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正视青春危机
27904500000004

第4章 行为中的危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红绿指示是十分有必要的,有的青少年十迷信、有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阻止的说,势必会影响其行路安全。青少年的行为有时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就是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章的红绿指示,会帮助青少年认识行为上的偏差。

1.不要忽视性格畸形

性格是表现一个人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特征。明确地说,它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的秉赋和后天教育下才能形成并塑造起来的,但是,两者之间在性格中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先天给予的是性格的基础,后天教育才是必要条件,两者之间在相互影响和渗透下,才得以形成一个人的性格。

青少年中常见的异常性格有:无力型,通常表现为精力体力不足,容易疲乏,缺乏热情,意志脆弱;不适应型,通常表现为对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差,不合群,承受能力差;偏执型,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狭隘和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分裂型:通常表现为性格内向,情感淡漠,喜欢独来独往,人际关系差;攻击型,通常表现为内心充满敌意,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强迫性型,通常表现为拘谨,犹豫不决,拘泥于细小之事。

小案例1

一位妈妈给医生发电子邮件时是这样说的:医生,我有一个16岁的女儿,名字叫雪儿。以前她什么话都对我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是今年我发现,雪儿变了。现在她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而且不愿意多和我说话。当我问她关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时,她要么以最简单的回答应付我,要么就冲着我大叫大嚷,说我太烦人。我好担心,女儿性格怎么变化这么大?我很烦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案例2

小刚出生不久以后,他的父母就下岗失业了。从他懂事起,他就发现父母经常吵架或打架。而且这种行为也逐渐的影响到了小刚。有时小刚稍出一点差错,父母就会打骂或恶语相向。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小刚,如果他在家挨了打就跑到外面去找别人打架出气,从小就养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粗暴的性格。他曾经还学过武术,有时父母打他的时候,他就和父母对着干。

小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升入高中,但是,由于他的脾气很暴躁,在与同学相处时,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和别人打架斗殴。他还经常在校园内“摆摊卖艺”,向全校师生们炫耀自己的“武艺”。在一次打架中小刚吃了亏,他粗暴的性子使他咽不下这口气,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窝囊。于是,就用自己的双手敲打教室的玻璃和门窗,最后,他的双手被砸得血淋淋的……由案例可知,性格畸形对一个人的危害之大。因此,青少年要学会调整性格上的畸形。

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以上例子中的小刚就是由于性格粗暴而造成不良的后果。不良的性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会随着年龄、职业、地位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性格是可以矫正且具有可塑性的。培养青少年完善的性格是胜过一个重大的发明与创新的。因此,青少年应该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呢?

1.正确的对待自己。有的青少年因为自己的身材和容貌等特点而对其性格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如果能正确的对待自身的先天因素,从不为自身的貌美而沾沾自喜,也不因生理方面有缺陷而自暴自弃,每天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就能培养出健全的性格。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诚实、善良、富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也是青少年格健全的必不可缺少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特点的形成,不只是空洞的说教。善良和爱心是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做起。如果你的爱心与经济利益发生了冲突,你的善意遭到别人的误解,你是无动于衷,还是暴躁如雷呢?所以,在矛盾冲突中,最终演化的是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在这种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你的所作所为才能反映出其品格。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每个人的情绪都和性格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如果偶尔心情不好时,那是不会影响个人性格的,但如果长期心情不好,那将会影响你的性格,因此,青少年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性格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培养自信心。通过实践证明,性格内向、怕遭受困难的青少年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接受各种挑战时,那么,他才有可能战胜困难。但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会有意识的去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大多数时候,父母是不会引导青少年克服困难而获取成功。他们常越俎代庖,替孩子解决所有困难。其实,自信心是平时生活的点滴积累所铸就。因此,父母亲要及时发现青少年的潜力和才能,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做每一件事情,并让他们尝试生活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2.远离犯罪,健康身心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而青春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危险期,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为周围的人和自己带来麻烦。然而,正处在半成熟时期的青少年们,还保留着看待问题的纯真和片面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有时候触犯了法律还竟然一无所知,当自己住进监狱时,竟然还带着无故的语气说:“我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我只是觉得好玩。”青少年犯罪是目前社会最关注的热点,而抢劫又是当今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点。2003年——2005年上半年,据公安部门调查抢劫案件的统计分析,其中,抢劫案件41件75人,青少年占抢劫案件的44%,涉案少年占全部人数的42%。然而,抢劫犯罪已占犯罪之首,而且涉案人数也逐渐上涨。

小案例1

张军是某学校初三的学生,学习不好,爱玩、爱闹,还和一群校外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一天中午,他买了一瓶可口可乐,刚喝了一口,就放入了一些校外朋友给他的粉末状的东西,而后放入附近小学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饮料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张军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张军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最后张军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小案例2

年仅14岁的夏东,原本是一个学习很好的优秀学生。在一次听同学说网吧很好玩,于是放学之后,就拿着自己的零用钱到网吧玩了一次。但是不料这一次即让夏东玩上了瘾,之后一直沉迷于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一天,他无聊地走在操场上正为弄不到钱上网而发愁,这时看见同学贾某拿着许多零食走了过来。夏东就走上前要贾某给他钱,并威胁贾某说,你要是不给我就叫某某来打你。贾某很害怕,将自己身上买零食剩下的4元钱给了夏东。以后夏东陆续向贾某要了4次,共计100余元。接着,夏东看贾某好欺负,就逼贾某带他到其父亲那骗了40元。最后一次,夏东逼贾某拿60元,贾某不给,夏东便将贾某带到一偏僻地方,把他打伤,并要求贾某在第二天把钱交到自己手中。在这种情况下,贾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贾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夏东抓获归案。夏东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夏东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小案例3

如某县计算机学校的学生王某因为欠别人钱财,而无钱偿还,便于同校学生张某、秦某在夜间闯入该县的某所中学,在男生宿舍他们持刀逐个抢劫全宿舍的学生,如果学生稍有不服从,他们就对其拳打脚踢,当时他们共抢劫钱财有100余元。

小案例4

李阳在上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王明华有矛盾,因此,李阳在心中产生报复思想,遂纠集未成年人秦某、郑某预谋对王明华进行殴打、报复。某一天晚上12点时,三人来到王明华的宿舍,把王明华叫到操场上,对王明华进行威胁、殴打等,还劫取了王明华身上的仅有的10元钱。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青少年的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他们的犯罪动机非常简单,没有明确的作案目的,大多数都以谋财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最后,导致害人还害已。那么,青少年抢劫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原因

1.对法律的认识比较淡薄。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往往比较差,想法也非常简单,遇事也不考虑后果,很少考虑到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据调查发现,有些青少年因为迷恋上网吧而荒废学业,又因害怕父母和老师的管教而弃学出走。还有的青少年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最终,把自己推向犯罪的道路。

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青少年因为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使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于是,心生报复心理,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求必应,使他们形成任性、霸道的性格,一旦遭受挫折和批评时就难以接受;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因此,父母怀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采用“棍棒式教育”,这种现象也容易把孩子推入歧途。

3.受社会的影响。不良的社会因素是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催化剂。那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危害。因特网的普及、网吧的普遍以及一些色情暴力的书刊及盗版光盘的泛滥,使青少年的纯洁心灵受到了污染,低俗的文化开始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在这种不良环境浸染下,抵抗力弱的青少年就会经不住社会的诱惑,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的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由于学校的某些因素。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走向犯罪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抵消了对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还有的是一些民办学校对学生并不负责任,他们以挣钱为目的,学校的管理制度非常松弛,因此,他们忽视对学生加强理想、道德及法制的教育。少数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缺乏爱心和关怀,教育方法也非常简单,在教学期间鼓励和表扬较少,批评和指责较多。因此,使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他们在校外寻找同病相怜“知己”,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如何摆脱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犯罪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这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关着密切关系。因此,针对青少年抢劫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出了预防青少年抢劫犯罪的对策,方法如下:

1.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针对青少年的立法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对青少年的保护不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学校教育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不应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全面的尽到自己的责任。学校教育要把开办法制、道德教育看成是形势需要,把教育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当作是一门升学功课一样重视,而不能重智力而忽视德育,把法制教育当作一种形式,消极应付。

2.未成年人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习惯是可怕的东西,一旦养成要想改变是很难的,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因此,未成年人应该时刻培养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的习惯,从而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3.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做人之本,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4.用知识武装自己。青少年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此外青少年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分子的随意侵害。

3.让每一分钱变得更有意义

青少年是否对金钱是否具有正确的观念,是影响他人生目标的实现和日后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从不关心自己的钱花在哪里,是否有意义。长期如此,对青少年以后的理财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小案例1

李女士觉得自己的儿子小刚太不对劲,连续几天半夜出门,但次日清晨,又发现他已躺在床上,一睡就是一整天。急得李女士不知如何是好。要吃早饭时,李女士准备唤醒熟睡的孩子,却发现儿子怎么也叫不醒。妈妈吓出一身冷汗,急忙抱着儿子打的去医院。经过一番急救,小刚总算醒了过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妈,我累。”原来在寒假的这些天里,16岁的小刚每晚都去KTV通宵唱歌。小刚告诉母亲,这几天同学们的手头都宽裕了,于是他的“应酬”也多了起来。小学、初中、高中连着三场同学聚会,全是通宵唱歌,唱得筋疲力尽。小刚以为白天睡一觉就好了,不料越睡越累,差点睡到醒不来。

小案例2

在春节的几天里,胡女士的女儿收了近7000元的压岁钱。考虑到女儿已经17岁了,于是,决定让她自己去处理这些钱。没想到几天过后,压岁钱所剩无几,一追问,原来女儿和朋友天天逛街、去游乐场、上KTV,不知不觉竟将压岁钱花得差不多了。胡女士愤怒不已,第一次打了女儿。女儿捂着嘴巴回了一句:“同学们都是这样的,压岁钱吃光用光,我难得用一次,不然没面子……”随着一曲《潇洒走一回》唱响大江南北,“潇洒”离人们越来越近。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它不仅指主体的仪表、体态的美,而且指主体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和高层次性;不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不仅是一种短暂的美的举止、风貌,而且是一个过程,一种宏大的目标。但是不少青少年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青少年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开始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总之,“潇洒”的主要体现就是花钱大手大脚。

青少年如何摆脱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1.注重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可以将压岁钱交给父母或是存成银行定期储蓄,一般情况下,定期的利率比活期的高,青少年最好把自己的压岁钱存成定期,然后,体会这种滚雪球式的理财方式,从中体会到理财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快乐与便利。

2.培养自己适度消费、理智消费的观念。选购物品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名牌。要以质量和使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的标准。不要盲目与别的同学进行物质上的攀比。

3.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青少年要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从责任与道义出发,珍惜父母所提供给自己的每一分生活费。

4.离家出走,最终惩罚的是自己

在生活中,有一些青少年因不满意父母的一些行为,而故意用离家出走,来实现自己愿望。事实上,离家出走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的一种表现,离家出走最终受惩罚的还是自己。

所谓离家出走是指青少年在没有得到父母或其他亲人允许的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离开家庭故意隐瞒其去向的行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现象处于猛增不减的状态,这种不良现象让很多的家庭和学校束手无策,也成了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青少年为何走向离家出走的道路

青少年时期处于成长的困难期和危险期,其中15~18岁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表现出渴望独立的反叛一面,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极度敏感和脆弱的,此时,青少年会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当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时,在学业的巨大压力下,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释放心中的抑郁和不快。比如:离家出走。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现象给家庭、社会及本人都带来巨大危害。一般孩子离家出走后,其家庭成员和老师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开始从心理上依赖父母,并逐渐发展为强烈的独立意识。随着他们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其心理会迫切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此外,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特别强,然而,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却不高,由于缺乏各种社会经验,容易接受社会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响,并在其引诱下可能会走上邪路。因此,青少年离家出走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而且还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伤残。据调查,各国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有不少被非法分子割去了生殖器或肾脏等器官,造成他们终生残疾,使其终生痛苦不堪,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还有些青少年离家出走后四处流浪,在生活上无依无靠,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有部分回家之后,谈起这段刻苦难忘的经历,就会泣不成声、痛苦万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呢?

1.个人原因。心理学专家认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在于本人。人格异常的青少年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抱有怀疑的心态,与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还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到处走动、游荡的心理是一种喜好,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具有大胆冒险的精神,但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现象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2.家庭原因。家庭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场所,但是羽翼未满的青少年为什么选择离家出走呢?这一非正常行为直接、清楚地告诉我们家庭及父母方面存在某种缺陷。家庭的分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恶化等因素,都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比如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相处得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或者是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自由;以及父母有酗酒、吵架等坏习惯等。据调查,如今有20%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17%的青少年常因不听话,经常遭受父母训责和打骂,在长期的压抑中形成逆反心理,最终出现矛盾冲突。还有10%以上的孩子处在不和睦的家庭中,4.8%的孩子因父母离异等,这些因素都与青少年的离家出走有着直接关系。

3.学校原因。青少年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一种令自己恐惧、处处受制约的学校环境。他们感到学习负担过重,随着厌学情绪的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随之而形成。近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体制却始终未变,考试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的惟一标准,当老师和父母们拿着他们的学习成绩来论长论短之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遭到歧视和冷淡,这些现象都让他们产生不自信,不受重视的感觉,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不少青少年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选择了离家出走来逃避负担。

4.盲目从众心理。有些青少年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的青少年就会加以模仿,以为是找到了寻求解脱的好办法。

5.拜金主义。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青少年通过各种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有些青少年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而热衷于学习以外的东西,比如迷恋网络游戏或早恋等。另外,拜金主义严重的青少年,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进而逃学出去挣钱或学某些明星离家外出闯天下等。

小案例1

某市初三的一名学生,平时也不学习,在家里一有空就学打坐,还经常让爸爸妈妈帮他看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冒火,掌下是否有生风。时间长了他见自己的功夫不见长进,于是,趁父母不在家,他就偷拿了家里2000多元钱,离家出走独自去少林寺学武。因为他不知道路,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所武校。但是他身的钱已经花完了,当父母找到他时,他已经因为饥饿过度而躺在医院里了。

小案例2

13岁的小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的母亲是个“药罐子”,父亲是个“酒鬼”,家里一贫如洗。他没上过一天学,父亲稍不如意就对他拳打脚踢,喝醉了还会用扁担抽他。9岁那年,小阳离家出走到处流浪,先后去过昆明、武汉、长沙等地,一直流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但自从到广州后,便被一个票贩子“收留”,开始替这个票贩子到广州火车站倒卖火车票。因为倒卖假火车票,被广州火车站派出所民警抓到公安局的受案室里。一走进到受案室,他就主动掏出身上的20多张假火票。民警在做笔录时,问他什么答什么,很是流利。但当民警提出要送他回家时,他却号啕大哭起来:“我就是在外面冻死、饿死,也不回家。”从以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行为是各有差异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校环境和不同的性格特征等都是有可能离家出走的。总体来说,青少年离家出走对其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青少年如何打消离家出走的念头

1.如果离家出走的原因来自于父母。青少年要多和父母沟通,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理智地告诉父母,不要担心父母会不理解你,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对你的爱才是真正无私的。

2.如果离家出走的原因来自于老师。有一些青少年因不满意老师的一些行为,就开始逃学,甚至离家出走。青少年要记住,没有一个老师会故意跟自己的学生产生过节。青少年要把老师的批评当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此做得更好。

5.绝缘一切良嗜好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容易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习成绩下降。此外,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不仅对身体有害,一旦成瘾,难以自拔。饮酒过量也常导致争斗,或为支付烟酒费用而发生偷窃、****等,危害社会和个人,因此青少年一定不要染上吸烟、喝酒的坏习惯。

这些良嗜好对青少年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有关人士指出:青少年参与赌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青少年将成为“垮掉的一代”,前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将会葬送在赌博的青少年一代手中,这绝不是一般的危言耸听,而是发人深省的警钟!

小案例1

王某的烟瘾很大,每天至少要抽2包烟,而且经常让孩子给他买。有一天,王某的爱人翻动孩子书包时,无意中看到,一堆书本中藏着一支烟嘴和已抽剩半盒的香烟。夫妻俩大吃一惊,马上找儿子质询。12岁的儿子若无其事地表示,香烟是自己用零花钱,在楼下食杂店买的。盛怒之下,王某父亲找到店家理论。店主承认,烟是自己卖的,但他儿子吸烟能和他没有关系吗?

小案例2

16岁的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甚至还骗同学的钱用来吸毒。

青少年通常在何种情况下染上不良嗜好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时刻。然而由于青少年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缺乏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无法轻易排除心理上的苦恼与生活中的压力,由于他们的人格正在形成之中,还没有独立的人格,所以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赌博的朋友,赌博的父母、常常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有的少年学生自小在家中看父母跟人玩麻将,久而久之,他的好奇心产生了,“大人这么好玩,我也来试一试!”总的来说,青少年会染上良嗜好有以下原因:

交友不慎是不少青少年有不良嗜好的重要原因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交上损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做出不理智的事。

1.精神空虚。每个都要长大,而“成长的烦恼”谁都避免不了,成绩下降、家庭矛盾、早恋受挫……于是,为了寻找安慰、排遣烦恼,一些人就会想用吸烟、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

2.家教不当。父母对青少年管教过严、过宽或者是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而让青少年学会了不良的嗜好。

3.追求时尚。许多青少年为了追求前卫,标榜自己的前卫行为,选择与怪异行为为伍,认为吸烟、喝酒、吸毒就是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这样就有了不良的嗜好。

4.叛逆心理。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而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中高考受挫等,种种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试图以各种方法来麻痹自己。

5.受媒体的影响。由于现在的媒体很发达,一些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大量吸烟、酗酒、吸毒镜头即使不会直接诱导他们学会不良嗜好,也会让他们对这些不良嗜好不加排斥,从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如何保证自己与不良嗜好绝缘

1.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享受,千万不要为了自己好奇心理而侥幸去尝试,从而受到不良的影响。

2.不要受父母的影响。尤其是父亲,不要看到父亲抽烟就跟着学习。看到父母有其他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要总是那么好奇。

3.青少年交友要小心。不要随意结交自己不认识的朋友,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是违法犯罪分子。

4.提高自己的意识。要熟知吸烟、酗酒、吸毒对人危害,提高自己的意识,以免染上这些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