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27493200000027

第27章 因时而制,因变而变(2)

情急之中,他跑向横杆,在到达横杆前一刹那,他突然倒转过身体,面对老师背对横杆,腾空一跃,竟鬼使神差般地跳过了1.5米的高度。他狼狈地跌落在沙坑中,垂头丧气地等待批评,旁观的同学们也都在嘲笑他。

体育老师若有所思,微笑着扶他起来,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有创新的精神,鼓励他继续尝试他的“背越式”跳高,并帮助他进一步完善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这位小学生不负众望,后来他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采用“背越式”的特殊跳法,征服了2.24米的高度,刷新了当时奥运会的跳高纪录,夺得奥运会跳高金牌,成为赫赫有名的体坛超级明星。

他就是美国著名跳高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

在方法上打破常规,就是利用人们习惯于常规的办法做事的特一点,以出人意料之外,而合于情理之中的办法,摘取到成功的果实。这种办法如运用得好的话,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成功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去把握和创造。有时候,把握机会仅仅需要的是一点打破常规的勇气。一个好职员,不能唯唯诺诺,当工作不得出路时,应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途径。

有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即将退休,他要物色一位才智过人的接班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物色和观察,最后他挑出了两位人选。

因他们皆善于骑马,所以董事长想出了一个用赛马的方法来选人的办法。一天,老董事长邀请两位候选人张先生和李先生到他的马场。当张先生和李先生来到马场时,老董事长牵着两匹同样好的马走出来,说:“我知道你们都精于骑术,这里有两匹同样的好马,我要你们比赛一下,胜利的将会成为我的接班人。”

“张先生,我把这匹棕马交给你;李先生,你骑这匹黑马。”

两个候选人接过马后,各自打量马的素质,查看马鞍等用具,十分的仔细,生怕有什么疏忽。

李先生想:“幸好我一向都持续练习,这次董事长之位非我莫属!”想到这里,不禁沾沾自喜。

这时,董事长宣布了他的令人大吃一惊的比赛规则:“我要你们从这里骑马跑到马场那一边,再跑回来。谁的马慢,到,谁就是下一届的董事长!”

李先生从自己的美梦中醒过来,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先生也以为自己听错,呆立着不知如何是好。

两人心里奇怪:“骑马比赛都是比速度,谁快谁就赢,怎么会比慢的呢?”

董事长见两人都张着嘴巴没说话,以为没听清楚:“我再重复一次,这次比赛是比‘慢’不是比‘快’的。下面,请各到自己的位置上,我数三下便开始。”

“一、二、三,开始!”

三声过后,张先生和李先生仍然站在原地,不知该怎样做。过了好一会儿,张先生突然灵机一动,迅速跳上李先生的黑马,然后快马加鞭地向着另一边跑去,把自己的马留在后面。

李先生看着张先生的举动,觉得很奇怪:“张先生怎么骑了我的马?”

当李先生想通怎么一回事时,已经太迟了。他自己的黑马已经遥遥领先,张先生的棕马还留在原点,任他怎样追也追不上自己的马。结果,李先生的马最先到达终点,李先生输了!

“恭喜!恭喜!”董事长高兴地对张先生说,“你可以想出有效创新的办法,这证明你有足够才智继承我的位置。”

“我现在宣布,张先生便是公司下一届的董事长!”

这位老董事长的选人办法很奇特,本身就带有新意,如果张、李二位先生按惯例比赛,场面一定很滑稽。因为谁都会裹足不前,这肯定不是老董事长所希望看到的。张先生的成功之处,在于随机应变,又能利用法则,因为老董事长要求的是“马”慢到,而不是“人慢到。张先生善于应变的策略也正是所有在社会中做事,特别是在职场中做事的人,尤其是决策人所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头脑,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或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节)抛弃旧的枷锁

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由此可见,立刻行动、心趋向目标、不墨守成规、遵从自己的行动规则和做事的风格,注定会取得理想成绩。人生不能一味地按着某种教条度过,人生需要变革,变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创新才是生命前进的动力。

很多时候,束缚我们前进韵是那些沉重的枷锁,一旦我们把它当成了习惯后,就永远跳不出那个陈旧的框框。

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员工都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一次上面的叮嘱。

“为什么?”这时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其他人便劝他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但年轻人却偏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他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里面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那个房间的人开始为他担忧,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但年轻人却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

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结果,“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说。

果然年轻人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勇于走进某些禁区,你会采摘到丰硕的果实,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是开拓者的风貌。

勇敢的个性,在工作上必会有所表现、突破,无论在哪个部门都是别人急于网罗的对象。

如果某人老是呆在同一个地方容易守旧,时间久了会丧失创造力,也会成为他人的包褓对象。如果你是只想让你的人生平平淡淡,你可以维持现状,但你想出人头地,就要奋力去争取每个升迁机会。

可见,旧观念就是你的牢笼,你要想自由,你就要自己去打破它。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拿干草喂养表演完的动物。

这时,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

父亲笑了笑,耐心为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小象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

正当父亲解说之际,马戏团里失火了,大火随着草料、帐篷等物,燃烧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动物的休息区。

动物们受火势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频频踩脚,仍是挣不开脚上的铁链。

炙热的火势终于逼近大象,只见一只大象己将被火烧到,它灼痛之余,猛然一抬脚,竟轻易将脚上的铁链挣断,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带。

其他的大象,有一两只见同伴挣断铁链逃脱,立刻也模仿它的动作,用力挣断铁链。但有的大象却不肯去尝试,只顾不断地焦急转圈踩脚,于是遭大火席卷,无一幸存。

在大象成长过程中,人类聪明地利用一条铁链限制了它,虽然那样的铁链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就是这许多的旧观念,压制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它们并不可怕,甚至不堪一击,只是我们不敢去尝试,自己囚禁了自己。你只有把心灵的枷锁打开,才能找到自己的空间。

不按常理出牌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自己被一些无法摆脱的麻烦困扰住了,按常理去解决,就会做出一些不情愿的让步或牺牲,但换个似乎不合常情的办法去解决,却意外地得到了名利双收的效果。

麦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只增不减。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上司,经过多年的忍受,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别的公司高级主管的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麦克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把正在面对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考虑,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这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麦克听,麦克也是高智商的人,他听了妻子的话后,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了。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上司找工作。不久,他的上司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上司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上司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麦克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上司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麦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份新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上司。但他的妻子让他懂得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恼的上司,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类似麦克的烦心事,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只从问题的直观角度去思考,要不断发挥自己智慧的潜力,从相反的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使问题出现新的转折,对我们来说,很可能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国宋朝时的潭州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非常阔绰的财主姓魏,他有一个宝贝儿子。一次他儿子见邻居的孩子用鱼钩引钓小鸡的游戏非常有趣,便学着小鸡的样子用嘴去叼鱼钩。可一不小心,鱼钩卡在了他的喉咙里。这下可急坏了他的家人,大夫们看后均束手无策,一时间魏家慌了神。

后来经人介绍,请来一位姓莫的经验丰富的老人。莫老人叫魏家准备了一个蚕茧、一串佛珠和一些猪油。他先将蚕茧剪下一块,搓软并注了猪油,然后在蚕茧上开了一个小孔,用小孩嘴边留下的鱼钩线把它穿上,命令小孩张开嘴,将蚕茧塞入小孩口中,紧接着如法炮制,将佛珠依线穿上,令孩子吞下,这样串紧的佛珠如一条硬棒,直抵喉中的鱼钩,莫老人用力向下一按佛珠,鱼钩便从喉咙处退了下来,因涂了猪油的蚕茧已将鱼钩紧紧地包住,莫老人便轻轻地顺利地将鱼钩从孩子的喉部提了上来,众人见了,无不惊叹称奇。

从喉咙里取出鱼钩,一般人都会想到往上提这个想法,但往上提势必会刺破孩子的咽喉。而莫老人先用蚕茧裹鱼钩,然后“向下按”,把鱼钩轻轻地从喉部退下,再将它顺利地“提出来”,解决了别人未能解决的问题。

将事物的依存条件倒过来想,也就是我们常说了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也可使许多事难以处理的问,惟利地解决好,下面我们看一个发生在岛国日本农村的故事,相信对你会有启示。

岛国日本兵库县有个小村子,在已经非常富足的日本,还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

因为村子土地贫脊,什么出产都没有,加上交通闭塞,既不通铁路,又不通公路,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多少年来,村里的人都想尽快地摆脱贫困,但谁也没有致富的法子。为此,他们从首都东京请来了一位专家,帮助他们来出点子。

专家从左到右,从东到西对全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按照“要想出售得多,才能换回得多”的顺着想的思路思考,却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切实有效的良方来。出售什么?村里什么都没有,搞旅游开发吧,又没有任何景点可供游人游览,有的,只是彻头彻尾,实实在在的穷。穷?对了,何不从它人手,专家灵机一动。于是他向村民提出:你们要想富起来,又没什么产品和可利用资源可供出售,那就只有出售你们的贫穷和落后。从现在起,你们就不要再住房子了,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树叶穿兽皮,像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人就会来参观旅游,你们的日子就会富裕起来。

“太荒唐可笑了!”村民们大惑不解。经专家的一再解释、说服,大家才勉强同意一试。

后来,经过媒体和记者的报道宣传,这个小村很快便引来了无数的好奇者,一来二去,村里真的富了起来。

这位专家的致富思路,听起来非常离奇,但实际上却非常简单,他不过是把致使村子落后的原因:“无人关心”和“无人帮助”,倒过来想,将它颠倒过来变成“众人瞩目”和“众人支援”而已。也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颠倒,竟然能解决了“村里真的富了起来”这个大问题。

任何事物,随着矛盾的主观与客观的制约转化,也必定会给结果带来变化,可谓物极必反,“顺着”不能化解的矛盾,也许在“倒过来”时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