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英国着名的探险家彼得·亚巴尔到缅甸北部丛林考察险,在一座边远山区的大寺院里认识了一位修行的老僧。这位老僧每天早晨在院门前静坐10多分钟,然后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深山的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亚巴尔被这一神奇情景原呆了,他用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这位修行僧空中飘浮的镜头。回国以后,他在英国《卫报》上发表了自己拍下的照片及有关他自己看到的这位僧人升空情景的文章。当时有些英国科学家们不相信,认为一切是由幻觉所致、中了一些宗教巫师卖弄的障眼法等伎俩。亚巴尔坚决否认,他认为自己当时头脑清醒,目睹的情景真真切切。这位僧人在作人体高空飘浮时’并没有邀请他观看,是他偶然碰上的根本没有什么障眼法之说。
1912年法国的探险家欧文·罗亚尼在尼泊尔和我国西藏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一带考察、探险。他请了一位西藏喇嘛当向导。喜马拉雅山一带积雪很厚,罗亚尼每走一步,脚都陷在雪里跋涉前进’非常艰难。而这位藏人喇嘛行走时脚不沾雪,非常轻松并且时时拉他前进。如有一阵风吹来这位喇嘛的身体如同树叶一样身体飘起,随风前进。
最令欧文·罗亚尼惊奇的是这位喇嘛带着他过康尔尼峡谷时的情景。这道峡谷约200多米深、100多米宽。如果爬山越过,需要大半天时间,而且非常危险,因无道路可行,随时可能跌入峡谷中不粉身碎骨也要跌成重伤。罗亚尼正为过峡谷需要冒险发愁时,喇嘛弯下腰,把罗亚尼背在身上,要他别害怕、闭上眼睛。
罗亚尼突然感到身体飘起睁开眼睛一看,他惊呆了,喇嘛背着他腾云驾雾般地在空中飞行仅仅几分钟时问就越过了峡谷。他实在难以相信,在这荒凉的雪山地带,竟有如此本领的奇人。
欧文·罗亚尼返回法国后,把这位藏人喇嘛随风飘浮的照片,和自己的奇遇写成文章登在《巴黎时报》上。有众多的读者不相信认为终位探险家在写“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印度的军事学家早就注意到这种人体飘浮术确实存在,便设想把它用于军事作战。而印度的一些科学家们却认为这样的设想很难实现,因为当前科学家尚未弄懂人体飘浮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当今为世人所了解的四种力量,即重力、电:磁力以及两种核力之外,我们只能假设还有第五种力量。这第五种力量又是如何从人体产生的?又是如何推动人体升空的?这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印度的物理学家辛格·瓦杰巴博士观察、研究人体飘浮术多年也奋触过几M位有此功能的人。他曾用几种现代物理探测仪器来探测其中的微妙,均无结果。夂越研究越感到这是一个奇妙的神话,令人难以理解。
所以瓦杰巴博士认为要揭开此谜尚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人类的科技水平能真正发现、发掘出人体内潜在的特殊功能,才能揭开这个谜底。
传说中的“长耳人”
复活节岛的神话和传说没有提到它的第一个统治者霍多·玛多阿来到之前的土着是什么样子的,但岛上的毛阿依·卡瓦卡瓦小雕像却有可能使人们看到复活节岛早期居民的容貌。毛阿依·卡瓦卡瓦是一种男性木头小雕像只有30厘米高雕像上的人身体消瘦,肋骨外突,腹部凹陷,长着长耳朵,留有一把山羊胡子。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保存着这些用光滑坚硬、闪闪发光的托洛米洛木制成的小雕像。
这些独特的木雕像几乎在岛上每个居民家中都有。很清楚,它们是人们崇拜的偶像。第二个来到复活节岛的西方传教士埃仁·埃依洛说有时我们看到他们把小雕像举到空中,做出各种手势;同时边跳舞边唱着一些毫无意义的歌。我认为,他们并不了解这样做的真正含义,他们只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他们从父辈那儿看到的一切而已。如果你去问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们会告诉你说,这是他们的习惯。”
我们从雕像上可以看到岛上的早期居民有着一对长长的大耳朵。岛上的许多传说都讲到了“长耳人”哈纳乌·耶耶彼和“短耳人”哈纳乌·莫莫科,讲到了“长耳人”雕刻巨大的阿胡石像、“长耳人”和“短耳人”之间的战争以及“长耳人”在壕沟中死去的情景。海尔达尔于上世纪中期曾在岛上看到过头领彼德洛·阿坦的肤色同欧洲人的完全一样他是唯一的一个幸免于难的“长耳人”的后裔。
“长耳人”又是什么时候来到复活节岛上的呢?传说中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们比霍多·玛多阿来的时间早有的说他们是一起来的还有的说他们比霍多·玛多阿来的时问晚。但不管怎样,是他们雕出了阿胡石像。
一位研究者曾有幸亲眼目睹了科学家同复活节岛人为此而进行的一场激烈的争论。对复活节岛的古昔往事很了解的着名旅行家基利莫齐断言,新的“长耳人”是同霍多·玛多阿一起来的,但另外的人却反对说他们不是同霍多·玛多阿一起来的,而是稍后同一位名叫图乌科·依霍的首领一起来的。当时在场的一个复活节岛妇女却对这位研究者说道:“不要相信他们,他们什么也不懂!”
那么长耳人”又是谁呢?复活节岛人向来就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
罗格文海军上将的同行者别列恩斯特看到某些岛民的耳垂一直拖到肩部还有的人耳垂上挂着特别的白色的圆饼形耳饰。与复活节岛相距数千公里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这种习俗,南美印加人的神也有长耳垂,马克萨斯群岛古代居民的耳朵也很长。
这种把耳垂拉长的习惯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印度迈索尔有一座30米高的花岗岩石雕像——戈麦捷什瓦拉,它于公元938年完工,比复活节岛的最大雕像还要大,其耳垂一直拖到肩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耳人”。印度南部着名的水彩壁画和马哈巴利普拉罗庙宇的壁画以及浮雕上的所有人物也都是些“长耳人”,长长的大耳朵上还悬挂着各种耳饰。在印度,长耳是佛的特征之一所有的菩萨塑像都有着长长的耳朵。
在印度,不仅佛有长长的耳朵,而且诸神也是些“长耳人”。在离孟买不远的象岛上,有一座洞穴庙宇印度的三大圣人——波罗吸摩、毗瑟奴和湿也都有长长的耳朵。大量的化身、佛教中的导师、圣徒和教会中的人物,甚至连凶神恶煞,也都有着长耳朵。东南亚各部族也有把耳垂拉长的习惯,很可能波利尼西亚和复活节岛的祖先就是从印度那儿迁徙来的。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而已。
异食者的食谱
毒蛇、蜈蚣、蟾蜍、稻草、石沙、泥土、煤炭、汽油、书本、衣服、玻璃……看到这些东西你永远也猜不到它们居然是一些人餐桌上的“美食”,但是这些的确是被列入了“异食者”的食谱中。
英国26岁的青年詹姆斯因闹事被捕,被送进了西约克郡警察局的一所监狱。但在审讯时他却穿了一套警察制服出庭。原来,詹姆斯有一种怪癖,对衣物胃口特佳。他在狱中吃光了身上所有的衣物,包括衬衫、长裤、内裤、袜子甚至鞋他出庭时穿的警察制服是辩护律师临时给他找到的。
美国华盛顿州40岁的妇女艾玛也喜欢以衣服为食。她说我看到美丽的衣服时往往会流口水。尤其看到较厚的外套时,很想拿到嘴里咀嚼。然而,最使我垂涎的是丈夫的衣服。”她丈夫对衣服常常丢失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被他妻子吃掉了。
这类事情从异食癖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因为人的胃口的容纳与消化能力毕竟是相当强的。16世纪时英国有位吃书的妇女开始每天吃一本,后来索性把书当饭吃。医生曾让她禁吃“书餐”3天她竞苦熬不过,百病丛生。到了第4天继续吃书,便又精神焕发。丈夫和子女为她四处选购“书食”。她吃的书,首先要干净’最好是新书。这位“食书癖”患者在当时被称做“把书店吃进肚子里的人”。
真正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看来根本不可能为胃所接纳的东西,在有些人那里却被身体完全吸收而无任何中毒或受损迹象。
南非青年萨尔门素以生吞毒蛇驰名于世。他说我捉到毒蛇后用木棍把它打晕,这样容易吞到肚子里,但不久毒蛇会苏醒过来,在肚里乱撞,但我心里“到非常舒服。”其胃何其异然!
中国喜食蛇者也不乏其人。桂林市的尧韦心喜吞眼镜蛇、蟾蜍等,几天不吃就会感到浑身无力。山西的孙庆顺是当地出了名的“蛇阎王”,多年来他生吃活蛇达800多条,其中包括剧毒的五步蛇。他吃法独特,将蛇头拉直,用齿咬开蛇腹先将蛇血吮尽,然后饱啖蛇肉。在一次庙会上人们正在看演出,不料一条约2米长的毒蛇从戏台角窜出,只见它毒信乱吐吓得观众赶紧逃避。孙庆顺大喝一声,上前将蛇擒住。然后当众将毒蛇生啖,见到那蛇在“蛇阎王”嘴中半露的尾巴甩来甩去,众人个个心惊胆战。
摩洛哥有个20岁的青年阿蒂·阿巴德拉,他每天要吃掉3个玻璃杯。他说,咀嚼玻璃杯就像咬脆苹果一样爽快。在14岁以后的6年中,阿蒂已吃掉了约8000个玻璃杯。好奇的人们都以观看他进“玻璃杯餐”为乐事。吃玻璃杯并非是这位摩洛哥青年与生倶来的能力。14岁时的一天午夜,他从睡梦中醒来,一股阻嚼硬物的感觉促使他抓起床边的玻璃杯便使劲地咬,并将裂片咯咯地嚼成碎片。从此玻璃杯成了阿蒂每日必备的特殊食品。摩洛哥健康中心的医生从阿蒂的X光片中检查不出任何结果,他的口腔、胃肠都没有损伤的痕迹,也找不到玻璃的碎末。医生说,这是医学常理无法理解的奇异现象。
印度的库卡尼吞食日光灯管,就像品尝甘蔗一样津津有味。他经常为观众表演这种进餐。观众常自费买来日光灯管,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仿佛他不是在吃玻璃管而是在吃甜脆可口的甘蔗。他一面咀嚼一面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好吃,好吃!”而他的咽喉却无出血或损伤现象实在令人惊奇。医学专家曾用X光仪器和最新技术,对库卡尼进行过全面的、细致的检査没有发现任何与众不同之处。
法国的洛蒂图能吞下铁钉、刀片、螺栓,先前他也喜欢吃玻璃。依他的习惯吞吃硬物时’须伴以开水“助膳”,由于吃金属比吃玻璃所需开水少,这使他对“金属餐”产生了偏爱。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洛蒂图当众吃下了一份夹有刀片、铁钉、硬壳果等馅料的三明治。会后记者们立刻要求洛蒂图到就近医院检査,X光师指着当时拍下的洛蒂图的X光片表示,他的胃里有一大堆金属。洛蒂图甚至还用6天时间,吃掉了被解体的电视机。医生说,洛蒂图的胃、肠、喉部壁膜看起来特别厚。这位法国异食者已提出他死后将献出身体供科学研究。
如果说吞食毒蛇在于人体异常的解毒能力吞食玻璃、金属在于人体异常的消化能力那么不需要饮食而只喝煤油或汽油的人对他们的生理特殊性又该作何推论呢?
湖北省公安县农民梁必芳1987年时44岁,她已有15年只喝生煤油的历史了。1972年秋,她生了一场大病,不想吃东西,喝了生煤油之后感到全身分外舒服从此就一直靠喝生煤油度日。15年来共喝下生煤油约55000公斤平均每天约1公斤,梁必芳的身体却一直健康无恙。
法国水手华安列克己年过60岁,他此生虽无异食之好,但以从不喝一滴水而闻名。有人不相信,邀他去非洲撒哈拉沙漠旅行,那人用5只骆驼带足了水走了20天华安列克滴水未进,一路上还大嚼饼干。看到这位长得又壮又胖的水手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个不喝水的人。
黄莺又称黄鹂是一种名气很大的可以观赏的鸟,它的叫声婉转素有“歌唱家”之誉。它在夏季分布于北半球的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地,冬季则迁往靠近赤道的埃及、苏丹、马来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那么黄莺除了歌唱得好,还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法国的动物学家为了弄清黄莺究竟是在何处越冬的这个问题,曾经使用环标放飞的方法终于发现它们是在苏丹尼罗河的发源地一带栖息越冬的。当春暖花开时,黄莺又向北返回了,它们的飞行路线是先顺着尼罗河,在亚历山大向左转弯沿非洲海岸线向西飞行,在临近突尼斯时改变方向往西北飞行最后沿意大利海岸线飞回法国。
对黄莺的这条飞行路线,科学家们有些迷惑不解。因为,大多数去苏丹越冬的鸟类走的都是另一条飞行路线沿着小亚细亚海岸线飞行飞越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横穿巴尔干半岛返回法国。不过,既然黄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想必它们自有道理。也许,因为它们在那条路线上发现了更多的食物或是由于它们的祖先世代沿着那条路线迁徙已经习惯从而沿袭至今。
科学家们还发现黄莺在迁徙的路上’总是白天停落枝头、喈喈鸣啭,夜晚就找不到它们了。因而又得出这样的结论黄莺迁徙时是白天歇息、夜晚飞行赶路。那么,在夜晚,它们是靠什么去识别方向的呢?
黄莺的奇怪本领
现在人们都知道,那些在白天飞行迁徙的鸟类一般都是根据太阳的方位确定其飞行方向的。那么黄莺到底是如何确定方位的呢?人类测定其所在地的经纬度时,即便是那些经常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至少也需要20分钟。然而,候鸟却可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结束这项工作。那么黄莺呢?既然它们是在夜间飞行天空自然没有用来确定方位的太阳。对于它们是如何确定方位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德国有一位动物学家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模拟黄鸾迁徙时周围的环境,以观察它们的反应。他分析说黄莺在夜晚看见了什么?显而易见,是星空。他凭借收集起来的环标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当天空阴云密布、星月不见时,黄莺便中止飞行,落地歇息。这位动物学家据此推断说,黄莺是靠·夜空中的星辰方位以来导航定向的。这位动物学家的推论出人意料,但又不是不可能的。不过,假如它们总是靠那几个星斗为自己的旅行导航定向的话,那么同一天在尼罗河发源地和在突尼斯所看到的星星绝不会在天上的同一个位置上。这又怎么理解呢?再说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在晚上10时和凌晨3时所看到的星斗也不会在同一个位置上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黄莺可以像3000年前的牧人那样、成为杰出的天象观察员?
这位德国的动物学家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后来他决定用实验来说明问题。
他花费巨资请人为他制作了一个和陈列在博物馆里天象仪相仿的大型天象仪,它漆黑的穹顶上装有象征星斗的小电灯泡。北极星、半人马星座的织女星以及横贯广袤夜空的银河等和真的天空毫无二致。天象仪缓缓地自转,恰如在繁星点缀的夜空中转动,人们只须操纵曲柄,便可以得到4月15日凌晨3时的亚历山大的夜空和5月17日晚11时突尼斯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