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27609500000043

第43章 著名出版家张静庐故居

张静庐故居位于龙山镇西门外村。

张静庐(1898—1969),中国现当代著名出版家。

张静庐,原名张继良,民国五年起用笔名“静庐”,从此以“张静庐”名世。其一生致力于出版事业,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较大贡献。

张静庐1911年在龙山演进国民学校毕业后,当学徒。1915年任天津《公民日报》副刊编辑。1920年任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出版部主任,后任襄理,并担任《新的小说》月刊编辑。首任总编辑郭沫若写的《女神》、《茵梦湖》,张静庐极力组织出版,打响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炮。1924年与人合资创办光华书局,任经理。1929年创建上海联合书店,任经理。1931年与洪雪帆合办现代书局,任经理。1934年创建上海杂志公司,任总经理。

抗日战争爆发,张静庐将上海杂志公司迁到汉口,作为主张抗日的一员,他积极参与了抗日宣传活动。张静庐为了扩大抗日宣传阵地,除武汉外,还在重庆、广州、长沙、柳州、桂林、贵阳、金华、昆明等地建立分店达12处,大量刊行文艺书籍百余种,极力配合抗日宣传。

1943年张静庐在重庆任上海杂志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继续出版宣传抗日的书刊。同时,他又出任新出版业联合管理处总经理,并在成都、广州、重庆、汉口设立“联营书店”。同时,张静庐还任国民党文化教育委员会设计委员。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周恩来把张静庐介绍给他,毛泽东亲切地对张静庐说:“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贵出版社出版的书,你的影响还挺大的嘛,希望你以后继续多出书,出好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静庐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计划处处长、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组组长。主要著述有《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革命外史》、《在出版界二十年》,编有《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编,《中国出版史料补编》等。

张静庐故居坐北朝南,为一进三间院落,门头朝东,楼屋为传统民居,建筑朴素,为清代晚期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