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第一商道
27808900000022

第22章 善于交往、八面玲珑(1)

亢氏家族

清初,山西平阳府(今临汾)的亢氏,人称“亢百万”。其资产据《清稗类钞》载,有数千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在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银两到百万银两的侯、曹、乔、梁、常、刘诸姓人家。

亢氏清初发迹时,“约计千万”的资产;到清末光绪时,“号称数千万”,经过二百多年亢氏资产增加了好几倍。

那么,亢氏何以成为巨富的呢?

关于亢氏发家之缘起,有这样的传说: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经山西撤往西安途中,为了稳妥,曾经将随军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

后来,李自成牺牲,清朝在全国建立了统治权,农民军在亢氏家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

不过,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只是人们对亢氏成为巨富原因的一种推测而已。既然传说不属实,那么,亢氏何以成为巨富的呢?回答是:“亢氏以经商致富。”亢氏家族经商所采用的是多元化经营。

首先,亢氏是个大典当商。

典当是起源很早的行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使高利贷资本异常活跃,其中最典型的是典当铺。典当铺又称当铺、质库。

典当是封建社会以衣物等动产作质押,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清代前期,山西典当商颇多,而亢氏则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大典当商。

据说,亢氏在原籍平阳府开设有一个大当铺,营利颇丰。后来有人在亢氏当铺附近也开设了一家当铺。俗语说:同行是冤家。自从新增了这家当铺后。亢氏家的当铺其营利较先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有卖的就有买的。同理,有开典当行的,就会有人前去当东西。试想,如果仅有亢氏一家当铺。

显然,只要有人想典当,别无选择,只能去亢家。这样亢氏能吃“独食”。

相反的,一旦有了其它的当铺,人们再典当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其它因素而随意选择当铺。也就是任何一家当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客户“一网打尽”,客户的“漏网”无异于营利的损失。

所以,一直以来吃惯了“独食”的亢氏,眼见自己的买卖,被别人抢走,很不甘心,为此事他寝食难安,思前想后,他觉得:只要对方的当铺存在,自己就不能像往常(没有对手时)那样尽收全利,总会有一部分利润被对手抢走;但是,如果对手的当铺不复存在,那么情况就会面目一新。因此,亢氏最后下定决心,设法挤垮这家当铺。于是,亢氏每天派人到这家店铺中典当一个金罗汉,典价银一千两,一直连续典当了三个月,典价银九万两,把这家当铺的资本几乎用光了。

我们知道,当铺必须有一定的资本作为流动资金用于周转。因为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现象——有人前来典当,你却无法即刻拿出银两,周转失灵,情况严重时,会使当铺歇业,甚至倒闭、破产。

所以,这家当铺的主人,一见自家当铺的资本几近用光,便着了慌,忙问当铺的伙计:“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前来典当金罗汉?”

当铺伙计答道:“东家,不是很多人,每日有一人于巳时前来典当一金罗汉,如此已有三月之久,而且每次都是同一人,并定时来。”

这家当铺的主人一副急不可耐的神情,忙问道:“这家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金罗汉要典当?”伙计答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如果东家想知其中缘由,可待明天巳时,那人前来典当金罗汉时,当面问他,想必可探知一二。”

这家当铺的主人想了想,觉得别无它计可施,只得如此。

这日晚上,当铺的主人坐坐不定,站站不稳,躺下又睡不着,只觉得这一夜时间犹如一年,很漫长。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便匆匆地赶到当铺。

来到当铺后,便问伙计:“那人每日巳时前来典当吗?”

伙计答道:“是的,每日于巳时准时前来典当的。”主人再没说话,只是焦急地等着那位典当之客。

果然,正如伙计所言,巳时有一个家人打扮的青年,提着一个包装精致的盒子,向当铺柜台走来。

当铺主人心想:此来人一定是伙计所说之人。其一是他所提的盒子与当铺里所放的九十个,其内装有金罗汉的盒子一模一样,其二那人确实于已时准时前来典当。

来人到了柜台前,把盒子往上一递说了声:“典当。”

这家当铺的主人问对方:“典当何物?”

来人答道:“金罗汉一个。”

这家当铺的主人又问道:“铺中这些金罗汉都是你典当的吗?”

来人答道:“不,是我家主人要我前来典当。”这家当铺的主人接着又问道:“你家主人何以有这么多的金罗汉要来典当呢?”

来人又答道:“我家主人有金罗汉五百尊,现只典当了九十尊,尚有四百一十尊金罗汉要拿来典当哩!”

这家当铺主人听了来人的话,不觉大吃一惊,急忙向来人施礼道:“请问贵主人尊讳?”

来人说道:“我家主人姓亢。”

这家当铺的主人,这时已明白了,来人主家是平阳府巨富亢氏。

当铺主人自知不是亢氏的对手,只好私下与亢氏协商。

这家主人对亢氏说道:“只要你肯将金罗汉赎回,自己愿意即刻关闭当铺。”

亢氏却没有直截了当地响应对方,只说道:“考虑考虑。”

后来这家主人又托人与亢氏协商,表示不收亢氏一分利息,也就是说,可以典当价(每个一千两)赎回金罗汉。

亢氏见对方又退让了一步,心想: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况自己既达到了目的,又出了这口气,何必赶尽杀绝呢?于是便答应了那家当铺主人的要求。亢氏将九十尊金罗汉全部赎回,之后,对方便自己关闭当铺远离他乡去了。

此传说其真假姑且不论,但说明亢氏是经营着典当业的大富商。

其次,亢氏是个大盐商。

清代,盐实行专卖制,即由政府特许盐商凭引到指定的地区运销。这种贩运特权使盐商获利颇丰。

康熙时期人钮说:“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近人邓之诚《肾董琐记全编》卷三“富室”称:“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糜,埒于王侯。”

江南泰兴季氏季沧苇,扬州的两淮盐商,以“业鹾”起家。亢氏与季氏一样,是在扬州以“业鹾”起家。

亢氏在扬州有大片房产,著名的“亢园”,“构园城阴,长里许。自头敌台起,至日敌台止,临河屋一百间,士人呼为百房间。”另有“亢家花园”一处。

在两维盐商中还有“南安北亢”之说,南安是指当时的盐务总商安氏,是两淮盐商中的头面人物,亢氏与安氏齐名,亢氏在两淮盐商中的资本和权势可想而知。

亢氏的原籍是平阳府(今临汾),与河东盐地(今运城盐地)同在晋南地方,所以亢氏同时是河东盐商也是可能的。

河东和两淮是盐其运销最昌盛的地方,由于亢氏家族其资本雄厚,又有权势,所以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大商人。商人都拥有许多伙计,可以凭借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役使小商人为他们服务,也就是说小商人,对于大商人具有一定的依附性。这样很容易就造成大商人利用资本,人为垄断商业的局面。亢氏家族从事盐业,正是凭借其近乎垄断商业局面的资本优势而获其大利。

再次,亢氏是个大粮商。

清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粮食贸易规模很大,亢氏就是当时一个大粮商,致力于长途贩运和粮店经营。

当时的北京,由于是京畿之地,四方辐辏,所以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多,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氏在正阳门外所开的粮店。

由于亢氏在京粮店其资本最雄厚,规模又最大,所以亢氏粮店的经营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大。亢氏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因素,并乘势而上大发其财。

由于山西商人重视行情信息,因而在商业活动中能及时采取经营措施。

粮米是生活必需品,其消费空间有很大弹性。可见亢氏是透过垄断性经营(借垄断之力影响市场价格),而在粮食贸易中大获其利。

据说,一次曾有“牛车数乘”往亢氏粮店运粮,有一无赖竟在半途阻拦要勒索米粮,后被一位“王爷”获知,赶跑无赖,才解了围。正因亢氏作为粮商名声在外,才招来了劫粮者,又有“王爷”相助。

亢氏的原籍在山西平阳府(临汾),位于汾河流域,是个产粮区,亢氏在临汾有“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山西地近畿辅,上述亢氏的“牛车数乘”有可能是从原籍往京城运送,亢氏又在京城开设有粮店,所以亢氏既是粮食批发商,又是粮食零售商。

此外,亢氏还是个封建大地主。亢氏拥有大量田宅,在其原籍平阳府“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亢氏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说明亢氏不仅拥有大量土地,而且储藏有大量的粮食。

综上所述,亢氏家族自清初发迹,是商业、土地兼营并着的家族。清末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中国经济全书》称:“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余年,其家运之隆盛,可谓极矣。”

这显然是亢氏家族善于经商的结果。

侯氏家族

徐珂《清稗类钞》称,山西侯氏有资产七八百万两,是仅次于亢氏的大户。

侯氏住介休县北贾村,原是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一一六三年)由陕西迁入。

康熙时,家境尚一般,有十七世侯万瞻外出经商苏杭一带,专贩绸缎。侯万瞻生二子,长子生祥、次子生瑞。二子长大成人后,与父亲一起贩运绸缎。

父子三人长途跋涉,南贩北运,经过几十年的辛苦,获利颇丰,家业渐兴。

到侯万瞻之孙侯兴域时,侯家已是外有商号数十处,内有大量房产土地的赫赫有名的财主了,介休人称“侯百万”。也就是说侯氏家族真正发迹是从十九世侯兴域开始的。

侯兴域,字蔚观,生于清乾隆年间,卒于嘉庆年间。侯兴域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又苦心经营,使侯氏财产达数百万两以上。

侯兴域发展起来的商号,著名的有在平遥设的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蔚盛长;在介休张兰镇设的义须恒、中义永;在南运城设的六来倍等。这些商号大多是杂货、绸布、茶庄和钱铺。

侯兴域有六个儿子即泰来、恩来、庆来、迪来、章来、荣来。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八年),侯兴域已年过花甲,便将其家产,除留一部分自己养老外,余皆分作六股,分给了六个儿子。

不久,兴域故去。之后长子泰来、次子恩来相继去世,三子庆来成了家长,侯氏六门的生意,皆委庆来掌管。

侯庆来,又名培余,字笃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八年)考中副榜。侯庆来为人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他主持家政后,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蔚盛长、切泰蔚、厚长来、新泰永商号都改为带有“蔚”字的蔚泰厚、蔚丰厚、蔚盛长商号。

侯庆来之所以如此变更商号的名称,是因为其父字蔚观,改为蔚字型票号是为了永志其父创业难艰,借此来教育后辈永世不忘之意。

随着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长途贩运的商人其异地采购业务不断扩大。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现银调动数量也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安全又快速运现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镖局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的专门运现机构。但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靠镖局运现已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要求,更何况镖局运现时间长、费用高、安全系数低。

在这种情况下,以经营汇兑为主的票号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是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为“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

由于汇兑凭票兑银,所以叫做“票号”。早期为票号,多为大商号兼营的副业,到咸丰初年,始有大量专营汇兑的票号出现。

票号是钱生钱的生意,发达起来,远甚一切其它贸易。

侯培余是在这一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把蔚字型票号均改为票号。侯培余在北贾村大兴土木,建筑宅院,新建房屋、过厅、书房,极尽富丽堂皇。

在侯氏新建大厅上曾有名书法家徐润写的一副对联:

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侯培余只活了三十六岁,后由其子侯荫昌总管侯家生意。因为侯培余是三门中人,人们习惯上称为“三宅”,堂名是“九如堂”。(那时代晋地的富商大户,很喜欢这样一种风雅,有子弟长成、娶妻、立家,就要赐一个高雅的堂号给他,就像给他们的商号,那要起一个吉利的字号名一样。)

侯氏蔚字票号在侯荫昌的大力经营下,票号的业务飞速发展,很快便使蔚字型票号成为国内著名的票号。其中资本最为雄厚的蔚泰厚票号,其前身是蔚泰厚绸缎店。

蔚泰厚绸缎店,开设在平遥西街,是侯氏蔚字商号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亦即是侯氏各商号之首。

蔚泰厚绸缎店和著名的日升昌票号邻近。侯氏见日升昌由颜料行改为票号后生意十分兴隆,便效仿日升昌的做法——也将蔚泰厚绸缎店改为票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侯氏虽然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但就是苦于没有经营票号的熟练人手。

恰巧此时日升昌票号的二掌柜毛鸿翙不知为什么原因离开了日升昌。侯氏想趁机把毛鸿翙拉过来。

于是侯氏便与族人商议。由于外界对毛鸿翙离开日升昌票号的原因众说不一。所以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毛的人品有问题,不宜做大用之材。

侯氏并没有直接响应族人的异议却说道:

“如果要烧香,就找些平常没人去的冷庙,不要只挑香火繁盛的热庙。热庙因为烧香的人太多,神仙的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众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神仙对你也不会有特别的好感。但冷庙的菩萨就不是这样,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神仙对你会特别在意。同样的烧一炷香,冷庙的神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

众人用一种不解的表情,看着侯氏不知其何意?都觉得他所说的什么香、庙、菩萨与是否聘用毛鸿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侯氏看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

“其实不只是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毛鸿翙离开日升昌票号的真正原因,其实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样:人品不好或者其它的,而是由于他和大掌柜雷履泰不和,受到排挤,感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而离开了日升昌票号。外界人不知详情,误认为他是被东家赶出来的,所以才有诸多对他的负面评价。也正是因此,其它票号都没有聘用他。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境况下聘用他,毛氏定会感激对他的知遇之恩。如此,毛鸿翙定会死心塌地地为我们效力。”

众人听侯氏所言确实有一定道理,于是又有人提议说道:“我们可以先试着用他,确定一个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他表现良好,也确实有才能,再正式聘用他;反之,将他辞退,这样也不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侯氏反驳道:“我们应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否则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

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正式聘用毛鸿翙。

侯氏之所以对毛鸿翙的情况了若指掌,原来他早就暗中时刻关注着日升昌票号的一举一动。

次日,侯氏备了份厚礼,亲自前往毛宅。抵达毛氏家宅后。侯氏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

毛鸿翙却不冷不热地说道:

“难道你没听说外面的传言?”

显然毛鸿翙是指外界对自己不利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