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27993800000026

第26章

81.讨厌自己的工作

常有一些人抱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们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工作上只有分工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人永不疲倦的秘诀,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箴言。

无论从事的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如果你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对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么,即使你正从事一项重要的工作,你也不会有所成就。

奎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要讨厌死这份工作了”,“凭我的本事,做修理这活太丢人了!”

每天,奎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做苦力。因此,奎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举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与奎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自己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了,独有奎,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蔑视的修理工。

常有一些人抱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们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工作上只有分工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或许有人会这么想:“我们何必为了成功而如此劳碌呢?一天到晚忙着工作,紧紧张张,辛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获得向往的东西,不是太不划算了吗?”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殊不知,工作本身也是一件乐事。如果让人整天整天闲散下去,许多人都会很不适应,甚至会憋出病来。有些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每日所完成的工作上得到无比的满足与快乐。他们感到,这本身的报酬远比成功后所得到的金钱要来的有意义的多。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除非喜爱自己所做的事,否则永远也无法成功。”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爱工作就像爱一个人一样,开始的时候可能沉迷在新鲜、刺激中,但长远的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做自己爱做的事,并不是一边在热带海滩上享受,一边伸手接过工资;而是热爱一件事,并且投入所有的爱、活力和创造力,这样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工作是美丽的,是庄严的,是幸福的。只有在工作中,我们才会感觉到生命的悸动,人生的价值,才可以使衣食住行更有保障,个人变得更加智慧、勇敢、坚毅和高尚。即使你目前从事的工作无法让你拥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你也不能抱怨。

如果你是一个尊重自己、珍视工作的人,你就不会看轻那份看似卑微的工作,你就不会敷衍它,责怪它,相反你会让它的每一处细微的地方都完善起来,鲜活起来。

如果你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你就会让那些原本乏味的工作变得趣味横生,你会像艺术家创造一件艺术一样投入到工作中去,化腐朽为神奇,并让工作像珍品一样令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吸引众多的眼光。

如果你是一个有特长的人,你就应该尽情把特长表现出来,发挥出来。等你把特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先前看似简单的工作,也蕴藏着奥妙,包含着神韵,而自己也要创造条件,发挥特长,克服困难,完善工作。

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你就不会觉得工作的辛苦、单调和乏味,而只有其乐趣、神圣、喜悦和成功;相反,如果你对工作报以嗤之以鼻的冷淡心理,你就只能收获失败的苦果。

热爱你选择的工作,才能快乐地工作。但在现实当中,任何一件必须做的工作都可能是乏味的,更不必说并非每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满意的工作。一味地抱怨,那么工作场所就可能成为一所监狱。如果你对工作本身没有选择机会的话,你总会有机会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反应”。其实,快乐很简单。要从工作中获取乐趣,不是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而是要把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从而使之尽善尽美的人。如果你掌握了这样一条积极的法则,将个人兴趣和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辛苦和单调。兴趣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使你在睡眠时间不到平时的一半、工作量增加两三倍的情况下,不会觉得疲劳。

爱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人永不疲倦的秘诀,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箴言。

82.事业到了“瓶颈”期

基本上,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处理得好,便找到事业新的发展出口,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在这个时期放弃了突出重围的努力,到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瓶颈”一般用来形容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是一个关口,再往上便是出口,但是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对于所有渴望发展的人士而言,“瓶颈”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时期,尤其是需要进行心理调试。

学法律的韦敏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新创的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开始的几年是顺理成章的,第2年韦敏转做专职律师,第3年开始独立承办案件。接下来的第4年风平浪静。在别人眼里,女律师韦敏正越来越成熟。但是到了第5年,专敏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跟前两年似乎没有大大的区别,她感到,自己正处于事业的第二个十字路口。她开始觉得困惑了。

像韦敏的处境,就是“瓶颈”状态。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初步踏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花1-2年的时间来适应环境。过了这1-2年,就是一个比较平稳、发展得也比较快的时期。但是到了第3、5年左右,他们会面临事业的第二个关键期,就是“瓶颈”时期。在这个时期,前几年那种发展的快速度变慢了,你会感觉自己在原地打转,工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有时候还会发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感慨。

基本上,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处理得好,便找到事业新的发展出口,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在这个时期放弃了突出重围的努力,到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为什么会出现“瓶颈”现象?

导致“瓶颈”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跟一个人的事业、家庭和自身的状态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看韦敏的情况。韦敏一毕业就来到这家新创的律师事务所,因为刚创业不久,这家律师事务所急需人才,所以韦敏在短短一年就得到了提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家律师事务所的规模不断地扩大,陆续进了一大批专职律师,他们当中有不少已经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有的还是从国外学成归来:另外的一些律师对房地产,金融或者证券有特殊的专长。但是本科毕业的韦敏在这几年中既没有继续提高学历,也没有注意培养自己的某一方面的专长,所以到了第5年,她就开始感觉自己停滞不前了。

韦敏出现“瓶颈”效应的原因可以说是最普遍也是最广泛的一种,就是在别人前进的时候,自己没有努力,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便会因为后劲不足而感觉力不从心。

“瓶颈”现象的另一种原因是事业目标的过于分散。一会儿爱好美术,过一段时间又迷上音乐……不管从事的是哪一种职业,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如果事业目标过于分散,没经过这个积累过程,虽然暂时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薪酬和待遇,但是到了需要一飞冲天的时候,你的发展就会遇到障碍。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厚积薄发的。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只要坚持下去都会有所发展。事事半途而废了,就只能永远在“瓶颈”这个位置上突破不了。

第三种原因也很普遍,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一直从事着自己最不喜欢也最不擅长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尤其是在工作上,认清自己适合干什么是最重要的,当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很认真但是工作上总是停滞不前的时候。你就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了:到底我适合不适合这个工作?到底我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一般而言,一个人不喜欢一份工作,其业绩可能平平,但绝对难以做得优秀。人只有在干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时才会迸发出激情,也因此才会取得巨大的成绩。

其实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你静下来思考何去何从的。表面上看。“瓶颈”状态的出现表明事业进行得不是很顺利,但是“瓶颈”时期恰恰给你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反思自己的机会。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一样有波峰和浪谷,如果一直都很顺利,没有任何挫折,一旦掀起一个大浪。跌下来,会是更大的危险。瓶颈时期正是二者的衔接处,它让你有时间去反思自己对事业的选择是不是正确,自己追求事业的方式是不是最恰当。从这个角度来讲,出现“瓶颈”状态不但是正常的,而且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对你今后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83.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之所以会“怀才不遇”,大多数是由自己造成的。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严重影响到你的正常心态。

如今,“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有时也会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王清在某五星级酒店客房部工作,大学一毕业她就来到了这里。她的目标是坐上总监的位置,可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三年了,依然只是个主管。更令她愤愤不平的是,她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客房部的经理只有高中文化!王清愤愤然,为什么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却总遇不到伯乐?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她经常我行我素,跟经理对着干……

其实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者多半是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正做成的事,否则别人又怎么会对他视而不见?他们本身不会认识到这一点,却到处发牢骚,到处诉苦。

当然,这类人中有的确是怀才不遇,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难道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是的,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一种不好的结局,大部分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较低的人,可如今的社会确实复杂,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妄加批评,乱说一气,那你的上司怎会不打压你,而让你出头呢?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一听其谈话,他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行,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会骂到你的头上。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强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孤立在一个小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圈子的人交往。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了,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在“怀才不遇”的痛苦中挣扎。

不管自己的才干如何,你一定会碰上才干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你千万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样只会让人把你看扁了。聪明的人当然不会这么做,不妨做做以下的事情,对你会大有益处。

首先,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自己评估自己不客观,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其次,检讨为何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无恰当的机会?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只好去职;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

第三,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面给你机会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一条生路。

第四,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更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的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最后,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84.退休综合症

退休以后,职业生活和个人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没有规律、懈怠的退休生活,很多人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的感觉。

退休综合症是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退休综合症的心理特征是:孤独、空虚和忧郁。原本乐观的人这时候都可能变得情绪消沉。与此同时,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来,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张女士是医院的高级主管,到了66岁那年才退休。虽然平日的工作时间非常长,精神压力也很大,但她30余年一直是乐在其中,反而担心退休后会没事干。

没办法,平时忙惯了,她闲不下来。每天一早起床发现不用上班,她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瘫倒在床上,连吃饭的力气都没了。久而久之,她干脆把自己关起来,邻居要见她一面比见总统还难。有一天家里的米缸见底了,无奈之中她才跨出家门,但还没走到店里就晕倒在街上,被路人送去急救。

做了各种检查,医师却找不出病因。没想到,张女士居然跟医师强调自己是“回光返照”,可以准备后事了。

在家人的坚持下,拖了几周之后她硬着头皮去拜访一个以前的老同事。这个心理医师断定老友是因为退休的原因,才会出现退休综合症。因此建议她去二度就业,还主动帮她引荐医院的工作。

她顺利地回到医院,如今已届70高龄还是老当益壮,虽然体力不能跟年轻时相比,但工作带给她的成就感,却让她依然活跃。

导致退休综合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退休后,生活模式的改变引起了心理上的不适应。退休以后,职业生活和个人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没有规律、懈怠的退休生活,很多人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的感觉。

其次,有的人认为自己精力充沛、壮志未酬,完全能胜任原工作。现在让退下来,相当于是被遗弃了。于是无精打采,悲观失眠。特别是沉湎于辉煌的过去,为消逝的美好时光而遗憾,即产生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