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宇宙发现
28060900000019

第19章 璀灿星空探秘(5)

还有一种更离奇的学说认为太阳有一颗姐妹星,叫复仇星。复仇星在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周期性地把致命的彗星释放到地球上,使地球上扬起弥漫持久的尘埃,环境发生剧烈变动,以致使生物从地球上消亡。每隔2600万年复仇星离太阳最近时,引力使彗星从奥尔特云中飞出,其中一部分便飞到地球大气层来。至于复仇星的来历,有人认为它与太阳同期形成;有人认为它是后来被太阳俘获的。当它闯人太阳系时,可能挤走了某颗行星,并由于摄动力而引起地球上的一场大浩劫。至于复仇星是否存在?它是一颗恒星还是一颗行星?还是一颗黑星(黑洞)?到目前还一无所知,什么也没观测到。所以关于彗星来源问题,目前仍处于假说研究证实阶段,最后打开.彗星之谜的金钥匙还没有拿到手。

神秘的哈雷彗星蛋

哈雷彗星每靠近地球时,地球上就出现神奇的彗星蛋,令人百思不解。

1682年,哈雷彗星对地球进行周期性的“访问”B寸,在德国的马尔堡,有只母鸡生下一个异乎寻常的蛋——蛋壳上布满星辰花纹。1758年,英国霍伊克附近乡村的一只母鸡生下一个蛋壳上清晰地描有彗星图案的蛋。1834年,哈雷彗星再次在苍穹出现,希腊科扎尼一个名叫齐西斯卡拉齐斯的人家里,有只母鸡生下一个蛋,壳上有彗星图。他把它献给国家,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奖励。1910年5月17日,当哈雷彗星重新装饰天空时,法国人i宅异地获悉,一名叫阿伊德布莉亚尔的妇女养的母鸡也生下一个蛋壳上绘有彗星图案的怪蛋,图案犹如雕刻,任你擦拭都不改变。为了得到1986年的彗星蛋,早在1950年,苏联科学家便在国内联系了数以万计的农户;法国、美国、意大利、瑞典、波兰、匈牙利、西班牙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建立了类似的调查网络。现在,调查结果巳揭晓:1986年,意大利博尔戈的一户居民家里的母鸡生下一个彗星蛋,母鸡的主人意大利人伊塔洛托洛埃因此暴富。为什么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时,地球上就出现蛋壳上描有哈雷彗星的鸡蛋呢?

这个谜尚待解开,作为研究彗星的资料,被认为与免疫系统的效应原则,甚至和生物进化有关。

彗星会撞地球吗

在1994年发生的“苏梅克一利维9号”彗星碰撞木星的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政府领导人甚至平民百姓的关注。这颗彗星闯入离木星很近的地方,被木星的潮汐作用撕裂为21块碎片。天文学家预告“苏梅克一利维9号”彗星的碎片处在一条最后要和木星碰撞的轨道上,1994年7月下半月,这些碎片将陆续和木星相碰撞。正如预告的那样,1994年7月17日至21日,这颗彗星的21块碎片一块接一块地撞到木星表面。21块碎片中最大的一块直径约3.5公里,相撞时产生的烈焰高达1600公里。碰撞之后,在木星上留下的黑斑比地球还大。撞击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亿颗原子弹,所发出的红外辐射极其强烈。人们以极大热情关注这一宇宙碰撞事件的整个过程。同时,人们也在思考:我们的地球是否也有可能受到彗星的袭击?当然,彗星和地球相撞的机会要比彗星和木星相撞的机会少很多。然而,也不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今天,天文学家比以往更加重视对彗星的研究了。

彗核是“脏雪球”吗

彗星,俗称扫帚星,出现时总是以它那拖着长长尾巴的特有外形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在古代,它往往被视作不祥之物而给人以恐惧感。尽管人们对彗星已有几个世纪的科学观测历史,但认识还是很不足的。从体积上讲,彗星堪称太阳系中的庞然大物。彗星的彗发大过太阳,彗尾则更可长达3亿公里。然而这一切都是彗星运动到离太阳较近时在太阳光作用下从彗核发展而来的。因此,彗星又是太阳系中最为活跃的成员。彗核太小了,地球上即使用大望远镜也观测不到。人们只是间接地猜测有彗核存在,并估计它的性质和大小。

那么彗核究竟是什么呢?一个世纪之前,纽顿认为彗星是一大团固体粒子,它们在相似的轨道上独立地绕太阳公转。这团粒子的中心密集区即成为弥漫的彗核,但核并不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最早的彗核沙砾模型。这类模型认为固体微粒是在太阳系外形成的,因而有星际物质成分。但各种沙砾模型的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1953年,英国科学家里特顿在他的《彗星及其起源》一书中主张彗星是松散的粒子群,粒子间无引力束缚。而利奇特则在1963年他的《彗星本质》一书中认为彗星虽是较松散的粒子群,但粒子间有引力束缚。沙砾模型可以很自然地解释彗星的分裂以及形成流星群等观测事实。

另一种观点认为彗星具有致密彗核。

这种看法上一世纪就有了,但直到1950年美国科学家惠伯才使这种观点有了重大的发展。他认为沙砾模型不能解释有关彗星的许多观测事实,如轨道长期变化,彗星爆发以及大彗星的气体尘埃比。惠伯的致密核模型认为彗核是由冰冻的母分子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的整块团状物质,称为“脏雪球”。这种模型可以解释彗星的多种观测特征,在惠伯之后又得到很大发展,但长期以来始终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

1985年至1986年哈雷曽星回归期间,有5艘飞船到达彗星附近进行实地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哈雷彗星的彗核并不是惠伯认为的那种简单“脏雪球”。这首先表现在外形不是一个球,而是呈长条形。彗核外表面极不规则,看上去像是由许多碎片组成的冰砾堆。表面粗糙,颜色极黑,如天鹅绒。彗核内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外部是由非挥发性物质构成的多孔表面层。因此当彗星接近太阳,外表温度高达30~1301时,表面层之内仍可以有冰存在,温度低于一70T。这一结构使彗核大部分表面不呈现较为均匀的气体升华现象。只是当阳光热量通过表面层传到内部并使冰升华时,蒸汽才能穿过表面层逸出,成为喷流等彗核活动现象。因而,外部看来只有小部分彗核表面是活动的,喷流呈离散状分布,而不是从整个表面向外发出。核的不规则外形本身就表明了冰不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从包壳下部持续地通过升华释放出来,因而核的内部结构也不会均匀。

这种带有外壳的复杂脏雪球模型为许多人所接受。但这毕竟只是对哈雷彗星单一样品的研究结果,而且严格说来许多内容还是间接推测出来的,以能说明用惠伯的简单均匀结构脏雪球模型所不能很好解释的一些观测现象。有些人,比如上面提到的里特顿,长期以来仍坚持他的沙砾模型。其他彗星的彗核又怎么样呢?如果有朝一日能直接从彗核上或深人彗核内部取一些样品来分析又会得出什么结果?这些只能留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来取得正确答案了。

真有陨冰吗

真的有来自地球以外的陨冰吗?如果有,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这是人们迷惑不解的天文之谜。

1983年在我国无锡市发生了一件引起国内外注目的事件,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一年4月11日中午12时50分,在无锡市东门这个闹市区,人们突然看到一块大冰从空中飞落,它擦过8米高的电线,随即撞到人行道的水泥方砖上,发出如同汽车轮胎爆炸般的强烈响声,这块大冰即刻碎裂成许多小冰块,并从地面升腾起一片神秘的“雾气”,但很快就“烟”消“雾”散了。

很可惜的是,这些奇特的冰块当时并未得到冷冻保存,不久就化成了水。

国家气象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的科学工作者闻讯先后赶到现场,和无锡气象站的科学工作者一起进行了联合考察,根据对众多目击者的调查,这次飞来冰(简称为坠冰)确实有它奇特之处。

第一个特点是大,在着地碎裂前,这块坠冰大约有一人合抱那么大,估计其直径为50~60厘米。它的形状还不太规则,大约呈扁圆形。

第二个特点是着地时无碎冰碴堆积现象,它全部碎裂为许多较小的冰块并向四方派射,这些小冰块大多数如拳头大小,这表明这块飞来冰可能存在团块结构,也就是说它原来主要由拳头大小的小冰块聚集而成。

为了对比这块飞来冰和人造冰的性质,1983年4月19日下午,在无锡市科委的支持下,进行了两次人造冰高空抛落实验,人造冰的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温度约为一t其大小与飞来冰相近,抛落高度为22米,落点也是水泥路面,气象条件也相似。在实验时,同样请4月11日当时的8位目击者到现场观看并作即时对照实验。

实验表明,两次人造冰着地后,在落点附近都有明显的碎冰碴堆积,向外溅射的碎块少而且块头也小,形状还不规则,有棱角。

飞来冰第三个特点是着地时有雾气升腾,而人造冰着地时没有出现雾气。

飞来冰第四个特点是触摸起来感觉比人造冰冷。由雾气和低温的特点可推测飞来冰中含有比人造冰更易挥发的物质。

飞来冰第五个特点是落地时声音较脆。

第六个特点是密度轻。同样大小的冰块,飞来冰比人造冰约轻三分之一。

飞来冰第七个特点是融化速度快,而人造冰融化慢。

由密度、融化速度和落地声响可推测飞来冰物质含有较多的肉眼不易觉察的小气泡,从而使密度变轻,融化速度变快,当高速撞击地面时就发出如同轮胎爆炸般的声响。

飞来冰的颜色据目击者反映有两种,一种是不透明乳白色,另一种是透明水灰色。另外据尝过飞来冰冰块的多数目击者反映,飞来冰无味,个别目击者说略微有点涩。

这块奇特的大冰是从哪里来的呢?会不会是从高层建筑物上抛落下来的?现场考察表明,在靠近冰块坠落地25米以内,都是明显低于8米高电线的建筑物,而且当时目击者看到这块大冰是近垂直方向落下的,因此可排除从高层建筑落下的可能性。

从无锡地区天气形势看,当时并不具备冰雹形成的条件,何况冰雹不爱“单刀赴会”,它们擅长于以“集团军”“战”。从无锡和我国各地的气象形势也排除了当时龙卷风“兴妖作怪”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还先后前往无锡市附近机场和上海空军部门详细地逐一调查当时有关飞机飞行情况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在飞来冰落下前后,没有飞机机身积冰后除冰或从飞机上抛下冰块的可能性。

根据这次飞来冰的性质和其他各项调查,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工作者在这次考察中提出这块大冰可能是从彗星上飞来的,彗核是以水冰为主的冰物质,并夹杂一些尘埃物质,当彗核在太阳系空间运行时,受迎面的流星体撞击,就从彗核表面溅射出一些碎冰块,有的偶尔与地球相遇,穿过地球大气落到地面,就成为陨冰。但是确证这块飞来冰是否为陨冰,还有待于以后更深人的分析研究。

然而对陨冰的怀疑也接踵而来。1983年无锡飞来冰降落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又相继在江苏省南部落下三次坠冰。1983年12月6日中午12点30分坠落在江苏省武进县前黄乡西颐村的一次,1984年1月13日坠落在江苏省昆山县城南乡虹桥村的一次,1984年11月17日上午10点5分坠落在无锡县梅村乡新北村一块直径50厘米左右的冰块。陨冰是罕见的天象,怎么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于地球表面如此小的苏南区域接连发生呢?会不会还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有的人又联想到也许有另一个肇事者——飞机?

所以,是不是真的有陨冰,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发伴星之谜

恒星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还是像天鹅那样成双成对地遨游太空呢有些恒星是两两组合的,现在已知的双星已超过6000对了。其实还有三合星和四合星等聚星。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是一颗单星,这已是定论,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普和塞普科斯基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间,每隔2600万年就发生一汝生物灭绝。劳普还具体指出,每次灭绝都是彗星轰击的结果。那么是谁“派出”这些彗星来轰击地球(也可能还有别的行星)呢?

1984年,美国物理学家穆勒等人与天体物理学家维特密里和杰克逊同时且相互独立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太阳并不是“单身汉”,而是有一个伴星。太阳的伴侣并不像太阳是滋生地球万物的母亲,而是一个很歹毒的杀手。正是它,每隔2600万年便派彗星轰击地球一次,为此穆勒等人为它起了一个可怕的名字——复仇星。

计算复仇星的各种天文数据引起了天文学家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据推算复仇星轨道的半径为1.4光年,周期为2600万年。可能是一颗很暗的红矮星,甚至还对它的演化史作了推测。

为了找到复仇星,穆勒等人已在北半球拍下了几千张暗星照片,并且为了比较,间隔一段时间就重拍一次。不过观测上的困难是很多的。

对于复仇星的假设,一些科学家提出了疑问。科学家因而转向寻找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借此来解决周期性彗星轰击的问题。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即使复仇星真有存在的可能,其彗星的轰击也不一定有2600万年的周期。

由于对复仇星的观测材料甚少,它是否真的存在,还需要长期的观测。

在寻找外星人的不懈努力中,有的人独辟蹊径,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假说。他们认为拥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外星世界,并不是在遥远的天边,而就在我们太阳系之内,而且和地球拥有同一个轨道,是地球的真正姊妹行星,我们暂且称它为“B地球”。只是由于这颗行星恰好位于地球的正对面,而且绕太阳旋转的运行速度和地球完全相同,因此地球和B地球之间就像捉迷藏一般,永远被太阳这扇“大门”挡住了视线,谁也见不到谁。

他们又认为,由于B地球与地球具有同一的轨道,距太阳的距离相同,因此将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拥有相似的物质组成,所以也具备类同的生命发生和发展的条件,并和地球一样孕育和繁衍出了高等的智慧生物。由于生命和高技术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很多偶然因素,即使在同一个星球上,也会出现先进和落后的差异,所以我们不应期望B地球人会具有和我们相同的知识水平,很可能他们比我们先进,使他们有可能掌握远比我们先进的航天飞行技术。令人迷惑的不明飞行物,就是他们派出的用来侦察地球的飞行器。

地球果真有这样一颗姊妹行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