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变就是求赢
27757700000021

第21章 游刃职场,变中求赢(3)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读完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同事之间处理小事小非,更应该比封建时代更高一招。

忍让者,忍耐也,谦让也。一般说来,与人过程中不能避免会产生什么矛盾,双方都有责任,但作为当事人应该主动地“礼让三分”,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忍让,实际上也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这样即可以摆脱相互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吵,又可以抓紧时间专心致志的做正经工作。

忍让是一种美德。亲人的错怪,同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谣言,流言制造的是非……此时生气无助事情解决,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平日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间有些小矛盾而发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一方能够“委曲求全”、豁达忍让,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从而维持和谐的气氛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斤斤计较、互不相让,争得脸红耳赤只会使大家都得不偿失。当然,能够忍让的人也必然是具有高度自信和坚忍品质的人。

陈毅同志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在游击战争期间,他曾经被自己的同志当做投降了国民党的叛徒,捆绑了三天三夜,不给饭吃,还差点被枪毙。但误会消除后,陈毅不但毫不动怒,还安慰捆绑他的同志,这种豁达宽容,是一种不计个人恩怨荣辱的宽广胸怀,是值得敬佩的美德。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深明大义的忍让,遇事能够从大局出发,分清重点,把握主次,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当然,还是要分清忍让与怯懦的区别,对于那些消极现象,对不良社会风气,对横行霸道的坏人坏事,就不能忍让,而要据理力争,甚至去勇敢地斗争,因为这时候的忍让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而你自己的举动在别人看来也是懦弱胆怯之辈。

同事相处要有忍让谦和的性格,以克制和忍让的态度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但是过多的忍让,逆来顺受,过于软弱,也是性格不成熟的表现。假如别人蛮不讲理地干涉或是欺压你的生活,你还是一味地忍让,那就不是豁达,而是怯懦了。

8.不要低估“小人物”

有时候,当大人物争执不下时,小人物的一句话也许就能起决定作用。

《大长今》剧中,几乎将御膳房最高尚宫郑尚宫PK掉的,是一个小小医官貌以专业的意见。郑尚宫在与崔尚宫争斗时,内医院突然传来宫中正蔓延着传染病的消息。皇上立即颁发谕旨,凡是稍微有点症状的人都要坚决隔离。也就在那天夜里,吴兼护受了崔判述和崔尚宫的唆使,竟然纠集内医院医官要把郑尚宫隔离。监察内侍与监察内人对郑尚宫说:“娘娘,您已经罹患了怪病,应该到宫外进行疗养身子才是。我们会送您出宫的,这是皇命。”郑尚宫虽然觉得事情发生德很蹊跷,但皇旨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抗的,只好任他们安排。

提调尚宫派人将郑尚宫送出宫外后,对太后娘娘谎称郑尚宫也被传染到怪病。照顾郑尚宫等人的医女,也受到崔家的唆使,熬炖对肾脏有害的汤药让郑尚宫服用,致使郑尚宫的病情日益恶化。崔家充分利用医官和医女这样的小人物,来对付郑尚宫这样的大人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人物既能助人为善,也能助人为恶。因此,要善待“小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取得业务实绩,赢得上司的赏识和老总的欢心,升职加薪就指日可待了。他们对于那些职位不高的小人物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认为得他们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平日就对他们颐指气使,甚至对他们,呼来喊去,拍桌瞪眼,把人际关系学的一套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

别轻视办公室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它们往往能左右你的工作业绩;更不能小看那些平日不起眼的所谓“小人物”,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潜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影响到你的工作成绩和升职加薪。在职场上,有很多能力超群、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往往因忽视小人物而栽大跟头,只能“英雄泪湿满襟”。

王寿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管理人员,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他为公司的产品打开国内市场立下了赫赫战功。踌躇满志的王寿,以为销售部经理一职非自己莫属。然而,他却没有被升职。本来公司董事会要提拔他为销售部的总经理,但在提名时遭到公司人事部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各部门对他的负面意见太多,比如情绪易激动和同事关系紧张、骄傲自大、没有团队意识……让这样一个不懂人际关系的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是不适宜的。销售总经理一职另改他人担任了,王寿只好拱手交出自己辛辛苦苦培养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就好象自己亲手忡下的果树结的果子被别人摘走一样,王寿非常郁闷和不解。

他不明白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自己到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还是一个同情他的朋友点破了这其中的“真经”:他的问题是忽视了身边的小人物。

有一次,他出去为公司争取到一笔重大的业务,急需要一批汇款,在紧要关头却迟迟不见公司的反应,使得业务活动化为乌有,令他很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小出纳员给他穿了一次小鞋。因为,平时他对这个出纳不冷不热,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还有一次他在外办事,需要公司派人来协助帮忙,殊不料,人还在路上就被撤回去了,原来是一些“顾命大臣”觉得他很“狂妄”“目中无人”,在工作上从来不看不起他们……所以想方设法拖他的后腿,让他的工作无法展开。

尽管王寿工作业绩辉煌,但他忽视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坏了他的大事,阻碍了他在公司的前进和发展。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王寿只好伤心地离开了公司。

9.不能得罪“小人物”

在职场里,不要低估小人物,更不能得罪小人物。

小人物可能帮不上你,但是他肯定能够坏你的事。如果你一不小心得罪了那些小人物,他们可能会处心积虑地报复你,甚至不把你置于死地就不甘心。小人物通常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越是自卑的人越在乎那点所谓的“自尊”。

你对他们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冒犯”,他们都认为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他们可都绝对是属于睚眦必报型的。

《大长今》中的医女阿烈就是个这样的小人物。长今入宫前,阿烈的医术在内医院备受赞同。长今进入内医院后,因给皇后娘娘看好了病,使阿烈的地位受到挑战并且在无意中得罪了她。阿烈表面上装得副谦虚善良的面孔,骨子里却城府很深,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诋毁长今的同时还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正是这个小医女,一次次将长今陷入绝境。京城附近发现疫情,中宗甚为震惊,派监赈御使以及医官和医女等人到疫区为百姓治病。当疫区病情蔓延得无法控制时,京城下令要封锁整个疫区。阿烈想置长今于死地,将长今遗弃在一个不但没有药、没有食物,还会被传染致死的地方。于是她故意差遣长今道:“你去邻村拿药……记住,一定要在子时前回来,会另作安排……”结果长今与疫区村民一起被封锁在村子里面,无法离开。

不要轻易得罪小人物,说不定有一天,你所谓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在一家公司,行政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的经理都是大学毕业,年龄、经历相仿,都非常有才华。行政部经理为人和善、善于走群众路线。每当出差,他总是不忘带点小礼物、小玩意,因此,他很得人心。而财务部经理虽然业绩不凡,但在对下属的管理中,严厉有余,却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不通情达理,缺少人情味。有一次,一位下属的父亲得了急病,这个下属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急忙忙赶到工作单位,耽误了几分钟。虽然这位员工平时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从不误事,但这位经理还是对其进行了严厉的通报批评,并处以相当数量的罚款,弄得大失人心,怨声载道。这为他以后的升迁埋下了祸根。

在其后的一次公司调整中,由于行政部经理不但工作业绩颇佳,而且口碑甚好,更符合一个高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被提拔为副总经理。而那位财务部经理虽说工作干得也不错,但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领导看来不利于笼络人心,不利于留住人才,只好继续待在原来的位置上。可见,“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得罪“小人物”。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将来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关键,要学会与这些人多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人物”的关系,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等到真麻烦来时,悔之晚矣!

要记住,你平时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回报。

10.隐私当然是“隐私”

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现代社会提倡一切以人为本,公司讲究实行人性化管理,努力打造家一样和谐亲密的工作氛围,上司可以和下属是朋友,同事之间也能亲如兄弟姐妹。无数事实已证明,和谐团结的同事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有合作当然有竞争,身处职场竞争尤其激烈。

我有个朋友,刚开始工作时,怀着很单纯的想法,像大学时代对室友们无话不说一样,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朋友工作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对他的关注更多集中在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上,而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职员为部门经理。可见,如果他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许就能得到这个升职的机会。老板欣赏公私分明的员工,敬业不仅意味着勤奋工作,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事带到工作领域中来。

同事毕竟是工作伙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那样完全地包容你、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互相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而一些私人化的东西,除体现在工作的创意中外,最好别表现得太淋漓尽致。

一定要把握好保护隐私的尺度,但有些个人情况,比如个人爱好等,是可以拿出来和同事分享的。到底什么属于要保护的隐私呢?

个人信息可分为绝对隐私、非隐私、相对隐私三大类,前两种较好把握。比如,会对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庭背景、亲人朋友关系、情感,会影响他人对你道德评价的历史记录;与传统相悖的生活方式,与上司、重要人物的私交等信息,都是需要保护的绝对隐私。说话时,最好权衡利弊,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在曝光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件事在一个环境中说出来无伤大雅,但换一个环境则可能成为敏感“雷区”,这就属于“相对隐私”。分清这类隐私,要先弄清你所处的环境。该如何面对相对隐私呢?切记一点,千万不要把同事当心理医生。比如,要好的同事可能会问你:“最近和你男(女)朋友的关系怎么样啊?”你可以比较模糊地说“还行”。对方可能只是出于善意的关心,你最好也点到为止,不必作进一步的解释,识大体的同事也不会纠缠着问下去。

打好隐私保卫战,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只要是在公司范围内,都不要谈论私生活;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如果和同事已成了朋友,不要常在其他同事面前表现太过亲密,对于涉及工作的问题,要公正,有独到的见解,不拉帮结派。有些同事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对这种人要“有礼有节”,不想说时就礼貌而坚决地说“不”。千万不要把分享隐私当成打造亲密同事关系的途径。同事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都有着善良和平常的心计。我们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不该让别人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会有助于你汉衡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过,也没必要草木皆兵,若对一切问题都三缄其口,也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近情理。有时,拿自己的缺点自嘲一把,或和大家一起开自己的无伤大雅的玩笑,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