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5岁之前成功的十六条黄金法则
27505900000012

第12章 黄金法则六:良好习惯是35岁之前成功的“添加剂”(1)

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要想在35岁之前成功,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添加剂”。用良好的习惯来改善自我,打造自我,塑造一个全新、完美的自我,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1.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5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是否能成功。

你想35岁之前成功吗?那就及早培养有利于成功的好习惯吧。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借助于习惯的庞大力量和影响,实现自己的目标。

要养成习惯,须用科学的方法,仅凭一时的意志,只会使你感觉到累且生厌。习惯有赖于科学方法来支持。我们在习惯中淡忘曾有过的意志和幻想,又在习惯中实现其他的梦想。我们今天做的,就是昨天已经做的。

习惯性的生活会使你感到有十足的精力和良好的生活空间。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生。在你的生活习惯中,你会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理想都得到体现。每个人的习惯当然是不相同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个好的习惯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如果你反复地做着一件有益的事情,渐渐地,你就会喜欢去做,这样一来,所有的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习惯的力量可以冲破困难的阻挠,帮助你走上成功的道路。

比尔·盖茨认为,是四种良好的习惯——守时、精确、坚定和迅捷——造就了成功的人生。没有守时的习惯,你就会浪费时间、空耗生命;没有精确的习惯,你就会损害自己的信誉;没有坚定的习惯,你就无法把事情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天;而没有迅捷的习惯,原本可以帮助你赢得成功的良机,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而且可能永不再来。亚伯拉罕·林肯就是通过勤奋的训练才练成了他讲话简洁、明了、有力的演讲风格。

常言道:“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是依靠人对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坏的习惯却像杂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生长,同时它也阻碍了美德之花的成长,使一片美丽的园地变成了杂草丛生。那些恶劣的习惯一旦播种,往往几十年都难以清除。

当人到了25岁或35岁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发现他们会再有什么变化,除非他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但令人欣慰的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尽管养成一种坏习惯很容易,但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几乎同样容易;而且,就像恶习会在邪恶的行为中变得日益严重一样,良好的习惯也会在良好的行为中得到巩固与发展。

习惯是一种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环境影响之下的力量。这个法则可能会对你有利,也可能对你不利,结果如何全看你的选择而定。

当你运用习惯的力量时,连同积极心态一起应用,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也是你思考致富或实现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驱动力。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也有助于你的成功。

2.高处安心,低处着手

成功人士是心在高处、手在低处——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远大之志,而不是好高骛远,总让自己飘飘然。这是35岁之前成功的法则。

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些问题、压力、错误、紧张、失望——这些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有时许多人都会觉得无法应付生活对我们的际遇。

古罗马大哲学家西刘斯曾说过:“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从最低处开始就是从小处着手,马上行动。

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和后劲。

成功人士总是心在高处、手在低处——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远大之志,而不是好高骛远,总让自己飘飘然。这是35岁之前成功人士必备的一种做事习惯!

有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未免有点飘飘然,做了一点事就以为获取是最重要的,对自己获取的也越来越不满,几年过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却越是得不到,于是不知足的心理就占据了全身心。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有一位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直到一个夏天与同学乘他们家的渔船出海,才让他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同学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打了几十年,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年轻人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

他说:“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只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可以了。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了缴清学费,不能不想着多打一点,现在他也毕业了,我也没有什么奢望打多少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他说:“海是伟大的,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年轻人不敢贸然接话。老人接着说:“海能容纳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正是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够从容不迫,能够知足常乐。

而许多年轻人有时并不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因此经常为自己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为自己的一点优势便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夜郎自大。相反,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和后劲。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鄙视那些所谓低层次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经历同样也让人听得有滋有味、羡慕不已。他们受益和成功的进程也最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心理负担,自己大不了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失业人员,没有包袱,没有顾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他们成功了。

而我们许多人却没有这种勇气。

如果我们也敢经常对自己说:“大不了自己回家种地去。”在做什么事情时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真正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而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无论你是天之骄子,还是满面尘土的打工仔,无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目不识丁,无论你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都会徒劳无益。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经常谈理想和抱负,理想和抱负谈得多了以后,就会抱怨我们目前的状况,工作不好,领导不赏识不重用,门路太少,局限性太大,自己没法施展才华等。似乎这些现实的一切与理想和抱负差得太远,自己只有突破这些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却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于是便处处不顺心,因而陷入了自己设定的困境中。

理想,真是害人啊!

但理想难道就那么可恨吗?

理想并没有错,你也没有错,年轻的时候总有一段是这样度过的。

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踌躇满志地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却发现公司里有那么多局限性,而领导分配的工作又是一个谁都能胜任的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一向自视清高的他,别提有多么失望了。

他到处发泄自己的不满,但好像并没有人注意他,就这样,他只好埋头干活,虽然心里经常存有不情愿的感觉,但不再像刚去的时候那样浮躁了。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一件,得到领导的肯定,自己的“虚荣心”就被满足一次,靠着这种卑微的“虚荣心满足”,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位老人,只是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触了几回。经人介绍得知,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尔先生,他是公司总裁的父亲,他没有因为特殊的身份而讲究太多,竟然是那么平常,那么不起眼,每天与大家一样上班下班,风雨无阻。

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年轻人记得老人曾经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始终如一,你就会得到你所想的东西。”

年轻人记住了老人的教诲,开始投入地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自己如何地不情愿,都尽心尽力地做好,而且做了以后,心态就平静了。

过了好多年,年轻人还记得卡普尔先生的那句话。

做事情切忌好高骛远,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对小事不屑一顾。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无论手头上的事是多么不起眼,多么烦琐,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渐靠近你的理想,也会洗去你的浮躁,练就你成功的素质。

3.学会扬长避短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事情和行动上:每天花10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一点敬业、多做些思考和探索,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有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他以前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后来退休了。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老人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你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努力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

其实,仔细想来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饭、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努力;

只要再多一点敏捷;

只要再多一点准备;

只要再多一点注意;

只要再多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通常只有遇到实际的状况后,才能分辨你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那份工作。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讲课却毫无逻辑,就说明你教书不负责,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厨艺好不好,除非你准备了一顿让人不忍停箸的餐点,人们才会晓得。

评判你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师、上级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知道得很少、动作多么地不熟练。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无能,也必须自己想办法修正。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懂点什么。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

别人可能也无法真正断言你是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在实际的表现之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动机或企图;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诚不诚实、值不值得信赖;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提供的交易公不公平。

人们通常了解他们自己是不是欺骗了他人,如果自己连这点都不知道的人,那他就已经成为病态的骗子,行为上也会有严重的偏差。

无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

这就需要钻研自己的领域,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观看、专心地聆听这行中顶尖的人的言行举止,并效仿他们。

勤学苦练、勤学苦练、最后还是勤学苦练!绝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保持与这一领域的最新发明、最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的资讯渠道畅通。参加新的发表会、展示会、讨论会或其他各种集会。敏锐地观察相关的新趋势、新发现,你会为从中发觉新的可能而感到兴奋,这表示你可能已基于过去的努力而为未来发现了新的方向。你将会变得杰出。

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饭、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这样一直到垂垂老矣,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要做一个成功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儿,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进去,才能有所成就。

4.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35岁之前成功的人士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建者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们交往之间,总有许多分歧。松下幸之助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但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掉大量时间。在23岁那年,有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使他明白了一个哲理,促使了他的成功,故事是这样的:

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他伤害自己。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就在这时,他嗅到了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个牌子。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