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笑林广记
27501200000048

第48章 附录(20)

要是不留香钱,我就是说了,也不应验的。”

佛向我谄媚

五代时的马胤孙曾崇尚韩愈的文章人品,也和韩愈一样反对佛家学说。但他辞官回乡之后。

却反过来研究佛学,撰写了《法喜集》《佛国记》等。当时文人讥讽他说:“你是向皇上(指后唐末帝李从珂)谄媚未能彻底,又转过来向如来佛谄媚了。”还有人对他开玩笑说:“你向来羡慕韩愈的为人,赞颂傅奕反对佛学的文章,现在又反过来向佛谄媚。这到底是佛向你谄媚?还是你向佛谄媚?”他答:“怎知不是佛向我谄媚呢?”

当时人们将这事当笑话传说。

名落孙山

宋代有位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为人幽默风趣,才华横溢。他去省城参加乡试时,同乡中有人托他将自己的儿子带去应试。等到发榜一看,这位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中,孙山自己考取了举人的最后一名,孙山先回到家中,这位同乡来打探他儿子考试的情况,孙山说:“举人榜上的最末一名是我孙山,贵公子还在孙山的后边。”

为何不先告诉我

宋朝开国初年,王景咸将军曾驻守邢州。王班奉皇命出使,路过邢州,景咸设宴招待。他高声说:“请王班满饮一杯!”按古人的礼节,是不能直呼客人的名字的。景咸把王班当成官职名称了。他左右的人立即提醒他:王班是使臣的名讳!”景咸十分惭愧,斥责左右说:“你们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满座的人听了,大笑起来。

落榜的滋味

宋元宪和宋景文是兄弟。元宪在会试中,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才中进士。可他一开始做官,就任襄州通判。景文第一次会试就中了进士,可开始时只任复州的推官。推官是县级官员,而通判则是正六品,官阶比推官大。所以,元宪在景文面前自夸说:“我太幸福了,一当官,就是知府的副手,不知道做个小小的县级官员是啥滋味。”景文回敬说:

“我也很幸运哟,第一次应举,就高中进士,没有机会去品尝落榜时的滋味哟!”兄弟两人一笑了之。

不识字更快活

梅询做了翰林院学士。有一天,需要起草的诏命文件很多,他构思十分辛苦,便拿着纸笔沿阶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一位老兵躺在太阳地里,伸着懒腰,十分舒适。他忽然叹息说:“畅快呀!”慢慢问老兵:“你认得字吗?”回答:

“不认得”。梅说:“不认得字更快活!”

三郎庙

古时有个江洋大盗叫柳下跖,论辈份该算是强盗祖宗了。这盗跖死后,阴魂不散,整天仍想着美衣玉食。可他在阳间打劫的财物,一丝一毫也带不到阴间,竟落了个饥寒交迫,岁月难熬。他有心在阴间重操旧业,再作起从前那无本的生意,可惜手下一个喽啰也没有。想要投胎转世吧,阎罗王早有严旨,怕他再到世上害人,连禽兽也不许他作。这盗跖走投无路,四处求乞。他终于感动了那些娼妓人家,暗地里给他盖下一座小小的庙宇,逢年过节的,送些酒食给他。

因他生前排行老三,就叫这庙为三郎庙。这三郎名义上是神,可见了小鬼也要回避。有一次在路上偶然碰到孔圣人,三郎回避不及,只好跪在路旁。孔圣人说:“我当年去劝你改邪归正的时候,你的火性那么大,差一点要杀我。如今怎么这么小心了?”三郎说:“自从那回听了圣人的言语,近来也略有些涵养了。”

灭火性

有个人十分虔诚地想要见到观音菩萨,去向大和尚请教方法。大和尚对他说:“要吃斋,戒性急,无时不刻地不想着菩萨。时间长了,自然就应验了。”这人怕记不住,就编成三句话:“永远吃斋,灭掉火性,一心要见观世音。”口里时常念叨。时间久了,感动了菩萨。菩萨为了考验他是否真诚,就变成一个道人来到他门前要饭。听见念这三句,就说:

“你再念一遍我听。”那人再念了一遍,道人又说:“你再念一遍我听。”那人念了再念,道人说了又说。过了几次,那人大怒,说:“我已经念了几遍了,你还啰唆地没完。”道人笑道:“我才问了几遍,你就动怒,可见火性还没灭,照这样怎么能见到菩萨?”

不痛了

钱伯韫作富阳县县令时,慈祥宽宥得过了格。有一天,审讯强盗。强盗诡计多端,竟叫起冤来。县令正言厉色地对他说:“你焚烧人家的房屋,抢劫杀人不知有多少次了,按法应处死,何冤之有?”那强盗突然跳起来,抓住公堂桌上的锡砚,朝县令抛去。县令被打中,痛得跌倒在地。各差役吏人抓住强盗就是一顿毒打。县令急忙爬起来,一只手按在胸膛上,一只手拉住差役吏人,说:

“不要打,我这时不痛了。”听到这件事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

道士买年龄

有位老朋友爱开玩笑,见人家的女眷和北里的妓女,都爱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往往都说自己还不到二十岁。他就开玩笑说:“你们也有‘减年恩例’(意即:经恩准可以减少自己年龄的规定),而且减下来的年龄全被道士买去了。”指的是:“凡道士都爱说谎话,动不动就说自己几百岁了。”

未犯前过

宋朝熙宁年间,福建有贼寇廖恩,曾聚集党徒,在山林抢掠。后来廖恩接受朝廷的招降,朝廷也赦免了他的罪过,任命他为右班殿直。他来到朝廷,有关部门给内侍部门提供了一份他的履历,上面有一项写道:“担任职务以来,并没有公开地或私下里再犯过从前的罪过。”看见的人不由一笑。

虎猫

齐奄家中养了一只猫,他感到自己的猫很奇特,便对人说,我这猫叫“虎猫”。他家的众多门客,为此发生了一场议论。有的门客说:“虎固然威猛,却不如龙那么神奇。请改名‘龙猫’。”有的说:“龙虽然比虎神奇,可龙升天时要浮在云上,可见云比龙更高级。不如改名‘云猫’。”有的说:“云雾能遮住天,可风一吹来,云就散了,可见云敌不住风。请改名‘风猫’。”有的说:“大风吹来,墙可以挡住,风对墙无可奈何。应改名‘墙猫’。”有的说:“墙虽然坚固,可老鼠能在墙上打洞,墙却无法对付老鼠。就改做‘鼠猫’好了。”东里丈人嘲笑说:“哎哟,捉老鼠的本来就是猫,如今却用鼠来形容猫!猫就是猫嘛,为什么要让它失去自己的本色呢?”

念一辈子别字

一位儒学先生将太行山读作代形山,另一儒学先生说:

“是读泰杭呵!”那位读代形的人说:“我亲自过这山下面,看见过碑文上刻的就是代形。”两人争论不下。后来两人说:

“我们打个赌,谁输了谁做东道,请客。”两人就去请教一位识字多的学究。学究说:“是读代形。”那位输东道的不服。学究说:“你尽管输了一次东道,可让他念一辈子别字,还不合算吗?”

百年不忘

从前,中牟县城外的废墟上,有只知了掉进河水里,它拍着翅膀,吐着水沫在那里打转转。蝼蛄见它怪可怜的,就游过去将它背到岸上。知了对蝼蛄说:

“我们俩从今后一百年也互不忘记。”蝼蛄拍着翅膀大笑,说:“你我连冬天和春天都不知道,只在夏天或秋天活那么几天,怎么能一百年不忘记我呢?”

钥匙已给她了

淮南有位有才德但未出去做官的处士,名叫陈贶。他的诗作很有名气。这个人五十岁才娶妻,他自认为找到一位如意的娘子。结婚不久,王爷用重金招聘他。有人问他:“你如赴召应聘,你妻子如何安置呢?”他说:“暂时寄住在我师叔的寺院之中。”问他:“你妻子那么年轻,为什么不防止别人说闲话?”回答:“她的房门是锁着的。”问:“锁了门吃喝拉撒怎么办?”诗人说:“钥匙已交给她了。”

雌甲辰

裴度做宰相的时候,有人送他一棵槐瘿。他想用这槐瘿做一个枕头。当时,有个叫庾威的郎中,人们都说他识多见广,度就请他来鉴定一下。庾威将这槐瘿捧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了很久。自言自语地说:“这槐瘿是母槐树上结的,恐怕没有什么用处。”裴度问:“庾郎中高寿多少?”庾答:

“我同你同岁,都是甲辰年生人。”裴度笑道:“那庾郎中应是雌甲辰。”

我将如何

吏部的都给事中樊景瞻,长得魁梧高大,应对敏捷,明英宗十分喜欢他,有意提拔他,屡次交他去办一些事情。有一天,又派他去外地办事,临行前,将他叫到病床前,告诉他:“这次办完事回来就提升你。”可是等到他办完事回来,英宗已经去世了。樊的一位同榜进士田宾御史,曾去四川巡察,因为贪污受贿,被逮人锦衣卫的监牢中,死活难料,正好遇到皇上驾崩,新皇即位大赦,他才成为普通百姓。有一天,两人一起饮酒,说起从前的事,樊感激怀念英宗,痛哭流涕。田则大声说:“如果没有这场变故,你自然是好了,可我将会遭到什么命运呢?”众人一下子大笑起来,连樊也不知不觉地笑了。

破戒

虎丘的和尚都能吃酒肉,他们看豆腐素菜,就像吃斋的看见鱼肉那样,一见就眉头皱起老高。有一天,有位朋友举办一次小宴会,有位楚地客人吃素,特为他设了素菜。这位楚地客人想,和尚一定吃斋,就请他们同席。吴兴凌在对面桌了笑着对他说:

“你不必叫他们了,不要让这些荤和尚破了戒。”

不怕麻烦

丁未年闰六月初一,雷雨交加,迂公被雷雨阻隔在王举人家中,直到晚上还回不了家。他皱着眉说:“闰月在天地运转中本来只是零头数目罢了,天公何必这样认真,又是刮风又是电闪雷鸣的,没完没了。这冥冥神明,也不怕麻烦!”

只吃饭

小儿啼哭,父亲问他哭什么?

答:“饿了。”父亲摸着小孩头说:“我的儿,你要吃什么,只管说,就是要龙肝凤髓,我也给你弄来。”儿说:“这些我都不要,我只要吃饭。”父亲骂道:“只拣家中没有的你便要吃。”

大炸八块

张船山太守在登州主持府试,他出的考题是有关伯夷叔齐的事。有一篇八股文试卷,用“伯”字写了两股,“夷”字写了两股,“叔”字写了两股,“齐”字写了两股。先生在卷子上批了几句滑稽话:“孤竹君,哭声悲,叫一声我的儿呵,我知道你在首阳山下做了饿死鬼,谁知你被一个混帐的东西,做成了一味吃不得的大炸八块!”这批语让人笑得喷出饭来。

落帽痕

安徽当涂的龙山,传说中是晋朝孟嘉掉帽子的地方。

山上有帽子落入石中的痕迹,像刻上的一样。马仲良来此游山时,笑着说:“以前在吴,游灵岩山,在西施洞前边看见西施的木屐痕迹有一寸深浅。这女娃娃脚一踩,那男人的帽子轻轻一落,竟都能和李广在蓝田射老虎的劲头一样,可真让人笑掉大牙。”与马仲良同游诸人听了大笑。

挖井得人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他家里原来没有井,要到外边去打水,时常需要占用一个劳力在外边跑。后来,他们家打了一眼井,就方便了。他们对人说:“我打井得一人。”这话被听的人传出去,便成了“丁氏打井,从井中得到一人。”人们传来传去,就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让人去询问丁氏,丁氏回答:“我是说打了井后省了一个外出打水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做儿子的子民

浙江归安人张兰舫作了浙江巡抚,还兼闽浙总督。他父亲在老家,亲戚朋友来贺喜,他父亲说:“我没想到竟作了儿子的子民,你们还贺什么?”听到的人都作为美谈互相传告。

肚中还有一人

何仙姑独自住在仙洞中,曹国舅来拜访她。一会儿,吕洞宾也来了。仙姑怕吕洞宾起疑心,就用幻术将国舅化为一粒丹,吞下去。再过一会儿,群仙都来了,仙姑自己为了避嫌,又请洞宾将她化为仙丹吞下去。群仙问:“洞宾,你怎么一个人待在何仙姑的仙洞中?”洞宾支支吾吾,回答不上。

群仙笑道:“岂但洞宾肚中有仙姑,谁知仙姑肚中还有另一个人哩!”

不求闻达科

唐德宗为搜寻访查有真才实学而又不求显达的人才,曾颁以恩诏专设了“不求闻达科”,要求各地方官吏依诏寻访,向朝延推荐。有人在昭应这个地方碰到一个书生,他自己披星戴月地往京城赶,问他到京城去干什么?他说:“我要去应试‘不求闻达科’。”

闹肚子记事簿

翰林院馆阁衙门规定每夜要派一名校官值夜班。值功的人如果因故不能值班,称作“豁宿”,每人豁宿不得超过四次。豁宿时,照例在值班记事簿上写:“肚子不舒服,免于值班。”因为这个缘故,馆阁的夜班记事簿就被人称为“闹肚子记事簿。”

失马

崔膺是博陵人,性格狂放。他小时住在外婆家,被人看不起。长大后能写一手好文章,比外婆家的那些孩子都有出息。他曾写《道傍孤儿歌》,用以讽刺外婆家。他的文章典雅优美。他曾在中书省的张建封门下,张爱惜他的才华,将他作为上宾。他喜欢画画,曾乘酒兴画得一匹马,被几个小孩偷去了。一天早上,军营出发时他才发现,便大叫:“我的马丢了!”

张让人去寻找。领军的边关大将问他的马是什么毛色,他回答说:“我的马昨晚还在毡子底下。”监军听了大怒,要杀他。多亏张与监军之间有约定,彼此不相顶撞。张就对监军说:“希望将崔膺交给我处理。”军队里才放了他。

多锯点

瑞安县高世则墓地上有一块大石碑,是用太湖的石头磨制的。石碑的背面,有被人锯后留下的锯纹,十分清晰。

听说明朝宣德年间,永嘉县的黄淮葬他的父亲时,将这块碑锯下一半去做神道碑。当时,快锯完时,高家的一位后代子孙说:“黄相爷,你锯得薄了,应该再多锯点。”黄淮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你留下的太厚,恐怕后人要来再锯一次。”

黄淮被说得哑然无声。

耍光棍

一位姓卜叫不详,一位姓冢叫不消,两人结为异姓兄弟。把兄对把弟说:“咱俩的姓名很奇特,我的姓更奇。你看‘冢’字的形状像‘家’没有点,像‘蒙’

没有头,像当官的被摘了顶带。想和你商量,把你腰间那一点,挪在我冢字头上,让我复了职,成了家,不是很好吗?”把弟说:“借给你本不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你成了家,我可要耍光棍了(“卜”字去了一点,只剩下“I”)。”

猴性

有一位商人,贩运了一担葵扇,右手扶着担子,左手拿着一柄扇子,边走边扇。他刚走到山根,忽然看见几十只猴子从山洞里跑出来,将他的扇子一抢而空。这些猴子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边走一边扇着散去了。商人生气极了,想上前去夺扇子,又怕寡不敌众,要是将猴子惹急了,反而要受他们的祸害。于是,他回去将此事告诉朋友们,请大家出出主意。一位朋友说:“猴子最爱模仿人,你难道不知道吗?

你明天带上几十把小刀,一边走一边用小刀刮脸。猴见了,又会来夺,也会学你的样,这样,这些猴子就活不成了。”他就依计而行。第二天,猴子夺去小刀,在身上乱刮,一霎时,鲜血淋漓,随着毛流下来了。猴子急了,都跪在商人面前求饶。商人说:“不妨事,你们只要将扇子还我,就不会再受伤了!”

猴子跑回洞中,将扇子、刀子都拿回去交给他。商人清点了一下,基本不缺,就让猴子回去了。猴子就像听到将令一样,一哄而散。

商人不禁哑然失笑。

鬼手

王司州曾冒雪去看望王螭。

交谈中司州的言谈语气有点顶撞螭,王螭便面带怒色。司州觉得不合适了,就将坐床移到螭的近处,捉着他的手臂说:“你怎么还真地同老哥哥我计较呀!”螭掰开他的手说:

“手凉的和鬼手一样,还来抓别人的手臂。”

回何敢死

隋朝人侯白是州里选拔推荐上来的秀才,来到京城。

他的口才和机敏灵活是当时无人可与之比拟的。曾和杨素并排骑着马说话,路傍有棵槐树死了。杨素说:“侯秀才才智过人,能让这槐树再活过来吗?”答:“能。”“怎么才能让它活呢?”“打些槐树子挂在树梢上,它就活了。”“为什么?……你忘记《论语》上有句话:“子在,回何敢死?”杨素听了大笑(“回”本指孔子的弟子颜回,这里借用“回”的读音,其音古与“槐”同)。

道人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