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最牛的营销大师——史玉柱
27972500000006

第6章 第一次的成与败(5)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因其机制灵活、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因而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比国有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在这种优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托德·匹汀斯基教授指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不同的员工有着千差万别的需求:有人追逐钱财,有人喜欢升迁,又有人讲究个人能力的实现,还有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企业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最好的方式便是分别对待。

巨人在创业期间的管理是自觉的、激情的,内部管理多倾向于事务性的工作,外部管理以市场开拓为主,在软件销售看好的情况下,在公司年轻而活跃的气氛里,体制在企业的上升期简单且富有操作性。巨人注重“情义”的维系,使巨人的管理更像一个家庭企业作风。

巨人食堂很能表现史玉柱管理的人情味,大概除了生产型的企业,似乎没有哪个企业能如同巨人一样保证一日三餐的免费供应,即使在巨人开支最困难的时候,史玉柱也没有取消甚至压缩这方面最容易被取缔或压缩的费用,史玉柱把它看成巨人大家庭的特殊标志。但类似这种“情义”操作难以保障管理的科学性,尤其在史玉柱涉足房地产、保健品等产业之后,企业的发展加速膨胀,停留在原始状态的管理明显滞后,从而体现多方面的不适应,巨人面临史玉柱所说的管理的青春期。

事情的起因大致可以追溯到史玉柱获得珠海市科技大奖,也就是一辆白色奥迪,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以及大约63万的现金奖励。对于这些财物的获得,即使史玉柱本人并不在乎,但身边的人总会有眼红的。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在史玉柱获奖的几天之后,巨人集团开发部的一批技术骨干先后辞职。这种“倒戈”般的辞职,其理由很简单:劳动的“再分配”问题。史玉柱起初并没有理会这个问题,因为与其委曲求全地平息这一场辞职事件而换来更多人的不满,不如让这些好事者离开巨人。

然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巨人来说,一场几乎有些“灭顶”意味的战争开始了:那些不满的辞职员工中,有不少曾经是巨人研发项目的技术骨干,他们的愤然离去中似乎夹杂着些许怨恨的复杂情绪。于是,其中一位不知名的辞职员工竟将巨人集团开发的技术据为己有,将其擅自转让给了位于珠海之邻的深圳的某电脑公司,再经过包装,成为“某某超级多窗口办公系统”,而该系统竟与巨人的M—6405的升级产品一模一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程序方面,均如出一辙。

显而易见,这次巨人事件与辞职员工不无关系。对于巨人来说,人才的流失早已成为一种事实,而此刻的史玉柱似乎已经无法忍受巨人汉卡的利益被侵害。在此之后,面对深圳公司的市场拓展所带来的威胁,史玉柱不得不被迫降价销售巨人汉卡,损失不计其数。

深受计算机软件侵权之害的史玉柱已经有些出离愤怒了。他无法预料这些掌握了巨人集团核心技术的骨干们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这个底线的尺度却是不尽一致的。尽管史玉柱不愿意对人性做最坏的猜想,但是捍卫巨人,捍卫巨人的每一寸利益却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于是,广东省首宗计算机软件雇员侵权案在史玉柱的万般无奈中被搬上了法庭。

巨人集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场官司的赢家,但是巨人集团的损失却已成为永远的一处伤痛,无法弥补。

这是一次血的教训,对于史玉柱和巨人集团而言,惟一得到的便是一个代价沉重的教训。自从侵权事件之后,巨人集团加强了企业员工的专利认识。巨人集团以签定文字形式的保证书的方式来约束员工对技术成果的使用规范。根据集团的内部规定,员工在巨人集团参与开发研制出的技术与产品,所有权归公司所有,不得侵占、隐瞒和转让他人使用,并且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项目相同或相关的产品开发。虽然这种成文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这种自律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史玉柱甚至还通过给予离职员工相应的奖金的形式来“封口”,比如那位涉及泄漏技术机密的原巨人集团技术骨干,史玉柱曾经在他离职前给予了5万元的奖金,却依旧没有让他“免开金口”。由此可见,对于这种约束,史玉柱的确是有些仁至义尽,却又似乎回天乏力,一切只能听乎天命。

曾经令巨人集团和史玉柱引以为豪的年轻团队,的确给巨人带来了许多的活力、冲劲与闯劲。然而,也正是这样一支团队,却无法经受住利益的诱惑与考验。人才的大量流失成为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所始料不及和难以掌控的。无疑它给史玉柱很大的打击,也带给他很多的思考,关于企业管理的思考,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对于史玉柱来说,一个纯理工学科背景的研究型企业家,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软件,几乎是囊中取物,但是对于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规划等等问题,这个时候的史玉柱只能被称作“门外汉”。

如果说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地追究深层次原因的话,除了员工们的个人因素之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巨人集团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哲学里可以用相应的“一分为二”以及“联系”的命题来理解,或者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理解,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一个人的辞职也许可以用个人因素来解释,但是一群人的出走,就不能只从个人因素来解释了,还必须将这一事件与其发生的广阔的社会环境与社会背景相联系。

为了寻找管理出路,1993年5月,1993年8月,史玉柱先后邀请多名经济学家,对巨人管理青春期及巨人模式作一番畅所欲言的讨论,史玉柱恭敬地做着学生。可见,史玉柱对巨人有着科学管理的思想意识,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并不满意。专家们在管理民主化、专业化、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史玉柱深谙此间的意义。

1994年初,史玉柱请来北大方正首任总裁楼滨龙担任巨人集团总裁,试图推行“专家管理”稳住人才。这是巨人管理的第二阶段。此时,史玉柱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但“二次创业”并不成功。在1994年8月,史玉柱又旧话重提二次创业,这次的二次创业因为进入了新的业务领域“保健品”,所以使人看到真正的东西。

史玉柱在巨人集团内部率先实行股份制,很多下属公司的法人由他任命别人担任,史玉柱想尝试性地做一个控股“老板”甚至职能部门除总裁办、人事部,全部尝试在内部“下海”,进行相对独立的核算。1994年5月,史玉柱“放权”完毕后,召开了“董事局会议”,然后故作轻松但行色匆匆地跑到美国,实施他另外的经营计划。

然而,史玉柱的“放权”并没有取得怎样的成绩,相反比想象的还要糟糕得多。史玉柱从美国回来后,发现所有放权经营的公司全部一塌糊涂,史玉柱非常气愤,他采取的对策是:有的公司经营对路,就干脆将之“推”出去;有的公司经营不善,只能迫不得已地收回来;有的即使“推”出去也推不走,经营者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就只能让其抱着集团吃大户。

有制度改造,没有合适的人员经营肯定不行。这件事给了史玉柱新的认识。其后史玉柱在经营过程中,强调最多的是,人为企业的第一要素,人没有压力不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史玉柱在早起创建巨人集团的过程中,忽视了团队的利益分享机制的有效构建,加之早期成立之初的巨人集团尚未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或许更有助于理解史玉柱和巨人集团初期的不幸遭遇。而当时的史玉柱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囿于初次创业时各种经验的缺乏,尤其是管理经验的匮乏,使得巨人集团在集体出走事件中无法以有效的机制对整个事态进行控制。

12.移师珠海

《巨人不死密码》一书中分析道,由于深圳注册受阻的原因,史玉柱被迫将巨人,这个他神往已久的名字带去了与深圳一水之隔,位于南海之滨,地接澳门、水连香港的珠海。史玉柱略带遗憾地离开了深圳这座他曾经学习过、奋斗过的城市,心中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深圳这个在当时还较为荒凉的小渔村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到处是如火如荼的施工土地,机器的轰鸣声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由自主地想象着未来的繁华景象,一种失之交臂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珠海在当时远不及深圳受“下海”者欢迎,但是,自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之后,珠海市政府对于科技的重视被提上日程。这一年,史玉柱也正式出任巨人高科技集团的总裁。觉察到政府的这一议程的史玉柱颇有心机地将巨人集团注册头两年的经营业绩,包括在珠海巨人公司帐簿记录上的往来帐目和纳税记录等,通过当地的新闻界进行公布。这招投石问路果然奏效:史玉柱和巨人集团经过各类媒体的渲染与宣传,立刻成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史玉柱很快便如愿见到了珠海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和巨人集团所在的香洲区的领导们。史玉柱是一匹欲“快走踏清秋”的千里马,就有愿意为他套上“金络脑”的伯乐。

1992年,巨人集团当时的销售额已经以“亿”为计量单位了,这样的软件公司在当时的国内是不多见的。对于史玉柱来说,他深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古训。于是,史玉柱没有太多的犹豫,下了决心,放弃深圳,决定将公司总部,也就是巨人集团的管理运作和开发中心全数移至珠海。可以说,史玉柱从在珠海注册公司,再到珠海落户公司的2年里,已经完全结束了巨人集团“异地分隔”的局面,巨人集团从此完成了“一统”。

珠海政府对于巨人集团的来到,并非只是尽一种礼节上的地主之谊,而是给了它很多实质性的帮助。当时许多当地媒体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这样一个形容词一一“沸腾”,足见巨人的影响已经开始辐射开来!

珠海政府对巨人特别重视,给了很多“厚礼”,包括解决科技骨干人员特区户口调动、公司高层领导赴港澳长期往返通行证、税收减免等诸多问题。比如,高科技企业所得税全免,当时也没有增值税,结果要交的税特别低,由于软件业的规律,复制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候巨人的利润几乎就等于销售额,净资产也已经上亿了。

此外,珠海政府给巨人集团的还有很多现实的照顾。比如,可以破例审批出国;户口一时转不过来,可以新办一个珠海户口。史玉柱的户口当时也就是迁不过来,安徽不让迁,政策不允许,这样的话,按照定义就成了无业游民了。珠海政府看到这种情况,就给重新另办了一个,足见政府尽力为巨人创造发展机遇的诚心。

香洲区领导在巨人落户珠海之后便开始了陆陆续续的造访与视察。区领导视察之后,史玉柱与他的巨人集团竟迎来了时任珠海市市委书记、市长的梁广大定期的现场办公。这充分表明了珠海市政府对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万分“宠爱”。正是在珠海市政府的现场办公上,巨人集团获得了珠海市政府份量十足的一份“厚礼”一一一块按当时地价减免50%,并可分期付款先行使用的土地。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珠海市政府的这一份无以复加的大礼,让一介书生史玉柱在短短的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产大王”。

对于珠海市政府的这份“厚礼”,史玉柱理所当然地感激不尽:这些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扫清了巨人集团发展中的诸多制约障碍,而这些问题在巨人离开深圳之前,早已困扰史玉柱多日,却一直无法解决。喜出望外的史玉柱不得不由衷地感叹:珠海,巨人来对了!对于政府批的半价土地,甚至还能以先使用、后交款、分期分批交款的方式获得,这无异于是“天下掉馅饼”的美事。而这块地在珠海香洲区更可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

这块规划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土地,地理位置也很好:东临珠海市电视中心、金融中心和邮电中心,西靠体育中心、南接商业中心,北面则以当时正处于规划建设中的珠海市新政府为邻居。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令巨人在珠海的落户占尽了先机。所谓的“天时地利”恐怕也无法超越巨人所获得的此番礼遇了。

至此,可以说史玉柱“天时地利人和”俱得,但“面对这么大一块地,当时的史玉柱着实有些迷糊,对于土地、增值的问题可是一窍不通,而那时的房地产远远还没有像后来一样有那些花样迭出的营销手段,史玉柱也很难从中得到些许启示。而‘寸土寸金’价值极高的政府拨地,史玉柱的惟一念头便是:‘不想就这么轻易地白白浪费。’于是,对于这还是一片荒草的处女地,史玉柱开始思考如何规划和开发利用了。”

据业内人士解析,史玉柱面临着多种选择:选择一,建设一座技术一流的科研大楼,专门用于软硬件的开发和电脑的生产;选择二,建设一座配套设施完善的员工公寓,让员工在这座公寓里统一地生活作息,吃、住和工作,就像当年他在封闭式的环境中努力完成了汉卡的研制工作那样。然而,这两种选择似乎都不太符合史玉柱的初衷。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土地并让土地的使用带来最大的财富是史玉柱所首要考虑到的问题。因为,毕竟史玉柱的社会角色中更多的还是一个商人,商人无法不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上,除了上面陈述的选择,史玉柱还有许多其他的想法。思虑再三的史玉柱最终将这块土地作为了巨人大厦的基地。根据史玉柱的构想,巨人大厦将完成巨人集团开发中心、行政中心、物流中心、员工公寓、员工食堂、员工活动中心等功能的承载。简而言之,史玉柱的最初想法仍是以巨人集团的自行使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然而,之后所经历的一些变故使得史玉柱改变了初衷,正如之后他的每一次出现总是会带给人们一些意外的东西一样,他突然决定将巨人大厦作为一个房地产项目来开发和经营。

于是,巨人大厦,这个“房地产巨人”开始了它异常离奇的建设。

13.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