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27609500000032

第32章 中医国医大师裘沛然故居

裘沛然故居位于掌起镇裘市村。

裘沛然(1913—2010),原名维龙,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的泰斗人物,中国首届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

裘沛然7岁始入私塾,11岁就读于国学专修馆,13岁时,裘沛然于念书之余跟叔父裘汝根(广西名医罗哲初弟子)学习针灸。除了经常侍诊左右,对针灸要籍、中医经典,他都择要背诵,渐渐粗通医理。1931年他来到上海,求学于一代名医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教师大多是沪上医学名家,他学习更为刻苦认真,埋头读书,浸淫于医学和国学典籍。凭借扎实的古文功底,以及博学强记的天赋,他用心钻研,基本掌握了中医四诊八纲、临床辨证施治的要领,尤其对中医重要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温热经纬》中的主要内容,都能熟读掌握。

1934年,裘沛然毕业后自开诊所,先后在慈溪、宁波、上海等地悬壶。1958年,应聘入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育和研究,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和各家学说诸教研室主任。其时,学院开创伊始,无现成教材,他就带头编写各种教材以应教学之需。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编写了《针灸学概要》、《经络学说》、《针灸学讲义》、《刺灸法》、《腧穴学》、《针灸治疗学》等六部针灸学著作。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1979年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1990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200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裘沛然名师工作室”,开始系统整理裘沛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006年国家科技部批准“裘沛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正式确立为“十五”攻关课题。2008年“裘沛然治疗喘咳病的临床经验运用研究”又确立为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

裘沛然还曾任《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主持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医历代各家学说》、《新编中国针灸学》等30余种著作,所撰论文计30余篇。其中主编《中国医学大成》三编,计950万字,对赵氏旧著作了大量增删。特别是其晚年的力作《壶天散墨》一书,“扶择陈言,剖拆疑似,俯仰古今,直道心源”,以议论精辟、见解高超、文笔优美而著称当世,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有《剑风楼诗文钞》为世所称。裘沛然还是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亦颇具心得,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裘沛然故居又称裘家十二房,为一幢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边七间厢房的楼屋建筑,该建筑建于清代后期,为裘沛然上代所建,裘沛然出生于堂前西首一间,门牌为桥北路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