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2813100000007

第7章 武夫当政(6)

他死前留下遗诏不许厚葬,一方面是他生性俭朴,另一方面,他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疾苦,不想因为自己的葬礼而让百姓受苦(皇帝的葬礼是很浪费钱的)。

一个这样的皇帝仅在世上三年就走了,是那个时代的不幸。那个时代太多的不幸,幸好,在郭威死后不久,这种不幸就结束了。结束这种不幸的是跟他称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赵匡胤,只不过,披在他身上的是黄旗,披在赵匡胤身上的是黄袍。

柴荣的愿望

后周第二任皇帝柴荣有个愿望:做30年皇帝。前十年来开拓天下,中十年休养百姓,后十年致太平。

柴荣本是后周第一任皇帝郭威妻子的侄子,当时,郭威见他办事谨慎,为人厚道,就把家里开支等事交他去管。柴荣经营有道,曾与一商人一起到江陵贩卖茶货,使本不宽裕的家用得到周济,郭威很赏识他,就把他收为义子。柴荣的这一段做生意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更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深知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他后来对百姓有好处的诸多改革大概也源于此。

后来,郭威在后汉朝廷中任枢密使,柴荣在郭威的居间下被任为左监门卫将军。到了后汉后期,郭威由于军功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柴荣也被任为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并领有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的头衔。当郭威乐呵呵地带兵去夺刘承祐的鸟位时,柴荣就留守邺城,为郭威后方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威称帝后,柴荣被任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在任上,他为政清肃,百姓称快。特别是在澶州遭洪水破坏后,善后处理做得非常到位,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拍手称赞。但柴荣不仅是个治世之才,还是个开拓之人。郭威称帝的第二年正月,军阀慕容彦超在兖州起兵反周。柴荣几次上表请求征讨,由于枢密使王峻的阻挠,他出征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但其想要带兵打仗的愿望从不曾熄灭过,在平时跟幕僚宾客作一般的交谈时,他总是像个柔弱书生一样,锋芒不露,云淡风轻;可一旦话题转到战争攻伐的时候,他就两眼放光,辩论之声传出很远,并对许多战争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

954正月,病重的郭威因为亲生儿子都被刘承祐杀掉而无法确定继承人的问题,晋升柴荣为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依前开封尹兼功德使,判内外兵马事。也就是说,在郭威临死前,已经把整个后周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柴荣。用意已很明显,两天后,郭威病死,秘不发丧。四天后,内侍近臣宣布了郭威的遗命:“晋王(柴)荣可于柩前即位。”柴荣,由此成为后周第二任皇帝。

他还没有准备好实现他的理想,也就是他成为皇帝十天的样子,潞州方面就传来北汉刘崇勾结契丹发兵五万,举兵南下的消息。在此决定存亡之秋,年方三十四岁的柴荣丝毫没有一点惧色,他决定亲征御敌。

但是,宰相冯道跳了出来,坚决反对他亲征。他的理由很简单,中原各个朝代与少数民族作战都没有成功过,柴荣自然也不例外。

柴荣反驳道:“刘崇这厮趁我先皇驾崩,认为我是新人,就以为能把我拿下。他都这样想了,我若不亲自去会他,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

宰相冯道——此人历任四朝,从来没有与他侍奉的皇帝发生过冲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暗地里的。不知道这一次,他是怎么了,跟柴荣卯上了——又劝阻:“绝不可行,咱们等着人家打上门来吧。认个少数民族做爹,平静地过日子多好。

柴荣瞅了他一眼,雄心万丈,“当初唐太宗创业,无不亲征,我又何惧!”

冯道贴着他的话上来了:“陛下能为唐太宗否?”

柴荣又瞅他一眼,他以为自己眼花了,冯道皮笑肉不笑地在看着他。“我兵力强壮,破刘崇必如泰山压鸡蛋!”

冯道又贴了上来,“陛下能为泰山否?”

柴荣恼了,拂袖退朝。冯道之所以阻拦,是他认为这位新君,只会管家理财,从来不曾打过仗,也不曾表现出什么才能来。这样一位皇帝亲自跑出去跟能征善战的辽人和作战经验丰富的刘崇打,不是找死嘛。

柴荣可不这么想,经过一番准备,该年三月十一日,他率领大军从都城开封出发,八天后,在泽州高平与北汉契丹联军展开大战。交战开始,周军右翼骑兵望风而逃,造成步兵解甲投敌。就在这紧要关头,柴荣自率亲骑,临阵督战,军队士气大为鼓舞,士兵们大有不死在战场不叫人的情绪。过不久,后周增援部队到达,柴荣大胜。

高平之战是柴荣打得第一场仗,也是中原皇帝与契丹自有战争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此这场战役后,契丹再也无进取中原的野心。柴荣的影响力因这场战役大大增强,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军队,战后,他不仅奖赏了有功将士,更从严惩处了作战不力,望风而遁的将校,将著名大将樊爱能、何徽等70余人全部杀掉,军纪由此得到整顿,战斗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高平之战后,柴荣亲眼看到割据王国的人民,人心思治,人心思统一,这一切让他坚定了统一事业的决心和信念。想要统一,就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军队。柴荣回到都城后,着手对军队进行整顿。

柴荣跟群臣说,“兵在精不在众,现在一百个农民还不能养活一个士兵,怎能拿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些无用的兵丁呢?这种局面必须要打破。”他下令检阅禁军,留用精锐,斥退老弱;同时又招募天下壮士到京,考较武艺,选取优异,极优秀的人就编进皇帝亲军。

经过柴荣的整顿,后周军容为之大变。不要小看这种整顿,在五代时期,“兵骄将悍”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他们经常会拥立皇帝,想要整顿这些人,在五代时期,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难倒柴荣。一方面是由于后周政权在郭威的经营下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柴荣的胆略、才能和决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军队整顿上得到成功后,柴荣又把百姓的疾苦提到日程上来,经过与大臣的探讨,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在955正月,他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

这些规定促使逃户及早回归和荒弃庄田的开垦利用,使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柴荣虚心求谏。955年二月,他下诏,说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而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也更很难得的。

该年五月,他派出向训、王景等西征后蜀。当时的后蜀由于政治腐败,所以只能等着被灭。其所统辖下的秦、凤、阶、成四州,原本就是中原王朝的土地。柴容西征的口号就是收复失地,所以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支持。但由于王景等人的伐蜀大军进展很慢,朝中一些大臣请求撤兵,柴荣力排众议,给王景等人写信,要他坚定信心。半年后,四州之地尽皆收复,后蜀被灭掉。

西征刚结束,就在该年十一月,他又派出军队南征,围攻南唐。南唐是诸割据政权中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富裕的政权,但由于国君是混蛋,所以政治腐败,百姓求死不能。经过近两年的战争,到了958年三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江北的十四州之地。可是要彻底灭掉南唐,就必须渡江南下。时间长、耗损大。想要渡江之前,就必须要灭掉北方的契丹,才可无后顾之忧。

959三月,周世宗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凭借着中原半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兵锋掉转过来指向幽州,企图一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解除多年来北方边境上的威胁,统一中国。

柴荣军队一出,契丹辖境的兵士纷纷倒戈,契丹治下的汉将纷纷投降。出兵仅四十二天,便收复了瀛、莫、易三州和瓦桥、益津、淤口三关。北伐初战告捷,柴荣又与诸将商议进攻幽州。

这是一次最辉煌也最具看头的北伐,五代时期没有任何一位君主敢与契丹较量并取得胜利。谁想天不遂人愿,正当他准备对契丹国家进行更大规模的犁庭扫穴的攻击之时,突然患病,只得班师回到汴京,该年六月十九日病逝,这一年,他39岁。在皇帝之位上呆了五年半。他当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愿望,终于未能实现。

我们除了扼腕兴叹,真的没有什么可做的。他的愿望是那么的美好,可他的身体却是那么的脆弱。从柴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伟大人物做出的伟大功绩是多么的不容易,与柴荣相比,他们又是多么的幸运!