账率以及延迟还款率控制住。但这必须建立在各地方不再继续扩大债务前提下,否则也会造成危机。

还有城投债的问题,就目前数据显示,地方城投债已经逐步开始露出危机的端倪。城投债看起来更像是企业债,但其背后还是以各地方政府信用建立的融资平台。2011年7月,某些地方的城投债开始遭受恐慌性抛售,并不断有债券评级面临调降。而互相担保形成担保链的现象在城投债中比比皆是。例如,云南省的云投集团重组,通过其循环担保链,牵扯进来08云投债、10云投债、10云电投CP1、11云电投CP01、08云煤化债、11云南铁投债、08昆建债这7只债券,涉及企业债和短融两个债券品种、国家发改委和央行下面的交易商协会这两个审批和注册机关,中银国际、东方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行4家主承销商。如此大的担保链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到时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

大量发行政府债券也有很多问题。政府债券一旦大量发行就相当于拿政府信用做赌注去还债。而发行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也可能会产生新一轮的债务危机。另外由于地方大量的债务累积,已给民生造成相当负担。在老百姓收入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只是还清了前债累积了后债。类似于公司化重组把债务分割等等办法其实道理都是一样。最终还是要把债务负担平摊给整个社会。而2011年年底出现某些地方收取“房屋维护费”其实很明显也是为了摆脱债务问题,结果也是百姓平摊成本。

地方债、房地产的炒作看起来更像是一对冤家,看似能够靠地产解决财政,但实际上似乎又是地产害了财政。问题已经铸成,就不能指望问题一下子得到解决,下手方向也是多面的。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有效地解决地方债问题,应该对地方资金用途监督、项目可运行考核等有效管理起来,避免资金无度使用。然后对地方政绩考核从GDP数据中剥离出来,改用民生负担减轻来考核。最后逐步把地方财政从对土地依赖中解脱出来,鼓励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创业与发展,并建立政府平台。虽然这些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但这才是标本兼治的方法。当然这也是政府从2011年就开始努力的方向了。

如果单纯为剥离地方债务而努力,或者认为剥离了地方债务就能让地方摆脱对土地财政依赖,最后结果一定是越陷越深。结论虽然好下,但要贯彻执行以及逐步改善则需要花大力气。因为利益链条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并斩断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