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概论
27694000000026

第26章 国际传播的效果(3)

不过,作为资本流动的媒介一方面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受到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和控制,在每次世界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都成为遭受重创的行业。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并进一步导致了全面的经济危机。包括传媒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均遭受重创,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传媒行业频频出现裁员、合并、关闭等现象。譬如,在美国,2008年报纸发行量下降了4%左右,新闻纸价格上涨了20%多。金融危机爆发后,报纸广告收入锐减,报业全面陷入困境。美国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甘尼特集团公布的第三季业绩虽然尚有1.58亿美元赢利,但同比却下跌了32.5%。在2008年2月,美国最有影响的报业集团纽约时报集团只有4600万美元的现金,同时还背负着4亿美元的债务。

二、大型跨国媒介集团的建构

媒介资本的全球性积累主要是在几家大型的跨国媒介企业进行,以技术、内容、品牌和知识产权等要素为基础,其特点为偏向同类型资源的整合、基础性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并且越来越表现出大融合的趋势,在不同内容形态、不同媒介机构、不同介质形态之间实现融合,将电视、电影、报纸、期刊、音像、互联网、图书出版等统一纳入麾下。2000年1月,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形成了一个集网络通信技术、新闻信息网站、杂志书籍出版、全球电视网络和音像娱乐为一体的超级媒体集团。但是此后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负债累累。时代华纳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旗下美国在线和出版部门利润下滑拖累,2009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8%,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后,公司市值也由合并初的2900亿美元缩水至850亿美元,缩水幅度高达71%。为此,两者不得不分道扬镳。2009年7月,美国时代华纳购得谷歌所持有美国在线5%的股权,将美国在线纳为全资子公司,并声明将主要侧重于网络广告业务。而其他一些大型传播集团也纷纷进行合并或以其他形式进行合作。2008年之后,微软、新闻集团、美国在线先后出价竞购或参股雅虎,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收购路透集团。

为了实现资本的扩张,媒介集团采用了各种手段。在资本扩张过程中,种族、民族、意识形态都变成了能带来剩余价值的生产性要素。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言,“好莱坞这里没有种族歧视,无论您是白人、黑人、中国人、日本人、俄国人、非洲人、阿拉伯人,都是好莱坞的上宾,关键是您掏钱,我卖货。”以新闻集团为例,利用社会资本、采用本土化策略、与国家政府高层进行接触等手段均被纳入企业发展的策略中。

在全球性扩展过程中,新闻集团利用各地的企业进行连锁抵押,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先后进行了30多项并购项目,急剧扩展势力,成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媒介企业集团之一。此间,世界各大银行都乐意为其提供贷款,因为它从不拖欠贷款,拥有良好的信贷记录。1990年,新闻集团同时使用着上百家金融机构、数十种货币的贷款,正是这个广泛的全球融资网为新闻集团的扩张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为了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突破市场的进入壁垒,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采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策略,与各国政府建立联系,以建构顶级的社会资本网络。商业与政治的结合既为他带来了优惠政策,实现了商业利益的扩展,也为各国政要提供了媒介支持以获取政治利益。为此,默多克甚至不惜改变国籍、放弃自己的意识形态。譬如,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扩张战略中,他在所有涉及中国立场和原则的事件上与中国保持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是拒绝出版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回忆录。彭定康曾与新闻集团旗下的哈珀·考林斯出版社签订合同出版回忆录,不过,当默多克得知书中有带有偏见色彩的反华内容后,亲自打电话给出版社社长,以部分内容不合出版标准为由,命令出版社中止与彭定康的合同。

通过各种方式的资本运作,这些大型媒介企业的运作垄断了国际媒介资本。现在,被称为“全球电视帝国”的新闻集团的电视覆盖范围已包括五大洲,占全球面积的三分之一、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维亚康姆集团和沃特·迪斯尼集团分别拥有拉美有线网、巴西有线电视的大部分股份,沃特·迪斯尼集团还拥有欧洲最大的体育网,并拥有德国的频道、有线频道、西班牙及北欧广播网的控制权。

由此可见,对于大型跨国传媒集团而言,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媒介产品商品化以实现赢利,媒介集团一切信息生产和管理过程均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此,新兴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策略,譬如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将影视剧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作为振兴国民经济的新行业。有关资料表明,传播及信息产业已经处于世界经济投资和增长的核心地位,取代了从前的钢铁、铁路和汽车工业。

三、媒介产业资本的跨国界垄断

在全球媒介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型跨国集团的影响,一些小国或欠发达国家的媒介管理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企业运营角度看,大型跨国媒介公司对全球媒介传播业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利用各种方式推行大众媒介商业化、私有化、自由化的传播政策,使民族国家解除对大众媒介的种种限制,以实现全球性的资本融合。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媒介公司的经营模式,即与“现代世界体系”相一致的商业化模式开始在世界各地被复制。媒介生产商业化成为世界流行的现象,商业广告成为媒介企业的支柱,以公共广播电视为特色的英国,以及其他大部分欧洲国家也进行了媒介私有制的改革。在拉美、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跨国媒介公司取得了巨大利益。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除古巴以外的拉美各国的广播业已经完全商业化。在这些大型跨国媒介公司强大的经济压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全力倡导的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遭受重创。

总的来看,传播国际化与媒介产业资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国际传播能力的发展程度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越发达,国际传播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持续不断的集团化、规模化、跨行业化的合并浪潮,催生了一些超大型跨国信息产业集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产生了很多大型的世界传媒集团,媒介集团的全球化传播和资本积累又增强了该国和地域的经济力量。譬如,美国在世界各大洲都拥有自己的媒体,几乎垄断或控制了大部分国际事务的信息发布权。相比之下,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不仅在国际传播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在媒介资本和产业发展中也渐渐被边缘化,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节 文化的融合与多元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传播实际上就是一套文化论述,经由全球化/本地化的再编码、解码以及收编、说服等过程,引导受众形成对全球社会的认知。因此,国际传播是一个文化的扩散与控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充满了矛盾。

一、文化融合中的文化殖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体系既是物质结构,又是文化结构,但是后者更具有决定性,不同的文化结构构成不同的国际体系。因此,国际传播一方面是信息传播,一方面是资本扩张,与此同时还是全球性文化结构的建构。

后冷战时期,媒介产品的产制已经超越了传统国际传播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传播形态,更多表现为文化产品的流通。其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促成了文化资本的合并和流通;二是随着文化商品的全球化流动,其间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也随之进行世界性的传播,即文化全球化。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汤林森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生活经验,或者说是“文化经验”的全球化。汤林森认为,文化经验的全球化“指涉的是全世界全球各个社会、文化、体制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复杂交互关联的发展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将距离——物理上的或再现上的——做了极大的缩减,在特定的意义上,使得世界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伸展’的过程,那些主导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性脉络,移动到全球的层次”。

学术界关于全球化的讨论始终存在着争论:全球化究竟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变形,还是文化多元论的表征?全球化的结果,究竟是使世界变得多元化,还是同构性越来越高?

全球性的文化融合与民族文化独立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全球化讨论中最热点的议题之一。过去,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壁垒和文化产品进口限制来控制西方媒介文化产品的蔓延。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媒介产品无国界就很快成为现实。在《媒介就是美国》中,汤斯塔尔(Tunstall)指出,“媒介的流通强化我们混血的状态”。他认为,西方国家的媒介体系对第三世界的输入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西方的形式与文类,而且后者的影响更强大,而这种情形会导致混血的状况发生。

全球化裹挟着各种各样的民族、种族文化在世界各地扩散,加之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各种亚文化得以传播,世界文化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与此同时,大型跨国媒介集团以及发达国家掌握着主控权,这使得文化的全球性传播呈现出垄断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复杂特征。

全球性的文化传播的推动力量主要源自媒介资本的跨国运营。跨国公司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向世界各地推销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各种资本运营手段,各大媒介公司一方面实现了自身实力的扩张,另一方面也采用本土化和全球化结合的战略,使整个世界文化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甚至被称为“文化殖民”或“信息殖民”,一些学者就此提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播不平衡的极化现象进一步加强,信息从信息丰富地区,如西方或北半球,流向信息贫乏地区,如非西方或南半球。这种信息流动正在改变着众多的文化,或者说正在威胁着非西方国家或南半球国家的本国文化的一致性。

二、文化多元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播

国际传播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既不是固化的,也不是由哪一国单方决定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建构主义者温特(Winter)认为,“社会共有观念构建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并使这种结构具有动力”,国际传播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建构国际社会的他者与自身形象,并寻求自身及相互间认同的过程。这种认同体现为对内的自我文化认同和对外的国际社会认同两个层面。文化全球化的效果在于从某种程度上实现这两个维度的认同,与此同时,强化了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本土化。

在传播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霸权的建立与文化多元性自始至终是一对矛盾,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中。一方面,各种各样的民族、种族文化在世界各地扩散,加之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媒介话语权和资源大部分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掌握,因此,又形成了西方媒介的主宰地位。西方媒介不仅传递新闻信息,还成为西方政治观念、文化观念的传达者,集中表现了西方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以及时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