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笑林广记
27501200000013

第13章 卷五腐流部(3)

“鹏奋。”师曰:“好,不须改得。”徒揖而退。又一徒曰:“牛屎。”师叱曰:“狗屁!”徒亦揖而欲行,师止之曰:“你对也不曾对好,如何便走?”徒曰:“我对的是‘牛屎’,先生改的是‘狗屁’。”

【译文】

有个教幼童的先生出两字题让学生对,先生说:“马嘶。”一弟子对说:“鹏奋。”先生说:“好,不须再改。”弟子揖礼后退下。又一弟子对道:“牛屎”。先生叱责说:“狗屁!”弟子也揖礼想要退下,先生让其停下说:“你对也不曾对好,为什么便要离去?”弟子说:“我对的是‘牛屎’,先生改的是‘狗屁’。”

挞徒

【原文】

馆中二徒,一聪俊,一呆笨。师出夜课,适庭中栽有梅树,即指曰:“老梅。”一徒见盆内种柏,应声曰:“小柏。”师曰:“善!”又命一徒可对好些,徒曰:“阿爹。”师以其对得胡说,怒挞其首,徒哭曰:“他小柏(伯)不打,倒来打阿爹。”

【译文】

有个先生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聪明,一个学生呆笨。

晚上先生教对子,正巧庭院中栽有梅树,于是指着说:“老梅。”一个学生见到盆中种柏,应声答道:“小柏。”先生说:“对得好。”先生又让另一个学生对,学生应对道:“阿爷。”先生因其胡对,怒打其头,学生哭着说:“先生不打他‘小伯’,倒来打‘阿爷’。”

涮粪

【原文】

师在田间散步,见乡人挑粪灌菜,师讶曰:“菜是人吃的,如何泼此秽物在上?”乡人曰:“相公只会读书,不晓我农家的事,菜若不用粪浇,便成苦菜矣。”一日东家以苦菜膳师,师问:“今日为何菜味苦之甚?”馆僮曰:“因相公嫌龌龊。故将不浇粪的菜请相公。”师曰:“既如此,粪味可鉴,拿些来待我涮涮吃罢。”

【译文】

有个教书先生在田间散步,看见乡下人挑粪灌菜。先生惊讶道:“菜是人吃的,为什么泼此秽物在上边?”乡下人说:“你只会看书,不懂得我们农家的事。菜如果不用粪浇,便成苦菜了。”

有一天东家拿苦菜作为饭食给先生吃,先生问:“今天为什么菜味甚苦?”仆人说:“因为你厌恶龌龊的东西,所以将不浇粪的菜拿给你吃。”先生说:“既然如此,粪味可鉴,拿些粪来让我涮着吃吧。”

咬饼

【原文】

一蒙师见徒手持一饼,戏之曰:“我咬个月湾与你看。”

既咬一口。又曰:“我再咬个定胜与你看。”徒不舍,乃以手掩之,误咬其手,乃呵曰:“没事没事,今日不要你念书了,家中若问你,只说是狗夺饼吃,咬伤的。”

【译文】

有个教幼童的先生看见弟子手拿一饼,便对弟子开玩笑说:“我咬个月牙给你看。”接着咬了一口,之后又说:“我再咬个月牙一定好于上次给你看。”弟子不给,并用手遮掩住饼。先生又咬一口,误伤弟子手指,于是哄弟子说:“没事没事,今天不让你念书了,家里人如果问你为何手指有伤,你只说是狗抢饼吃,咬伤的。”

是我

【原文】

一师值清明放学,率徒郊外踏青。师在前行,偶撒一屁,徒曰:“先生,清明鬼叫了。”先生曰:“放狗屁。”少顷,大雨倾盆,田间一瓦为水淹没仅露其背。徒又指谓先生曰:

“这像是个乌龟。”师曰:“是瓦(瓦我同音)。”

【译文】

有个教书先生逢清明放学,带弟子郊外踏青。先生在前边走,偶然放了一屁,弟子说:“先生,清明鬼叫了。”先生说:“放狗屁。”不一会,大雨倾盆,田间一瓦被水淹没仅露其背,弟子又指对先生说:“这像是个乌龟。”先生说:“是瓦(音我)。”

屎在口头

【原文】

学生问先生曰:“‘屎’字如何写?”师一时忘却不能回答,沉吟半响曰:“咦,方才在口头,如何说不出。”

【译文】

学生问先生说:“‘屎’字如何写?”先生一时忘却回答不出,沉吟片刻说:“咦,方才在口头,怎么又说不出!”

瘟牛

【原文】

经学先生出一课与学生对,曰:“隔河并马。”学生误认“并”字为“病”字,即应声曰:“过江瘟牛。”

【译文】

经学先生出一字题让学生对。先生说:“隔河并马。”学生误以“并”字为“病”宇,即应声道:“过江瘟牛。”

个人个妻

【原文】

一上路先生向人曰:“原来吴下朋友的老妈官,个人是一个歌喇。”

【译文】

一上路先生向人说:“原来吴下朋友的老妈官,个人是一歌喇。”

咏钟诗

【原文】

有四人自负能诗。一日同游寺中,见殿角悬钟一口,各人诗兴勃然,遂联句一首。其一曰:“寺里一口钟,”次韵云:“本质原是铜,”三曰:“覆转像只碗,”四日:“敲来嗡嗡嗡。”吟毕,互相赞美不置口,以为诗才敏捷,无出其右。但天地造化之气,已泄无遗,定夺我辈寿算矣。四人忧疑,相聚环泣。忽有老人自外至,询问何事,众告以故。老者曰:

“寿数固无碍,但各要患病四十九日。”众问何病,答曰:“了膀骨痛!”

【译文】

有四个人自以为会作诗。有一天四人一同到寺院里游玩,见殿角悬挂着一口钟,各个诗兴勃发,于是联句一首,甲说“寺里一口钟”,乙说“本质原是铜”,丙说“覆转像只碗”,丁说“敲来嗡嗡嗡”。四人吟诗完了,互相赞不绝口,皆以为诗才敏捷,没人能超过。只是天地造化之气,已泄无遗,必定剥夺我们这些人的寿命。

于是四人忧愁疑惑起来,围在一起哭泣。忽然有个老人从外面进来,向他们询问为何如此,四人以实相告。老人说:“寿命倒不会减少,但得要患病四十九天。”那四人问是什么病,老人回答说:“全都是膀骨痛。”

做不出

【原文】

租户连年欠租,每推田瘦做不出米来。士怒曰:“明年待我自种,看是如何?”租户曰:“凭相公拚着命去种,到底是做不出的。”

【译文】

佃户连年欠租,推说田不好,没有收成。秀才说:“明年我自己种,看是不是你说的那样。”佃户说:“任凭相公拼命去做,还是做不出来。”(意既做不出文章)。

蛀帽

【原文】

有盛大、盛二者,所戴毡帽,合放一处。一被虫蛀,兄弟二人互相推竞,各认其不蛀者夺之。适一士经过,以其读书人明理,请彼决之。士执蛀帽反覆细看,乃睨盛大曰:

“此汝帽也!”问:“何以见得?”士曰:“岂不闻《大学》注解云:‘宣(作先)著(作蛀),盛大之貌(帽同音)。’”

【译文】

有盛大、盛二兄弟俩人,他们戴的毡帽,放在一起。一顶被虫蛀了,兄弟二人互相争夺没有被虫蛀过的帽子。正好有一秀才路过,读书人明理,就找他断。秀才拿着虫蛀帽子反复细看,然后斜着眼睛看盛大,说:“这帽子是你的。”问何以见得,秀才说:

“难道没听《大学》注解说:‘宣(先)著(蛀)盛大之貌(帽)。’”

歪诗

【原文】

一士好做歪诗。偶到一寺前,见山门上塑赵玄坛喝虎像,士即诗兴勃发,遂吟曰:“玄坛菩萨怒,脚下踏个虎(去声念音座)。傍立一判官,嘴上一脸恶。”及到里面,见殿宇巍峨,随又续题曰:“宝殿雄哉大(念作度),大佛归中坐。

文殊骑狮子,普贤骑白兔。”僧出见曰:“相公诗才敏妙,但韵脚欠妥。小僧回奉一首何如?”士曰:“甚好。”僧念曰:

“出在山门路,撞着一瓶醋。诗又不成诗,只当放个破(破,屁,声也)。”

【译文】

一相公好做歪诗,偶到一寺前,见山门上塑有赵玄坛喝虎像,诗兴大发,遂吟道:“玄坛菩萨怒,脚下踏个虎,旁立一判官,嘴上一脸恶。”走到里面,见殿宇巍峨,随又继续作诗道:“宝殿雄哉大(音度),大佛归中坐,文殊骑狮子,普贤骑白兔。”僧出来见了说:

“相公诗才敏妙,但韵脚欠妥,小僧回赠一首如何?”相公说:“很好。”僧念道:“出在山门路,撞着一瓶醋,诗又不成诗,只当放个破(读屁音)。

问藕

【原文】

上路先生携子出外,吃着鲜藕。乃问父曰:“爹,来个啥东西,竖搭起竟似烟囱,横搭董好像泥笼,捏搭手里似把弯弓,嚼搭口里醒松醒松。已介甜水浓浓,咽搭落去蜘蛛丝绊住子喉咙,从来勿曾见过?”其父怒曰:“呆奴,呆奴!

个就是南货店里包东西大(土音读)叶个根结么。”

【译文】

上路先生携子外出,吃着鲜藕。子问父:“爹,来个啥东西,竖搭起竟似烟囱,横搭董好像泥笼,捏搭手里似把弯弓,嚼搭口里醒松醒松。已介甜水浓浓,咽搭落去蜘蛛丝绊住子喉咙,从来勿曾见过?”其父怒道:“呆奴呆奴,个就是南货店里包东包西大(土音度)叶个根结么。”

老童生

【原文】

老虎出山而回,呼肚饥,群虎曰:“今日固不遇一人乎?”对曰:“遇而不食。”问其故,曰:“始遇一和尚,因臊气不食;次遇一秀才,因酸气不食;最后一童生来,亦不曾食。”问童生何以不食,曰:“怕咬伤了牙齿。”

【译文】

一只老虎出山回来,喊肚子饿了,群虎说:“今天一个人也没遇到么?”回答说:“遇到了但没有吃。”问其原因,回答说:“开始遇到一个和尚,因为臊气没吃;之后遇到一秀才,因酸气没吃;最后来了一个童生,也没有吃。”群虎问为何没吃,回答说:“怕咬伤了牙齿。”

认拐杖

【原文】

县官考童生,至晚忽闻鼓角喧闹。问之,门子禀曰:

“童生拿差了拐杖,在那里争认。”

【译文】

县官考童生,临近终了时忽然听到鼓角喧闹。县官问怎么回事,门人禀报说:“童生拿差了拐杖,在那里争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