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任何人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时,都要严格自律,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真正的地关心群众生活,也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明代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爱国英雄和著名诗人于谦,一生清廉勤政,不畏权势,不拉私交,性格刚正,嫉恶如仇,堪称后世楷模。
于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仕宦家庭,从小就勤奋好学,才智过人,并以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作为自己的偶象。
于谦刚入仕途,就显露出为民除害的决心和果敢的性格。
永乐二十一年,他奉命出巡湖广、四川、贵州和江西等地,考察官吏,安抚百姓,他微服便装,深入百姓,访询长老,倾听百姓的意见。当发现有些官吏贪赃枉法,滥杀无辜百姓以冒充军功时,就立即查处。
一些犯罪的官吏,竭力想贿赂拉拢于谦,求于谦网开一面。于谦却丝毫不为所动,轻者当面斥责,重者则回朝奏劾。
宣德二年,他巡察江西,了解到一些官吏断案不公,就亲自复审,纠正了冤案,平反释放了数百名受冤者,百姓称为“神明”。
当宁王府的官吏恃势掠夺商民货物时,于谦一经查明,就严加惩处。
于谦在巡抚岗位上19年,改革时弊,发展生产,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被百姓称为“清官”、“青天”。
于谦的事迹,在人民中广泛传播,就连盗匪闻其名见其人,也各自散去。
正统五年,于谦从河南往山西,轻骑简从,夜间经过太行山隘口,忽然遇见一伙劫路的盗群,挥刀呼啸而来,随从的仆人见此情景都毛骨悚然,而于谦却毫无惧色,大声叱责。群盗才发现是威风凛凛的巡抚于谦,于是作鸟兽散。
于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时有一种社会风气,一些地方官吏,为了飞黄腾达,去京城奏议时,总要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献媚取宠的礼物。
于谦每次去朝廷奏议时,总是两手空空。
有人劝于谦带些山西名产(当地有手帕、线香和麻姑),分送朝臣。于谦却写了一首《入京》诗作答:“手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此诗不久就远近闻名,成为美谈。
于谦在生活中十分节俭,常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薪俸用来救济灾民和穷人。于谦一生忧国忧民,却终难逃奸臣陷害,当他家被抄时,未发现他家中有金银财宝,唯有一间密室紧锁。抄家者以为里面一定藏有珍宝,谁知打开一看,只有代宗皇帝赐予的蟒衣、剑器。
于谦的一生,为国为民,无论治理国家,还是领兵打仗,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在封建社会里,许多为官作将的人,为求功名富贵,不惜挖空心思,鱼肉百姓。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尤其显得可贵。
苏绰也称得上一位这样的官员。
苏绰(497~546)字令绰,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他是西魏少数民族政权革易时政、推行汉化,并根据《周礼》建制立官的枢要之臣,对北朝后期的思想、政治、文化颇有影响。
由于他的才华出众,受到西魏宰相宇文泰的重用,并凭其出色的表现,官位步步高升。除其才能之外,能使名声显赫的重要原因,便是他的良好品德和高尚人格。
宇文泰久闻苏绰才气过人,但未曾识见。
一次,宇文泰与公卿同往昆明捕鱼,到仓池时,问旁边的人其历史情况,无人可答。于是,把苏绰叫来了。苏绰便把每事都讲述得绘声绘色。宇文泰心喜,便一直问到天地开始创造化育时有什么景象,历代兴盛与灭亡的经过如何,苏绰始终对答如流。宇文泰与苏绰骑马慢行,竟然没有撒网捕鱼就返回了。
回到府中,二人继续交谈。每当谈到军政大事时,宇文泰便会端庄坐起,非常入神地倾听,一直谈到次日清晨,但宇文泰仍意犹未尽。这全靠苏绰的博学多才与合理透彻的分析,更有改革意见的大胆提出。宇文泰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才,便任以大行台左丞,管理重要政务。从此苏绰便越来越得到宇文泰的宠信。
公元546年,苏绰官至西魏大行台度支尚书、司农卿。他秉性忠厚俭朴,以消除人民的饥荒祸乱为己任,每天处理众多国家大事,丞相宇文泰对其推心置腹,十分信任。
他不为己谋置田产宅第,更不仗势搜刮钱财。他不仅严于律己,更注重对子之教,形成清廉的家风。他的儿子苏威,后来成为了隋朝的重要大臣,和他的父亲一样,以“清俭廉慎”而著名。
他通常与王公大臣商议国家政务,从朝至夕,国事大小,都了如指掌。终由于“积思劳倦”,年仅49岁便走完了其人生旅程。
宇文泰对苏绰的死十分悲痛,深感惋惜。认为少了深知己心之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苏绰之所以官爵高升,死时令人如此惋惜,除其出众的才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其高贵的人格魅力,心如清水,行如白玉,使人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