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寂寞不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也不是散淡与停滞,更不是所谓的孤独或寂灭。真正的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况和生存方式。只有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不为浮躁世俗所左右,在充足的思考空间中沉淀、积蓄,而后发。
人生不需要急于去发布任何宣言,关键是要诚实而又慷慨地抛洒汗水。特别是在他人与环境对自己尚不理解的情况下尚能保持住一颗沉稳而平和的心,这便是甘于寂寞的超凡风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正是表现了寂寞与成功的关系。大凡最终达到成功彼岸的人,大都因为他们能够在无人问津的寂寞中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
相比于家喻户晓的名作《围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似乎并没有引起十分热烈的关注。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管锥编》的写作环境正好恰切地反映了钱老为人淡泊、寂寞治学的品格。
《管锥编》是一篇体大思精、享名于世的笔记体学术巨著。在本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疏,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从1969~1972年,整整3年的时间里,钱钟书老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下,一字一句地写成了《管锥编》。
万千个普通人,活在人世间没有人保证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寂寞不是消极厌世、颓唐沮丧,而是对追名逐利、浮躁骄矜的一种睥睨,是对市侩俗气、纸醉金迷的一种鄙视,是在宁静淡泊、耿介拔俗中默默耕耘的一种精神境界。
正因为这样,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常有着广阔的心灵世界,有自己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更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乐于奉献的情怀。在寂寞中,他们不但默默耕耘,还凭借一己良知和理性严格地塑造、鞭策并完善自我。如此,人生才不会肤浅,其精彩方才体现。
5.成功,需要与寂寞相守
铁树沉寂60年方开一次花,昙花积聚一个花期只为数小时的盛放。
寂寞,从来就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因为太多的人品尝过它的滋味。所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发过牢骚,斥责寂寞对他们的骚扰,又有多少世间人不甘寂寞的折磨而书写人生的败笔。
人们为何不甘寂寞呢?答案是心无定力是!拒绝繁华喧闹的诱惑,接受寂寞的洗礼,需要造诣很高的定力。这像极了爱吸食鸦片的人,突然叫他戒毒,需要一定的毅力,也需要恒心,没有定力能行吗?
为了摆脱红尘的喧哗浮躁,一个年轻人决定剃度为僧。剃度时,他信誓旦旦地向住持表示自己要皈依佛门,但才念了不到一个月的佛经就受不了寺院的寂寞,还俗去了。一个月后,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求重入佛祖门下。住持心生慈悲,就答应了。3个月后,他又嚷嚷说佛门冷清留不住人,又一次开溜。
年轻人如此闹腾了好几次,住持很是纠结,留与不留都是烦恼。后来,他想出了一条妙计,对年轻人说:“这样好了,你不如在寺院门口开个茶馆,做个不染红尘的还俗和尚。”年轻人听了很是高兴,真的在寺院门口开了个茶馆,后来又讨了个老婆,开开心心地过活起来。当然,他也没领会到佛门真经。
这位年轻人总是被红尘的繁华诱惑着,不甘寺院寂寞的折磨,心如此没有定力,怎能静悟佛道的深奥?住持也实在是高明,像这种不甘寂寞、心无定力的人也只能安排他做一些半拉子的事情。
在红尘喧嚣、人海浮沉之余,我们要想让心灵趋于宁静,让浮华归于沉寂,就要甘于寂寞。寂寞,是思想上的考验、是精神的历程,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铁树沉寂60年方开一次花,昙花积聚一个花期只为数小时的盛放。人的一生之中,真正五彩绚烂的场面是短暂的,更多时候面对的都是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是,经受得住寂寞的考验,才会有成功时刻的绚烂。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堂成功家的演讲课。
这是一场座无虚席的演说,在人们热切、焦急的等待中,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上场了,这是他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只见他指挥着工作人员搭起了一座高大的铁架,铁架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接下来又让工作人员将一个大铁锤放在自己面前。
看到这怪异的一幕,人们很惊奇,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这时,推销大师对观众说:“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很快,有两个年轻人上了台,他们用尽全力去敲打那个铁球,累得气喘吁吁,但是铁球纹丝不动。
台下观众的呐喊声渐渐沉寂下去了,他们好像认定这样的敲打是无用的,就等着推销大师来解惑。这时,推销大师拿出一个小锤,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认真地敲了一下,停顿片刻再敲一下,这样持续地做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0分钟、20分钟……这样单调的钟声令人们开始骚动起来,他们希望大师说点儿什么,便用各种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但是推销大师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仍然一小锤一小锤不停地敲着,人们开始离去,最后只有少数几个人留了下来。后来留下的人们也喊累了,会场又安静了,只能听到“铛铛”、“铛铛”的钟声,又一个20分钟过去了,突然前排的一个人尖叫道:“球动了!”
霎时间,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个巨大的铁球以很难察觉的幅度摆动着,而推销大师仍在继续敲着。终于,铁球在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爆发出来,推销大师收起小锤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想知道我成功的经验,今天我告诉你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寂寞,等待成功的到来,否则你就只能面对失败。”
在这场别致的演讲中,推销大师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静下心来,隔绝纷繁,承受寂寞的考验,我们的心灵会沉静似浩淼的水域,我们会变得更加沉稳、睿智,进而获得人生珍贵的宁静。
坚守寂寞不是因为懦弱而躲藏,更不是因为害怕而放弃,而是不被喧嚣俗物所污浊的单纯,更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蓄势。正如猛兽在捕猎之前都要静悄悄地占据一个有利地形,然后耐心地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一蹴而就。
你看,飞舞的蝴蝶是美丽的,那种美丽是因为曾经在厚厚的茧壳中,蛹在黑暗与无助的寂寞中默默地等待挣扎,才会为自己迎来了这份自由灿烂的美丽;鲜艳的花朵是美丽的,那是因为泥土中的种子在寂寞的时光中悄然地舒展着生命,等待着温柔的春风与细雨,给它有了重生的希望。
翻看那些名人的成功史,我们也会发现“古来圣贤皆寂寞”。试想,如果没有不被重用、被贬流放的寂寞,屈原能完成千古绝唱《离骚》吗?如果没有壮志难酬、避世隐居的寂寞,陶渊明能创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谧吗?
留一段云淡风轻的寂寞,不被喧嚣的俗物所污浊,让人生少些浮躁和媚俗,多些平静和安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年面壁”、“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大彻大悟”,是“剑一出鞘,谁与争锋”,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寂寞让浮华归于沉寂,它是一种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美丽,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定力。如果你是男人,就应是一座山,一座甘于寂寞而又伟岸的山。如果你是女人,就应是一条河,一条甘于寂寞而又温柔的河。
冰雪掩梅梅自香,何恐寂寞,终归会有人寻芳而至。而没有底蕴的人,再如何聒噪宣扬,也不会有人问津。做甘于寂寞散发梅香的人,还是聒噪一无是处的人,左右着你将来的命运,你做好选择了吗?
6.梦想在寂寞中成长
无论眼前的境况如何,都要坚持梦想。
不被理解是每个时代的天才所共有的命运,就像蝴蝶蛹总是被虫蚁嘲笑一样。但是没有必要为此而悲伤失望,更无须反驳辩解,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当这段寂寞孤独的时光走过,拂去尘埃的金子总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惠特曼被喻为美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草叶集》在世界各地都有译本,畅销不衰。但在最初时却没一个出版商愿意发行这本书。
1854年,惠特曼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并兼职在印刷厂上班。当《草叶集》完成时,他询问了许多的出版商,但他们都表示毫无兴趣。他只好请求印刷界的朋友帮助,好不容易才出版了薄薄的一本小书。
没有人对这本好不容易出版的《草叶集》感兴趣,赠送出去的数量远远大于销售的数量,惠特曼甚至有些夸张地说:“一本也没有卖出去。”还有一位文学编年史家把这本书的销售状况描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大的失败,可想而知其凄惨的情形。
不单是销售失败,一些文学评论家对《草叶集》的负面评论也很多。但是,这些挫折与打击都没有击倒惠特曼,他仍坚守着热爱自由、赞美大自然的本性。他的这些不妥协的作品慢慢成为文学精英人士谈论的话题,也使得初版时赠阅出去的《草叶集》不断流传。
1860年,波士顿一家出版社写信给惠特曼,希望出版他的诗集,因此,增加了许多新作的《草叶集》出版了。这次的销售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几年后,各种不同版本的《草叶集》被不断地出版发行,销售也越来越好,人们逐渐理解了惠特曼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惠特曼的诗。
由此我们明白,要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并且不因别人的曲解和非难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把它变成现实。要始终信任自己、接纳自己,如此,最终别人也一定会接纳你、欣赏你。是金子,无论它被藏到泥土里有多久,迟早会被发现,并最终闪闪发光的。
在未被理解之时,我们要学会忍耐,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别太在意别人的嘲笑,要能够抵抗挫折,不轻易承认失败。在困难的时候再努力挺一挺,再坚持一下……
7.甘于寂寞,梅香自来
成功的人在孤独与寂寞面前都有超强的忍耐力。
珍妮的大学考试失败了。
珍妮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受父母的影响,珍妮从小就会在家里拿试管做实验。上学后,她对化学的兴趣有增无减。看到物质在试管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是她最大的乐趣。
在高中,珍妮的成绩一直是第一名,她自信满满能够考入全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可是,人外有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尖子生都想进入这个学校。珍妮通过初试,在复试时落榜。多年的努力却得到失败的结果,珍妮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在家里哭了好几天。出差回来的爸爸拍着她的肩膀说:“这算什么,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忍得住的人才能继续走。爸爸当年考上的是全国有名的差学校,现在不还是成了专家?”
听了爸爸的话,珍妮这才想起父亲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读完大学,现在,却是全国有名的教授。珍妮很快振作起来,她决定去一个专业性强的学校继续深造。
心想事成是每个人的梦想,珍妮的梦想却在现实面前破灭。她从小到大不断努力,却没有考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在父亲的劝导下,她开始接受现实:有多少成功就有多少失败,“心想”与“事成”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不能一步跨过。但不能被眼前的石头绊住脚,一条路不通,就绕到另一条路继续走,同样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世界上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他们不是自信太盛,而是付出太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相信自己耕耘了那么久,没有得到梦想中的果实。但现实是残酷的,失败者永远比成功者多,金字塔的尖顶容量有限,很多人只能爬到半途,更多人一生待在底部。想让人仰望的人,注定比其他人走更多的路,经历更多陡峭。付出只在一定程度决定收获,唯有不断付出、不停止脚步,才能真正有所获得。
我们经常看到大学生们毕业后找到了工作,想尽快赚钱孝敬父母、想尽快有钱买车买房,而他们的父母则劝这些孩子说:“急什么,先踏踏实实干几年,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再想这些。”父母是有经验的人,知道心态浮躁的人不能成事,甚至不能专心干好一件工作,初入社会是人生的积累期,这个时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整天做梦想着赚大钱。曾看到过太多嫌弃公司太差、工资太低,整天想着跳槽的年轻人,这些人不能老老实实做出业绩,就算有了好的机会,又拿什么去与他人竞争?
小周刚刚进入公司的人事部,就有一场大型招聘需要参加。他跟着经验丰富的经理学了不少看人经验。他发现经理挑人的眼光和常人不一样,比如销售员,经理不挑那些朝气蓬勃又年轻貌美的女大学毕业生,反倒喜欢挑那些看着朴实、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男人。
小周一向认为客户喜欢精明干练的美女推销员,实在想不通经理为何找来一群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男人。他向经理询问其中的原因,经理说:“只有那些吃过苦、有养家压力的人,才肯真正踏实地珍惜一份工作,为公司谋划,而且性格稳定,不容易跳槽。”小周恍然大悟地说:“原来‘吃过苦’也是优点!我以前怎么没想到!”
“你就是吃的苦太少,哪里知道这些,以后多多学着点!”经理说。
有压力才有动力,经过失去才能更懂珍惜。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和过往的经历有关。一个人只有知道生存不易,有实际压力,才能真正踏实地为公司干活,为自己积累资本。招聘经理把这种能力称为“吃过苦”。吃过苦的人舍弃了好高骛远,更忠诚,也更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比别人有更强烈的“不想再吃苦”的愿望,自然更卖力,更要强。
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名校每年都要收到大量入学申请书,学校会派专人负责招生。这些人会详细考察学生的成绩、品行,对那些家境贫寒的人会给予更多照顾。这并不是因为家境不好的孩子更需要学习机会,而是因为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早已磨砺出坚忍的品行,比其他学生更能吃苦。而任何一种学问都需要那些敢于吃苦的人,否则学术水平如何提高,社会如何进步?
成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天上不会掉下一双翅膀供你飞来飞去,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双脚,很多时候,你要一个人走山路、走水路,有时脚板上磨满大泡,没人安慰你也没人给你医治,你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忍受寂寞和疼痛。在成功之前,每个人都要先吃苦,这就是生命的滋味。当你突破重重困难,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美景,才会知道所有痛苦都值得,苦尽甘来正是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