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伤痕干杯
27487400000027

第27章 生活的瞬间(1)

人生如一部戏剧,演的人和看的人只需几个小时,而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得花上一生的时间。

1.思想的包袱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

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是摔伤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我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摔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不懂得去选择去放弃。”

第三个旅行者才是真正的旅行者,他的旅行没有思想包袱,他懂得放弃,同时他也学会了选择,所以他既不会被雨淋也不会跌伤自己。

感悟

缺陷能时常提醒我们,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却,思想上不要背袱太多的包袱。

2.平淡是真

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唱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面对人生,就让我们以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心境,以从容去选择,选择一种气度,选择一种风范,选择一种壮美!

据说古罗马有个皇帝,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看他们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样表现的,结果发现惶惶凄凄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呼呼大睡且面不改色的人。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将他释放,训练成带兵打仗的猛将。

无独有偶,据传中国也有个君王,在接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并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

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可以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来。或许,古罗马的那位皇帝以及古中国的那位君王之所以对死囚或新臣委以重任,便是从他们细微的动作、情态中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潜质,看到了那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从容。

我是一个地道的电影迷,特喜欢战争片和灾难片。除了战乱的残酷和自然力的破坏带给我的那种灵魂的强烈震撼之外,影片的主人公面对枪林弹雨,面对飓风、地震、洪水、沉船或外星生物的入侵等等极度危险、十分火急的非常时刻所表现出的那种沉稳、坚毅,那种从容自若,每每令我惊羡和叹服。从容,是傲松之于严冬:“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从容,是义士之于刑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容,是智者之于声色利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从容,才能临危不乱;从容,才能举止若定;从容,才能化险为夷。三国故事里,诸葛亮以“空城计”击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他那过人的胆略和超常的镇定、从容,被传为千古佳话。只有从容地面对着人生的选择,不惧怕危难,才能懂得生存的真谛。

在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实社会里,更需要人们保持一种平淡沉稳、从容自若选择的心态。远离浮躁,从容选择,成为一个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某公司总裁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他往往在公司职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时,对他们降职处理。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者终被淘汰,而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者最后都备受青睐。逆境,抑或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危困,都是很好的试金石,能明晰地鉴定一个人素质的优劣、强弱。甚至那些养鸟的行家,在选鸟的时候,都要故意去惊吓那些鸟,绝不取那种稍受一点儿惊吓就扑扑拍翅、乱成一团的鸟。

感悟

偶然想起了家乡的农民,一个对另一个说,你地里的白菜怎么还不施肥啊?那个说,急啥还来得及呢?你早施了还不是和我一起收白菜。想想满有道理,即然是一样的结果,何不从容面对呢?

3.放弃的智慧

汉代司马相如所着《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便是这一道理。春秋时期,吴国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被迫放弃了王位和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差当了奴仆。三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耻、发愤图强,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不忘亡国之耻。公元前473年,勾践率领大军灭了吴国,做了春秋时期最末的一个霸主。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智能。当你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你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两败俱伤;当你在家庭生活中发生摩擦时,放弃争执,保持缄默,就可以唤起对方的侧隐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温馨。

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缺手断腿,但他爱民如子。他很想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留给后代子民瞻仰,就请来全国最好的画家,那个画家的确是第一流的,画得很逼真,栩栩如生。很传神,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我这么一副残缺相,怎么传得下去!”就把他给宰了。于是又请来第二位画家,第二位因有前车之鉴,不敢据实作画,就把他画得圆满无缺,把缺的手补上去,把断的腿补上去,国王看了之后更难过,说:“这个不是我,你在讽刺我。”又把他给宰了。后来又请来第三个画家,第三个画家怎么办呢?写实派的给宰了,完美派的又给宰了,想了好久,急中生智,画他单腿跪下闭住一只眼瞄准射击,把他的优点全部暴露,把他的缺点全部掩盖,这就叫做“隐恶扬善”。所以拍马屁也不容易!要拍到痒处,这好像是一个笑话,其实在告诉我要“隐恶扬善”,多讲人家好的那一面是对的。

批评别人是错误的,表面上你批评别人好像占了便宜,其实错了,失得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个人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非常可怜,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得失、得失,就这么样摆,非常痛苦,最高的层次,应该是无得无失,因为失就是得,得就是失,塞翁失马,你怎晓得是福还是祸呢?所以,我总觉得在得失之间,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感悟

生活中多贪会被人指责,思想上多贪会使自己沉闷,放弃也是一种权利,一种化解的力量。

4.忍耐的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意思是让我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要一味使用莽劲去碰壁,而应该分析局势,做出某些以退为进的决策。这句古话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忍”字。

忍学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成名人物都是靠忍字而成大业的。现代世界上许多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犹太籍、日籍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均在自己家中、办公室中悬挂着巨大的忍字条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的必修之课。

为什么要提倡“忍”呢?这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有的时候,你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论你怎么努力,成效似乎都不大。被你一直信奉不疑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似乎不再有效,这就好比手中拿着一万块钱却想通过自己的精心测算、分析来撼动股市一样。此时,你所做的最好策略就是不要凭着自己的“蛮劲”,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投入到某些前途极端凶险的股票中,相反,若你退一步,静观一下股市变化,先求其次,买一些绩优股,待选定时机再东山再起,投入到选中的冷门中,这时你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忍能成大器。只要你在做人的准则中牢记住忍这一条,你定能成大器。汉朝时的韩信,若不是能忍得住那“胯下之辱”,怎能从一个街头小痞子一跃而成淮阴侯。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造就出了古今多少“巾帼英雄”,那更不必说了。实在“忍”不住的潘金莲为后人所蔑视的事实更证明了“忍成大器”的真理。

忍能做大官。这是当今官场的绝对真理。如果在上司面前不能忍得,遇事就仿佛对待路人那样粗暴顶撞,绝对不可能做成大官。古代的相命学在某些角度来看不无道理。一个脸大耳圆、嘴角上翘的人夸他日后做大官八成有道理,因为这种人一看就是个和事佬,他们绝对不会在非原则的事上和上司争得面红耳赤,也不会为上司的一点点小脾气而大动肝火,四平八稳的他们往往能以最省事的办法登上权力的高峰。

忍能赚大钱。这是一个在商海中遨游多年的朋友对我讲的一句话。多年来,他一直坚信,在自己有求于人的时候,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忍字带来的后果。有时候,从银行贷款,就硬是要忍住审查人员的吹毛求疵。与老板谈生意,稍一不忍就可能损失一笔大钱。如果你的确要求助于那个对你挑鼻子瞪眼睛的人,你就忍一忍吧!只要不是原则性冲突,忍过了之后,钱就进来了,这何乐而不为之呢?

当然,我们讲一个忍字,并不是劝告你怯懦,真正的忍是以退为进的手段。那些只是一味地退让,而不考虑自己真正的目标、不思进取的人,忍来忍去反而会让他永远不能爬起来。

感悟

生活是艺术,生存是本能,为了生存必须放弃另外一部分生存,当然这样说有点残酷,忍耐为了更好的获得而不是放弃。

5.无需跟着流行走

什么是时髦?人活着到底该不该追求时髦?一些人认为,时髦如同艳丽的昙花,它新鲜而昂贵,却亦浮华多变,甚至是见不得阳光的,所以对时髦应该清醒地审视,而不能盲目地认可和追随。另一些人认为,时髦是一种求新求变求美的意识,它代表着人们的渴望、思索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不可缺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有理由赶时髦。也有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此问题,认为时髦其实是“时髦理论家”们鼓吹出来的,甚至在一种时髦尚未兴起的时候,大量的“时髦理论”就已经登场了。“时髦”,是个令人敏感的词,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期。“时髦”一词一出现,引来众口话之,听者需有心,头脑保持清醒才能发现其中的真谛。

“时髦”一词,古已有之,古意大概是讲英俊之士在某一时开风气之先,引得众人共鸣,从而纷纷效仿学习,以期达到英俊之士的水平,英俊之士各有专长,所开风气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时髦的潮流。今天的时髦也是五花八门,而古今词义的变化颇耐人寻味,从形式上看有相似之处,首先是少数人提倡或实践;其次是在一段时间内为大多数人认同和追求。

时髦是朵易谢的花,大众像顽皮的孩子,刚摘下一朵来,眼睛又瞅向下一个目标了。一首歌,一件衣服,一本书,甚至一句俏皮话都可能在某个季节里走红,时髦的东西新颖而又富于变化,在当今的消费生活中,人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穿裙子,一会儿短到腿根,一会儿长到脚根;头发呢,这地方兴卷发,那地方兴直发,男人长发飘飘,女人却成了小平头。流行歌曲既昙花一现又落英缤纷,流行服装既灿若朝霞又逝若行去,这一切,追求者心知肚明,仍然乐此不疲。

追时髦不容易,不仅在五花八门间穿来进去不容易,追得起追不起还是个经济问题,我上大学时,当然向往过时髦,可是自知家贫,强压爱美之心,只说是“身为莘莘学子,还没到追求时髦的时候。而且家境也不允许,只得压下了这份心思,只是欣赏一下那些时髦而已,并不一定真地要套在身上。偶尔买件衣服,不是“处理品”也是捡便宜的。当此之时,常用三毛的话为自己开脱:“我不跟时装流行,这使我的衣着永远长新。”为人父母者,虽为女儿的节俭高兴,却不免也感心酸与汗颜,怨自己无能,不能多赚点钱让女儿时髦一番,我懂父母心,父母知我意,亲情比时髦的衣服更温暖,时髦,在某种意义上,不追也可。

流行事物是受经济文化水平制约的,时髦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它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审美心理和某种欲求。一方面它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是新事物,发展不完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只不过人们被当时的热度熏昏了头脑。时髦事物只有经过时间的洗涤才清新自然,其中的糟粕随水冲走,精华沉淀。杨贵妃得宠,唐朝女子都以胖为美;赵飞燕受宠,天下子女多瘦肩。时髦常常像美女,人们狂热地围着她欢呼,此时,头脑冷静的人只是远远的观望,最终人散后,才上前仔细打量。当时髦华服褪去,素面朝天,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所有的贵贱、美丑恶一览无余,这时她表现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持久的美。

对于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些用了一阵子之后就马上丢掉了,而有些则是要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还有些是人们永远不能丢掉的。欧洲人设计了无数的时髦时装,但西服没有丢掉,上百年照穿不误;近现代史上出现无数思想家、哲学家、但孔子、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着作年年再版……还有人类勤劳、节俭、仁爱、追求真理和维护正义的美德,虽然早已不时髦了,但没人敢把它们全部丢掉。

我们有必要再考察“时髦”的古意,这是最初始的心理动因。追求时髦就是加入领先风气之中,有一种身居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前进的豪情。如今,由于商家的参与和有意引导,追求时髦更加成为一种消费狂潮的包装,要求人的标准化,享有一样的娱乐,从事一样的工作,我说,时髦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不是在流行中趋向平庸,而是在追求中拒绝“标准化”,在潮流中吸取灵感,振奋斗志,另辟蹊径,使个性更据鲜明性。

时髦体现了人们求异思想和求同思想,时髦的东西多是新事物,时髦又易形成潮流。人生在世,处世的孤独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挥之不去,与群体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内在需要,赶时髦容易入流,于是别人怎么活,自己也跟着学,和众人一样的感觉使自己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时髦的真谛不只这一层,真正的英俊之士致力于创造,重在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自我趋时。适应常规,但不沉湎于常规;融合于群体,但不落于平庸,准确地握住自己与人们的共性,更敏锐地激发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竭力在百花园中浇灌培植独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红花。

如此这般说来,时髦可选择也可放弃,追与不追,全由得你了。

感悟

时髦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未必是流行的,追与不追全在自己,不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本色就可以了。

6.刘永好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