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辉
有进有退,能屈能伸,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那种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人仅仅是村夫莽汉,表面上英勇,实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处理问题既需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等待最适宜的时机。清朝一代明君康熙不仅善于忍耐,而且知道什么时候该主动出击,因此,最终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公元1661年,顺治帝病死,他的第三个儿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康熙皇帝。当时,康熙还不满8岁,幸亏先帝临终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叫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尽心尽力辅佐小皇帝。
到康熙年满14岁的时候,按规矩可以亲政了。但是顾命大臣们特别是鳌拜却一点没有还政的意思。小皇帝十分不乐意,一心想除了这位骑在自己头上的大臣,不再当傀儡。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权力之争开始了。
康熙皇帝自小在宫廷长大,对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十分熟悉,非常精通掌握权力的谋略。他知道鳌拜在朝廷里势力庞大,用公开的手段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反会激化矛盾,引来大麻烦。因此,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在表面上一再容忍鳌拜,有时甚至装出畏惧鳌拜的样子。
康熙一再加封鳌拜一家,连鳌拜的儿子也当上了太子少师。鳌拜经常称病在家,自己不上朝,可政事都由他在家里处理,朝廷反倒成了摆设,康熙却表现得毫不在乎,从来没有异议。鳌拜一家贪污索贿,结党营私,康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鳌拜借口维护祖宗成法,恢复圈地,其他大臣反对,他就当着皇帝的面大声呵斥其他大臣,康熙还是强忍着不开口。
有一天,鳌拜又称病不上朝了,还托人带口信给小皇帝,要康熙登门探望他的病情。康熙知道鳌拜是在试探自己,不去可不行,就带着人来到鳌拜家。进了鳌拜的卧室,康熙立即觉得气氛不对,鳌拜躺在床上,神色却十分紧张。卫士们也觉察到这一点,立刻有人到鳌拜睡的床上被褥下边搜出了一把利刃。
面对皇帝,暗藏利刃,这可是一件涉及到谋反的大罪。皇宫里的卫士们见自己在鳌拜府中,生怕皇帝一声令下要抓人,反而讨不了好,紧张得不得了。鳌拜也更加紧张起来,自己跟小皇帝这么对着干,弄不好吃亏的反倒是自己。
正在剑拔弩张的刹那间,康熙皇帝却镇定自若地发了活:“满族勇士本来就该刀不离身,你们紧张什么?”一句话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危机,进一步安稳了鳌拜的心。
其实,小皇帝这是在欲擒故纵。鳌拜却以为玄烨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放松了对皇帝的监视。康熙便设下了妙计,要活捉专横跋扈的鳌拜。
在这以前,康熙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他按照满清皇朝的规定,从满族权贵人家中,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子弟充当自己的贴身警卫。这些半大的孩子,跟皇帝年龄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练习摔跤。有时候鳌拜进宫办事,他们也照样摔跤,玩得热热闹闹,这就给鳌拜一种假象,以为皇帝跟这群孩子一样,不问国家大事,只知道打闹贪玩。
鳌拜装病试探皇帝的事发生之后,鳌拜按理该入宫谢罪,并且向皇帝汇报这几日发生的事。康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把平日跟自己一同练习摔跤的卫士们找来,安排好捉拿鳌拜这件至关紧要的大事。
康熙对卫士们说:“鳌拜身为辅政大臣,却有违祖先规矩,处处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擅杀大臣,实在是太过分了。那天的事,你们都看到了,他在被子下边居然藏着刀子,胆敢害到皇帝头上来了。朝廷里的大事,都由他在家里商量好了才启奏,我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可做的?照这样下去,大清什么时候才能富强?所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你们虽然年轻,可都是我的亲信。要除掉鳌拜,只有靠你们!”接着他把早已深思熟虑的计划告诉了卫士们。
鳌拜按时进了宫。他依然像往日一般,大摇大摆,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来到皇帝的住处,只见平日那些孩子侍卫们正准备着练习摔跤,一个个蓄势待发,好像士兵即将出征一般。
“这些娃娃又在闹着玩儿啦。”鳌拜一肚子的不屑。不料那群孩子突然冲上前来,抱腰的抱腰,拧腕子的拧腕子,蹬腿窝的蹬腿窝,一下子缠住了鳌拜。
一开始鳌拜还以为小皇帝跟自己闹着玩,所以也没有全力反抗。待到一群娃娃把他摁倒在地上,他才觉得不大对头,斜着眼去瞧指使他们的皇帝。只见康熙一脸的冰冷,又听得小侍卫们满口的怒骂,这才觉得大事不妙。再要挣扎,已经来不及了。鳌拜一下子被捆了个结结实实。
就这样,16岁的康熙皇帝,不动声色地拿下权臣鳌拜,把大权收归己有,扫除了政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体现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