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养殖实用技术
27852400000014

第14章 水产类的养殖(1)

§§§第一节优良的水产品种

一、淡水养殖品种

1、鳜鱼

鳜鱼又称桂花鱼、季花鱼、鳌花鱼等,名贵鱼类之一。鳜鱼属鲈形目,鳕科,其品种多样,有长体鳜、大眼鳜、鳜鱼、斑鳜、暗色鳜五种。以鳜鱼生长最快,其次是大眼鳜。鳜鱼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由于鳜鱼天然资源少,而国内外市场广阔,货源紧缺,市售价较高,因此引起养殖者的重视。由于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成功,鱼苗供应得到了保证,目前鳜鱼养殖业有了新的发展。

2、鲢鱼

鲢鱼又叫鲢子、白鲢。鲢鱼属鲤形目、鲤科的鲢亚科。鲢鱼头大,体长而侧扁,鱼体背部呈灰黑色,两侧及腹部呈银白色。膜棱从胸鳍基部直达肛门。鳃耙细密,其外覆海绵状膜状组织。鱼鳞圆且鳞片细小。

鲢鱼具有活泼的性情,极喜欢跳跃,也是淡水中的大型鱼类,最大的个体达20~30千克。鱼苗最初摄取的食物是浮游动物,分别为轮虫、无节幼体以及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因此前一阶段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食。以后随着鳃耙的发育,鳃耙由稀到密,鳃耙间隙长出薄膜,肠管增长。此时摄食浮游植物的数量逐渐超过浮游动鲢鱼物,在鳃耙最后形成海绵状微孔的膜状组织,成为聚集藻类的滤食器时,

就终生以摄取浮游植物为食。鲢鱼同样还能滤食到适合其胃口的配合饵料颗粒,因此如果水体水质条件较差的话,网养鲢鱼时,可适当补充一部分人工饵料,能改善饲养效果。但一般因饵料流量过大,得到的效果不十分理想,所以完全采用给食式来养殖是不合适的。

鲢鱼肉虽然味道一般,但是生长快,种苗的问题容易解决,而且其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利用水域中剩余的自然饵料进行滤食式网箱养殖,鲢鱼是我国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配套网箱养殖鱼种的重要养殖种类。

3、鲟鱼

鲟鱼属于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鱼作为古老的食用和游钓鱼类,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最近十年,我国的湖北、辽宁、北京、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开展了鲟鱼人工养殖。

鲟鱼属于一种古老的硬骨鱼类,起源于2亿年前,有着“活化石冶的美称。当今世界现存的淡水中养殖并且人工繁殖过关的有史氏鲟、匙吻鲟、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等品种。

4、鳙鱼

鳙鱼,即人们口中常说的胖头鱼、花鲢、黄鲢。属鲤形目、鲤科的鲢亚科。体长而侧扁,具有黄黑色斑点,头特大。

腹棱短,从腹鳍基部起延至肛门。圆鳞,鳞片细小。鳙鱼的胸鳍长,其末端能超过腹鳍的基部。鳃耙细而密,但是鳃耙的外面没有海绵状鳃膜。鳙鱼为淡水大型鱼类,最大的个体可达50千克以上。

鳙鱼在自然条件下,能在大江河川中产卵并繁殖,人工控制条件下可顺利获产,种苗易解决。鱼苗阶段以轮虫、无节幼体及小型枝角类、桡足类为食,其食性类似于鲢鱼。鳙鱼长大后会终生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以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要食物种类。

鳙鱼

鳙鱼是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的主养鱼类,也是网箱养鱼的对象之一。它和鲢鱼均属滤食性鱼类,在采用网箱饲养时,天然水域中的浮游生物为其主要食物。

5、黄鳝

黄鳝属鱼纲、

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地方名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冶等。黄鳝在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均分布广泛。除了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

黄鳝是黄鳝亚科种类中目前唯一发现的一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特大鳝种冶“泰国大鳝种冶等招牌,纯属虚假品种,切莫上当。

6、鲤鱼

鲤鱼又称红鱼,属鲤形目、鲤科的鲤亚科。其鱼体形似纺锤,背部隆起。鱼体的颜色随生活环境而异,通常背部灰黑,两侧暗黄,头较小,口部具有两对触须,背鳍和臀鳍最长的硬棘后缘长有锯齿,鳞圆。

鲤鱼属底层鱼类,为淡水大型鱼类之一,最大个体达10~15千克。食饵以螺、蚬类为主,同时也食底栖水生昆虫,人工饲养时,可与饲料配合喂养。鲤鱼的分布广,在世界各地均能见其踪影,是鲤鱼

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种类之一。它生长快,肉味也美,苗种来源容易解决,鲤鱼是杂食性品种,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其抗病能力强,适合在池塘及网箱养殖。鲤鱼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且分布广。各地多见地方种和亚种,华南鲤、杞麓鲤、镜鲤、红鲤是最常见的品种。除去上述几种鲤鱼的品种外,通过杂交出现了许多杂交种,有的已大面积推广,如丰鲤、岳鲤、荷元鲤等。

河蟹

7、河蟹

河蟹又叫毛蟹、螃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毛蟹属。河蟹是我国有名的淡水蟹,长江水系的品种具有个体肥大,鱼肉质感细而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河蟹在一生中有5个发育时期: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河蟹栖居的习性会随发育时期而改变。蚤状幼体阶段的河蟹,需要在半咸水或海水的环境里生活,过着浮游生活;蚤状幼体变为大眼幼体后,河蟹即进入蟹苗阶段,此时能离开海水环境,生活在淡水水域中;河蟹从大眼幼体成为幼蟹后,一直到长大成蟹,其主要的生活方式为底栖穴居。

8、淡水龙虾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原产于美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它属于温热带淡水虾类,其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生长快、繁殖率高、抗病、耐高温、耐低氧。因此养殖的优点很多,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9、日本沼虾

日本沼虾俗称青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日本沼虾营养极丰富,肉嫩味美,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日本沼虾在我国分布很广,它的主要特点是:

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目前,淡水虾的需求量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大,因此,养殖日本沼虾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

10、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与日本沼虾的属性相同,同属长臂虾科,沼虾属。世界上个体最大的淡水虾罗氏沼虾是其中之一,生长快、肉质好、易养殖等是其主要特点,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罗氏沼虾的销路在国内外市场都很不错,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

11、中华鳖

中华鳖又叫团鱼、甲鱼、脚鱼、老鳖、水鱼,隶属鳖科、鳖属。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日本等地;中国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余各省均有分布。其主要特征是背甲呈现橄榄色,不规则的条纹或黑色小斑点散布其上。腹甲为白色,三角形头部,顶部有小黑点。中华鳖于淡水池塘、河、湖泊中生活,生性喜静怕惊。食性杂,喜食鱼、虾、螺、蠕虫及水生植物。

二、海水养殖品种

1、石斑鱼

石斑鱼,是石斑属鱼类的统称,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将之称为过鱼、绘鱼和石斑,我国台湾、福建、浙江称之为过鱼、国鱼和贵鱼。石斑鱼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鳍科。石斑鱼的种类繁多,已记录的在全世界就有100多种,在我国记录的有36种,主要养殖种类是: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巨赤点石斑鱼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石斑鱼是暖水性、岛礁性鱼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国内的分布主要是在南海和东海南部。

2、罗非鱼

属罗非鱼类,为热带鱼。我国在1980年从泰国引进了尼罗罗非鱼,随后将之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获得优势后代,取名福寿鱼。它比“双亲冶生长更快,专家们挑选白色的变种进行杂交,致使其后代变成了红色。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称之为金鲷,或将红罗非鱼称为“珍珠鱼冶。

3、鲻鱼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辽宁、河北俗称其为白眼,浙江、福建俗称其为乌鲻、乌头、乌仔鱼、青头,广东、广西俗称其为乌头鲻、青鲻、鲻鱼。鲻鱼分布广泛,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均能见其踪影。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均有生产,尤其以南方沿海居多,并且鱼苗资源极为丰富。

鲻鱼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作为海鱼养殖的对象之一。目前,养殖鲻科鱼类在当今市场大有前途,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全世界养殖和正在试养的种类约20种。我国养殖鲻鱼历史悠久,400多年前,黄省曾著作的《鱼经》一书就已经将松江人养殖鲻鱼的情况进行了记载。1977年10月,全国海水鱼养殖技术协作会议上,鲻类再次被确认为海鱼养殖的主要对象。在我国南方广为养殖的是鲻鱼、粗鳞鲮、棱鲮、鲮等几种鲻科鱼类,其中以鲻鱼的养殖最为普遍。在我国北方则以梭鱼为咸淡水鱼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对象。

4、虹鳟鱼

虹鳟鱼亦称红鳟鱼,鱼体形似纺锤,头小,刺小,肉多,虹鳟鱼在性成熟时,其身体的两侧沿着侧线有两条棕红色对称纵行条纹,宛如天上彩虹,鲜艳夺目,故得名虹鳟或红鳟,由于其肉质感鲜而厚,整条鱼都很丰满且肥硕,可食用的部分占其体重的86.6%,一向被列为国际高档的商品鱼。我国在贵州省安顺市龙宫虹鳟鱼养殖试验场以及北京、山东等地有专门养殖,并且向国内外的大型海鲜酒店供应。

真鲷

5、真鲷

真鲷属于鲈形目、鲷科,在我国的北方将其俗称为加吉鱼,江浙称其为红加吉,福建称其为加拉鱼,两广和海南称其为红鲍。真鲷为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朝鲜以及大洋洲的西岸。在我国的各个海区均有养殖,尤以黄海、渤海的产量最大。真鲷体色鲜艳,肉质鲜而美,真鲷的每100克肉内含有蛋白质龙虾19.3克,脂肪4.1克,是名贵的食用鱼。在日本,真鲷养殖非常广泛,养殖产量仅次于鲫鱼。在我国,真鲷也是南、北方沿海广泛养殖的对象。

6、龙虾

龙虾生得粗且大,全身都披着坚硬的甲壳,并且长着很多尖锐的刺,龙虾生有两条长而且带刺的触鞭和五对粗壮的脚,体表呈草绿色,步足有黄、黑色环带相间,腹肢及尾扇末端呈橘黄色(日本龙虾的体表呈现暗紫色或暗褐色),头胸部和腹部是其身体的两大部分。龙虾体长20~40厘米,体重一般在0.5千克,最大的可达4千克以上,故有“虾中之王冶之称。中国龙虾、锦绣龙虾、花龙虾,还有进口的澳洲龙虾是其主要品种。

7、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钢、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俗称青蟹。锯缘青蟹生活在温水性的浅海中,分布范围广,主要见于东南亚、印度、日本、澳洲、新西兰、红海、南非等地的海域。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省沿海均有分布。

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的个体硕大,成体的锯缘青蟹体重有0.2~0.5千克,其肉味鲜而美,营养价值高。据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克,脂肪2.9克,糖类8.5克,钙380毫克,磷340毫克,铁10.5毫克,其内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全蟹的可食率达到70%左右。

据《本草纲目》记载,蟹具有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之功效。蟹壳干燥研细后,可用作畜禽的饲料,也可以用作肥料。胶状含氮多糖物质是蟹壳的主要成分,在经过加工处理后可制成可溶性甲壳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医药、塑料工业、木材加工、造纸、调味等。

8、牡蛎

牡蛎的营养丰富且味鲜,被世人所重视。牡蛎具有又大又坚厚的壳,牡蛎多呈现圆形、长卵圆形或三角形。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平直的薄鳞片,由于种类不同,壳面有灰色、青色、紫色或棕色、褐色。

9、扇贝

扇贝在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超科,扇贝科。扇贝的闭壳肌肥大,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干贝冶是其干制品,亦是名贵的海珍品。制作“干贝冶剩下的软体部称为“干贝边冶,也是美味的食品。根据国外对扇贝药用价值的研究报道,扇贝韧带的浸出物可治癌症,其卵巢对白血病有较高的疗效。扇贝的贝壳可以作贝雕的原料和烧石灰。

10、海参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其外形有的像苦瓜,有的像丝瓜,有的则像黄瓜。海参全身柔软,呈长圆筒状,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挤,形成3条不规则的纵带。其体色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海参有自溶的功能,因此如果捕到海参加工不及时,会自溶成胶状液体。

11、三斑海马

海马属于鱼纲、月鱼目、海龙科的海产鱼类。

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在太平洋、印度洋、红海、黑海等沿海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由南到北的沿海地区也有产出。文献记载的海马共有8种,常见的有6种,其中我国养殖的种类有4种。主要养殖的是产自于南海和东海的三斑海马、大海马和产自于黄渤海的日本海马等几个品种。

海马无多大食用价值,但其药用价值颇高。我国将海马列为名贵的中药材,在各大药房的橱窗常有陈列,《本草纲目》中提到海马可“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疗疮肿毒冶。现代中医对它的评价是具有“补肾壮阳、镇静安神、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止血催产、治男女不育之症冶等功效,故有人称海马为“南方人参冶。我国每年用海马制药所需干品约5吨,大部分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