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27506600000017

第17章 独立生存能力培养(2)

在学习上生活中有目的地给孩子创设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机会和环境。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助,而让他自己动脑去思考,动手去查字典或书本、资料。实在解决不了时,才给以辅导。生活上不要过于优越,要艰苦朴素,并要求完成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之体验一切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自理、自治能力,凡是他自己能做到的家长就不要代劳。

帮助孩子树立“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观念当孩子在学习上或生活中,做错了事或学习成绩不好或遇到失败时,要给孩子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和讲述有关这类的故事。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并教会孩子能逐步独立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及找出怎么改正错误、提高成绩的方法。如果孩子一时转不过弯来,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承受水平,要耐心诱导、关心爱护,不要急于求成,呵斥打骂或放手不管听之任之。等孩子转过弯来,能正确对待时,就及时肯定,加以巩固。反复实践,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孩子,成为一个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聪明人。

提高孩子的自我主张

什么是自我主张能力自我主张能力是指经由语言或行为,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自己的意志得以伸展的能力。

身处现今的国际社会,要求个人堂堂正正地在公开场合表露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养成这种性格,要从小时候开始,并且父母亲的一举一动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因此,父母亲要让孩子有不断发言的机会,自己去做个听众。

提高自我主张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自己选择在餐厅点菜、买衣服、买鞋帽时,要从小就让孩子有这种可以自己选择的机会。父母亲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主张的能力。

(2)做一个好的言论家,不如做孩子的好听众母亲切勿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也不要过多地指责、命令孩子,最好让孩子多说一点,做孩子的好听众。孩子在沉思时,不要催促他,慢慢地听孩子讲下去吧!

(3)谈一些有关书籍和电视的话题引导孩子把从书本上读到的和从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有条有理地讲出来。

(4)听孩子讲幼儿园或学校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把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出来,母亲在旁边静静地倾听。孩子在表达不清时,母亲应从侧面给予提示,引导孩子有条理地讲下去。

(5)承认孩子的主张并予以赞扬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母亲认真地听,见解正确时,要给予承认并及时表扬。总是抑制孩子的思维,不让孩子的意见得到重视,孩子就再也不会提出什么主张了。当然,孩子的意见不合情理时,母亲要亲切、认真地加以说明,让孩子能够接受,代之以其他的要求。

(6)不要对孩子说“太丢人”、“别罗嗦”

切忌对孩子说“太丢人,别说了”、“别再罗嗦了”等话,要让孩子先充满自信,把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7)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或游戏,强健体魄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及户外娱乐以增强体力,锻炼成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活动中,还可以让孩子担任团体领导,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目前,西方国家的成人注意引导孩子从小就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在这些国家孩子们公休日的独立学习活动已经很普遍。美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院,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制定了“独立学习” 的计划。要求学生弄清自己究竟为何而学(For)、要学什么(What)、怎么学(How)等独立学习的三大要素。作为家长,应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指导和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要求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开始,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逐步弄清为什么要学习和学习什么等明确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态度。

训练孩子具备阅读、书写、计算三种独立学习的基本技能如果这三种技能不过关,每当学习之后,无法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就谈不上独立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家长应督促孩子重视三种技能的基本训练,从三种技能的训练中学会自学,刻苦训练,讲究方法。

教育孩子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相应形成五种学习方法:一是明确目标和方向,相应形成“学习要点法”;二是订出计划并做好准备,相应形成“查询熟悉学习法”;三是在实践中探索更合理、更可行的学习方法,相应形成“正确思维法”;四是检查、充实、完善,相应形成“总结改进学习法”;五是通过反复实践而达到新的境界,相应形成“实际运用学习法”。

从小建立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主动把握现实的一种能力和智慧,从小有意识地进行竞争意识方面的启发诱导与训练,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及其独立精神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家长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1帮助孩子认识其潜在的能力,使用横向及纵向的两种比较法,使孩子逐步认识自己的竞争能力。

2帮助孩子养成敏锐捕捉新信息的智慧。

3帮助孩子学会竞争方法,选择时机和制定计划,使孩子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让孩子分担家务事

3~4岁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衣物、穿衣、穿鞋等,在5~6岁时家长应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开始培养他们生存生活的能力。作为父母要有耐心,因为自己5分钟就可以做完的工作,孩子可能要20分钟,但这是必要的,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做到:

组织安排家务许多父母组织安排家务的办法是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如果孩子在会上对家务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说明孩子愿意合作搞好家务。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建议,针对家庭每个成员的爱好和能力,分配给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分别轮流做各项家务。这样,孩子必然就会决定和计划家务,从事和评价家务工作。

考虑到孩子的能力有些父母经常训斥孩子,并对孩子下达抽象的不明确的命令,使孩子不知所措。如果想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必须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并进行具体指导,教给他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如让孩子收拾卫生间,要教他先清除垃圾,再刷浴缸,最后擦地板。让年幼的孩子做的家务活必须是具体而简单的工作,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完成。

赞扬孩子的成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要教育孩子不怕失败,那么他就学习得很快,并感到他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经常赞扬孩子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检查孩子干过的家务活时,绝不能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而是用和蔼的目光看孩子干过的活,尽量赞扬他的成绩,亲切地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孩子就会增强信心,并敢于接受新的工作。

给予奖励,但不能给钱许多专家都劝告说,不要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因为做家务是家庭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对孩子进行非金钱的鼓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应该给予荣誉奖励。

加强孩子的责任感要经常使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以加强他的责任感。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上学去忘记带饭,并打电话告诉你时,你要对他表示同情和无限的爱,同时也要使孩子注意到他忘事的后果。你可以在电话中亲切地回答说:“宝贝,我知道你会挨饿的。”如果孩子没完成分配给他的家务活,你就对他说:“一旦你收拾好桌子,咱们就可以吃饭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孩子意识到其行为产生的结果,这样,孩子会慢慢地懂得他所起的作用。

要教会孩子做家务,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标。教孩子做点家务,不是减少一些繁杂的活儿,甚至也不仅是教导孩子怎样干活。把盘子洗干净,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都是次要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自信心和工作能力,这是锻炼健康的心理与情绪的基础。干家务活儿,不仅培养他们爱劳动,而且还可帮助孩子了解人们必须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合作。最优秀的家长是懂得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父母。

(2)早早开始。当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帮助妈妈”的冲动。两周岁的孩子就会帮你拿着洗好的衣物,或者帮助奶奶扫地。有的孩子还能把手帕、内衣等分开放,同时,可以教导他们分辨颜色与形状。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按你的吩咐,把玩具放好,把衣服放好,把餐具放好。7周岁的孩子就能够逐渐地承担一定的家务。开始的时候,可以训练孩子放餐具,把碗筷放在各人的位置上,或任何可能使孩子胜任愉快的家务。不要让孩子干力所不及的家务,失败会使孩子不愿意再试。

(3)实事求是的标准。成人干家务当然比孩子强得多。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好,或宁肯自己做也不要孩子干了以后你再重干一次。这样会使孩子沮丧或气馁。

最好的方法,是不断重复一种活,边做边教孩子。先做个样子,然后与孩子一起做,切莫取而代之。孩子如果要按自己设想的方法做,最好不要干涉。

(4)切莫贿赂。孩子完成一件家务,可以对他笑笑。亲亲他说声谢谢。对别人赞赏你的孩子也是可以适当采用的。千万不要因为他干了一点家务,就付给他“劳务费”,这样就把家庭责任变成金钱关系了。

(5)不要过度。工作是可贵的,苦役是可怕的。给孩子超负荷的家务,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影响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同时,要孩子干太多的活儿,会使他觉得自己是家庭仆役而非家庭中的一员。

培养孩子做家务也是一门艺术,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的安排,分担的家务及其训练方法也有差异。学龄前是开始训练做家务的好时机。由于他们正值精力旺盛又好奇心十足阶段,只要看似有趣的事都有兴趣试试。但是,训练幼儿做家务,首先得应付他容易分心的特性,父母最好在一旁监督,并和他们一起做。而且幼儿不可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尽可能放手让他完成,并多鼓励赞美。

比如,如果告诉孩子“清理你的房间”,孩子可能不知所措,应讲得具体、清楚,最好列出清理的地方、内容等,比如将被子叠好,玩具、图书整理好,或以书、剪纸等方式布置、美化房间等。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

目前成长起来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过多的包办与娇惯,很多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依赖性极强。这些依赖性强的孩子,离开了家长几乎一事无成。

社会心理学家总结出这样的规律性,一个把自己看得毫无用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的人,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是低下的,没有别人的指导与帮助,什么事都难做好。相反,一个对自己评价很高的人,却乐于努力工作,愿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潜能,并且认为在困难面前屈服对自己是不体面的。自尊心强的孩子,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既然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而自尊心差的孩子更多的所追求的行为目标是:“我本来不能做这种事。”因此,自尊心差的孩子,依赖性也就强。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另外,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不能包办一切。培养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独立学习、自我服务的能力,有助于克服依赖思想。当孩子写完家庭作业后,要培养孩子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在孩子自己没有做过检查的情况下,家长不要帮助检查。当孩子自我检查作业有一定困难时,家长应教给孩子一定的检查方法,这是培养孩子自我检查作业的重要一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还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例如,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写的字,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为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教给孩子整理床铺、收拾书桌、抽屉、书架;让孩子自己洗手帕、内衣、红领巾、鞋等小件衣物;要求孩子自己准备学习用具等。在孩子开始从事这些劳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不要指责,首先应给予肯定,然后给予耐心而具体的指导。应鼓励孩子重新做一遍。当孩子独立做好了一件事后,家长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0~1岁训练

把大小便出生半个月后,开始定时定点地培养大小便的习惯,在便盆上方用“呜”声表示大便或用“嘘”声表示小便。通过视——便盆,听——声音,加上姿势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在满月前后婴儿就懂得把大小便了。给婴儿把便既培养了与大人的合作,又能训练膀胱容量扩大,锻炼膀胱括约肌应有的功能,还密切了关系,是一种良好习惯和能力的训练。把大小便时应注意:大人挺胸坐正,不可压迫婴儿胸背而妨碍呼吸,当婴儿打挺表示不愿意让把便时,应马上放下,停止训练,以免使婴儿疲劳。不过,只要有耐心,孩子很快会建立起条件反射的,而且很早就不尿床了。

生活规律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一时大便,使生活有规律。

用勺舔食用勺喂米糊或鸡蛋,能张大口舔食。

睡眠习惯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白天觉醒时间延长,晚上能睡大觉。

自喂饼干给小孩一块软的能攥住的饼干,笑着对他说:“宝宝吃饼干啦。"并帮他把饼干移到嘴边放入口中,让小孩将饼干咀嚼后咽下。

自喂食品继续练习让孩子自己拿着东西吃,如饼干、虾酥条等。

喝水训练小儿在盛了水的杯中喝水。

交往让小儿多与同伴交往,帮助他克服怯生、焦虑的情绪,引导他正确的表达情感。与同伴玩,是宝宝学习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

良好习惯训练小儿养成安静入睡,高兴洗脸的习惯,养成定时,定地点大小便的好习惯,学会蹲便盆,大便前出声或做出使劲的表示。

学拿勺子在喂饭时,大人用一只勺子,让孩子也拿一只勺子,许可他勺子插入碗中。此时,孩子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往往盛不上食物,但是让他拿勺子使他对自己吃饭产生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吃饭,同时也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大小便坐盆训练宝宝养成大小便坐盆的习惯。此时小儿尚不完全主动表示,可定地点,定时协助他坐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