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养殖实用技术
27852400000012

第12章 家禽类的养殖(3)

2、饲料配方

玉米50%、大麦10%、豆饼20%、麸皮5%、米糠5%、鱼粉8%、骨粉1、7%、盐0、3%。

(二)蛋鸭的饲养管理

1、产蛋初期和前期

当母鸭到了开产年龄时,蛋产量会逐渐增加。日粮的营养水平,尤其是粗蛋白质的含量应跟着产蛋率的递增而调整,并注意能量蛋白比的适度,促使鸭群尽快达到产蛋高峰。达到高峰期后要稳定饲料种类和营养水平,使鸭群的产蛋高峰期尽可能保持长久些。此期内白天喂3次饲料,晚上9~10点间再加喂饲料一次,任蛋鸭自由采食,一只蛋鸭一天的耗料量约是150克。此期内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产蛋高峰期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4~15小时。在210~300日龄期内,每月应空腹抽测母鸭的体重,如果超过或低于此时期的标准体重的5%,需要进行检查,并且调整日粮中的营养水平。

2、产蛋中期

此期内的鸭群因已进入高峰期产量并已持续产蛋100多天,体力消耗较大,此期内的营养水平要在前期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应达20%。并注意钙量的增加,可以在粉料里加入1%~2%颗粒状的壳粉,或者将壳粉单独放进料槽里,供蛋鸭自由采食,并且适量喂给青绿饲料或添加多种维生素。光照时间保持在16~17小时。要注意观察蛋壳质量有无明显变化,产蛋时间是否集中,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洗浴后羽毛是否沾湿等,以便于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

3、产蛋后期

蛋鸭经长期持续产蛋之后,产蛋率将会不断下降。此期内如果管理得当,鸭群的平均产蛋率仍然可以保持在75%~80%。这一时期如果鸭有增肥的趋势,应该适当地减少日粮中的能量水平,或适量增加青绿饲料,或控制其采食量。如果鸭群产蛋率仍维持在80%左右,而体重有所下降,则应增加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如果产蛋率已下降到60%左右,应及早淘汰。

§§§第七节鹅的饲养管理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

(1)防湿保温

育雏室的温度应保持第一周为28~26摄氏度,第二周为26~24摄氏度,第三周为24~21摄氏度,第四周21~18摄氏度,此后可脱温。掌握温度原则为小群略高,大群略低;弱雏略高,强雏略低;夜间略高,白天略低。相对湿度在60%~70%。

(2)密度和分群

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是1周龄时为10~15

只,2周龄8~10只,3周龄6~8只,4~6周龄4只,7周龄以后3只。根据雏鹅的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一般每群80~100只,对弱群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整齐度。3周龄后可并群饲养,每群300~400只。

(3)光照时间和强度

雏鹅1周龄时需要进行24小时光照,

光照强度是每平方米5瓦灯泡,灯泡高度离地面2米;2周龄1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灯泡;3周龄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灯泡;4周龄起自然光照,为便于管理夜间可弱光照明。

(4)开饮和开食

雏鹅出壳一天一夜或者发现有2/3雏鹅想要

进食时,可以先开饮,再开食。水温以25摄氏度左右为宜,饮水可用0.05%高锰酸钾水或5%~10%葡萄糖水等,也可用清洁饮用水。

开食在开饮半小时后进行,可用半生半熟的米饭(用冷开水洗去黏性)加切细的嫩青绿饲料,撒在小料槽内或者塑料布上,使雏鹅自由采食。

(5)舍饲

日喂次数为1~2日龄喂6~8次,3~10日龄喂8次,11~20日龄喂6次,其中夜间喂2次,20日龄以后喂4次,其中夜间喂一次。饲料配比为10日龄前精饲料与青饲料的比例是1:2~1:4,采用先精饲料后青饲料的饲喂方法;10日龄以后,精饲料和青饲料的比例是1:4~1:6。青料精料可混合喂,精料可用小鸡料,自配料应添加矿物质补充磷钙。

(6)放牧与放水

春季雏鹅在1周龄后就可以放牧和放水,冬季要2周龄左右。第一次放牧以及放水应该选择晴朗的天气,放牧后再放水,放牧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小时,放水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放水后要待羽毛干后才可赶入鹅舍。随着其日龄的增大,逐渐延长放牧和放水时间。3周龄后,天气晴暖,可整天放牧。为满足营养需要,应适当补饲精料。

(二)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后备种鹅指的是大于70日龄,产蛋或者配种前期,作为种用的鹅。

1.生长饲养阶段

青年鹅80日龄左右开始换羽,经30~40天换羽结束。此时的青年鹅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应该过早地饲喂粗食,需要根据放牧场地草的质量,慢慢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促使青年鹅的体格发育健全。

2、控制饲养阶段

后备种鹅经第二次换羽之后,应该供给充足的饲料,经45~55天便开始产蛋。此时,鹅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鹅群内的个体之间发育不齐、开产期不相同。因此,需要采取控制饲养措施来调节母鹅的开产期,使鹅群比较整齐一致地进入产蛋期。公鹅第二次换羽后开始产生交配行为,为使公鹅充分成熟,120日龄起,公、母鹅应该分群饲养。

在控制饲养的过程中,需要逐渐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每天饲喂次数应从3次降到2次,尽量延长放牧时间,逐渐减少每次喂料量。控制饲养阶段,母鹅的日平均饲料用量一般比生长阶段减少45%~55%。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填充粗料(如粗糠),锻炼鹅的消化能力,扩大食管内的容量。将后备种鹅放到质量好的草地中进行放牧,就可以少喂或者不喂精料。体质比较弱的鹅和受伤或者残疾的鹅要及时从鹅舍挑出来,单独饲喂和护理,让其尽快恢复,回到鹅群。

3、恢复饲养阶段

控制饲养之后的种鹅,必须在开产前25~35天内进入恢复饲养。恢复饲养阶段必须逐渐增加喂料量,让鹅逐渐恢复体力,促进生殖器官发育,补饲定时不定量,饲喂全价饲料。

在开产前,要给种鹅服药驱虫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种鹅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小鹅瘟、鹅副黏病和禽流感的预防疫苗。

四季鹅中母鹅的赖抱性和血浆促乳素水平的升高有关系。抱窝期的母鹅,其血浆促乳素在初期急剧上升,至中期最高,接近雏鹅出壳时下降,出壳后仍维持一定水平,至休产期才降至低水平。

(三)产蛋鹅的饲养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产蛋期的母鹅行动比较迟缓,在放牧时应该跟随母鹅而走,不能轰赶母鹅。尽量少走坡地与高低不平的路,以防其造成腹内与输卵管内出血导致腹膜炎等;及时收集种蛋,放牧时发现有的鹅有产蛋表现,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里令其产蛋,尤其是应该注意观察初产阶段的母鹅,以防其生产野外蛋以及水中蛋。鹅在产蛋期间的光照时间,每天不应少于13小时,产蛋高峰期应保持15~16小时光照。

产蛋期鹅的喂养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以辅。日粮配合比例大致为谷物类60%~70%,糠麸类10%~15%,饼类10%~15%,矿物质饲料4%~5%,填充料(草粉)10%~15%。饲喂时除了自由采食青料外,大型鹅种每只鹅每次喂料150~180克,小型鹅种100~130克,日喂3次。喂料时应定时定量,先粗后精。早上放牧至10点回舍喂料,喂后在水边阴凉处休息,并投饲青料,下午2点时加喂一次料,3点以后进行放牧,黄昏回鹅舍时喂第3遍料。

(四)休产期种鹅的管理

鹅的产蛋期一般只有6~8个月,还有4~5个月都是休产期。特别在南方,每年的6~9月份基本全部停产。在休产期,鹅不产蛋,只会消耗饲料,在管理上,应主要是放牧,不要饲喂精料,让其自由觅食青草,这时候还可以适当进行人工拔毛,以增加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